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人物故事>高僧大德>

虛雲和尚年譜(19)

[高僧大德]  发表时间: 2015-08-10 18:03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我們人生住在娑婆世界裏。猶如在苦海中。因此沒有一個人不想脫離苦海的。但脫離生死苦海。便須佛法。佛法的真諦。嚴格的說起來。是無法可說。那有言語文字形相呢。楞嚴經說。『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可是。為接引一般各種根機不同的眾生。致有無量的法門。在中國的佛法。有人分出為禪。教。律。淨。與密宗五派。這在老參飽學的人。是無所謂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決無差異的。而在一般初入學佛的人。便發生許多意見。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並且讚彼毀此。有損法化。要知道一個話頭。或一句佛號。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著他的。為什麼。因為動靜一如。好比月印千江。處處明顯。無有障礙。障礙者。如天空裏的浮雲。水裏的污泥。若有障礙。則月雖明而不顯。水雖清而不現。我們修行的人。如果能體解這個道理。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馳求。返照迴光。一念無生。了無所得。那有什麼名相差別呢。祇因無量劫來。妄想執著。習氣深重。以致釋尊說法。有四十九年。談經約三百餘會。但這些法門最大的目的。無非是治療各種眾生不同的貪。瞋。癡。慢等。習氣毛病。若能遠離這些。你即是佛。那有眾生的差別呢。古人說。「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也是這個道理。
現在的佛法。比較盛行的。是淨土與禪宗。但一般僧眾。都忽略了戒律。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這是我們每個學佛的人。應特別注意的。
禪宗。是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唯有迦葉尊者微笑。稱為心心相印。教外別傳。為佛法的命脈。而念佛的淨土。和看經持咒等的法門。都是了生脫死的佛法。有人說。禪宗是頓超的。念佛持咒是漸次的。是的。這不過是名相上的差別。實際上是無二致的。六祖大師說。「法無頓漸。見有遲疾。」我認為佛法的每個法門。皆可修持。你與那一法門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門。且不可讚此毀彼。妄想執著。而最重要的。還是戒律的遵守。近來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嚴守戒律。還說持戒是執著。那種高調。是多麼危險。
心地法門的禪宗。自迦葉尊者後。輾轉相傳。從印度傳到中國六祖惠能大師。都稱為正法流傳。盛極一時。律宗以優波離尊者為首。他承受了世尊的囑付。要我們末世的眾生。以戒為師。在□多尊者後。發揚為五部律。我國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師依曇無德部。製疏奉行。稱為中興律祖。天臺北齊老人。觀龍樹中觀論。發明了心地。杜順老人以華嚴經為主。建立了賢首宗。遠公提倡淨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後。歷代祖師。大都以禪宗宏揚淨土。水乳相融。雖然諸宗紛起。究竟不離拈花命脈。足見禪淨關係的密切了。更可見古人宏揚佛法的婆心了。