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71、受持《法华经》即是受持如来藏,即是总持一切佛法 正光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光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单元。在上一集当中提到,受持《法华经》的人就是受持此经如来藏的人;受持如来藏的人,则是在菩萨道上努力精进、勇猛修行的菩萨;而能够在菩萨道上勇猛精进的菩萨,当然是可以迅速的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这一集接着要来探讨应该要如何地受持《法华经》?在《大乘入楞伽经》卷2中圣教记载:【大慧!我说如来藏,为摄著我诸外道众,令离妄见,入三解脱,速得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诸佛说如来藏,不同外道所说之我。若欲离于外道见者,应知无我如来藏义。】《楞伽经》中 佛说:我所说的如来藏,是为了要摄受执著五蕴为我的诸外道众,要让他们离开虚妄的见解,进入大乘的空、无相、无愿三解脱门,如此可以快速的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诸佛都说如来藏,而且诸佛所说的如来藏,不同于外道所说以五蕴为我,或者是以大梵为我。众生若是想要离开外道的错误知见,应该要如实地了知无我如来藏的义理。

在《妙法莲华经》卷4当中 如来说:【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此经;此经开方便门,示真实相。是《法华》经藏,深固幽远无人能到,今佛教化成就菩萨而为开示。】《法华经》中 佛说:一切菩萨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全都属于这一部《法华经》;这一部《法华经》开了方便门,而显示了真实相。这一部《妙法莲华经》的法藏很深奥坚固,而且幽沉深远,人间没有人能够到达,如今由我释迦牟尼佛来教化成就菩萨们而作这样的开示。

《楞伽经》中 佛说依止于如来藏,可以让众生快速的实证无上正等正觉;而《妙法莲华经》中说一切菩萨所证的无上正等正觉,全都属于这《法华经》的法藏。显然如来藏这一个法,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基础,是依于如来藏最后成就《妙法莲华经》的法藏;也就是依于如来藏,最后才能够成就佛地的境界。因此《金刚经》中 如来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当然《金刚经》中所说的金刚心,就是指如来藏心。而《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中 佛说:“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显然,此经如来藏也是指般若波罗蜜多。

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6中 普贤菩萨说:【如是微密法,无量劫难闻,精进智慧者,乃闻如来藏。若有闻此经,欢喜恭敬者,此等已过去,供养无量佛。】普贤菩萨说:如是微妙秘密的法门,是无量劫来难得听闻的,唯有精进而且有智慧的人,才能够听闻如来藏这个法门。若是有人听闻此经如来藏,能够欢喜而且恭敬的话,这个人在过去已经曾经供养过无量无数的佛。一个人在过去曾经供养无量的佛,显然这个人是已经在菩萨道上修行很久的菩萨,是值得我们恭敬供养的。所以《大宝积经》卷110中 佛说:【诸比丘若有礼拜供养此经典者,应当恭敬供养是人,斯人则为持如来藏。】《大宝积经》中 佛告诉诸比丘说:若是有人礼拜供养“此经”的人,就应该恭敬供养这个人,因为这个人是为受持如来藏的人。

受持“此经如来藏”,可以让我们离开虚妄的见解,进入三解脱门,可以快速地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个想要在菩萨道上勇猛精进的人,是不是应该以最为恭敬的心来供养“此经”如来藏?从《华严经》《金刚经》《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楞伽经》《大宝积经》以及《妙法莲华经》等等的大乘经典中对“此经”的叙述,可以发现大乘佛法是有一个贯串的主轴,这个主轴就是如来藏法,也可以说大乘经典就是以“此经如来藏”作为核心法义而宣说的。经典中提到“此经”时,往往不是指“这一部经典”这个文字表面的意思,而是指“这部经典的法义”;而大乘经典的主轴又是如来藏法,也因此经典中常常有许多的地方称扬赞叹“受持读诵此经”的功德时,其实是指称扬赞叹受持大乘佛法的核心法义如来藏。

