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大德>

虛雲和尚年譜(26)

[高僧大德]  发表时间: 2015-08-10 18:0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勸請後來修補護 萬古流芳續哲賢 明因識果高著眼 身後定生極樂天
洪斷述
(其四)
自我創建數十年 大死三翻又一翻 跛足千里求布施 受盡飢餒對誰言
驚恐多般不辭苦 淋漓舡舟波浪寒 後來若有損壞者 地獄三途苦萬般
欽依賜紫五處開山中興雲居 第一代比丘 洪斷述
鎮座物品計開
兩寸高銅彌勒佛像一尊  小銅香爐一隻      兩寸圓銅鏡三隻
一寸花邊形銅鏡一隻   大明通用銅錢四十八枚  明萬曆淨水磁碗一隻
圓形水晶石一顆     降香一它        長方形石硯池一隻
小長圓形石硯池并蓋一套 大明圓形銅盒一隻        粗麻石盒并蓋一套
小金瓶子一隻(內貯舍利子(五花石)二顆、珠珍二顆、小金頂珠子一隻)
(其五)詩二首
登山有感
夙志雲居選佛場 登臨風雨倍淒涼 當年有客開高厚 此日無人到上方
太史碑橫芳草蔓 頭陀路滑蘚苔蒼 碧溪明月知多少 古木蕭蕭挂夕陽
暢述本懷
誅茆劈棘構禪棲 首尾相將十載餘 病骨扶笻程萬里 柔腸結屋幾千迴
披雲躡磴穿峰頂 破浪中流墮石磯 三自輕生生不泯 殷勤留與後賢知
洪斷識《以上二詩于舊大殿佛座下掘出》
(其六)木牌一方
余自辛卯冬寓匡山歸宗。受本山耆宿。并修江熊護法請主斯席。時衲子輩數常不下千指。苦堂舍無所容。加以風雨摧剝。佛殿齋廚。余亦為之新。因移像座於地中。發出古滲金像一軀。舍利。爐瓶。梁公硯等。并諸緣老宿偈銘。仍命安地中。予因此亦以少記歲月。蓋廚庫始於丙申。自春徂冬。佛殿乃丁酉成。廚庫落成。在己亥春也。
住雲居嗣臨濟第三十三世東吳沙門晦山戒顯識。
右文二章及詩二首乃舊大殿佛座下掘出并掘如下各物
古銅錢四十四枚 古銅鏡三隻 銅燭台一對 古香爐一隻
瓷缽一口    滲金佛像一尊            大小硯盤各一個
瓷葫蘆一個   瓦盆一個  古碗一隻
師於建造藏經樓時。將石函各物。安於佛座下。添入銅彌勒佛像一座。及玉章一枚。以保存而銘敬意焉。
民國四十四年乙未師一百一十六歲
春。建造堂宇。日益增加。香積廚。五觀堂。庫房。客堂。禪堂。等處。陸續告成。
夏。北京佛教協會開擴大會議。師未暇前往。
秋。各方衲子。又多來數十人。其中有未具戒者。乞師傳戒。師以為此時傳戒。未甚方便。然為成就發心人起見。又不得不有所衡量。乃定為祇就本寺現住之未受具者傳戒。不許向外宣揚。先行呈明當道。及佛協會准許。定於十月間傳戒。冬月十五進堂。議纔定。各省名山大剎。及靜室庵堂。僧眾來山求戒者蜂湧而至。初僅百餘人。後來陸續而至者及三百人。連本寺原住僧伽合共幾五百人。不特食宿無著。而且照管困難。恰於此數月間。滬上天主教堂出事。佛教青年會出事。金剛道場亦出事。更重大者。甘肅省政府電致江西省政府。稱有外道頭目。竊穿僧服。前來雲居求戒云云。師聞此。不得不慎重防範。而地方治安機關。亦與師商討。協力維持。是時求戒者已入山。拒之有違佛制。納之則實難安容。因此依梵網經『自誓受戒方便』為之說明十戒。具戒。三聚戒。等法。經旬疲勞。唇焦舌敝。(詳附錄法語及文鈔中)勸令各自回山。依照戒期。自誓受戒。事後。仍給度牒。僅留百人。如法入壇。一場哄動。及告結束。而師以法緣障礙。時耿耿於懷也。戒期滿後。起禪七一期。