至於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剛智等傳入中國。經一行禪師等努力。才發揚光大的。但這些都是佛法。應當互相揚化。不得分別庭戶。自相摧殘。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體解佛祖的心意了。古人說法。大都拾葉止啼。趙州老人說。「佛字我不喜聞。」又說。「念一句佛號。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識先人的苦心者。便說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或說參禪是空亡外道。總之。說自己的是。談他人之非。爭論不已。這不僅違背佛祖方便設教的本懷。且給他人以攻擊的機會。妨礙佛教前途的發展。至深且鉅。因此。虛雲特別提出。希望各位老參及初發心的道友們。再不可這樣下去。如果再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條。須知條條大路通長安的道理。學佛的人。應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鏡錄。和萬善同歸集等。念佛的人。亦應了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要認識自性淨土。捨妄歸真。勿得向外別求。如果我們能體會到這種真理。隨他說禪也好。談淨也好。說東方也去得。說西方也去得。乃至說有也可。說無也可。到這時。一色一香。無非中道了義。個性彌陀。唯心淨土。當下即是。那有許多葛藤。楞嚴經說。『但盡凡心。別無聖解。』如能這般做到。斷除妄想。執著。習氣。即是菩薩。佛祖。否則還是凡夫眾生。
念佛的人。也不應太執著。否則。還成了毒藥。我們現在念阿彌陀佛的名號。是因我們無始以來的習氣深厚。妄想難除。故借這一句佛號。來做個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則妄念自除。淨土自現。何須他求呢。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十七日講於上海佛教界祝願世界和平法會
老實念佛《壬辰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廿一日講於印光大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
今天是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各位都是他的弟子。在這裏聚集一堂。飲水思源。追念師父。在佛法的道理上。師是法身父母。紀念師父。便是對法身父母的孝思。較之世間小孝。更有意義。回憶我第一次與印光老法師相見。是光緒廿年在普陀山。那時是化聞和尚請他在前寺講『阿彌陀經。』自從講完了經。他便在寺中閱藏。二十餘年。從未離開一步。只是閉戶潛修。所以他對教義極深。他雖深通教義。卻以一句『阿彌陀佛』為日常行持。絕不覺得自己深通經教。便輕視念佛法門。佛所說法。無一法不是療治眾生的病苦。念佛法門。名為阿伽陀藥。總治一切病。但無論修何種法門。都要信心堅固。把得住。行得深。方能得圓滿的利益。信心堅固。持咒可成。參禪可成。念佛可成。都是一樣。若信根不深。只憑自己的微小善根。薄學智慧。或記得幾個名相。幾則公案。便胡說亂道。談是論非。只是增長業習。到生死關頭。依舊循業流轉。豈不可悲。各位是印光老法師的弟子。今天紀念他。便是紀念他的真實行持。他腳踏實地的真修。實足追蹤古德。他體解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的深理。依之起修。得念佛三昧。依之宏揚淨土。利益眾生。數十年如一日。不辭勞瘁。在今日確實沒有。真實修行的人。不起人我分別見。以一聲佛號為依持。朝也念。暮也念。