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60、他圆满 正国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国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他圆满”的相关法义,在佛法的修学过程中,除了依靠个人的努力及善根福德之外,修学者所处的大环境也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就会好好珍惜修学的因缘及懂得恭敬善知识了。

我们先来看,在《法华经讲义》第十辑中 平实导师的开示:【所以因缘的不同,在成佛之道中,有的人就是要整整三大阿僧祇劫,有的人就会化长劫入短劫,便能提早完成道业,就看你有没有智慧,就看你有没有好的福德去遇到好的善知识。】(《法华经讲义》第十辑,正智出版社,页9。)也就是说,修学者在长劫的修学过程之中,应当要善加利用各种因缘,让自己的菩提道能够快速成就。譬如,虽然是出生在五浊恶世,但相对的却是提供菩萨快速累积福德的环境,包括有许多机会能够破邪显正救护众生,因此就能“化长劫入短劫”;同时菩萨也应当跟随善知识修学,并且依教奉行,避免走入岔路;而当然能够值遇善知识,也需要有深厚的福德,否则虽然遇到了,还是很可能当面错过。

接着,我们先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44中,圣 弥勒菩萨的开示:【云何菩萨善知世间?谓诸菩萨普于一切有情世间,如实了知如是世间极为艰崄,甚为愚闇;所谓虽有生老及死,数数死生,而诸有情于老死等上升出离,不如实知。】这段开示有一个很重要的重点,就是指出虽然有情已经在五趣中“数数死生”,无始来已经轮回过无数次,但是如果没有佛菩萨或善知识的教导,还是不晓得上升与出离之道,仍然继续轮转生死;也就是虽然一直在经历生死轮转,但是却无法于其中自行了知生死轮转的原因及其对治之道,这真的是很痛苦和无奈的事情。所以在圣教中,有时称这样的生死轮转为“长夜轮转”,也就是在不知道为何生死轮转之中而轮转五趣,枉受诸苦,因此说这样的轮转是“长夜”或者“愚闇”,这真的是很可怜的事。

了解了上述的道理之后,相信大家就可以相信,有些修学者为何为了求法而愿意弃舍身命。譬如在《大宝积经》卷80中 世尊开示:【我昔为求一句法,弃舍身命为菩提,……我昔为求善教故,投身高崖及火聚。】实际上也是在说明正法真的是很难值遇,所以菩萨有时候甚至为了求一句法,都愿意付出很高的代价,因为真的是很难自己就透过思维而了解某些佛法道理。譬如,有谁能够不经由教导,自己就可以知道断我见乃至证悟生命实相的道理?有谁自己可以知道众生都有八个识?有谁自己可以知道可以了别色尘的是眼识而非眼根肉眼?或者有谁知道山河大地如何出生及为何会成住坏空等等?基本上都是需要先从听闻中来;乃至独觉辟支佛,他在前世也是要听闻佛法,在无佛之世才能自己觉悟。而在末法时期,邪说与相似佛法充斥,让修学者深陷迷惑,纵使听闻正法亦难以分辨,加上真善知识通常很低调,因此众生能与正法相应真的是很不容易。

上面所述,都还是在有佛法住世的年代,此时听闻正法或与正法相应都很困难了,何况有时候是无佛出世的年代。譬如在《贤劫经》卷8中,世尊开示:【人命难得,经道难值,佛世难遇,所以知难。千佛过已六十五劫世无有佛,中间旷绝,过大称劫八十劫中亦复无佛。】同样的,在《佛藏经》卷3中 世尊也开示:【舍利弗!是九千劫无有诸佛、辟支佛,多诸众生堕在恶道。】也就是说,其实有时候,有些世界在很多劫之中是没有佛出世的,在这个时期修学佛法便成为极为困难之事,乃至几乎不可能!在上述经典中的开示,包括六十五劫、八十劫、九千劫等,这真的是非常长久的时间,所以用“中间旷绝”来形容;而无佛出世,则造成“多诸众生堕在恶道”,可见得世间有佛出世或有佛法存在并不容易。由此可知,现在贤劫有千佛出世,确实是极为难得,故应当是要把握机会好好修行。

