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大德>

虛雲和尚年譜(7)

[高僧大德]  发表时间: 2015-08-10 18:0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是年大事〕  八月十九日。(十月十日)民軍首義於武昌。十一月下南京。
中華民國元年壬子七十三歲
予回滇後。即開辦佛教分會事。在文昌宮(永歷帝廟)開成立大會。請了塵在貴州設分會。西藏活佛喇嘛。遠道來者甚眾擬舉辦佛教學校。佈道團。及醫院等慈善事業。是年在滇藏佛教會中。有一小異事。有鄉人送一「八哥鳥」來放生。已能言。初尚食肉。歸依後。教他念佛。即不喫葷。甚馴善。自知出入。日常念佛及觀音菩薩聖號不少間。一日。忽被鷹搏去。飛在空中。只聞佛聲。雖以異類。盡此報身。生死之際。不捨念佛。何以人而不如鳥乎。是年在昆明過冬。
〔附記〕  一。余在雲南昆明辦佛教會時。錫峨全縣。於正月初二夜十二時。發生劇烈地震。城舍房屋。一時倒塌。死人甚多。官方與佛教會協同救護。余亦隨去。持工具至各處。掘土挖屍。經五日。共出屍體大小八百餘具。內有夫婦同宿之雙屍八十四對。極奇者。有夫婦二人壓瓦礫土中。歷數日而毫未損傷。得以救活。亦異也。
二。侍者澄淨。四川桐川人。清宣統二年。來祝聖寺求戒。根性慧利。參學兼進。民三年春戒期。請當引讚。時沙彌頭真淨。請上堂設齋。借常住銀四十八元。受戒後回去。竟置之度外。索之亦弗應。忽一日來函云。「祝聖寺某師來取款。已償付。」並附來收據。蓋有常住之章。澄淨見之。心疑。細察圖章。果係偽造。誑騙常住。憤欲追究。予勸止之。越年。時疫大作。山下村人。死者過半。全寺染病者殆遍。並死數人。澄淨亦病寂。遍身染汙。予取新藍布褂褲一套。命為其沐浴更衣。荼毗歸塔。民五年。祝聖寺春戒期。真淨忽來。予亦不究已往。且請當八引禮。是日淨比丘壇畢。予回室未久。照客來報云。「八引禮師忽暴死。」予趨視。見其臥地。口吐白沫。眾為之念佛。俄頃。忽大呼曰。「快拿錢來還常住。」予曰。「真淨何事。」曰。「澄淨引讚師向我索錢。」問。「幾人。」曰。「一老師傅著破衲。」(據詳敘其狀是上客堂某師)問。「何以為憑。」曰。「引讚師身著新藍布衣褲。」予乃勸澄淨曰。「你放下來。各人因果各人當。」真淨旋稍清醒。至是瘋癲失常。病莫能興。一日。為其表堂曰。「某病因果不明。澄淨好心討帳。反累常住不安。今當眾發露。了結一重公案。」當時真淨忽病愈。起單而去。澄淨歿後。猶耿耿為公。因果分明。亦可嘉歎矣。
〔是年大事〕  一月一日孫中山在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二月宣統宣告退位。清亡。參議院旋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四川都督尹昌衡擬帶兵入藏。
民國二年癸丑七十四歲
滇藏佛教分會。創始事繁。凡會中處理寺產。及新辦事業。須與官廳接洽。而民政長羅容軒。動多阻礙。遂扦格難行。蔡督松坡。時為和解。然未能圓滿也。活佛及會眾公議。請予進京。值熊公希齡任內閣總理。多為助力。乃調羅容軒入京。以任可澄為巡按使。予回滇。任對佛教事務。盡力維持。