如《金刚经》中 如来说:【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金刚经》中 如来告诉须菩提说:我想起过去无量无数劫,遇到 然灯佛之前,曾经值遇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所值遇的每一尊佛,我都至诚供养;而且依照诸佛所说而承接奉事,没有遗漏过一尊佛。如果另外有一个人在未来末法的时候,能够受持此经、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跟我这么久远的过去无量劫中供养的那么多佛的功德比较,我以前遇到 然灯佛之前所供养那么多佛的功德,远远不及那个在后末世受持、读诵“此经”者的百分之一,千万分之一、乃至算数譬喻都没有办法比得上。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在末法即将结束的那个末世,能够受持、读诵“此经”,他所得到的功德,我如果把它具足说出来,假使有世俗人听闻了,他心中一定会狂乱,一定狐疑而不能接受。须菩提!应当知道“此经”的道理不可思议,能读诵、受持“此经”的果报也是不可思议。

世尊在值遇 然灯佛得到授记之前,已经在无量世中供养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每一尊佛都是至诚的供养;然而,如此的培植福德,以及修学所得到的功德受用,却是远远不及一位在后末世受持、读诵“此经”者。因为,在末法时代信受有此经如来藏已经很困难,更何况要受持、读诵“此经如来藏”。

如释印顺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卷8中说:【《般若经》对书写、供养、施他、读、诵的功德,给以非常高的称叹,书写的经卷与读诵,也就神秘化了。……大乘兴起时,经卷书写的风气流行,《般若经》就极力赞扬读、诵、受持、书写、供养(般若)经典的功德。经典因此而流行普遍,对于佛教的发展,是大有功德的。赞扬读、诵、受持、书写、供养的功德,使一般人从信心而进求智慧,在佛法中,这应该说是高人一着的!】释印顺认为大乘佛法中,对书写、供养、施他、读、诵等受持、读诵《般若经》有很高的称叹,因此书写经卷与读诵《般若经》也就神秘化了。释印顺更认为,赞扬读、诵、受持、书写、供养《般若经》的功德,在佛法中是高人一着的方便善巧,可以让人从对佛法的信心转进而求智慧。神秘是难以捉摸、莫测高深的意思,事实上,佛法中没有什么神秘性,对佛法会有神秘性,应该要反省自己是否是被无明给笼罩?因为有无明,所以觉得佛法之中有某些无法理解的地方,这个时候应该要寻求智慧,让自己去去除无明,而不是将自己无法理解的事情,全部给归为神秘性。

释印顺曾经在《如来藏之研究》书中说:【如来藏(tathāgata-garbha)说,是“后期大乘”(经)的主流,经“初期大乘”的演化而来。“佛法”而演化为“大乘佛法”,根本的原因,是“佛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如来藏之研究》卷1)从释印顺这种学术研究者的观点来看,大乘佛法是思想的演化,演化的动力来自“佛涅槃后,佛弟子对佛的永恒怀念”。因此,如来藏这种说法也只是一种思想而已,在释印顺的心里,根本没有所谓真实如来藏存在。因此释印顺就以一般思想书籍的态度来看待大乘经典,对《般若经》中称扬读、诵、受持、书写、供养的功德,看作是自吹自捧的高招而已。然而,若是从大乘经典所显示的义理来看时,对《般若经》读诵、受持、书写、供养却是有更深一层特殊的含义。

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付嘱品〉中 如来告诉阿难陀说:【“汝可受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勿令忘失!”时,阿难陀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偏覆左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云何受持如是经典?”于是佛告阿难陀言:“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者书写,二者供养,三者施他,四者谛听,五者披读,六者受持,七者广说,八者讽诵,九者思维,十者修习。依斯十法受持此经。譬如世间一切草、木、华、果、药等皆依大地;如是一切殊胜善法皆依般若波罗蜜多。如转轮王若住在世七宝常现;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亦复如是,若住在世三宝不灭。”】

