虛雲和尚年譜
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輯
虛雲和尚年譜序
一歲~四十三歲
光緒九年癸未四十四歲
光緒十年甲申四十五歲
光緒十一年乙酉四十六歲
四十七歲~四十八歲
光緒十四年戊子四十九歲
光緒十五年己丑五十歲
五十一歲~五十五歲
光緒二十一年乙未五十六歲
五十七歲~五十八歲
五十九歲~六十歲
光緒二十六年庚子六十一歲
光緒二十七年辛丑六十二歲
光緒二十八年壬寅六十三歲
光緒二十九年癸卯六十四歲
光緒三十年甲辰六十五歲
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六十六歲
光緒三十二年丙午六十七歲
光緒三十三年丁未六十八歲
光緒三十四年戊申六十九歲
宣統元年己酉七十歲
宣統二年庚戌七十一歲
宣統三年辛亥七十二歲
中華民國元年壬子七十三歲
民國二年癸丑七十四歲
民國三年甲寅七十五歲
民國四年乙卯七十六歲
民國五年丙辰七十七歲
民國六年丁巳七十八歲
民國七年戊午七十九歲
民國八年己未八十歲
民國九年庚申八十一歲
民國十年辛酉八十二歲
民國十一年壬戌八十三歲
民國十二年癸亥八十四歲
民國十三年甲子八十五歲
民國十四年乙丑八十六歲
民國十五年丙寅八十七歲
民國十六年丁卯八十八歲
民國十七年戊辰八十九歲
民國十八年己巳九十歲
民國十九年庚午九十一歲
民國二十年辛未九十二歲
民國二十一年壬申九十三歲
民國二十二年癸酉九十四歲
民國二十三年甲戌九十五歲
民國二十四年乙亥九十六歲
民國二十五年丙子九十七歲
民國二十六年丁丑九十八歲
民國二十七年戊寅九十九歲
民國二十八年己卯一百歲
民國二十九年庚辰一百有一歲
民國三十年辛巳一百有二歲
民國三十一年壬午一百有三歲
民國三十二年癸未一百有四歲
民國三十三年甲申一百有五歲
民國三十四年乙酉一百有六歲
民國三十五年丙戌一百有七歲
民國三十六年丁亥一百有八歲
民國三十七年戊子一百有九歲
民國三十八年己丑一百一十歲
民國三十九年庚寅師一百一十一歲
民國四十年辛卯師一百一十二歲
民國四十一年壬辰師一百一十三歲
民國四十二年癸巳師一百一十四歲
民國四十三年甲午師一百一十五歲
民國四十四年乙未師一百一十六歲
方便開示(三月)
方便開示(四月)
方便開示(五月)
方便開示(六月)
方便開示(七月)
戒期開示
答客問二則
民國四十五年丙申師一百一十七歲
民國四十六年丁酉師一百一十八歲
民國四十七年戊戌師一百一十九歲
民國四十八年己亥師一百二十歲
虛雲和尚年譜序
虛雲和尚年譜之編輯,凡分三期:一期成於癸巳,二期成於丁酉,三期編於 師己亥示寂之後。自玆篇編竣,年譜全部暫告完成。
壬辰春,雲門事變後,師於重傷重病中,目不能視,耳患重聽,語音艱澀,神志昏沈,諸弟子慮有變也。伺 師稍清醒時,環請述生平事蹟,備編年譜,忽遽集多手分錄草稿,拆開舊經書一本,錄於紙背;復裝訂成冊,密交學呂編輯;以港中乏書參考,乃四出搜集,其中整編文字,多由諸方叢林展轉錄出,至於法語及事蹟,亦多由 師之弟子於曩日親聞者,分別寄來。惟年譜中之重要事實及向所蘊而未彰者,皆為 師之口述,故仍稱自述年譜也。
一二期所編年譜已印行者,共有三版。癸巳春,法彙及年譜初稿成,同人請速付印,是為第一版。不數月,書冊流通告罄,又於是歲秋間,照原書重印為第二版。未幾發覺書中有錯誤處,乃將印成書冊,呈 師鑒定。以關山阻隔,文字滋疑,書信屢付浮沈,不得已乃將年譜拆開分寄上海友人,親帶至江西雲居,始達 師覽。經 師令侍者略為簽出正誤,於丙申歲八月,專人帶來,已閱四年矣。因此將後來所得資科,增訂編入,於丁酉七月付印,是為第二次增訂之第三版。