〔是年大事〕  十月正式選舉袁世凱黎元洪為正副總統。
民國三年甲寅七十五歲
滇督蔡松坡赴京。唐蓂賡(繼堯)代。予擬回雞山休養。乃將會務交代清楚。即回雞山。料理重修興雲寺。及下洋蘿荃寺。計畫工程事畢。鶴慶諸山長老請赴龍華山講經。正修和尚請往麗江金山寺講經。朝雪山太子洞。到維西中甸阿敦子各地遊覽。又到藏邊參觀喇嘛十三大寺。回寺過年。
〔附記〕  是年予正在龍華山講經時。大理府所屬四縣發生地震。以大理為最劇。屋舍城垣悉倒塌無餘。惟寺宇寶塔未倒。仍矗立如故。地動時震開巨隙。中噴火燄。蔓延燃燒。人爭逃命。每遇足下地裂。身即陷墮。甫欲出時。地又復合。有截斷腰肢者。有僅露一頭於地面者。儼如生陷火燄地獄。慘不忍睹。城中住民數千戶。多及於難。存活寥寥。時有二家金箔舖。一趙姓曰萬昌號。一楊姓曰湛然號。火至其居自息。其處亦未地震。二家人口各數十。竟安然無事。人咸知此二姓者。數代相承。皆持齋念佛。樂善好施者云。
〔是年大事〕  七月歐州大戰起。日本攻下膠州青島。
民國四年乙卯七十六歲
春戒期畢。有鄧川縣紳士丁姓者。清孝廉也。只一女年十八歲。未出閣。一日忽然不省人事。全家倉惶。及醒。變作男子聲。指其父大罵曰。「你丁某。恃勢誣我為匪。至喪我命。我大理西川人。名董占彪。你還記得否。今在閻王前告准。報八年之仇。」說畢。持刀逐丁某。丁駭潛匿他處。不敢歸家。鬼每日必來。來則女變形態。家中擾攘。鄉里聚觀。苦之。時雞足山派素琴素值二僧往鄧川辦事。過丁家。群聚看鬼兇狀。僧曰。「勸你不要這樣。令地方不安。」鬼曰。「你出家人不要多事。」僧曰。「本不與我相干。但我師父常言。怨家宜解不宜結。愈結愈深。何時得了。」鬼思有頃曰。「你師是誰。」僧曰。「祝聖寺虛雲和尚。」鬼曰。「我亦聞名。但未見過他。肯與我受戒嗎。」僧曰。「大慈大悲。渡一切苦。如何不肯。」僧又勸他令丁姓出錢超度。鬼曰。「他傷天害命。我不要他錢。」僧曰。「令地方送你些錢。地方亦安。」鬼又作恨聲曰。「此仇不報。我恨難平。怨怨相報。又何了止。待我去問過大王。你明日在此等我。」鬼去。女子起立。含羞而入。次早鬼先來。僧後至。責僧失信。告以因公。鬼曰。「我問過大王。說祝聖寺好個道場准我去。但要你親自送去。於是地方紳士十餘人。偕二僧至寺。晚上談說是事。次日設壇為之念經說戒。從此安靜。鄧川人士結會時到寺禮懺。」
〔是年大事〕  一月日本提出二十一條件。逼我國承認。十二月袁世凱備行帝制。令改明年為洪憲元年。
民國五年丙辰七十七歲
高萬邦居士所送玉佛。已閱數年。予擬迎回。乃再往南洋。聞夷方多信佛教者。乃親到掌達蠻綿窩散臘散諸夷地觀風。再到仰光拜大金塔。訪高居士。在龍華寺講經畢。附船往星加坡。船到新街。洋官示曰。「吾友中國大總統立帝制。捉拿匪類。諸凡僑民。過此驗明。乃得放行。」將數百乘客。押到捕房訊後。只剩我等六僧。說是革命黨。盡皆扣留。反縛拳打。曬太陽。不准動。動即打。不與飲食。不准大小解。從早六時至晚八時。乃有歸依弟子洪盛祥董老闆等。聞知到捕房保釋。每人五千元。蓋手印釋出。後接往盛祥商號。留住過年。並助料理運玉佛事。
〔是年大事〕  六月袁世凱逝世。黎元洪繼任總統。
民國六年丁巳七十八歲
