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69、如何是菩萨勇猛、精进、持戒、行头陀者?(上) 正祺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祺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单元,我们继续来说明受持《法华经》的功德有多么的殊胜。

在〈见宝塔品〉当中,世尊说了一段的重颂,最后并作结论说:【此经难持若暂持者,我则欢喜诸佛亦然;如是之人诸佛所叹,是则勇猛是则精进,是名持戒行头陀者,则为疾得无上佛道。能于来世读持此经,是真佛子住淳善地;佛灭度后能解其义,是诸天人世间之眼;于恐畏世能须臾说,一切天人皆应供养。】(《妙法莲华经》卷4)

这一段经文的重颂是说:“这一部《妙法莲华经》非常难以受持,如果有人能暂时的受持,我释迦牟尼佛就会很欢喜,不但如此,诸佛也同样很欢喜;像这样子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是诸佛所赞叹的佛弟子,这样的人就是勇猛的人、就是精进的人,像这样子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就称为真实持戒、真实在修持头陀行的苦行者,未来就能快速获得无上的佛道。如果有佛弟子能在未来世阅读受持这一部《妙法莲华经》,这个佛弟子就是真正的佛的儿子,他住于淳善的境界中;佛灭度之后能够理解其中的真实义的人,这个人就是诸天以及人类的世间之眼;在可能招来杀身之祸的恐怖畏惧的世代之中,而能够短时间为大众演说《妙法莲华经》,这个人是一切天、人都应该要供养者。”

如果前面都没有听过 平实导师详细的解说《法华经》,今天突然听到这一段经文,心里面一定会怀疑:“这是真的吗?”就像是有出家的法师,公开说大乘经典都是神话一般;因为像《法华经》的大乘经典,实在太难以思议了,这文字看来都好简单,又好像是在讲神话,似乎没有什么深妙的义理;可是 世尊竟说能够暂时受持此经,诸佛就会很欢喜,释迦如来也很欢喜。

此经的意涵确实难知难解,这样的经典想要受持,确实非常非常的困难,因为真正的受持不是依文解义,而是如实理解其中隐含的妙理。所以,如果有人能够依它的真实妙理而受持的话,释迦如来一定非常的欢喜;释迦如来欢喜,当然诸佛都会同样的欢喜,因为佛佛道同,因此这样的人是诸佛所赞叹的人。

可是,为什么这叫作勇猛,又叫作精进呢?受持《妙法莲华经》的人,就是受持如来藏“此经”的人,受持如来藏的人则是在菩萨道上努力精进、勇猛修行的菩萨。菩萨初发菩提心,就已经发四宏誓愿,第一个愿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而度众生就必须以四摄法来摄受众生,并且接引众生进入菩提之道。所以《大宝积经》卷54中 佛说:【菩萨摩诃萨为欲修行大菩提故,以如是等四摄之法,处于长夜摄受众生,是名菩萨摩诃萨随摄法转。童子!如是摄法无量无边,皆说名为菩提之道。】菩萨想要成就大菩提果,也就是成就佛道,必须以四摄法在不断生死轮回的长夜之中摄受众生,这是菩萨随着四摄法而运转;这四摄法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这样子以四摄法无量无边的摄受众生,就是菩提之道,也就是成佛之道。

所以成佛之道真的难,难在要利乐无量无边的众生以后才可能成就,成佛的福德是这样子修集的,因此所须要利乐的众生绝不是一般人所说的一百万、一千万、一亿、两亿、十亿人,而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人。菩萨得要十方的三界处处去受生,去跟众生结缘;不论结善缘、结恶缘,全部都要结。假使完全没有机会结缘时,就结个小恶缘也行,未来世才会有机会度这个众生;因为未来世会因为这个小恶缘再相逢,那时候我们就快快乐乐的还债。