是年開田種稻梁者。已及一百四十餘畝。其他栽茶果等樹甚多。變荒蕪為熟地。而覬覦者至矣。地方機關以開闢荒地增加生產為名。在本山設立農林處。將寺外一帶果樹及耕植地。劃為該處範圍。師初猶隱忍之。及後并將師所住牛棚亦圈入之。逐師移出。師遂將前後情形電告北京。旋奉院令。著該地方機關剋日交回師所住牛棚。及各墾地。由寺管理。地方下級機關雖不敢不遵。而從此啣恨。謂師恃上級勢力壓抑地方機關。多生阻力。魔事起矣。
是時諸方衲子。撥草瞻風。亦日益加眾。已近千五百指。新建房舍。不敷居住。暫蓋茅蓬以收容之。千里遠來。尋師問道。昕夕不遑。為節勞計。眾議請師每日定時方便說法。師許之。乃於閏三月十一日起。在經堂方便演講。其中有援引古典。而涉及近事者。有遠數諸方而近及本山者。有開示法要而例及俗情者。甚至今昔世變。個人經歷。田園瑣事。無所不談。弟子按日筆錄成帙。因摘要撮錄於年譜中。以其關於人事多而理論少。所以別於法語也。分錄如左。
〔附錄〕方便開示
乙未閏三月十一日
釋迦如來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歸攝在三藏十二部中。三藏者。經藏律藏論藏是也。三藏所詮。不外戒定慧三學。經詮定學。律詮戒學。論詮慧學。再約而言之。則因果二字。全把佛所說法包括無餘了。因果二字。是一切聖凡。世間出世間。都逃不了的。因。是因緣。果。是果報。譬如種穀。以一粒穀子為因。以日光風雨為緣。結實收穫為果。若無因緣。決無結果也。一切聖賢之所以為聖賢者。其要在於明因識果。明者瞭解義。識者明白義。凡夫畏果。菩薩畏因。凡夫只怕惡果。不知惡果起於惡因。平常任意胡為。以圖一時快樂。不知樂是苦因。菩薩則不然。平常一舉一動。謹身護持。戒慎於初。既無惡因。何來惡果。縱有惡果。都是久遠前因。既屬前因種下。則後果難逃。故感果之時。安然順受。毫無畏縮。這就叫明因識果。例如古人安世高法師。累世修持。首一世為安息國太子。捨離五欲。出家修道。得宿命通。知前世欠人命債。其債主在中國。於是航海而來。到達洛陽。行至曠野無人之境。忽覿面來一少年。身佩鋼刀。遠見法師。即怒氣沖沖。近前未發一言。即拔刀殺之。法師死後。靈魂仍至安息國投胎。又為太子。迨年長。又發心出家。依然有宿命通。知今世尚有命債未還。債主亦在洛陽。於是重來。至前生殺彼身命者家中借宿。飯罷。問主人曰。「汝認識我否。」答曰。「不識。」又告曰。「我即為汝於某年某月某日在某曠野中所殺之僧是也。」主人大驚。念此事無第三者能知。此僧必是鬼魂來索命。遂欲逃遁。僧曰。「勿懼。我非鬼也。」即告以故。謂「我明日當被人打死。償夙生命債。故特來相求。請汝明日為我作證。傳我遺囑。說是我應還他命債。請官不必治誤殺者之罪。」說畢。各自安睡。次日。同至街坊。僧前行。見僧之前。有一鄉人挑柴。正行之間。前頭之柴忽然墮地。後頭之柴亦即墜下。扁擔向後打來。適中僧之腦袋。立即斃命。鄉人被擒送官。訊後。擬定罪。主人見此事與僧昨夜所說相符。遂將該僧遺言向官陳述。官聞言。相信因果不昧。遂赦鄉人誤殺之罪。其僧靈魂復至安息國。第三世又投胎為太子。再出家修行。即世高法師也。因此可知雖是聖賢。因果不昧。曾種惡因。必感惡果。若明此義。則日常生活逢順逢逆。苦樂悲歡。一切境界。都有前因。不在境上妄生憎愛。自然能放得下。一心在道。什麼無明貢高習氣毛病。都無障礙。自易入道了
閏三月十二日