春。由觀音亭起運玉佛。僱八人舁之。訂明送到雞山。酬費若干。所經山嶺崎嶇。凡數十日。有前人未經者。某日。行至野人山。舁者疑玉佛中有金珠鈔票。乃置佛地上。言力不勝舉。要加價數倍。慰勉之。更聲勢洶洶。似將不利者。予度不可理喻。瞥見道旁有一巨石。重約數百斤。怡然語舁夫曰。「此石與玉佛孰重。」眾曰。「二三倍之。」予兩手舉石離地尺許。群咋舌。乃婉謝曰。「老和尚活佛也。」不敢言。舁佛至山。厚賞之。予自念力不及此。似有神助。後至騰衝保山各寺講經。
〔是年大事〕  六月張勳康有為擁廢帝復辟失敗。馮國璋代理大總統。九月孫中山在廣東被舉為大元帥。南北對立。
民國七年戊午七十九歲
唐督繼堯派員備書問。令賓川縣知事同入山迎請再三。不得已允赴昆明。是時道途多艱。縣以乘輿及派兵護送。卻之。挈徒修圓同行。一笠一蒲一鏟一藤架步行而往。至楚雄途中遇匪。搜出唐致予之函。威嚇拷打。予曰。「不必打。請見你們總司令。」即拿見其首領楊天福。吳學顯。喝曰。「你是甚麼人。」曰。「雞足山和尚。」問。「何名。」曰。「虛雲」。問。「進省做什麼。」曰。「做佛事。」曰。「做佛事為甚麼。」曰。「為人民祈消災難。」曰。「唐繼堯是個匪。你為何去幫忙他。他是個壞人。你與他來往。亦是壞人。」予曰。「你說壞人。亦是難說。」曰。「何以難說。」予曰。「往好處說。人人都是好人。往壞處說。個個皆是壞人。」問曰。「怎麼說。」曰。「假使你與唐兩位。都是為國為民。為福國福民。乃至你們部下。個個都如此。豈不是個個都是好人。從壞處說。你說唐是壞。他說你是壞。各有成見。如同水火。兵連禍結。害盡人民。豈不是個個都壞人。老百姓從左是盜。從右是匪。何等可憐。」伊等聽罷皆笑。吳曰。「依你說不錯。但是怎麼好。」予曰。「依我說。你們不要打。請你們招安。」吳曰。「難道叫我投降嗎。」曰。「不是這樣說。我說招安者。因為你們都是賢才。是招國家之賢士。以安地方也。只要你們莫存私見。安民救國。豈不是好。」吳曰。「向何處辦理。」曰。「向唐辦理。」吳曰。「向唐就不幹。他殺了我許多人。關禁我許多人。現正要向他報復。還要降他。豈有此理。」予曰。「先生勿誤會。我說向唐辦理者。因為他現在是中央委的官吏。事權在手。將來你也是中央官吏。他殺了你許多人。我這回去做佛事。就是超度兵士亡魂。至若關起來的人。我這回要請他大赦的。你的人不能在例外。況且你如不聽我勸。古今戰爭。勝敗難說。你與唐各有各的力量。究實你比他為難。他有人有財有補充。有中央力量。似比你強。我今日不是向你招安。路過此地。都算有緣。為國息爭。為民安樂。方外人不惜饒舌也。」楊吳等大感動。反為託我做代表。予曰。「代表不敢當。請你們提出條件。我有機會。當向唐說。」楊吳等審議再三。提出六條。
(一)在招安前先放回我們的人  (二)不得把我們兵解散
(三)不得將我們職權取消    (四)我們隊伍歸我們管
(五)過去兩家戰爭事不得追究  (六)招安後彼此兵丁不得有兩樣待遇
予曰。「似此條件。想不成問題。俟與唐商後。當有公事給你們。及派員接洽的。吳曰。「煩勞老師父。事若辦好。我們感謝。」予曰。「不言謝。我是順便經過的。」楊吳即予以優待。是夕亦談些別事。甚歡。欲留住。予以事忙。翌早辭行。陪早餐畢。送路費食物及備輿馬。派人護送。卻之。只受路上食品。出營盤半里。忽見數人跪在地上。叩頭如擣。視之。即昨日毆打予之兵弁也。連呼請菩薩恕我。予慰勞之。并勸其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皆感涕而去。
