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无尽灯>生死无常>自我>

出家是出哪一个家?——离开五阴火宅

[自我]  发表时间: 2021-02-16 13:1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我们今天要跟各位探讨的问题是:出家是出哪一个家?有同修在问到:出家到底是出哪一个家呢?有的人认为说,出家就是离开了家庭去修行,这样就叫作出家。但是离开家庭去出家,这个是叫作出世俗的家,但是这并不是在佛法里面所说的真的出家,所以这种出家只是表相出家。真正的出家,是怎么样的出家呢?在佛法里面有讲到说,出家其实是出三界的家,也就是说离开五阴火宅。所以这个出家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里面讲说,其实出家是出五阴宅,宅主是谁呢?宅主是本心,也就是说宅主是如来藏,但是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出家了。这个道理是怎么样呢?我们后面再慢慢跟各位作说明。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什么叫作三界的家?什么叫作五阴宅?三界家就是说,所有一切众生都是以三界为家,所有一切众生都是离不开三界;也就是说,这些众生都离不开欲界、色界、无色界,一切众生脱离不了这个范围。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众生,又以什么东西为家呢?是以五阴为家。也就是说,一切众生都是以他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阴为家;也就是说,这些众生都被这个五阴所束缚,被这个五阴束缚关在里面,所以叫作五阴宅,所以就是说,这个叫作五阴的火宅。
我们现在就来探讨一下,到底谁能够出这一个家呢?到底谁能够出这一个火宅呢?这有两个层次的问题,我们后面会慢慢跟各位作说明。能够出这个家的,基本上是必须要真正心离五欲,想要离开这样的五欲――五阴火宅的束缚的,这个才是方便说为出家;但是其实这个也还不是真正的出家,这只能够说方便的真出家。但是真出家是以菩萨的如来藏本来出家,这个才是真出家,也就是说从第一义谛的究竟理地来谈的话,是只有菩萨如来藏本来就已经离开五阴火宅,这个才是真出家。我们就一一地来说明一下,出家的道理在什么地方。
第一个我们刚刚所说的,一般所说的表相的出家,这个表相的出家其实就是说出世俗的家,出世俗的家这个就叫作身出家;也就是说,你离开了这个世俗的家去修行,离开世俗的家去修行,这个方便说为出家。这个是什么状况呢?也就是说像现在有很多人,剃头著染衣、受了三坛大戒,受了三坛大戒完了以后,出家了,在寺院里面去作修行,这个叫作出家;是不是真的出家的话,那就未必了!因为你如果是真出家的话,是必须要心离五欲。但是我们现在反观,其实有很多的出家人是身在曹营心思汉。什么叫作身在曹营心思汉呢?其实心里面还是贪著五欲,还是受着五欲的束缚,受着五阴的束缚,甚至于根本不知道真正的出家的道理是在什么地方。
身出家有没有它殊胜的地方呢?那当然是有啊!因为我们众生执著的就是色、受、想、行、识五阴,乃至于色、受、想、行、识五阴辗转而生的这些我所;就是因为有色、受、想五阴的这一个我,所以才会有我所。我所是什么呢?就是我的家庭、我的财富、我的子女乃至于我的名声,这些财、色、名、食、睡。这些财、色、名、食、睡,其实是因为有我而来的,所以离开这个出生财、色、名、食、睡最主要根源的这个世俗的家去修行,这个也是佛陀教导众生,要修行的一个最主要的方法。
但是离开这个世俗的家去修行,不是说从一个五欲的坑,掉到另外一个五欲的坑,那这个就不叫作出家了;你出世俗的家的目的,就是为了要离开对于五欲的贪著,要离开对于五欲的贪著,你才有办法离开五阴对我们的束缚;所以真正出家的话,出了世俗家以后,必须要能够,心能够厌离五欲,这个才是真出家。那这个心厌离五欲的所谓的真出家,是属于声闻解脱道的出家。
在《过去现在因果经》里面,如是开示说:“虽复处居家,服宝严身具;善摄诸情根,厌离于五欲;若能如此者,是为真出家。”所以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说虽然你是处在这个世俗的家里面,而且身穿着宝严身具,也就是说,身穿着这样的庄严的衣服,但是能够善摄诸情根,也就是说能够善摄眼、耳、鼻、舌、身、意这些六根,让六根能够厌离于五欲的贪著,也就是说 你必须要让六根能够厌离五欲的贪著,这样才是真正的出家。也就是说你只要能够厌离五欲的贪著的话,并不在于说你有没有出世俗的家;如果厌离五欲的贪著,虽然你是在世俗的家里面,也是叫作真出家。那你没有办法厌离五欲的贪著的话,纵然你是处在寺院里面,也不叫作真出家。
