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70、如何是菩萨勇猛、精进、持戒、行头陀者?(下) 正祺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单元,我们继续来说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有多么的殊胜。

在上一集当中提到,菩萨在人间不论作什么都是勇猛、都是精进,因为菩萨摄受了佛土,而摄受佛土就是摄受众生。而菩萨真正深入于佛法中,是宁可自己吃了亏,也要去摄受众生的;宁可自己的道业有所损,也要去摄受众生,这才是真正的持戒。

在《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中,世尊对弟子们说了一则故事:在过去无量劫之前,有一个叫作光明婆罗门的修行人,他在四万两千年之中修持清净行,已经到达不会再造作各种的恶业,甚至远离一切过失的境界。就在经过这四万两千年的修行以后,有一次因为一个因缘,他来到一个大城,这城里面住了一个女人,名字叫作伽吒。这个伽吒看到光明婆罗门色相端正,生起了贪欲爱乐之心,于是伽吒走到光明婆罗门面前敬礼。这时,光明婆罗门问伽吒说:“你对我是不是有什么希求而来到我面前敬礼?”伽吒回答说:“我请求您这位婆罗门修行人能够与我共结为夫妻。”光明婆罗门就告诉她说:“我是修行人,我已经不对女人生起贪欲爱乐之心了。”伽吒接着回答说:“我今生如果不能够跟你结为夫妻,我将在不久之后就结束这一生的性命。”这时,光明婆罗门听了就想:“我好不容易经过四万两千年修持清净行,都不敢违犯任何的禁戒,才能够有今天的成果,怎么可以再与这个女人结婚,去受用违背清净修行的爱欲染著呢?这会让我千万年的修行成果毁于一旦,我还是赶紧离开她才好。”这么想了以后,光明婆罗门就离开伽吒。但是才走离了七步,光明婆罗门却停住了脚步,心中生起了大悲心而改变心念说:“我现在应该发起勇敢捍卫众生的心,纵使因为与这个女人结为夫妻而违犯禁戒,我也应该忍受地狱的苦报,不应该就这样离开她,让她因而失去了性命。”伽吒听到光明婆罗门的话,心中当然非常的高兴,因为已能够如她所愿,也不至于要结束性命。这时光明婆罗门就抓着伽吒的手对她说:“就如你的希求,我同意随着你。”于是,光明婆罗门就与伽吒结为夫妻,两人共同生活了十二年。光明婆罗门与伽吒一同过了十二年的夫妻生活之后,就离家栖居山林中精进修持清净行,然后舍报就生到梵天,成为色界天人。

世尊说完这一则故事后,再次地说明,当时的光明婆罗门,正是世尊的前身;而当时与光明婆罗门结为夫妻的女人伽吒,正是耶输陀罗。世尊说到这里,进一步解释说:【我于尔时,但能一念起大悲心;又复还修梵行,得生梵界。如是,我于十千劫中受轮回身,虽受是身,不生厌倦。】(《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1)光明婆罗门当时能生起一念大悲心,怜愍伽吒、满伽吒的心愿,让她免于死亡;又因为之后还继续修清净行,得以生到色界梵天。由于这种大悲心与清净行的缘故,虽然经过了十百千劫轮回生死,受报各种的三界身,就在三界之中不断地摄受众生,但都不生起丝毫厌倦之心,最后终于成就究竟佛果。

从这件 世尊过去世行菩萨道的事迹来看,世尊在因地修行的时候,正是为了摄受众生,以大悲心成满众生的愿求而不顾自己的道业,甚至面对因违犯禁戒必须下堕地狱受苦报,也在所不惜!摄受佛土丝毫不起厌倦之心。世尊就是以这样的大悲心摄受佛土、摄受众生,自己则继续不断修清净行,并且这两者的先后次序取舍也相当的明确,也就是先利益众生,再成就自己;可以说,就是以摄受佛土、摄受众生来成就自己的佛国净土,纵使在夫妻六亲眷属之间,也是以同样的心态来面对。

总之,菩萨道上摄受众生才是最重要的,因为菩萨受持了《法华经》,就必须要摄受众生,必须三大阿僧祇劫去行菩萨道;那无量无边的广大福德,要在跟众生相处之中去摄取、去修集。所以说,这样才是真正持戒的人,这样的人也才是真正行头陀行的人。菩萨用很多的时间委屈自己跟众生相处,这样子才能够跟众生结下好缘,未来世众生遇到菩萨,就被菩萨所度;这样子去作事的人,才是行头陀行。

