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8)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04 22:3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看见有人来求,心中要欢喜快乐,明知道他是来求你布施,你就或起、或迎、或礼拜、或施床命坐,客气有礼的请他先坐下再说。这个床现在叫做椅子,古时的床字就是椅子的意思;古时没有椅子,矮矮的床就是座位。古时禅师的禅床,你别以为是一张床,其实只是比较大的椅子。这就是说,有人来求布施,我们要喜悦快乐的接待他。来请求的人,不论问或不问布施的因果,你都直接布施给他,然后就赞叹布施的果报。你知道对方不好意思开口,你就问明他大约需要多少钱财,然后布施给他,接着就赞叹布施功德与福德:布施给普通人,来世还可以获得千倍之报,所以布施功德很大。他听了,以后也会学着布施的,他自己也会检讨:“我变成人家布施的对象,别人未来世更加有钱财,我一直接受别人布施,未来世怎么办?”他就会省着花用,并且自己想办法赚钱,再反过来布施。所以布施时不必问太多,不必给人难堪,就直接布施给他,然后就告诉他布施的福德。他听了一遍没感觉,听两遍就会有一点点感觉,听上三、五遍就全都有感觉了。将来他会跟着你的脚步走,就会努力去赚钱来布施,不会一世老是享用伸手牌的财物,未来世中也会很有福报。若能借着布施而使受施者后来也变成布施者,再转度别人,他也可以得利益;然后也会用这个方法再转度别人,使更多众生同得利益。所以前人谘问、若不谘问,你都为他们赞叹布施的果报。
若看见有恐怖的人,应该要救护他们。你想:“我有什么力量?”那可不一定。如果有个人正好被逼债,俗话说:“一文钱逼死英雄汉。”也许你正巧遇到一位好汉英雄,他很有仁义,只是因缘不济,欠了人家三千块钱还不起,就被人当众羞辱。你就上前说:“我来帮你还了。”他就免掉恐怖了,那不就是财施兼无畏施了吗?这也是救护众生。若是处于饥馑的时代中,你正好又有钱,就得像古人一样开粥厂,从早煮到晚,专门煮粥,看见逃荒的人没得吃,就施给他一碗粥。古时开粥厂的事很常见,是富人懂得行善、乐施饮食。
菩萨虽然不断的布施,心中却不是为了未来世的福德果报而作,也不期待:布施以后会有被布施的人在将来日子好过时回报于自己。也不欺诳众生。布施时也不可以欺诳受施者,譬如布施了一袋钱财给急需的人说:“这五万块钱给你应急。”其实里面只有三万块钱。人家受你救济,当然不好意思当面点数目,可是后来发觉数目不对,心中一定很不痛快,觉得吃了一些闷亏:三万块钱是得了,可是平白多了两万块钱的受施名声。这就是欺诳众生。布施时不可诳骗众生,而且还要赞叹三宝所有的功德,他以后富裕了,也会懂得供养三宝,正法就可以永续流传。布施时“不以斗称杂于异贱”,布施大麦时就全部都是大麦,不要在其中夹杂稗粟。又如白米有分等级,不可表面是一级米,里面一半是三级米,否则就是“斗称杂于异贱”。布施一斗的米粮时,要表面与里面都一样,若是里面夹杂着异样而低贱的米粮,就是欺诳于人,成为伪善。
菩萨除了这样以外,也不可乐于酗酒赌博贪欲。身为菩萨却每天要喝半瓶老米酒,人家看了说:“什么菩萨?每天都是喝得脸上红通通的,酒味熏天。”失了菩萨的威仪。也不可以喜欢赌博:有的人喜欢小赌,对世法来说虽然无伤大雅,可是仍然有违菩萨律仪。菩萨也不该花钱去嫖妓,虽然这并不算犯了邪淫戒,但是让人家看了说:“菩萨常常去逛绿灯户。”那可不好。还要常常修“惭羞、愧耻”的道德心。羞于见人,所以是惭;愧对别人,所以是耻。菩萨要常常修惭愧心,常修习羞耻的功德。有惭有愧绝不羞耻,无惭无愧才该羞耻。问题是:无惭无愧的人根本不懂得羞耻。有惭有愧的人才懂得羞耻,懂得羞耻的人是与善法相应的,所以这不是恶法。有惭有愧既是善法,就不必怕人家知道;所以做错事时要当众发露,发露就是惭:羞于对人。羞于对人时要如何去面对别人呢?那就是发露。发露正是面对过失的最好方法,当别人到处宣传你的过失,你不如干脆自己说了,别人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论再有谁去到处讲,人家都会反对那个人:“他都已经自己讲了,你还讲他干什么?”问题就解决了!可是要记得以后别再作坏事。“惭”是发露,“愧”是永不复作;所以有惭有愧是好事,能够这样修,才有资格说是菩萨。有惭的人知过能改,无惭的人知过却故意不改,就会再加上好多的遮掩言语与动作。有智慧的人,发觉自己一句话说错了,就赶快修正;没智慧的人则是再用十句话来遮盖它,后来十句话都被人拆穿了,就再编造一百句话来辩解,那多辛苦?因此菩萨要修惭耻之德。