上述《瑜伽师地论》中开示之“菩萨善知世间”,这是修学者所应当努力的。也就是菩萨应当知道,无论是五阴世间或器世间,都是自心如来藏或共业有情如来藏所出生;五阴世间有生老病死,而且只能存在一世,器世间也有成住坏空,都没有真实不坏的自性;同时了知众生因无明贪爱,所以无法解脱,因为众生心性及所造善恶诸业不同,而有三界二十五有之差异;所以“菩萨善知世间”,才有智慧自利利他。虽然有些世界,在很多劫是没有佛出世,不过菩萨是能够与有佛的世界相应而常值诸佛,所以在《大智度论》卷37中圣 龙树菩萨开示:【是诸菩萨爱敬于佛及实相般若波罗蜜,及修念佛三昧业故,所生处常值诸佛。】也就是菩萨深知佛恩甚深无比,及佛地之广大功德与大慈大悲,故一定是“爱敬于佛”;菩萨当然也是爱乐“实相般若波罗蜜”的胜妙智慧,及发愿一定要亲证之,因为这是成就佛道的基础。而菩萨心心念念于佛世尊与佛的广大恩德及教导,同时欲亲证及深入了知自性弥陀,所以也必然“修念佛三昧”。所以,我们如果能常修上面三种法,那就可以“所生处常值诸佛”,这也是在佛道修学中的重要保障。

接着,我们来看在《瑜伽师地论》卷21中圣 弥勒菩萨的开示:【云何他圆满?谓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法教久住,法住随转,他所哀愍。……乃至世尊寿量久住,及涅槃后;经尔所时,正行未灭、正法未隐,如是名为正法久住。……云何名为法住随转?谓即如是证正法者,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如是名为法住随转。】这里所开示的“他圆满”,是相对于“自圆满”来说,主要是在强调修学佛法时,当时所处的大环境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从这里来看,这也显示了要顺利学佛,是要具足种种内在与外在的条件,真的是很不容易!这里所开示的“诸佛出世,说正法教”是先决条件,因为一定要有佛出世传法,说正法教,众生才能够有机会听闻正法。

然而,要注意的是在这个世界,佛陀的法教并不是无限期的弘传,在《佛说法灭尽经》中开示:【首楞严经,般舟三昧,先化灭去。十二部经寻后复灭,尽不复现,不见文字。】也就是说,十二部经将会先后灭去,而现今已进入末法时期,离正法灭尽的时间越来越近,因此这也是给修行人的一个警讯。以人间末法一万年来说,如果以兜率陀天的时间来计算,相当于只有兜率陀天二十五天的时间,实际上并不长。所以还得要在佛法未灭之前有听闻与修学的机会,因此论中的第三个“他圆满”中说“法教久住”,也就是“正行未灭、正法未隐”,需要还有法教及正确的修行方法弘传于世间,众生才能依教奉行。

然而“人能弘道,道借人弘”,需要有善知识住世来弘传正法,所以论中需要说第四个“他圆满”,也就是“法住随转”,这也是重要的因素之一。因为自己要正确解读经教是非常困难的事,即使把先要克服不易了解的文言文摆在一旁,最主要的困难之处在于:要真懂佛经需要具备“闻思修证”,绝对不是单纯阅读或研究文字表面的意思,就可以正确了解的。所以一定需要有过来人指导,这是无可避免的事,除非已经具有无师智。所以很多修行人的问题便是出在这里,以自己阅读及意识思维所得,便自认为一定是正确的,乃至以此来非议真善知识的法义;这就落入见取见中,而也有极大的毁谤之风险,所以这确实是值得大家要非常留意的。

在论中很明确指出“法住随转”,吻合这个条件的必须是“证正法者”,也相当于是说能够正确弘传正法者,他必须有见道、有实证,如此才能正确解读经教与能正确传法。由此可知,能够正确解读经教背后的真正义理并不简单,而这也相对提醒我们:佛法修学并不单纯只是从文字表面研究,或单纯作学术研究,而是必须配合实修与实证,这样才能真正了解经教的意旨,以及有解脱受用与智慧。同时在这段论中也特别指出“了知有力能证如是正法众生,即如所证随转随顺教授教诫”,也就是传法者需要善观根器而给予适当的教导,想证法其实是需要有相对应的福德与智慧资粮方可成办,所以在修学上必须按部就班依正确次第而学,否则可能醍醐反而成为毒药,所以这时候已经走过这条路的善知识就显得非常重要。

而这里也特别说明“教授教诫”,善知识除了“教授”应当成就何法及应当如何成就之外,还有包含非常重要的“教诫”,也就是对弟子没有依教奉行或者有所违犯的部分,应当加以纠正与导正;所以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论中开示与强调的其实是真正的实修与实证。所以对于“他圆满”,论中要特别说明“法住随转”这第四点“他圆满”。了解这个道理之后,有智慧的修学者,他有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便是寻觅有实证之善知识的正法道场,这样才能满足“他圆满”的条件,如此才有实证的机会。第五个,“他所哀愍”,主要是说出家众之修学必须有施主护持,才能有基本的生活条件而能安心办道。相对的,在家修学之菩萨,因为多世以来久修六度,因此在资财道粮方面一般是比较没有问题的;然而如何在菩萨不坏世间法的原则下,同时能兼顾道业、与世间事业及家庭等,也是需要用心与需要应用方便善巧。