我们的六亲眷属很可能是我们的冤亲债主,如果我们这一世快快乐乐的还债,下一世这六亲眷属就逃不了我们的手掌心,也就是很容易被我们所度。我们对我们的父母、配偶以及子女,每一世都是以四摄法来摄受他们,跟他们结了很好的缘,加上兄弟姊妹等等,由近而远的亲戚、朋友、同学等等,都结了很好的缘;在这一世我们如果还没有办法度他们,但是已经跟他们结了善缘,未来世他们见了我们就会看得很顺眼,我们就容易度他们。一般而言,我们的亲属在这一世是很不容易度的,但是隔了一世就容易了,因为有过去世的一种亲属的善缘存在;就这样子,在三大无量数劫之中度了无量无数的众生以后才能够成佛。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修集无量无边的福德,要摄受无量无数的众生,才能够成就我们自己的佛土,因为摄受佛土就是摄受众生。如此就可以理解《法华经》中说,世尊成佛时所经历的过程,就这样子示现出来,而且声闻弟子回心成为菩萨以后,世尊在为这些菩萨们授记的时候,也有人是过无量阿僧祇劫以后才能够成佛的;最快的阿难尊者,也不是这一、两劫就可以成佛。这个时候想一想,在未来成佛以前还须要摄受很多的人,而我们现在摄受了多少人呢?我们所摄受的佛土有多少呢?其实数目很少。如此,如果一直急着想成佛,将会越来越难过。

所以,想清楚了,就应该知道不必急着成佛,老老实实去修行就对了。该怎么摄受众生、怎么摄受佛土,就怎么样去救护众生;该怎么样子护持正法,努力去作就好了,不必问什么时候可以成佛;因为时间若是到了,因缘条件具足了,自然就成佛了。从这里就可以知道,受持《法华经》的人,是要准备很长很长的时间去利乐众生的,一世又一世、一劫又一劫、一个百万劫又一个百万劫,就这样子一个无量数劫又一个无量数劫,不断地去利乐众生,这样子才叫作勇猛。

在《楞严经》卷3中,阿难尊者赞叹 世尊并发愿说:【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阿难尊者说:“我伏跪在地上请世尊为我证明,我要学习世尊在五浊恶世之中,发誓要先进入五浊恶世来度众生;我在这五浊恶世勤苦度化众生以后,如果还有一个众生尚未成佛,我阿难就不会在这个世界示现进入涅槃。”

阿难尊者这种大愿,对不回心的阿罗汉们,一听脚底都发凉了,因为定性声闻人他们觉得这一世已经够苦了,为什么还要再去投胎,下一世还要再来?他们是没有办法接受的。所以,定性声闻听到 佛说成佛要三大阿僧祇劫,他们完全没有意愿成佛,他们不愿意回心,一听到 佛陀入涅槃,连结集法藏都不愿意,当下直接就入涅槃去了。可是菩萨们不怕在五浊恶世生死轮回,证悟之后愿意一世又一世继续在人间,留在五浊恶世当中跟众生结缘,救护众生,这才叫作勇猛。

所以受持《法华经》的意思,就是要不畏辛苦,甚至不怕胎昧,一世又一世在人间自度度他,这才叫作勇猛。定性声闻不回心的阿罗汉们是作不到的。所以能够这样子受持,虽然即使是暂时而受持,也叫作勇猛,因为定性声闻是不肯暂时生起一念爱乐之心来行菩萨道的,所以这样的人叫作精进。因此勇猛与精进的意思,在菩萨道中就是今天应该很努力参禅,可是家里人有事的时候,就陪着家里的人去办事;老父母需要什么,就陪着他们去作;快快乐乐地去作,不是脸臭臭地去作。虽然这一段时间,看起来没有在勇猛、没有在修行,但其实是在摄受佛土。这一对老父母,未来世就是我们所度的人。

在 玄奘菩萨所翻译《说无垢称经》卷1中记载:【世尊告众菩萨:“诸有情土是为菩萨严净佛土。所以者何?诸善男子!一切菩萨随诸有情增长饶益,即便摄受严净佛土;随诸有情发起种种清净功德,即便摄受严净佛土;随诸有情应以如是严净佛土而得调伏,即便摄受如是佛土;随诸有情应以如是严净佛土悟入佛智,即便摄受如是佛土;随诸有情应以如是严净佛土起圣根行,即便摄受如是佛土。所以者何?诸善男子!菩萨摄受严净佛土,皆为有情增长、饶益、发起种种清净功德。诸善男子!譬如有人欲于空地造立宫室,或复庄严随意无碍,若于虚空终不能成。菩萨如是,知一切法皆如虚空,唯为有情增长、饶益、生净功德,即便摄受如是佛土。摄受如是净佛土者非于空也。”】