虽然因为往世的布施而导致这一世很富有,但心中不可生起放逸之心。你们要修成一个习惯:看见了路上检破烂、检旧纸的人们,要以和善之心与他们搭讪几句,虽然没什么好谈的,你可以问他:“你今天好像检得不少呢?”与他稍微聊几句,他也会觉得人间还是有温暖的,不是所有人都夤上欺下的。这也是你的善心啊!即使家财万贯,也不必轻视穷人家!有钱财,其实没什么可以傲人的,只不过是往世有个好因缘,布施对了,所以今天家财万贯。有的人往世很会挑福田,看准了就一大笔钱财布施,对于其它的福田都看不在眼里。这种人在这一世会很有钱,但他会瞧不起一般人,更瞧不起穷人,我也遇见过这种人。这部经中将会说到布施的因果,你若懂了,就可以判断某些人过去世的布施因缘,后面佛都会教导。我们就算这一世很有钱财,也不要放逸,更要善待穷苦人;要常常用你广大的福德,多行惠施;要施恩惠于众生而作布施,但是布施时心中不要生起侨慢心。如果能依照佛的这些教导,从不惜一切财物施于他人,从常做利益之事开始,到最后的多行惠施、不生侨慢;常有这种心行相貌的人,就是真能供养布施波罗蜜的人。
布施与福报间的关系,有很多不信因果的人不懂,他们想:“我赚钱好辛苦,这钱还要拿去布施?”但他们越不肯布施,未来世中就会永远只能赚辛苦钱。布施就是把贫穷布施出去,想要有钱的话,应该检讨:现在世为什么没钱可用?福报又是如何来的?其实福报就是从布施来的,不是无因而有的;正因为往世都不布施,所以这一世就都没有钱财,老是贫穷。想要把贫穷布施出去,就把部分钱财送出去;只要维持生活没有问题,多余的就随缘随力去布施,未来世就有福报而脱离贫穷了,这就是把贫穷布施出去了。布施时不要有恶念恶心,那就是把恶法也布施出去了。布施时了知布施的因果,知道果报无边,就是把无明布施出去了;能这样修般若的人,未来证悟就有机会了!
24、(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男子!一一方中各有四事,施方四者:一者调伏众生、二者离对、三者自利、四者利他。若人于财不生悭惜,亦不分别怨亲之相、时与非时,是人则能调伏众生。于财不惜故能行施,是故得离悭吝之恶,是名离对。欲施、施时、施已,欢喜不生悔心,是故未来受人天乐、至无上乐,是名自利。能令他人离于饥渴苦切之恼,故名利他。”:现在佛说六波罗蜜的每一度各代表一方,但是这六方的每一方中都有四件事,这就是进入六度原理与因果的开示了。布施波罗蜜有四件事:第一是调伏众生,第二是离对,第三是自利,第四是利他。接着解释说:悭是舍不得布施,惜是惜财,想要把财物留在身边。如果有人对财物不生悭、惜之心,也不分别受施对象是怨家、或是亲人,以平等心惠施;也不分别目前是适合布施的时候,或是不适合布施的时候,只要有机会就布施,时时都乐于行施,就能调伏众生。若是分别怨亲之相,就不能调伏怨家;若分别时与非时,也不能调伏众生,因为能与怨家解除怨仇的时候是要自己去创造的。对于怨家,应该亲送礼物表示亲善;若不被接受,就多跑几遍,具足显示诚意,铁石心情也会领受到你的好意,这样不就调伏怨家了吗?表面看来是你去委曲求全,其实是你调伏了他——以柔软的身段克服了刚强。
能以布施调伏众生以后,接下来说第二件事:离对。佛说:于财物不过度爱惜,才能行于布施;能行于布施,才能离开悭贪吝惜的恶心。这个恶字,不是世间人讲的邪恶,而是说它对修行是不好的,所以叫做恶;能离悭恪恶心,就是离对:不再面对悭恪心了。换句话说,如果对财物有悭贪吝惜之意,我们的心就是面对财物而被财物所系缚了,这叫作有对。能于财物不悭不吝,就是于财物离对,离开相对所贪吝的对象,所以叫做离对。
第三件事是:起念准备布施时,以及正在布施时,和布施了以后,心中都欢喜自己能布施,而不产生后悔布施的心。这种人能离悭贪的缘故,欢喜布施的缘故,所以未来无量世中将会享受人间巨富之乐,乃至生天享受胜妙五欲之乐;甚至由于离开我与我所的贪着,所以又亲证了解脱道乃至佛菩提道的无上乐,这就是自利。第四件事是:有了自利,当然也应该会有利他的功德,所以因为布施的原因,能使他人离开饥饿渴苦及世间财物缺乏的痛切逼恼所以布施的本身不但可以自利,而且也能利他,这就是布施一方的四件事情。