上面所述,主要是强调菩萨修学善净法时,需要的外在环境条件。另外一方面,我们必须知道在五浊恶世一定有许多邪法或相似正法混杂在正法之中,也会有许多众生遮障菩萨的修学,或令修学者生起种种的烦恼,然而菩萨内心中却要安忍于这样的环境,并且能正面地面对与处理。在《瑜伽师地论》卷45中开示:【云何依内修证一切佛法六种方便善巧?一者菩萨于诸有情,悲心俱行顾恋不舍;二者菩萨于一切行如实遍知;三者菩萨恒于无上正等菩提所有妙智,深心欣乐;四者菩萨顾恋有情为依止故,不舍生死;五者菩萨于一切行如实遍知为依止故,轮转生死而心不染;六者菩萨欣乐佛智为依止故,炽然精进。】

这一段开示也可以作为菩萨在五浊恶世修学时的方便善巧,其中第一与第四项,是以慈悲心为出发点,能够对于有情“顾恋不舍”,也愿意发愿生生世世于此五浊恶世利乐众生。因为多数众生虽然没有修学正法,但却是我们生生世世的眷属朋友,其中也有许多对我们是有恩情的;因此,虽然环境艰难,仍然必须予以救护,这也吻合菩萨的心性及所发的大愿,因为这样,菩萨就能安忍于有许多无明烦恼众生的五浊恶世。

第三与第六项开示的是菩萨因为有非常究竟殊胜的目标,也就是“无上正等菩提所有妙智”,所以心中有欣乐之心,而坚定想要成就;而因为这个目标是第一殊胜,所以因而能够发起“炽然精进”而能安忍于这个世界。从这点也可以知道,对于佛菩萨智慧、福德,及广大慈悲与无量三昧神通的基本认识,是有需要的,可以成为激励修学者前进的动力及克服逆境的力量。

接下来第二点,“于一切行,如实遍知”,与第五点,“轮转生死而心不染”,强调的是菩萨要有抉择的智慧,如实了知诸法,并于一切行中知道要离染得净、自利利他。这里面特别指出是要“如实遍知”,也就是需要有智慧去作正确的理解与抉择判断。所以《心经》中也开示:“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要正确了解众生所执为自我之五蕴的真实相貌,祂是所生法,虽然是虚妄而刹那生灭没有真实体性,但却是如来藏的妙真如性,可以摄归于空性心如来藏。依据这样的观察,能令众生渐渐弃舍各种执著与远离苦难;而当然要深入完整并正确观察,是要能行“深般若般罗蜜多”,这当然是大家要努力的目标!

诸位观众由此可以知道,圣 弥勒菩萨真的是非常慈悲,把菩萨修证佛法的方便善巧都开示得非常完整,令修学者可以依之而快速成就;尤其是在末法时代,面对种种的艰难逆境与烦恼众生,更应当学习这样的方便善巧,而能当成逆增上缘,令修行能够快速增上。

上面我们把修学者所需要的修学环境条件,即“他圆满”,作了一些说明;另外,也把修学时所需要的六种方便善巧略作介绍,相信对于大家的修行能够有所助益。因此,如果大家再回想节目一开始我们引用的《法华经讲义》中,平实导师开示的“化长劫入短劫”与“提前完成道业”,相信诸位观众就比较能够体会这是有可能,而且是需要的。譬如,大家现在可以透过网路〔网络〕,轻松在家听闻法义,这不就是拜科技之赐而可以节省大家非常多的时间,不须要来回奔波,并且不懂之处,还可以重复播放;同时透过网路〔网络〕,也可以在几分钟或几秒钟的时间轻易取得经教,这是在古代所无法想象的方便。而且社会自由安定进步,最重要的是有大善知识出世,可以成为大家所依止的导师;那这样的环境,不就是大家超劫精进的最佳环境,也就是“他圆满”的条件在现代是相当具足,而需要好好珍惜的。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第一点,修学佛法时,外在的环境条件也是相当重要,也就是“他圆满”的部分。第二点,有些世界,在很多劫是没有佛出世、没有佛法的,因此,虽然我们这个世界现在有佛法存在,但是不能想说这本来就应当有佛法存在,而是需要好好珍惜听闻正法的因缘。第三点,跟随有实证的善知识,可以给予弟子正确的教授教诫,对于修学之路才有真实的保障。第四点,菩萨的修学,需要学习种种方便善巧,修学之路才能快速成就。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