越二年己亥冬,師於示寂之前一月,將近年蒐得之佚稿及弟子錄存之法語等交來,諭中有惜別及勉勵語,鄭重囑付,重編法彙全集。謂:「歷代祖師,惟期與人共明此事,原無意於語言文字之間。然而曲為今時,聊爾門頭,遂不惜造出許多羅索,不過欲以此一點一滴,與四眾共嘗此味而已。今重編全集,記載務須真樸,勿涉浮誇。至於文字繁瑣,段落失次,可予以刪改」等語。因玆讎勘,略有點竄,稟承遺言,非敢僭越。故於文章潤色,妙義風翻,渲染在所不無,而妄言實所不敢。今雖結集成帙,惟散佚孔多,補闕拾遺,俟之異日。在昔承平之世,採訪不厭其周,歲月不嫌其遠,從容著述,藏之名山;其或時際亂離,苟任曠持,深虞散佚,天人眼目,易墜重淵,使望影歸心見形折節者,獲一滴法乳而不可得矣!學呂仰承 師命,隨順同緣,不知自量,率爾操觚,甘受麤製濫造之愆,實為廣泛流通之計,區區微意,諒荷鑒原。伏冀
諸山大德,四梅名公,不吝 教言,匡予不逮,析疑正誤,傳此法音,遙望九種慈雲,遍垂甘露,定荷六方贊歎,普潤群生,是為序。
佛曆二千九百八十八年辛丑中秋岑學呂寬賢恭序(天華按:本書原版佛曆紀年採舊說,而新說民國六十七年為佛曆二五二二年。)
虛雲和尚述年譜
予俗姓蕭。系出蘭陵。梁武帝之後。世居湖南湘鄉。父玉堂。母顏氏。清道光初年。父宦游閩。戊戌己亥間。佐治永春州幕。父母年逾四十。憂無後。母赴城外觀音寺祈子。見寺宇殘破。及東關橋樑失修。發願興建。父母同夢一長鬚著青袍者。頂觀音跨虎而來。躍臥榻上。驚起互告。遂有娠。翌年父移佐泉州府幕。
道光二十年庚子一歲(一八四○年)
七月二十九日寅時。予誕生於泉州府署。初墮地。為一肉團。母大駭慟。以今後無復舉子望。遂氣壅死。翌日有賣藥翁來。為破之。得男。由庶母王氏撫育。
〔是年大事〕 鴉片戰爭起。清道光一十九年。(西曆一千八百三十九年)粵督林則徐禁鴉片。焚英商藏煙。英國進兵廣東。
道光二十一年辛丑二歲
道光二十二年壬寅三歲
〔是年大事〕 江甯條約成。開五口岸通商。割香港給英國。
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四歲
以上四年在泉州。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五歲
道光二十五年乙巳六歲
道光二十六年丙午七歲
道光二十七年丁未八歲
道光二十八年戊申九歲
道光二十九年己酉十歲
以上六年在漳州福寧。
道光三十年庚戌十一歲(一八五○年)
父復回泉州。祖母周氏。年老。以予兼祧繼叔。為定二室。一田氏。一譚氏。二家皆湘籍宦於閩者。世交也。冬月祖母周氏去世。父丁憂守制。
〔是年大事〕 洪秀全起義於金田。
咸豐元年辛亥十二歲
二月。予父以事往臺灣。攜予行。初乘小洋船。由廈門出發。於茫茫大海中。現一物大如山。高出海面數丈。全船人均合掌念觀世音菩薩。船行半小時。始見魚尾形。其長不知若干里也。
〔是年大事〕 洪秀全陷永安。稱太平天國天王。
咸豐二年壬子十三歲
予隨父送祖母生母靈柩。回湘鄉安葬。請僧人至家作佛事。得見三寶法物。生歡喜心。家中藏有佛經。初看香山傳。觀音菩薩成道事。熏染於心。八月。隨叔父蒲堂。進香南嶽。遍游諸剎。若有夙緣。不欲回家。以畏叔嚴。不敢言。
咸豐三年癸丑十四歲
父窺予有出塵志。欲因勢利導。留於家中。請一位先天大道王先生。教在家修行法。令看各種道書。及教內外氣功。心弗善也。然又不敢言。冬父服闋。付予屬叔父管教。自往福建。佐廈門關事。
〔是年大事〕 洪秀全定都南京。曾國藩募湘軍。
咸豐四年甲寅十五歲
咸豐五年乙卯十六歲
父在廈門關二年。又回泉州。
咸豐六年丙辰十七歲
予在家讀道書三年。認為非極則事。如坐針氈。乃佯博叔父歡。助理家政。以懈其防。一日乘叔父外出。予念離家時至。乃打包向南嶽去。歧路多。半途被截回。將予及從弟富國送至泉州。未久。父將田譚二氏接回。舉行婚禮。將予禁錮。與二氏同居而無染。予為二氏說佛法。亦能領悟。見從弟富國有超俗志。亦時與說法。閨中堂外。胥成淨侶。
咸豐七年丁巳十八歲
〔是年大事〕 英法聯軍攻陷廣東。
咸豐八年戊午十九歲
予決志離俗。從弟富國同此志。暗探福州鼓山路程。作皮袋歌一章。(見法彙詩偈篇)。留別田譚二氏。與富國同逃至福州鼓山湧泉寺。禮常開老人。為披剃。
〔是年大事〕 英法聯軍陷大沽。天津條約成。
咸豐九年己未二十歲