行也念。坐也念。二六時中。念念不忘。綿綿密密。功夫熟處。彌陀淨境現前。無邊利益。自可親得。只要信心堅定。心不堅。萬事不能成。若今日張三。明日李四。聽人說參禪好。便廢了念佛的工夫去參禪。聽人說學教好。又廢參學教。學教不成。又去持咒。頭頭不了。賬賬不清。不怨自己信心不定。卻說佛祖欺哄眾生。謗佛謗法。造無間業。因此。我勸大眾。要堅信淨土法門的利益。隨印光老法師學「老實念佛。」立堅固志。發勇猛心。以西方淨土為終身大事。參禪與念佛。在初發心的人看來是兩件事。在久修的人看來是一件事。參禪提一句話頭。橫截生死流。也是從信心堅定而來。若話頭把持不住。禪也參不成。若信心堅定。死抱著一句話頭參去。直待茶不知茶。飯不知飯。功夫熟處。根塵脫落。大用現前。與念佛人功夫熟處。淨境現前。是一樣的。到此境界。理事圓融。心佛不二。佛如眾生如。一如無二如。差別何在。諸位是念佛的。我希望大家以一句佛號為自己一生的依靠。老老實實念下去。
〔附錄〕虛雲和尚蒞滬時之各界言論
虛雲大師印象記
聖 璞《錄覺有情專刊十四卷第一期》
在一個不平凡的晚上。十二月十一日下午六點多鐘。在上海北站。我第一次見到了虛雲老和尚。那天傍晚。我懷著肅穆的心情。隨同一百多位歡迎代表。前往到了北站。站上的霓虹燈。放出了絢爛的電光。照耀得如同琉璃世界。我應該包括別的歡迎代表。內心奔放得和那燈光一樣。對虛老和尚充滿了崇高的敬仰。六點三十五分。汽笛一聲長鳴。京滬列車徐徐進了月臺。人們情緒立即高漲起來。虔誠準備迎接這位來自北京的當代中國佛教最傑出的高僧虛雲老和尚。當列車剛停下來的時候。當想到虛老和尚就在車廂裏的時候。更想到頃刻之間。就能見到他的時候。不難想像到我。以及其他歡迎代表。當時會感到怎樣的興奮。一刻兒。虛老和尚在為首的歡迎代表攙扶中下了車。恭候在月臺上的一百多位歡迎代表。便不期而然的由肅然合掌致敬。終至於將內心對他的敬仰立即爆發為一陣熱烈的掌聲。這掌聲響出了代表們的敬意。這掌聲也響出了全上海佛教徒的心聲。表達了上海佛教徒對這位年高德劭的長者虛雲老和尚。具有多麼崇高的敬仰。我的視線。立刻抓緊時間。開始行動。隨虛老和尚的行進。凝神地注視。他高高的個子。嶷然的道貌。戴上一頂黑色風帽。遮掩住左右耳根。慈容顯得格外清臞了。他下了車。不顧長途勞頓。即舉手向人們示意。慈眼頻頻注視歡迎人群。他一舉手一注目。顯示法體還相當健康。這對一個非常仰慕他而又關心他健康情況的我說來。誠然是無上快慰。對廣大的上海佛教信徒說來。也無疑是極大喜訊。我們一百多位歡迎代表。扈從虛老和尚步出車站。一齊念佛掌聲不斷地響出車站。站內很多旅客跟著鼓掌之後。又同念佛。這場面太動人了。它給了我一個啟示。今天虛老和尚所到之處。勢必成為佛教主流的所在。虛老和尚具龍象之姿。帶領我們浩浩蕩蕩步出車站。這不就是今天上海佛教主流所在麼。事實上。今天佛教需要他領導。四眾弟子更需要他領導。我當時扈從虛老和尚。在他慈光庇照下。覺得萬分幸福。相信其他歡迎代表。也可能有同樣的感覺。虛老和尚被迎接到了玉佛寺。詣大殿拈了香。即在丈室接見四眾弟子參禮。並作簡要的開示。但他所給我的比較更深刻的印象則是在以後他和上海廣大信眾見面的時候。廣大的上海佛教信徒。他們渴仰虛老和尚。他們以一見虛老和尚為快。這都是不難理解而可以意想到的。為滿足信徒們這一願望。他慈悲的每逢星期一三五。在玉佛寺公開接見信眾。他每次和群眾見面。我一有空。便去瞻仰。從多次瞻仰中。他在我腦海裏留下了如下一些難忘的印象。虛雲老和尚這位德高望重年逾百歲的老人。他個兒高高的。鬚髮斑白。因不常剃。已長數寸。銀鬚飄拂。藹然現長者相。他道貌岸然而清臞。但比以往我所看到的。像佛在雪山修道現比丘相那樣的他的照片上的法相來。卻要豐腴得多。他說話帶湖南家鄉口音。驟聽起來。我不很懂。但音調沈著而有力。精力似相當充沛。而且語氣老。婆心切。慈悲喜捨具足。他開示不著門戶見。善能應機逗教。普攝眾根。一種無言之教。能予人以極大鼓舞。能予人以一種勇氣。一種力量。能使懦者立。頑者廉。他開示或不開示。總低眉垂目。威儀相好。語默動靜。似全在定中。令人見了。生恭敬心。作希有想。