能够这样作,真是行头陀行。这样的人未来就会“疾得无上佛道”,因为菩萨把佛土摄受完成了。当菩萨摄受的众生足够了,菩萨的佛土完成了,就可以成佛。成佛之道里面最难修集的,不是三乘菩提的智慧,而是福德;因为三乘菩提的智慧,只要福德够,有善知识,很快就可以实证。但是成佛的福德,要一点一滴去累积,就好像俗话说一步一脚印,福德的修集就是要这样。所以在修集福德的时候,也要懂得用智慧,看什么样的福田去种,可以获得最大的福德;但是修福的事,永远是一定要去作。当我们的福德修到了哪里,我们的智慧就一定会到那里,这是相辅相成的。

接着从理上来探讨说,为什么这样的人受持了《妙法莲华经》,就是勇猛、精进、持戒、行头陀者?也就是说,受持《妙法莲华经》是如实依照真实义去受持的。它的真实义是什么?就是开、示、悟、入佛的所知与所见。佛的所知与所见就是真如与佛性,凭着这个真如与佛性,让我们次第修集福德、智慧最后成佛;所以,受持《妙法莲华经》,不能外于真如与佛性。

以真如与佛性来受持《妙法莲华经》,在 佛陀入灭后继续这样子受持,一定会被人家骂作邪魔外道,这是不可避免的;当被人家骂作邪魔外道时,仍然依着这个真如佛性来受持《妙法莲华经》,才是真正的受持,这样就叫作勇猛,因为菩萨决不退转。《妙法莲华经》讲的,佛所开、示、悟、入的诸佛所知所见,就是这个第八识以及祂的功德力用;而菩萨绝对不退转,坚持到底,这就是“勇猛”;没有人能够转变菩萨,菩萨能够坚持下去,才是真正的“勇猛”。这样子“勇猛”继续坚持下去,菩萨就可以继续摄受有缘人,这些有缘人同样受持《妙法莲华经》,这才是真正“精进”的人。

当如此“勇猛、精进”,当然是依据菩萨戒的真实义理去实行,就不会被戒相给绑死;不被戒相绑死的人就懂得开遮,这才是真实义的菩萨。被戒相绑死的人很多,能够不被戒相绑死的原因,是因为亲证了第八识的真如性,或者再亲见了第八识的佛性,然后就懂得许多的开缘与遮止。懂得这一些开缘、遮止之后,持戒就不会出问题。否则的话,这个也不行,那个也不行,然后摄受佛土因缘就失掉了;摄受佛土的因缘失掉了,就难免违背三聚净戒当中的饶益有情戒。结果最后还是犯戒了,表面看起来是持戒清净。譬如说我们为了救一只狗,但是那个动作一定会踩死几百只蚂蚁,那我们还要不要救?还是要救!如果我们被戒相绑死了,心里面想说:“不行!我为了救一条生命,得要踩死几百只的生命。”就会裹足不前。可是那些生命的层次不同,菩萨有智慧去衡量分别,知道还是要救。那些蚂蚁未来世会来跟我们要债,那时候我们再来还,还的时候我们又摄受了它们。

也就是说,依于真如佛性而去作任何的事情,都是摄受众生,这样才是真实持戒。这样的人宁可让众生误会了也无所谓,众生都误会我们是个邪魔外道也无所谓,我们依旧能够忍下来;这种苦对新学菩萨最难忍的,但菩萨忍了,这才是真正的“行头陀者”。

所以,能够依于《妙法莲华经》的真实义来受持,也就是可以放下自己的一切——自己的道业、禅定、般若等等,全部都可以放下,就是要摄受众生。因此众生摄受过了,目的到达了,然后他在自己的时间里,又回到自己的法上去精进,这样子两面都兼顾到,坚持到底决不改变,这才是真正行头陀行的人。菩萨就是这样子作,能不能快速成佛根本不去计较、根本无所谓,只要能够利乐众生就好了。这些菩萨行当然不是在表相上去利乐众生,而是以《妙法莲华经》,也就是此经、也就是这个如来藏作为中心,然后依于《妙法莲华经》所说的深妙义理去利乐众生;至于自己成佛快或者慢,都无所谓,不必去理会,能够摄受佛土就尽量摄受。然后独处的时间就努力继续再精进,这就是行头陀行。如果我们能够这样子作,就不会闹家庭革命,就能够摄受一大群的人;这样子去摄受佛土就会很快,能够这样子才是真正行头陀行的人。

