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雲和尚年譜(23)
初七圓滿日(正月十五日)開示
恭喜諸位。七天功德。今日圓滿。證悟過來了的。照規矩應該陞堂。如朝中考試。今天正是揭榜的一天。應該要慶賀。但是常住很慈悲。明天繼續打七。使我們可以加功進步。諸位老參師傅都知道。這種因緣殊勝。不會空過光陰。各位初發心的人。要知人身難得。生死事大。我們得了一人身。更要知道佛法難聞。善知識不易值遇。今天諸位親到寶山。要借此良機努力用功。不要空手而歸。宗門下一法。我已講過。是世尊拈花示眾。一代一代的從根本上傳流下來的。所以阿難尊者。雖是佛的弟弟。又隨侍佛出家。而他在世尊前。未能大徹大悟。待佛滅後。諸大師兄弟不准他參加集會。迦葉尊者曰。「你未得世尊心印。請倒卻門前剎竿著。」阿難當下大悟。迦葉尊者乃將如來心印付之。是為西天第二祖。歷代相承。至馬鳴龍樹尊者後。天臺北齊老人。觀其中觀論。發明心地。而有天臺宗。這時宗門下特別大興。後來天臺衰落。至韶國師由高麗翻譯歸來。再行興起。達磨祖師是西天二十八祖。傳來東土。是為第一祖。自此傳至五祖。大開心燈。六祖下開悟四十三人。再由思師讓祖至馬祖。出善知識八十三人。正法大興。國王大臣莫不尊敬。是以如來說法雖多。尤以宗下獨勝。如念佛一法。亦由馬鳴龍樹之所讚揚。自遠公之後。永明壽禪師為蓮宗六祖。以後多由宗門下的人所弘揚。密宗一法。經一行禪師發揚之後。傳入日本。我國即無相繼之人。慈恩宗是玄奘法師興起。不久亦絕。獨以宗門下源遠流長。天神歸依。龍虎歸降。八仙會上的呂洞賓。別號純陽。京川人。唐末三舉不第。無心歸家。偶於長安酒肆。遇鍾離權。授以延命之術。洞賓依法修行。後來乃飛騰自在。雲遊天下。一日至廬山海會寺。在鐘樓壁上書四句偈云。「一日清閒自在身。六神和合報平安。丹田有寶休問道。對境無心莫問禪。」未幾道經黃龍山。睹紫雲成蓋。疑有異人。乃入謁。值黃龍繫鼓陞座。呂遂隨眾入堂聽法。黃龍曰。「今日有人竊法。老僧不說。」洞賓出而禮拜。問曰。「請問和尚。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鐺內煮山川。」黃龍罵曰。「這守屍鬼。」洞賓曰。「爭奈囊中自有長生不死藥。」黃龍曰。「饒經八萬劫。未免落空亡。」洞賓忘了對境無心莫問禪的功夫。大發瞋心。飛劍斬黃龍。黃龍以手一指。其劍落地。不能取得。洞賓禮拜悔過。請問佛法。黃龍曰。「半升鐺內煮山川。即不問。如何是一粒粟中藏世界。」洞賓於言下頓契玄旨。乃述偈懺曰。「棄卻瓢囊繫碎琴。從今不戀汞中金。自從一見黃龍後。始覺當年錯用心。」此是仙人歸依三寶。求入伽藍為護法的一例。道教在洞賓之手亦大興起來。為北五祖。紫陽真人。又是閱祖英集。而明心地的南五祖。故此道教亦是為佛教宗門所續啟。孔子之道傳至孟子失傳。直至宋朝周濂溪先生從宗門發明心地。程子張子朱子等。皆從事佛法。故宗門有助儒道一切之機。現在很多人把宗門這一法輕視。甚至加以毀謗。這真是造無間業。你我今天有此良緣。遇期勝因。要生大歡喜。發大誓願。人人做到龍天歸依。使正法永昌。切莫視為兒戲。好好精進用功。
次七第一日(正月十六日)開示
虛雲到常住打擾一切。蒙和尚及各位班首師傅。特別優待。已深為抱歉。今天又要我做主法。這個名目。我實不敢承認。現在應慈老法師年高臘長。應歸他來領導才合理。同時常住上的法師很多。都是學德兼優。我是一水上浮萍。全然無用的一個人。今天以我年紀大。要加諸客氣。這實在是誤會了。在世法尚且不以年的大小而論。如過去朝中赴科考的人。不管你年紀多大。而對於主考者。總是稱為老師。都要尊敬他。不能講年齡的。在佛法中更加不能了。如文殊菩薩。過去久遠。業已成佛。曾教化十六王子。阿彌陀佛是十六王子之一。釋迦牟尼佛也是他的徒弟。到了釋迦成佛的時候。他便為之輔弼。可見是平等一味。無有高下的。故此請諸位不要誤解了。現在我們在參學方面來講。總要以規矩法則為尊。常住上發起道心。講經打七。弘揚佛法。實為希有。難得的因緣。諸位都不避風塵。不憚勞倦。這樣的忙碌。也自願的來參加。可見都有厭煩思靜的心。本來你我都是一個心。只因迷悟有關。故有眾生。終日忙碌。無一日休閒。稍作思惟。實乃無益。但是有種人一生在世。晝夜奔忙。癡想豐衣足食。貪圖歌臺舞榭。惟願子孫發富發貴。萬世的榮華。到了一氣不來。做了一個死鬼。還要想保祐他兒女。人財興旺。這種人真是愚癡已極。遇有一種人。稍知一些善惡因果。要做功德。但是只知打齋供僧。或裝佛像。或修廟宇等。一些有漏之因。冀求來生福報。