后面又继续开示说:“虽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意犹贪五欲,是为非出家。”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也就是说虽然你身在旷野,这个旷野就是说,你离群索居,去阿兰若修清净行,你虽身在旷野,甚至于你在寺院里面,而且你所穿的衣服虽然是染衣,你所吃的这个饭菜,虽然是粗食淡饭,但是其实你的心,心心念念都在贪著着财、色、名、食、睡五欲的话,这个就不是真正的出家了,所以说“意犹贪五欲,是为非出家。”这个是在说,你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但是意犹在五欲,这样都已经不是出家了,那更何况如果你是在寺院里面“穿的是锦衣,吃的是玉食。”也就是说你所吃的都比外面都还要好的话,那比这个“虽身在旷野,服食于粗涩。”这个其实还是更严重的。这边说,虽然你在旷野,所吃的是粗涩的饮食,所穿的是粗涩的衣服,只要是你意还在五欲里面的话,这个都是非出家。
这边接着说:“一切造善恶,皆从心想生;是故真出家,皆以心为本。”这个心其实还没有谈到我们第八识的本心,这个心其实是在指我们的六识心。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切善恶,皆是从我们的识蕴——从我们的六识心的心想而生的;因为就是有六识心造作的身口意行这样的业,才会有造作善业、造作恶业这样的身口意行,这些一切造作善恶业的身口意行,都是从六识心这个地方所出生的。所以真正的出家,是要以看住这个六识心不贪著五欲为本,这样才是真出家,这个是属于声闻的真出家。
声闻的真出家相对于菩萨的出家法来讲的话,其实还不是真出家。因为我们刚刚说五阴火宅,就是说所谓的出家,是出这个五阴的火宅,这个五阴的火宅,宅主是谁呢?刚刚说《大乘本身心地观经》所说的,这个五阴的火宅宅主是本识。宅主是本识,这个本识指的是谁?这个本识指的不是“皆以心为本”——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皆以心为本”的这一个六识心的这个心。这个本识指的正是我们的如来藏,指的正是我们的阿赖耶识,指的正是我们的根本识这一个第八识心。所以以宅主是本识的话,既然是宅主的话,表示说这一个宅主,祂能够在这个家,也能够离开这个家。
既然五阴就叫作火宅,也就是说五阴色、受、想、行、识(包括这六识),都是火宅。六识自己的本身,既然已经是宅了,祂如何出家呢?所以这个是在说,声闻解脱道的修行,心“厌离于五欲”是说我们的意识心,乃至于说我们的六识心厌离五欲,这样子说叫作出家。但是其实这个意识心,还有我们的五蕴,其实它本身就已经是宅了,所以宅如何出自己的自宅呢?所以从这边来讲的话,其实它只是一个方便地说真出家。
真出家的道理,在经典里面有没有谈到呢?那当然是有的。真出家的道理,真正地从第一义谛来讲的话,其实是菩萨的出家,那菩萨的出家是指如来藏是本来就已经出家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离开六尘不涉三界,祂不属于五阴;如来藏虽然出生了五阴,但是祂不跟五阴所相应的三界六尘万法相到,所以祂不跟它相应的。所以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出家了。
那为什么我们刚刚说这个宅主是本识?宅主是本识,祂既然已经本来是出家,为什么还需要出家?因为众生是被五阴的这个无明所遮盖,所以五阴就是遮盖的意思——被五阴的无明遮盖,所以你不知道,你的本识是本来就是出家,所以你的本识被五阴给束缚住了,所以说你没有出家。
其实从如来藏的第一义谛的理地来讲的话,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出家的,如来藏是离开了三界六尘万法的。所以在《维摩诘所说经》,里面说:“不应说出家功德之利。所以者何?无利、无功德,是为出家;有为法者可说有利、有功德。夫出家者为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这里就已经阐释出说,真出家的道理是在什么地方了。他说不应该说出家的功德之利,因为出家的功德之利,是谁所得的呢?出家的功德之利是有为法,有为法可说为有利有功德,有利有功德的这个法,是五阴所得的,因为如来藏本来就没有功德。为什么呢?因为真正出家的、真出家的这个如来藏,祂是无为法,无为法中没有所谓的利益,也没有所谓的功德所说的,所以才会说“夫出家者无为法,无为法中无利无功德。”
我们再看一下《佛说华手经》里面如何说呢:“虽不服染衣,心无所染著;则于佛法中,是名真出家。”这边说这个如来藏,有没有必要穿染衣呢?我们说世俗的出家,世俗的出家著这个出家的这个福田衣,著这个出家的染衣是谁穿呢?世俗出家,以著这个染衣为出家相。那这边说“虽不服染衣,心无所染著。”也就是说,如来藏祂不用穿着这个染衣,但是祂的心本来就没有染著于三界六尘万法的啊!你虽然穿着出家的这个染衣,心有没有染著着这个五欲?心有没有染著着这个三界六尘万法?如果你心有染著这个三界六尘万法的话,那就不叫作真出家。所以这边说“虽不服染衣,心无所染著,则于佛法中,是名真出家。”这个就是在指我们这个本识,我们这个本识、这个宅主,祂本来就已经出家,祂能够自由地出入这个五阴宅,只是因为众生被无明所遮障,被关在五阴宅里面而已,但是祂自己本身不用着染衣,心无染著,于佛法中这个才是真正的出家。