予依鼓山妙蓮和尚。圓受具戒。名古巖。又名演徹。字德清。時父在泉州。派人四出尋訪。富國於圓具後。行腳參方。去後不知蹤跡。予隱山後巖洞。禮萬佛懺。不敢露面。時遇虎狼。亦不畏懼。
咸豐十年庚申二十一歲(一八六○年)
居山洞中禮懺。
〔是年大事〕 英法聯軍陷北京。帝幸熱河。訂北京條約。九國通商。
咸豐十一年辛酉二十二歲
仍居山洞禮懺。
同治元年壬戌二十三歲
予在山洞禮懺。已滿三年。一日鼓山職事來告。謂泉州蕭老太爺。已告老還鄉。汝可不必匿避。妙老和尚稱汝恆心苦行。但修慧還須修福。汝可回山任職。為眾作務。予遂回山門。任職事。
〔是年大事〕 常勝軍擊敗太平軍於上海。越南割南部支那與法國。
同治二年癸亥二十四歲
予任職鼓山。
同治三年甲子二十五歲
仍任職鼓山。冬十二月。聞父在湘鄉原籍病故。從此不探問家事。斷絕音書。
〔是年大事〕 洪秀全服毒死。太平天國亡。
同治四年乙丑二十六歲
仍任職鼓山。
同治五年丙寅二十七歲
有鄉人來言。謂予父歿後。庶母王氏。領二媳出家為尼。王氏法名妙淨。田氏法名真潔。譚氏法名清節。詳見下宣統二年
予任職鼓山。已滿四年。所當職務。自水頭。園頭。行堂。典座。皆苦行事。中間曾派膴事。弗為也。即寺中常住。時有單嚫。亦不領受。每日僅粥一盂。而體力強健。時山中有古月禪師。為眾中苦行第一。時與深談。既而自思。任職多年。修持不無少礙。又思昔日玄奘法師。欲求經西竺。於十年前。先習方言。日行百里。復試絕粒。先由一日起以至若干日。以防沙漠荒磧。絕水草也。古德苦行。有如此者。我何人斯。敢弗效法。乃辭去職事。盡散衣物。僅一衲。一褲。一履。一簑衣。一蒲團。復向後山中作巖洞生活。
同治六年丁卯二十八歲
同治七年戊辰二十九歲
同治八年己巳三十歲
以上三年住山洞。此三年中。居則巖穴。食則松毛。及青草葉。渴則飲澗水。日久褲履俱敝。僅一衲蔽體。頭上束金剛圈。鬚髮長盈尺。雙目炯然。人望見之以為魅。怖而走。予亦不與人言談。
初一二年。時見勝境。不以為異。一心觀照及念佛。處深山大澤中。虎狼不侵。蛇蟲不損。不受人憐。不食人間煙火。幕天席地。萬物皆備於我。心中歡悅。自以為四禪天人也。夫世人之患。為口體耳。古人有所謂以一缽輕萬鍾者。我今並一缽而無之。無礙自在。因之胸次灑然。體力日強。耳目聰明。步履如飛。自問亦不自知其所以然。後一年。乃隨心所欲。隨意所之。有山可住。有草可食。行行重行行。不覺又一年矣。
同治九年庚午三十一歲(一八七○年)
一日行至溫州某山。棲息巖中。一禪人訪至。頂禮問曰。「久聞高行。特求開示。」
被伊一問。深感慚惶。乃曰。「智識愚昧。少所參學。望上座慈悲指示。」
曰。「你如是行徑。有多少年。」乃告以經過。
曰。「我亦少有參學。不能與汝說。你可到天台華頂龍泉庵。請問融鏡老法師。他是天台第一有道德者。必能饒益汝也。」
予直上華頂。至茅庵外。見一僧。問老法師在否。答。「補衣的是。」
即近前頂禮。法師全不顧視。曰。「學人特來親近老法師。望祈垂慈」
師顧視良久。曰。「你是僧耶。道耶。俗耶」
答曰。「僧」
問。「受戒否。」
答「已受具。」
問。「你這樣。試有多久。」予略述經過。
問。「誰教你如此做。」
答。「因見古人每多苦行成道。故此想學。」
問。「你知道古人持身。還知道古人持心否。觀你作為。近於外道。皆非正路。枉了十年功夫。巖棲谷飲。壽命萬年。亦不過如楞嚴十種仙之一。去道尚遠。即進一步。證到初果。亦不過自了漢耳。若菩薩發心。上求下化。自度度人。出世間不離世間法。你勉強絕粒。連褲子都不穿。未免顯奇立異。又何怪功夫不能成片呢。」
予被老人痛處一錐。直透到底。復頂禮求開示。師曰。「我教你。若聽。在這裏住。不聽。任去。」
曰。「特來親近。焉敢不聽。」師即贈以衫褲衣履。令剃髮沐浴。作務去。并教看「拖死屍是誰」的話。予從此試粥試飯。及學天臺教觀。勤勞作務。得師嘉許。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当明方便说
- 下一篇:电影《达摩祖师传》:看一代祖师修行过程,千辛万苦弘传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