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73、逆行菩萨提婆达多(下) 正祺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单元。

我们继续来说明 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与逆行菩萨提婆达多的关系。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当中,如来接着以重颂说:【“我念过去劫,为求大法故;虽作世国王,不贪五欲乐。搥钟告四方,谁有大法者,若为我解说,身当为奴仆。时有阿私仙,来白于大王:‘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时王闻仙言,心生大喜悦,即便随仙人,供给于所须;采薪及果蓏,随时恭敬与;情存妙法故,身心无懈惓。普为诸众生,勤求于大法;亦不为己身,及以五欲乐。故为大国王,勤求获此法;遂致得成佛,今故为汝说。”】(《妙法莲华经》卷4)

这一段经文的重颂是说:“我忆念起过去劫之中,为了勤求大法的缘故;虽然我当时是作世间的国王,但是我不贪求五欲之乐。我就下令搥钟宣告四方,假使有谁有大法的话,如果他能够为我来解说,我这个国王愿意舍位,以自己的色身来当他的奴仆而奉事于他。当时有一位阿私陀仙,来向国王说:‘我有微妙的法,是世间所稀有的妙法。如果大王您真的能够修行的话,我将会为您来解说。’当时国王听闻到这位阿私陀仙的言语,心中生起了大喜悦,随即跟随着这位阿私陀仙,常在左右而供给他生活上所需的一切;包括为他采拾柴薪以及水果,或者可以煮来食用的果菜,随时恭敬地奉事给这位阿私陀仙;当时这位国王因为他心心念念所惦记的,都是为了最胜妙法的缘故,所以身与心都没有懈怠与疲倦。他是普遍地为一切众生而不是为自己,来精勤地求证胜妙的大法;他也不是为了自己的色身或者自己心中的受用,也不是为了求五欲之乐。所以他为了大法的缘故,虽然身为国王,还是很精勤地寻求,而终于获得这个《妙法莲华经》最胜妙法;就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渐次修行而到后来得以成为究竟佛,因为这样的缘故,今天为大家来演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

经文中说,真的想要成佛,一定得要听闻《妙法莲华经》。如果不听闻《妙法莲华经》,就不知道成佛的时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往往就随便的以为一明心就是成佛了,或者以为开悟了就是成佛了,或者只是落入意识离念灵知当中,也自认为说这一悟就是成佛了。当我们真正听闻如实演述的《妙法莲华经》,就会具足了解成佛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怎么可能有人即身成佛或者即生成佛,那都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所以,世尊特地说出来祂因地时自己的经历。世尊在过去无量无边无数劫之前,为了勤求这个大法的缘故,虽然作为世间的大国王,这算是世间天,是人间最有权力的人。可是虽然当了国王,为了求这个大法,他不贪五欲之乐,而命令手下四处搥钟宣告:“什么人有大法,能够为我解说,我国王愿意亲身当他的奴仆,供给所需。”

什么才是大法?一般人听了,大概都认为《金刚经》就是大法,因为《金刚经》中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而三乘的贤圣也是因为此经的缘故,才有实证上的差别。以前这句话,大家不太相信;在 平实导师将三乘菩提具足显示出来以后,确实是有差别的,三乘菩提都不能够外于“此经”金刚心如来藏而能够存在,证实《金刚经》讲的“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是完全正确,没有一丝丝的不真实。但是,《金刚经》就是大法吗?仍然不是!因为《金刚经》谈到的只是般若的总相与一些别相而已,而全部的别相都还得要靠像《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才能够具足说完;即使具足说完了,也还只是别相,都还没有谈到一切种智。

或者也许有人想到说,一切种智就是最胜妙的大法,只要努力修一切种智就行了。但是,这样子还是不能成佛,因为也许哪一天,假设他证得犹如镜像、或者犹如光影,或者犹如谷响等等的现观,他就会自以为成佛了。这是因为他还没有具足了解佛地的境界相,也没有具足了解初地到十地所应修学的内涵,所以当他满足了三地心、四地心时(当然这是故意施设的状况,事实上是不可能如此),可能他会生起一个妄念说:这是不是成佛?我可以游历十方世界了,我也可以变现化身,我也可以变化自身如同佛身,我也有道种智。就会有产生一念的可能:我是不是成佛了﹖这个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出在不知道真正的大法,而真正的大法就是《妙法莲华经》,把佛地的境界为大家详细演述出来。