如来告诉阿难陀说:“你可以受持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不要忘失!”阿难陀赶快从座位上起来顶礼佛足,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地请问 佛说:“如何受持如是经典呢?”于是 如来告诉阿难陀说:“受持此经有十种法:一是书写,二是供养,三是施他,四是谛听,五是披读,六是受持,七是广说,八是讽诵,九是思维,十是修习。”佛说:“你应该依着这十种法来受持此经。就像是世间一切草木、华果、药草等等都是依着大地而得生长;就是这样一切殊胜的善法都是依着般若波罗蜜多而能成就。转轮圣王若是住在世时,七宝常会出现;甚深般若波罗蜜也是如此,若甚深般若波罗蜜住在世时,三宝不灭。”

在前面《妙法莲华经》中 如来说:一切菩萨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属于此经如来藏。当然《大般若经》中所说甚深般若波罗蜜,也就是指《华严经》当中 普贤菩萨所说微妙秘密的如来藏法门。对于此经如来藏,佛说应该依十种法来受持:一是书写,书写是将此经如来藏的义理落实到文字上,让此经能够永久流传。二是供养,供养是付诸实行、确实修行,以法来作为供养。在《维摩诘所说经》中说:法供养就是对于此经如来藏的法义,自己信解、受持、读诵以外,还以各种的方便善巧为众生分别解说,让众生理解佛法当中有这种胜妙的义理,就这样子显示分明、守护正法,就是法供养。《大般若经》中 佛说:【三世诸佛皆因般若波罗蜜多而得生故。以法供养,真供养佛,若以资财非真供养,故法供养最为第一。】(《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因此,法供养是最为第一的供养。

三是施他,施他是能够为他人详细解说,具足大信力、志愿力与各种的善根力,能够弘扬如来藏正法。四是谛听,谛听是专心听闻以后真实的理解。五是披读,披读是翻开此经如来藏,仔细的体会如来藏当中一切的功能。六是受持,受持是先证得此经如来藏,以此经如来藏作为依据,如实的转依,心不退转,一步一步的迈向佛地。七是广说,广说就是为大众解说,菩萨为了向大众解说,会努力去作更为深入的观行与理解,才能够为大众作解说、作演说。八是讽诵,讽诵就是读诵,是让自己对如来藏中的种子,有更为深入的理解、更多的体验,让智慧更加的增长,在行住坐卧当中都能够观行。九是思维,是正确如实地一一思维此经如来藏,是随着所受持的究竟法义,详细周密的观察体会。十是修习,修习是指不断的修学和熏习,在《阿含经》中常常有“如实无间等”的观察修学,也就是修习的时候,必须是脚踏实地确实的观行,而且心心念念之间都没有任何的怀疑存在,这个时候才是有效的修习。

《大般若经》中说十种受持此经的方法,若是认为“此经”这两个字只是某一本“大乘佛教思想书籍”的意思来解释时,就会觉得十种受持此经的方法稀松平常,像是释印顺还认为书写经卷与读诵《般若经》是神秘化,而且有老王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可是,“此经”却是指可以依据迈向成佛之道的如来藏法藏,“受持此经”是确实受持大乘经典的义理;依据“此经”的义理,可以快速地证于无上正等正觉,这时这十种受持此经的方法就是有殊胜的功德了!大乘经典的法义是完整贯串的,也因为大乘佛法的法义是完整贯串的,众生可以受持,最后成就佛道。

若是如释印顺将大乘佛法分为大乘三系,或是继承释印顺学术研究思想的琅琊阁等人,将大乘佛法分为四种体系,如此将大乘佛法分为不同体系的说法,都是“大乘非佛说”的主张。在大乘非佛说的主张下,如何能够受持此经?或者说,一个修行人到底要受持哪一部经才能够迈向成佛之道?其实,有智慧的修行人,就这么简单的想一下,就知道 平实导师以如来藏法来贯串大乘佛法的修行,“受持《法华经》即是受持如来藏,即是总持一切佛法”;这与学术研究者所主张大乘佛法有三种或是四种体系的说法,哪一种才是真正有利于自己法身慧命的方向。

这一集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受持《法华经》,也就是受持如来藏,即是总持一切佛法”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0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