予到昆明。唐派員招待。住圓通寺咒龍臺。晚請見。唐曰。「與法師別幾年。我祖母。家父。室人。舍弟。相繼謝世。心已難安。更加土匪遍地。民不聊生。將士傷亡。孤魂猶餒。因此想做三件事。(一)作一場大佛事。求佛加被。消災免難。超薦亡靈。(二)將圓通寺建一大叢林。弘揚佛法。(三)辦一完善之大學。以教育青年。第三件。我自有人辦。至第一二件。老法師外。無人能任也。」予曰。「公發弘願。斯世希有。是菩薩發心。衲知識淺薄。無此能力。建叢林事。海內大德多人。但圓通寺非叢林地。住不過百眾耳。請再考慮。至做佛事。日期不多。可代效勞。」唐曰。「師言圓通寺地方不合叢林。甚高見。往後再說。做佛事如何辦法。」予曰。「心佛一體。感應道交。公辦此事。為國為民。幽明普利。衲愚見。於佛事之先。請公定三事。(一)道場起經之日。全市禁屠。(二)大赦牢獄。(三)賑濟難民。」唐曰。「一三事可照辦。至第二件。係中央司法主權。某不能自主也。」予曰。「國家多事。中央已不能顧及。祇與司李商之。便能做到。以迓天休。」唐首肯。予又曰。「衲再有報告。(將路上遇楊天福吳學顯經過事。詳說。)並謂藉此大赦。將他們的人放出。亦易於感化也。」唐聽說。當下大喜。即斟酌辦理大赦及招安事。已歲暮矣。適歐陽竟無與呂秋逸居士到滇。為支那法學苑籌經費。同住圓通寺。請伊講『攝大乘論。』在昆明渡歲。
〔是年大事〕  九月歐戰結束(後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十月徐世昌就任大總統。
民國八年己未八十歲
春。在昆明忠烈祠啟建水陸道場。法會開始。即大赦及禁屠。於會期中。唐派員與楊吳商招安事。委二人為大隊長。從茲地方安靖。二人始終不變。最異者。法會開始。全堂各壇蠟燭盡開燈花。如蓮花狀。霞彩奪目。隨緣善信。咸來聚觀。四十九日。法會圓滿。送聖時。空中現出幢幡寶蓋。飄漾雲中。全城目睹。羅拜於地。事畢。唐又請至其公館念經薦親。現瑞應。大生信心。合府歸依。在昆明過冬。
〔是年大事〕  孫中山改中華革命黨。為中國國民黨。
民國九年庚申八十一歲(一九二○年)
春。唐督仍請建水陸道場。畢。繼續講經。昆明西山華亭寺。古剎也。其地風景至佳。寺僧不能住持。日益荒廢。近且欲售與西人作俱樂部。地方政府批准矣。予惜之。言於唐。請其保存名勝。唐納予言。暗與王九齡張拙仙諸公議定。設齋敬邀。袖出紅帖。請住華亭寺而重興之。三請受帖。唐於冬暮。離任赴港。
〔編者按〕  師在滇先中興雞足山西竺寺迎祥寺。後奉敕住持護國祝聖禪寺。後建昆明勝因寺。碧雞山靖園雲棲禪寺。松隱寺等。
〔附記〕  是年秋滇軍將領顧品珍等謀倒唐繼堯。奪滇政。唐尚有勁旅二十餘團。擬備戰。以敬信師故。夜深屏侍從。詣寺請師決大計。師曰。「公得滇民心。未盡得將士心。倘事兵戈。恐成兩敗。而他種勢力。將及滇矣。不如因勢利導。去虛名而存實力。以俟異日之緣。」唐以為然。即稱假。讓位於顧品珍。以臘月三十日夜往安南。轉香港。此事師於所述年譜。不載其詳。編者於前十年侍坐時。師曾談及。附記於此。
本文标签:弟子(7)和尚(14)虛雲(1)順德(1) 本文关键字:虛雲,和尚,年譜,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