比如说授记,座下的阿罗汉们回小向大证悟了,什么时候可以成佛?各人不同,佛却必须对这些弟子们一一授记,说明每一个人将来的佛号是什么,他们的菩萨弟子、声闻弟子各有多少,接着正法、像法、末法住世各有多久,甚至针对特别的弟子还得授记说:你将来会有什么样的弟子继承你的如来家业。这授记,三地满心、四地满心、五地、七地菩萨都作不到。但《法华经》就这样子示现出来:成佛时是可以为人授记的,清清楚楚地看见了。除此以外,多宝如来也要来印证:这一尊佛所说的这一部《法华经》是如实的。现在有一个问题,当某些人自称成佛的时候,他有没有把握说:我以自己的内容来讲《法华经》,我讲的《法华经》不是以前从诸佛那里听闻来而照本宣科的;而我讲《法华经》的时候,多宝如来一定会来听。他有没有把握?

如果转二乘法轮,那也是法轮,可并不是大法,那只能称作小法;虽然外道凡夫都证不到,但仍然是小法。《金刚经》是大乘法轮,也是法轮,虽然它对于二乘人来讲,称之为大法,但如果要从《法华经》来讲,依旧还是小法,不是大法。只有《妙法莲华经》才能够称之为大法,而且是永远不可推翻的究竟定义的大法,因为它函盖面既深且广。只要如实听过《法华经》,而不是依文解义的,就会知道佛地难思议。即使是八地、九地菩萨,在成佛之前,他想起以前亲闻 世尊演述《妙法莲华经》以后,不管他远行到何处去,到哪一个世界去,永远会有一个作意存在:“佛地难思议,我今在遥。”这个作意永远会存在;虽然到了八地、到了九地,但实际上距离佛地还是很遥远。何况是才刚入地或者三贤位的菩萨。

所以真正的法轮只有三乘菩提可以当得,然而这个三乘菩提是不是大法?其中也还是有很多层次的差别,这是大家应该要弄清楚的。所以只有《妙法莲华经》所说、所显示的佛地境界,函盖了无量无边法在里面显示出来,才能够称之为大法。在 佛陀的时代,大师就只有一位,就是 释迦如来。因此,法之所以为大,并不是单单 佛陀说出来的就一定是大,因为 佛陀说出来的有前后三转法轮,表显三乘菩提法轮层次的不同。

即使大乘菩提还不足以称为至极大法,得要《妙法莲华经》才能够称之为大。可是顾虑到众生层次的差别,所以对二乘人就说大乘法为大,是真正的大法。对凡夫、对外道而言,就说二乘菩提很大,因为他们都无法实证。对于三贤位菩萨而言,说道种智很大;乃至对于诸地菩萨而言,只有佛地的境界才称之为大,而佛地的境界就借着《妙法莲华经》来宣说。如果不是依文解义,而是听闻到 世尊如实演述,自然就会知道《妙法莲华经》为何称之为大,它之所以为大的道理在何处;不但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这样才算真正的知道什么叫作大法。我们应该将这种子种进心里面以后,在八识田当中种进去,将来不论哪一世,即使有胎昧或者无胎昧都不论,只要有一世是自己重新证悟了,那个时候出去当法主,绝对不会认为自己已经成佛了,因为我们会很清楚知道自己还没有佛地的境界。纵使我们已经有道种智也不会自大,就是因为已经听过《妙法莲华经》,所以什么是大法,我们已经了解了,这才是真正的大法。