古人為生死大事。尋師訪友。不憚登山涉水。勞碌奔波。吾人從無始來。被妄想遮蓋。塵勞縛著。迷失本來面目。譬喻鏡子。本來有光明。可以照天照地。但被塵垢污染埋沒了。就不見光明。今想恢復原有光明。只要用一番洗刷磨刮工夫。其本有光明。自會顯露出來。吾人心性亦復如是。上與諸佛無二無別。無欠無餘。何以諸佛早已成佛。而你我現在還是生死苦海裏的凡夫呢。只因我們這心性。被妄想煩惱種種習氣毛病所埋沒。這心性雖然與佛無異。也不得受用。今你我既已出家。同為佛子。要想明心見性。返本還原的話。非下一番苦工夫不可。古人千辛萬苦。參訪善知識。即為要明己躬下事。現在已是末法。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所以生死不了。今既知自心與佛相同。就應該發長遠心。堅固心。勇猛心。慚愧心。二六時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朝如斯。夕如斯。努力辦道。不要錯過時光。
閏三月十三日
古人說。「若論成道本來易。欲除妄想真個難。」道者。理也。理者。心也。心佛眾生。三無差別。人人本具。個個現成。在聖不增。在凡不減。若人識得心。大地無寸土。一切世出世間。若凡若聖。本來是空。何生死之有呢。故曰。成道本來易。此心體雖然妙明。但被重重妄想所蓋覆。光明無由顯現。而欲除此妄想就不容易了。妄想有二種。一者輕妄。二者粗妄。又有有漏妄想與無漏妄想之分。有漏者。感人天苦樂果報。無漏者。可成佛作祖。了生脫死。超出三界。粗妄想感地獄餓鬼畜生三塗苦果。輕妄想就是營作種種善事。如念佛。參禪。誦經。持咒。禮拜。戒殺放生等等。粗妄想與十惡業相應。意起貪瞋癡。口作妄言綺語惡口兩舌。身行殺盜婬。這是身口意所造十惡業。其中輕重程度。猶有分別。即上品十惡墮地獄。中品十惡墮餓鬼。下品十惡墮畜生。總而言之。不論輕妄粗妄。皆是吾人現前一念。而十法界都是這一念造成的。所謂一切唯心造也。若就本分來講。吾人本地風光。原屬一絲不掛。纖塵不染的。粗妄固不必言。即或稍有輕妄。亦是生死命根未斷。現在既說除妄想。就要借重一句話頭或一聲佛號。作為敲門瓦子。以輕妄制伏粗妄。以毒攻毒。先將粗妄降伏。僅餘輕妄。亦能與道相應。久久磨練。功純行極。最後輕妄亦不可得了。我們個個人都知道妄想不好。要想斷妄想。但又明知故犯。仍然打妄想。跟習氣流轉。遇著逆境。還是打無明。甚至好吃懶做。求名貪利。思婬欲等等妄想都打起來了。既明知妄想不好。卻又放他不下。是什麼理由呢。因為無始劫來。習氣薰染濃厚。遂成習慣。如狗子喜歡吃糞相似。你雖給他好飲食。牠聞到糞味仍然要吃糞的。這是習慣成性也。古來有一則公案。說明古人怎樣直截斷除妄想的。大梅山法常禪師。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師大悟。遂往四明梅子真舊隱縛茅住靜。祖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向這裏住。」僧曰。「大師近日佛法又別。」師曰。「作麼生。」曰。「又道非心非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古來祖師作為。如何直截了當。無非都是教人斷除妄想。現在你我出家。行腳參學。都是因為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慚愧心。發大勇猛心。不隨妄想習氣境界轉。『假使熱鐵輪。於我頂上旋。終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菩提即覺。覺即是道。道即妙心。當知此心本來具足圓滿。無稍欠缺。今須向自性中求。要自己肯發心。如自己不發心。就是釋迦如來再出世。恐怕也不奈你何。在二六時中。莫分行住坐臥動靜。一相本自如如。妄想不生。何患生死不了。若不如此。總是忙忙碌碌。從朝至暮。從生到死。空過光陰。雖說修行一世。終是勞而無功。臘月三十日到來。臨渴掘井。措手不及。悔之晚矣。我說的雖是陳言。但望大家各自用心體會這陳言罷。