如果有一个人,每天从早到晚在那边打坐精进,每天读经思维整理,但众生的事,从来都不管,他只管自己,只想在道业上去努力,这个人成佛将会很慢。所以须菩提将来成佛的时间要很久,须菩提被授记成佛的时间,是要再供养三百万亿那由他佛以后才能够成佛;他是师兄弟当中最长的,最多情的迦旃延则是最快;但是阿难不能够相提并论,因为阿难尊者往昔是跟 佛陀同时发心的,是因为他的本愿要护持诸佛的法藏才会晚成佛。后面才发心的这些大阿罗汉们,以多情的迦旃延成佛最快,因为他愿意陪着众生摄受佛土。在佛法中,愿意跟众生结更多的正法缘,成佛就越快,因为摄受佛土越多;当所摄受的佛土圆满的时候,就是我们成佛的时候,这样子才是真正的行头陀行。

如果自私自利只管自己的道业,而不愿意为众生付出,只管自己要赶快的在道业上快速成长,每天住在空性当中,这样的人成佛是很慢的,因为他的佛土都没有摄受。他没有努力摄受佛土的结果,就是不能够成佛;一直要等到摄受佛土够了,也就是摄受众生够了,然后才能够成佛。所以,不愿意摄受众生的结果,就是成佛之道要拉得很长,那叫作缓得或者慢得无上佛道。

这就是说,依于真如法或者依于佛性这种无所得法,来摄受众生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中心意旨,就是摄受众生、利乐有情是尽未来际的。为什么成佛以后,还要继续利乐有情?因为真如、佛性是尽未来际的,成佛之后不会说:“我成佛了,我不再度众生了,我只等着人家来上供。”不可能是这个样子的。我们想想看:成佛是在三贤位圆满之后入地,还要长时间修行断除三界爱的习气种子;三界爱的习气种子全部断尽的时候,还会贪求供养吗?绝对不会了。既然不会贪求供养,当然还是依着原来入地的时候所发的十无尽愿去行道,那是无尽之愿,就是永远无穷无尽地作下去,利乐众生永无穷尽;因为所依的真如无所得法,所以菩萨成佛之后,仍然是无穷无尽而永远没有终止地利乐众生。真如所示现出来的佛性也是无所得法,但也是无穷无尽的。能够这样子,才叫作真正依止于《妙法莲华经》。依止《妙法莲华经》,如此的受持,当然是尽未来际无穷无尽的。因为这个缘故,所以能够在未来世阅读《妙法莲华经》时不会生起烦恼,才能够在未来世受持《妙法莲华经》时一样不会生起烦恼。

佛陀灭度之后,想要如实理解《妙法莲华经》里面的义理,这是很困难的。如来灭度之后,能够如实理解这个义理者,就是诸天以及所有人类的世间眼(因为若是出了世间就没有法眼、慧眼可说了,那当然叫作世间眼),所以说这样的菩萨能作诸天以及人类在世间探究佛法的时候的眼睛;也就是说,三界世间众生的法眼、慧眼就在他身上。这个人是很稀有的,因为在有佛法住世的地方,不必有很多的地上菩萨,只要有一、两位或者两、三位就足够了;所以这一些大菩萨们渐渐会被派出去,要不然就到兜率陀天去了,剩下愿意吃亏的菩萨留下来,时机成熟的时候为众生演述《妙法莲华经》,所以他自然而然就成为“诸天人世间之眼”。

到末法时代,能够为人如实演述此经,这个功德越大;因为越是困难,功德就越大,那就是“诸天人世间之眼”,因为要解释其中的真实义,得要有道种智,也得要经历过 佛陀授记的场景,菩萨知道自己能够为人宣说,所以就是“世间眼”。在《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当中,世尊所说这一段的重颂,告诉我们“如何是菩萨的勇猛、精进、持戒、行头陀者”;以及 佛灭度之后,能够理解此经《妙法莲华经》其中的真实义的人,这个人就是诸天以及人类的世间之眼,可见受持此经如来藏的功德是有多么的殊胜。

这一集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9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