《说无垢称经》也就是《维摩诘所说经》,在经中记载 世尊告诉众菩萨说:“诸有情众生是菩萨庄严清净的佛土。为什么?如来说:一切的菩萨随着所摄受的有情众生所得到的增长跟饶益,这就是摄受庄严清净佛土;一切的菩萨随着所摄受的有情众生发起了种种清净的功德,这就是摄受庄严清净佛土;一切的菩萨随着所摄受的有情众生应该以何种的方便而得到调伏,这就是如是摄受佛土;一切的菩萨随着所摄受的有情众生应该以何种的方便能够庄严清净然后悟入佛智,这就是如是摄受佛土;一切的菩萨随着所摄受的有情众生应该以何种的方便能够庄严清净内心,然后发起菩萨行,这就是如是摄受佛土。为什么?诸善男子!菩萨摄受庄严清净佛土,都是为了让有情众生增长、饶益,然后发起种种清净的功德。”世尊举一个譬喻说:“譬如有人想要在空地建造宫殿,这个宫殿是庄严,而且随意无碍的,若是在于虚空中终不能建造完成。菩萨也是如此,知道一切法皆如虚空不真实,唯有为有情增长、饶益,让有情发起清净的功德,这就是摄受佛土。摄受建立这些清净佛土,并不是在虚空中建立的。”

所以,菩萨的根本,就是摄受有情众生、严净有情众生,所为所作,都是为了让有情众生增长、饶益,发起清净的功德。菩萨道所有的修行,没有别的,只有为增长、饶益有情,就是以庄严清净的有情众生作为佛土。摄受众生就是摄受佛土,因为我们将来成佛的时候,我们的佛土不是自己可以单独成就的,而是被我们所摄受过的众生和我们结缘过的众生,由他们的如来藏跟我们的如来藏一起来成就佛土的。所以菩萨的勇猛是这样的勇猛,不畏惧生生世世的生离死别,这才是勇猛。阿罗汉们想到那么至亲的亲人,终究要生离死别,痛苦死了,所以宁可出家先逃避了再说。定性声闻的阿罗汉是很无情的,但是愿意回心成为菩萨的那些阿罗汉们就有情了,愿意为无量无世以来的眷属去受苦,所以发起勇猛心,可以接受三大无量数劫的生死苦。菩萨在人间,不论作什么都是勇猛、都是精进,因为菩萨摄受了佛土,而摄受佛土就是摄受众生。

最后,以网路〔网络〕上的一则故事,来譬喻说明菩萨在人间随时在摄受佛土、严净佛土,这也是菩萨勇猛、精进,而且能够持久地行菩萨道利益众生。这是有关三个建筑工人的心态的故事。有一个记者在工地问了三个建筑工人:“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建筑工人头也不抬地回答说:“我正在砌一堵墙。”第二个建筑工人回答说:“我正在盖一栋房子。”第三个建筑工人,回答是:“我在为人们建造一个温暖的家园。”这第一个建筑工人是为了自己的生活作这个工作;第二个建筑工人是有个理想,想要盖一栋传世的经典建筑;第三个建筑工人则是处处以人为本,以人为考量来盖这栋建筑。菩萨就是有这第三个建筑工人的慈悲心量,菩萨知道修学佛法的过程就是摄受佛土、严净佛土,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即使是在为生活而忙碌的时候,菩萨的心心念念仍然是在摄受众生。当菩萨时时地以摄受佛土、严净佛土的心态,在为众生服务的时候,菩萨的内心是欢喜愉快的;因为愉快而且欢喜,菩萨在人间就能够勇猛、就能够精进,而且能够持久地行菩萨道来利益众生。

这一集有关“菩萨的勇猛、精进”,就为各位菩萨说明到这边。欢迎各位菩萨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9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