閏三月十四日
楞嚴經云。『若能轉物。即同如來。』謂一切聖賢。能轉萬物。不被萬物所轉。隨心自在。處處真如。我輩凡夫。因為妄想所障。所以被萬物所轉。好似牆頭上的草。東風吹來向西倒。西風吹來向東倒。自己不能作得主。有些人終日悠悠忽忽。疏散放逸。心不在道。雖做工夫。也是時有時無。斷斷續續。常在喜怒哀樂是非煩惱中打圈子。眼見色。耳聞聲。鼻嗅香。舌嘗味。身覺觸。意知法。六根對六塵。沒有覺照。隨他青黃赤白。老少男女。亂轉念頭。對合意的。則生歡喜貪愛心。對逆意的。則生煩惱憎惡心。心裏常起妄想。其輕妄想。還可以用來辦道做好事。至若粗妄想。則有種種不正邪念。滿肚穢濁。烏七八糟。這就不堪言說了。白雲端禪師有頌曰。「若能轉物即如來。春暖山花處處開。自有一雙窮相手。不曾容易舞三臺。」又金剛經云『應如是降伏其心。』儒家亦有「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的說法。儒家發憤。尚能如此不被物轉。我們佛子。怎好不痛念生死。如救頭燃呢。應須放下身心。精進求道。於動用中磨練考驗自己。漸至此心不隨物轉。則工夫就有把握了。做工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纔是真實工夫。明朝初年。湖南潭州有一黃鐵匠。以打鐵為生。人皆呼為黃打鐵。那時正是朱洪武興兵作戰的時候。需要很多兵器。黃打鐵奉命趕製兵器。日夜不休息。有一天。某僧經過他家。從之乞食。黃施飯。僧吃畢。謂曰。「今承布施。無以為報。有一言相贈。」黃請說之。僧曰。「你何不修行呢。」黃曰。「修行雖是好事。無奈我終日忙忙碌碌。怎能修呢。」僧曰。「有一念佛法門。雖在忙碌中還是一樣修。你能打一鎚鐵。念一聲佛。抽一下風箱。也念一聲佛。長期如此。專念南無阿彌陀佛。他日命終。必生西方極樂世界。」黃打鐵遂依僧教。一面打鐵。一面念佛。終日打鐵。終日念佛。不覺疲勞。反覺輕安自在。日久功深。不念自念。漸有悟入。後將命終。預知時至。遍向親友辭別。自言往生西方去也。到時把家務交代了。沐浴更衣。在鐵爐邊打鐵數下。即說偈曰。「叮叮噹噹。久鍊成鋼。太平將近。我往西方。」泊然化去。當時異香滿室。天樂鳴空。遠近聞見。無不感化。我們現在也是整天忙個不休息。若能學黃打鐵一樣。在動用中努力。又何生死之不了呢。我以前在雲南雞足山。剃度具行出家的事。說給大家聽聽。具行未出家時。吸煙喝酒。嗜好很多。一家八口。都在祝聖寺當小工。後來全家出家。他的嗜好全都斷除了。雖然不識一字。但很用功課誦。普門品等不數年全能背誦。終日種菜不休息。夜裏拜佛拜經。不貪睡眠。在大眾會下。別人歡喜他。他不理會。厭惡他。他也不理會。常替人縫衣服。縫一針。念一句南無觀世音菩薩。針針不空過。後朝四大名山。閱八年。再回雲南。是時我正在興建雲棲寺。他還是行苦行。常住大小事都肯幹。什麼苦都願意吃。大眾都歡喜他。臨命終時。將衣服什物變賣了。打齋供眾。然後向大眾告辭。一切料理好了。在四月時收了油菜子。他將幾把禾稈。於雲南省雲棲下院勝因寺後園。自焚化去。及被人發覺。他已往生去了。其身上衣服鉤環。雖皆成灰。還如平常一樣沒有掉落。端坐火灰中。仍然手執木魚引磬。見者都歡喜羨歎。他每天忙個不休息。並沒有忘記修行。所以生死去來。這樣自由。動用中修行。比靜中修行。還易得力。
本文标签:弟子(7)和尚(14)虛雲(1)順德(1) 本文关键字:虛雲,和尚,年譜,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