我每次看到他。彷彿稚子依母。身心輕安。無有恐怖。得大自在。這種受用。只有在禮佛時候。曾經有過。我覺得能多一次親近他。就多一次幸福。心靈上也多一些安慰。虛老和尚。具有不捨眾生的大慈悲心。這在他公開接見信眾時候。得了肯定證明。有一次。到玉佛寺見他的人把大殿前偌大的丹墀擠得水洩不通。秩序很難維持。但他在人群中仍安詳說法。八風不動。真是處之泰然。我沒有確切字眼。可以形容出虛老和尚具有怎樣的悲心。但我當時確曾熱淚盈眶。為他老人家這種不捨眾生的慈悲心腸。而深深感動。虛老和尚見地如何。誠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恕我一字不能道得。但他是一位通宗通教的巨匠。這是沒有錯的。在印光老法師生西十二週年紀念那天。虛老和尚在玉佛寺丈室為印老弟子開示。他和印老法師一樣。教人老實念佛。他說。「念佛要如細水長流。念念不斷。念到一心不亂。心境一如。那就是參禪。」一位禪宗巨匠教人念佛。這說明他沒有門戶見。也說明他善於方便攝化。且寥寥數語。把禪淨合一道理說得圓融無礙。倘非宗說兼通。圓融各宗。恐不能如此。還有更值得欽仰的。他非常熱心和平事業。他在法會第一天開示中。曾不厭其詳的勉勵所有佛教徒都應積極起來。為世界和平而努力。他說。「佛教的慈悲教義。就是和平兩字的具體說明。保衛世界和平。是我們佛教徒應盡的責任。」他把佛法這樣善巧的應用在世法上。使六祖說的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這個真理。又得了有力的證明。我仰慕虛老和尚已很久了。過去緣慳一面。不免引為憾事。他這次應上海信眾要求。蒞滬弘法。使我有緣瞻仰並得恭聆圓音。藉償夙願。實是平生快事。虛老和尚身負如來家業。為如來慧命之所寄託。我願他老人家永久住世。續佛慧命。為四眾弟子作不滅的燈塔。為芸芸眾生作普渡的慈航。
謁虛雲大師
蔣維喬
我是八十老翁。近年來屏謝世事。專心修法。積聚往生資糧。所以不大出門。惟聞虛雲禪師將要來上海。我想他老人家雖然在三十餘年前。為了請商務印書館翻印的續藏經。到過我的家裏。以後就很少來往。趁他駕臨上海的時候。總要前去拜謁。請請開示。十二月十日。靜安寺覺凡法師有電話來說。「虛老在十一日午後六時半。將抵上海。」我聞之欣然。就在十二日上午。偕尹石公居士同往玉佛寺。僧俗四眾。來寺參加的有五六千人。寺裏面擠滿了人。連天井裏也沒有隙地。到十一時。我們進謁虛老。剛坐下。要啟口談話。外面已有人請吃飯。趙樸初居士堅留我們陪陪虛老。葦舫住持做主人。陪坐者尚有持松。妙真。清定。續可諸法師。又有八十一齡高鶴年老居士。也是闊別十多年沒有見面的。真所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非常愉快。不過虛老用膳時候。沒有開口。大家也就默然。午後二時。虛老升座向大眾開示。我們因有事就回家。數日後趙樸初居士來。我表示要再去謁虛老。他說這幾天裏虛老見客太多。很是疲乏。恐怕他生病。曾請醫生為他診脈。醫生說。「並沒有病。生平也沒有診著過這樣的脈。這脈是純陽體。」樸初又說。「虛老齒落復生。已生新牙六個。這是奇蹟。」二十九日上午。我先以電話問遠塵和尚。「虛老精神好否。」答。「好。」「我要來見他。」答「可以。」即去進謁。問。「三十年前為請續藏經到過我家。師尚記得否。」答。「記得。」且云。「居士弘法利生。功德無量。」我答。「慚愧。」問。「雲門寺近來怎樣。」答。「很不興。寺中尚有六十個和尚。靠開墾荒地艱苦度日。」問。「南華寺怎樣。」答「更不興。寺中一直駐兵。祇賸幾個和尚住在那裏。」問。「禪師在上海可久住否。」答。「法會圓滿。想離開這裏。在此太煩。」我想在功夫分上請開示幾句。而室外有許多居士要進來參謁。遂告別而歸。
本文标签:弟子(7)和尚(14)虛雲(1)順德(1) 本文关键字:虛雲,和尚,年譜,鼓山,門下,弟子,順德,岑學,呂寬,賢編,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