25、(六波罗蜜品第十八)“是故我于十二部经说定慧异,当知定有六波罗蜜,如来所以最初先说擅波罗蜜。为调众生施时离贪,是故次说尸波罗蜜。施时能忍舍离之心,是故次说忍波罗蜜。施时心乐,不观时节,是故次说进波罗蜜。施时心一,无有乱相,是故次说定波罗蜜。施时不为受生死乐,是故次说智波罗蜜。”:所以佛说:由于这个缘故,我在十二部经中说定和慧是不相同的,因此止——定——是第五度,毘婆舍那的观是智慧,所以属于第六度,因此一定有六波罗蜜,不应该把持戒和忍辱混为一度,不应该把禅定和般若混为一度,所以一定有六波罗蜜。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释迦如来最初先讲布施波罗蜜。
为了调伏众生,使众生在布施时可以远离悭贪之心,才接着再说持戒波罗蜜。众生在布施时能接受财物离他而去,能安忍于舍离财物之心;有这个安忍的心作基础,表示他有能力持戒了,才为他说忍波罗蜜,如果他不能忍受财物舍离而去,布施时心中老是怀念着已经布施掉的财物,就表示他不能安忍于舍离之心。这样的话,要求他持戒就持不好,要求他忍辱也不容易忍,正因为他能有舍离财物之心,所以才又为他说忍辱波罗蜜。又因为他布施时,能起欢喜心乐于布施而不观察时节,能一切时施,所以才为他说精进波罗蜜,因为他有这个基础了。有些人布施是要观察时节因缘的:今天下雨了!不方便布施。或者明天心情不好,也不想去布施。得要天气不冷不热,心情也正好,才愿意去布施,他总是先观时节。真正的菩萨不然,只要遇到可以布施的因缘,他就不管别的事情,心情好坏也不管,天气晴雨也不论,遇到可以布施的因缘时就做布施,这样才说他已经有了精进的基础了,可以教他努力的精进于佛法,所以才为他说精进波罗蜜。
他在布施时是决定性而不犹豫的,叫作施时心一。初机学佛者在布施时,大多是一面布施、一面打妄想:“布施钱财,来世会得很多福报,到底真的、假的?”心生怀疑,心不决定,没有止;所以心中老是不断妄想,以散乱心在布施。如果有人心得决定——确实相信布施的因果决无怀疑——所以布施时心中没有乱相,也就是说他对布施的因果已经心得决定了,有决定性了,所以为他说定波罗蜜;要依这个决定性再往上进修、往上发展,才能安住于一境而不攀缘散乱,渐渐发起禅定,所以才在这后面为他讲禅定波罗蜜。因为他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后世的果报,只是作为修集菩萨道的资粮,作为成佛之道的行门,所以他不受生死乐;因为他有这样的心性,所以接着为他讲般若波罗蜜;因为他布施的目的不在求世间生死有为的快乐,已经有了修学出世间法的基础了,所以接着跟他讲般若波罗蜜。
26、(六波罗蜜品第十八)“善男子!云何名为波罗蜜耶?施时不求内外果报,不观福田及非福田;施一切财,心不吝惜,不择时节,是故名为施波罗蜜。:佛说:“善男子!什么叫做到彼岸呢?”这就是说,布施到彼岸的意思,应当让佛弟子们了解如何是布施而到彼岸,因为大乘法的到彼岸和二乘法的到彼岸大不相同。二乘人说他们到了解脱生死的彼岸,其实是方便说,他们哪有到彼岸?因为真正的到彼岸是你十八界还没有灭,就已经亲证涅槃的实际,那才叫作到彼岸。换句话说,在五阴的你、十八界的你仍然存在的当下,就证实了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就现观无余涅槃中的实际境界:实相心自身是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断不常,永离两边而且本无生死、体无生灭,这才是住于涅槃的实际,那个实际当然就是实相心如来藏,也就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你的十八界都还具足存在,就已现观祂住在无余涅槃中,亲证无余涅槃中的境界了,这就是实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才是真正的到达涅槃彼岸:无妨继续五阴的生死,但是当下已经在涅槃彼岸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在家,菩萨,修学,佛法,第一,要务,布施,在家,菩萨,修学,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