过去无数劫之前,释迦世尊就是为了求这个大法,虽然当上了世间的国王,他不想贪求五欲之乐,反而搥钟告知四方一切人:“谁有大法的话,如果愿意为我解说,我亲身当他的奴仆。”身为国王愿意当人家的奴仆,这显示他一点点慢都没有,这也显示他有些懂得什么是大法。当时有一位阿私陀仙,阿私陀仙翻译过来就叫作无比仙。为什么是无比?因为他有一种功德,世间人无人能比,而且一切仙人都不能够跟他相提并论,也就是他能够禁制一切毒气,不管什么样的毒气,遇到他都没有用;只要有他在的地方,众生就平安;因为毒气会被他所禁制,不能产生作用。这个功德无人能比,所以他就被称为无比仙。翻译过来的时候又叫作庄严仙,为什么他叫作庄严仙呢?因为他生来最庄严,一切仙人不能跟他相提并论,所以又叫作庄严仙。

在欲界天神口中所说的仙,或者是 佛陀所说的仙,是住在人间远离世间人类的欲求,住在山里面努力的修练而有特殊功德,那就叫作仙。经文中说,当时有一位无比仙来告诉大王说:“我有微妙法,世间所希有。若能修行者,吾当为汝说。”他这个法确实是微妙法,因为所有的经典,除了《法华经》以外,没有一部经典是这样子显示佛不共菩萨境界的,只有这一部经典这样子显示出来,所以这个法真的很微妙。他就告诉大王说:“我有这么一个微妙法,如果你真的愿意修行,我就为你说。”这时国王听到阿私陀仙的话,心中生起了非常大的喜悦;因为他身为国王,他相信没有人敢欺骗他。于是他就跟着这位仙人去当他的徒弟,日常生活一切所须都供给了。

这就是说,他得去采拾木柴回来当作生火之用,也必须要去采集瓜果,乃至稻子或麦子等等供给仙人充饥之用,于是仙人可以有时间来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国王就这个样子,只要仙人有所需,他随时都准备妥当,随时都很恭敬地供给日常所需。因为他的心中、他的情绪里面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妙法;所以每天听闻妙法时非常快乐,服侍这位阿私陀仙而去作各种工作的时候,虽然很劳累,却完全没有懈怠或者疲倦的想法。

世尊接着说明,那时的国王就是现在的 释迦如来,在无量数劫之前的因地,可能都已经证悟了,但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最妙法,为追求最胜妙法,遇到阿私陀仙,阿私陀仙就为他演说《妙法莲华经》;所以他对六度波罗蜜的认知就与以前有所不同,了解悟后到达佛地还要有这么多的功德,这不是单单修学般若波罗蜜或是六度波罗蜜便可以达到的,渐渐知道应该次第进修才能够成佛。那么当时身为国王而愿意这样亲身履践去当徒弟,恭敬地供奉这位阿私陀仙,只是为了听闻《妙法莲华经》,动机却不是为了自己,而是普遍地为了众生。如果单单是为自己,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这样作,而是因为有那个大心为了众生,所以这样子精勤求证这个大法,这也证明不是为自己本身,也不是为了求五欲。

如果为了求五欲,继续当国王就行了;纵使来学了《妙法莲华经》,所能够得到的五欲乐不会比当国王多,显然不是为了五欲乐;因为这个缘故,所以他虽然当了大国王,还是很精勤来求大法,因此才获得《妙法莲华经》。最后终于由于《法华经》深妙理的缘故,后来次第修行成就佛道。世尊就这样子亲口告诉我们,正是因为《妙法莲华经》,否则不可能究竟成佛的。就这样子,大家就会了解《法华经》的胜妙,不是在这一些语言文字上所能够知道的。当我们听过这样子如实宣演的《妙法莲华经》,这种子就会在我们的心中,即使我们不能够巨细靡遗全部都记得,至少已经知道一个大概,未来世不论我们离开了胎昧或者还没离开胎昧都是一样,未来世证悟以后,随即会知道自己还没有成佛,于是不会因为大妄语的缘故而下堕恶道。

今天这一集为各位菩萨说明“释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的时候,与逆行菩萨提婆达多的关系”就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3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