因他不解無漏功德的可貴。故偏棄不行。妙法蓮華經云。『若人靜坐一須臾。勝造恆沙七寶塔。』因為靜坐這一法。可以使我們脫離塵勞。使身心安泰。使自性圓明。生死了脫。一須臾者。一剎那之間也。若人以清靜心。返照迴光。坐須臾之久。縱不能悟道。而其正因佛性已種。自有成就之日。若是功夫得力。一須臾之間。是可以成佛的。故楞嚴經阿難尊者曰。『不歷僧祇獲法身。』但是你我及一般人。平常總是在塵勞裏。在喜怒裏。在得失裏。在五欲裏。在一切圖快活享用裏過活。而今一到禪堂中。一聲止靜。則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六根門頭。猶如烏龜息六樣的。任甚麼境界也擾你不動。這是修無為法。也是無漏法。故以金銀等七種寶物造塔。如恆河沙數之多。猶不能及此靜坐一須臾之功德也。烏龜息六是一譬喻。因為海狗喜食魚鱉。一見烏龜在海灘上爬。牠就跑去吃牠。烏龜知其要喫牠。便把四隻腳。一個頭。一條尾。統通縮進殼裏去。海狗見之咬牠不著。空費一番辛苦。棄而他去。此時烏龜亦脫其險。我們人生在世。無錢的為衣食忙得要死。有錢的貪婪色欲不得出離。正如被海狗咬著。若知其害。便把六根收攝。返照迴光。都可以從死裏得生的。前兩晚說過宗門下這一法。是正法眼藏。是如來心法。是了生脫死的根本。如講經等法門。雖然是起人信解。但是大都是枝葉上的文章。不容易大開圓解的。如要想以講經等法子來了生脫死者。還須要經過行證。是很為難的。故從來聽到講經等及其他法門中顯現神通與立地悟徹者。比宗門下少。因為宗門下不但說是比丘和居士有不可思議的手眼。就是比丘尼也有偉大的人才。昔者灌溪尊者。是臨濟的徒弟。在臨濟勤學多年。末曾大徹大悟。乃去參方。至末山尼僧處。其小尼僧告知末山。末山遣侍者問曰。「上座是為遊山玩景而來。抑是為佛法而來。」灌溪只得承認為佛法而來。末山曰。「既是為佛法而來。這裏也有打鼓陞座的法則。」遂陞座。灌溪初揖而不拜。末山問曰。「上座今日離何處。」曰。「路口。」末山曰。「何不蓋卻。」溪無對。始禮拜。溪問。「如何是末山。」末山曰。「不露頂。」曰。「如何是末山主。」曰。「非男女相。」溪乃喝曰。「何不變去。」末山曰。「不是神。不是鬼。變個甚麼。」灌溪不能答。於是伏膺。在該處作園頭三年。後來大徹大悟。灌溪上堂有云。「我在臨濟爺爺處得半杓。末山孃孃處得半杓。共成一杓。喫了。直至如今飽不饑。」故知灌溪雖是臨濟的徒弟。亦是末山的法嗣。可見尼眾中也有這樣驚世的人才。超人的手眼。現在你們這樣多的尼眾。為其麼不出來顯顯手眼。替前人表現正法呢。須知佛法平等。要大家努力。不要自生退墮。錯過因緣。古人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不放身心靜片時。」你我無量劫來。流浪生死者。只為不肯放下身心清淨修學。而感受輪迴。不得解脫。所以要大家放下身心。來靜坐片時。希望漆桶脫落。共證無生法忍。
次七第二日(正月十七日)開示
今日是兩個七的第二天。在這短短的時間裏。各位來參加的日益增多。可見上海地方的人。善心純厚。福德深重。更可見人人都有厭煩思靜。去苦趨樂的要求。本來人生在世。苦多樂少。且光陰迅速。數十年眨眼就過去了。縱如彭祖住世八百載。在佛法中看來。甚為短促。在世人看來。是人生七十古來稀了。你我現在知道這種如幻如化的短境。無所留戀。來此參加這個禪七。真是夙世善根。但是修行一法。貴在有長遠心。過去一切諸佛菩薩。莫不經過多劫修行。而能成功。楞嚴經觀世音菩薩圓通章曰。『憶念我昔無數恆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由此可見觀世音菩薩不是一天兩天的時光。就成功了的。同時他便公開的將他用功的方法。講給我們聽。他是楞嚴會上二十五圓通的第一名。他的用功法子是從聞思修。而得耳根圓通的入三摩地。三摩地者。華言正定。故他繼著又說。『初於聞中。入流亡所。』這種方法。是以耳根反聞自性。不令六根流於六塵。是要將六根收攝流於法性。故繼著又說。『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又說。『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這意思即是要我們把這反聞的功夫不要滯疑。要漸次增進。要加功用行。才能得『覺所覺空。空覺既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這種境界。既自以反聞聞自性的功夫。