在《佛说华手经》里面,继续开示说:“虽不除饰好,能断诸结缚;心无缚无解,是名真出家。”这个继续开示说:虽然我们像大菩萨,虽不除饰好,大菩萨不是都璎珞庄严,又戴着手环,又戴着臂钏;因为像我们诸大等觉菩萨,全部都是以在家身所示现,除了地藏菩萨方便示现出家身以外,全部都是以在家身来示现,但是你能够说他没有出家吗?那这边就讲得非常清楚了,这就是说菩萨们“虽不除饰好”,菩萨虽没有离开这些庄严的宝饰,但是他能够断诸结缚:他能够断掉,所谓的解脱道相应的初果所应该要断的三缚结,乃至于二果所要断的薄贪瞋痴,乃至于三果所要断的五下分结,四果所要断的五上分结等等一念无明的烦恼,乃至于能断掉无始无明的所有的一切烦恼,还有一切习气种子。所以说“虽不除饰好,能断诸结缚;心无缚无解,是名真出家。”
“心无缚无解”就是在说:如来藏这个本识,祂本来就没有受到束缚的,既然本来就没有受到束缚,那有没有必要解脱呢?所以如来藏没有解脱可言,因为祂本来就没有被受到束缚的。那到底是谁受到这三缚结,乃至于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的束缚呢?是我们的五阴,是我们的意识心受到这个结缚、受到这个三结、受到五下分结、五上分结的缚着,所以必须要把它解开,解开了以后才叫作解脱。但是这个如来藏祂是“心无缚无解”,也就是说当你悟到这个本来就已经没有受到缚着,也不用解脱的这个心,这个才是真出家。所以说“虽不除饰好,能断诸结缚,心无缚无解”,这个才是真出家。
这边又说:“虽不受禁戒,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这就是说“虽不受禁戒”,这就是很多人看起来很奇怪的:不受禁戒,这样的话怎么修行呢?有的人就用这样的经文说:你看吧!那经典不是讲说“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参禅。”这个“心平何劳持戒”,那我就不用持戒了啊!所以这边就有人可能会误解说,“虽不受禁戒 心常离诸恶。”所以就不用受戒了。其实不是这个道理。这里就是在指本识——我们如来藏,祂本来就不用受禁戒,如来藏祂本来就是具足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清净的境界。但是是谁受污染的?谁受束缚的?是因为我们的五阴受污染、受束缚,所以是五阴必须要受禁戒,五阴必须要受戒,五阴必须要修行。但是如来藏祂不用受禁戒,所以说虽不受禁戒,但是“心常离诸恶”,因为如来藏本来就不跟所有三界六尘万法相应的。其实如来藏何止离诸恶呢!如来藏也离开诸善啊!所以如来藏也不跟这些善法相应啊!如来藏不跟所有的三界六尘万法相应的法相应;但是成佛的时候,是跟这个百法里面的十一个善法相应的,所以这边说“心常离诸恶”,也没有说心常离诸善,所以这个如来藏,其实是会跟善法相应的。
那为什么不说不跟善法相应呢?这是说当我们的众生在因地位的时候,众生的如来藏只是跟五遍行相应,而不跟善十一相应。所以这边说:“心常离诸恶,开定慧德行,是名真出家。”也就是说这个如来藏,祂本来就已经处在定里面了;而且这个如来藏能够出生一切法,这些法包含了无漏的有为法,也包含了有漏的有为法;这些无漏的有为法,不但如来藏祂自己常处在定里面,也能够让我们的五阴,能够开发你修定、修慧的德行,如果能够知道说如来藏祂本来就具足的定慧的德行,这样才是真出家。
那有人就会说:如来藏不是无智亦无得吗,所以如来藏怎么会有慧呢?如来藏是没有这些世间慧,但是如来藏有一个出世间慧,叫作出世间上上智。那这个出世间上上智又叫作无分别智。所以无分别智是属于如来藏所有,而不是属于意识心所有。所以在般若系经典里面讲说:无分别中广分别故。在《维摩诘经》里面,在这部分讲得非常清楚,也就是说:“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个就是在说,无分别智的这个如来藏的智慧的这个本来的定慧的德行。
紧接着又开示说:“虽不受持法,能坏诸法故;离一切法相,是名真出家。”这个还是在讲如来藏这部分,说我们第八识的本心,祂不受持一切法,虽然这些法——三界六尘万法是祂所出生的,但是祂不相应于这些法,所以祂不受持这些法。所以我们前面所说的不服染衣、或是说不除饰好、或是说不受禁戒,这些法都是属于五阴的法,五阴所去领受,五阴所应该去持禁戒、去受持的法。但是如来藏祂不受持这些法,祂虽不受持这些法,但是能够坏掉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相应的这些法,能够坏掉五阴贪著的这些法,所以祂能坏诸法;祂能坏诸法,但是祂离开这一切法相;祂离开这一切法相,这个才叫作真出家。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071、072集 出家是出哪个家?(一、二)余正文老师
 
 
本文标签:五阴(103)出家(57) 本文关键字:五阴,出家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