把一切生滅悉皆滅已。真心方得現前。即是說狂心頓歇。歇即菩提。觀世音菩薩到了這種境界。他說『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我們今天學佛修行。也要這樣先把自己的功夫做好。把自性的貪瞋癡慢等一切眾生度盡。證到本來清淨的妙覺真心。然後上行下化。如觀世音菩薩這樣的三十二應。隨類化度。才能有力量。所以觀世音菩薩。或現童男童女身。化現世間。世人不知觀世音菩薩業已成佛。並無男女人我之相。他是隨眾生的機而應現的。但世間人一聞觀世音菩薩之名。都覺得有愛敬之心。這無非是過去生中持念過他的聖號。八識田中。有這種子。乃起現行。故經云『一入耳根。永為道種。』你我今天來此熏修。當依諸佛菩薩所修所證之最上乘法。現在這種法。是要明本妙覺心。即是說見性成佛。假如不明心地。則佛不可成。要明心地。須行善道為始。我們一天到晚。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則福德自此增長。加以一句話頭。時刻提起。一念無生。當下成佛。諸位把握時間。莫雜用心。好好提起話頭參去。
次七第三日(正月十八日)開示
今天第二七的三天又過去了。功夫做純熟了的人。動靜之中。都有把握。有什麼心去分別他一七二七。三天兩天呢。但是初發心的人總要努力精進。莫糊糊塗塗的打混。把光陰錯過了。我現在再說一譬喻給你們初發心的聽。希望好好聽著。諸方禪堂中所供的一位菩薩。是一位聖僧。他是釋迦如來的老表。名阿若憍陳如尊者。世尊出家時。他的父王派父族三人。母族二人。往雪山照顧他。此尊者是母族二人之一。世尊成道後。初至鹿野苑。為之說四諦法。這位尊者最初悟道。同時此尊者是世尊諸大弟子中第一位先出家者。故名聖僧。又名僧首。他的修行方法。在楞嚴經中很明顯的說。『我初成道。於鹿苑中。為阿若多。五比丘等。及汝四眾。言一切眾生。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皆由客塵煩惱所誤。汝等當時因何開悟。今成聖果。』這是佛告訴我們不成菩提。及阿羅漢的原因。並追問當時在會諸大弟子的開悟。是用何法而成功的。這時候獨有憍陳如尊者了解這個法子。所以他在這會中站立起來。答覆世尊曰。『我今長老。於大眾中。獨得解名。因悟客塵二字成果。』他說了之後。再對世尊作解釋似的說。『世尊。譬如行客。投寄旅亭。或宿或食。宿食事畢。俶裝前途。不遑安住。若實主人。自無攸往。如是思惟。不住名客。住名主人。以不住者。名為客義。又如新霽。清晹升天。光入隙中。發明空中。諸有塵相。塵質搖動。虛空寂然。如是思惟。澄寂名空。搖動名塵。以搖動者。名為塵義。』他這一說。把主客二字。說得何等明顯。但是你要知道。這是一個譬喻。是告知我們用功下手的方法。即是說。我們的真心是個主。他本是不動的。動的是客。即是妄想。妄想猶如灰塵。灰塵很微細。它在飛騰之時。要在太陽照入戶牖時。或空隙之中。才看得見。即是說。我們心中的妄想。在平常的動念中。並不知道。一到清靜修行靜坐。用功的當中。才知道許多的雜念。在不斷的起伏。在這妄念沸騰的當中。如果你功夫不得力。那就作不得主。故不得悟道。流浪生死海中。今生姓張。再生又姓李。如客人投宿旅店一樣。是沒有一個久遠的時間。住得不動的。但我們的真心。卻不是這樣。它總是不去不來不生不滅的常住不動。故為主人。這個主人。好比如虛空塵土飛出。虛空總是寂然不動。又如旅店裏的主人。他老住在店中。不到其他地方去的。在名相上講。塵者。塵沙。是煩惱之一。要到菩薩的地位。才能斷得了。妄者。妄惑。惑有見惑八十八使。思惑八十一品。見惑由五鈍使而來。修行的人。先要把見惑斷盡。才能證入須陀洹果。但這步功夫非常的難。斷除見惑。如斷四十里的逆流。可見我們用功的。是要有甚深的力量。思惑斷盡。才能證到阿羅漢果。這種用功是漸次的。我們現在只借一句話頭。靈靈不昧。了了常知。甚麼見惑思惑。一刀兩斷。好似青天不掛片雲。清暘升天。即是自性的光明透露。這位尊者。悟了這個道理。認識了本有的主人。你我今天用功第一步。要把客塵認識。客塵是動的。主人是不動的。如不認識。則功夫無處下手。依舊在打混的空過光陰。希望大家留心參看。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当明方便说
- 下一篇:电影《达摩祖师传》:看一代祖师修行过程,千辛万苦弘传佛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