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二)

61、发愿令正法久住 正国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国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大家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跟诸位菩萨一起来探讨有关“发愿令正法久住”的相关法义,发起正愿在佛菩提道修行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包括发愿成就菩提、发愿护持 世尊正法、发愿救护众生等等,都是菩萨所应当作的事情。因此正确的发愿是很重要的事,而“发愿令正法久住”就是菩萨大愿、正愿中一个非常殊胜的愿,所以这个愿对于大家来说都是非常重要。

我们先来看在《法华经讲义》第十辑中,平实导师的开示:【所以 世尊说“当发大愿令得久住”,当就是未来应该要怎么样,当就是还没有现前,也就是将来。你发了这个愿以后,将来应该要怎么样使这个大愿可以实现而令此经久住世间呢?你第一步要先实证。】(《法华经讲义》第十辑,正智出版社,页23。)也就是说,正法非常珍贵难闻,及对于众生有很大的利益,而菩萨本来就是要利乐众生,所以应当发愿令这一部《法华经》的真实义能久住世间。然而菩萨发了这样的愿时,他就会去思考如何让经教中的真实义可以弘传,令众生也能真实受益。当然,这里面最具体、最重要的第一步是自己要先实证,自己实证了也等于让“此经久住世间”的目标完成了一分;接着便能随力接引众生怎么样去证悟,因此这可以说是最直接的方式。

在《瑜伽师地论》卷45中亦开示菩萨的十个大愿,其中第二个大愿为:【若诸菩萨愿于当来,摄受、防护诸佛世尊所有正法,传持法眼令无断坏,当知是名第二大愿。】这与上述所引《法华经讲义》中开示的道理是完全一致的,也就是除了自己要摄取正法、依教奉行,也要防护正法遭到破坏,令此正法眼藏涅槃妙心之微妙法门能一直弘传下去。所以“发愿令正法久住”本来就是菩萨的大愿、正愿,本应就是真正的菩萨应当要发的愿,差别只是愿力的深广与清净度有差异。

同样的,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3中也开示护持正法是“无上”殊胜的:【佛赞三事最为无上,何等为三?一者发菩提心,二者护持正法,三者如教修行。如是三法最为无上,能修行者真供养佛。……护持如来一四句颂,所获功德尚不可尽,况能护持三世佛母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故应精勤护持正法。】其中第二项开示的就是“护持正法”,而此项之重点也在于护持经教中的真实义,实际上就是要令自他可以证悟法界实相,可以“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所以说,关键是在于护持能令众生成佛之“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也就是实相般若之法。因为般若慧能令有情成佛,故般若称为诸佛之母,而佛说这是“无上”殊胜的;既然是这样,当然是菩萨应当勇猛去作的。

上述经文中开示的第三项“如教修行”,就是要如实履践,这当然也是非常重要。因为学佛不仅是作研究,而是要实修,才能有解脱受用及真实智慧出生,也才能够真实理解经教及自利利他;这在经教及各种佛学资料广泛流通的现代,尤其显得非常重要。而如果能够“如教修行”,在因缘成熟时就能实证,这与前面 平实导师开示的发愿“令此经久住世间”时,“第一步要先实证”是完全吻合的,因为有智慧的修学者在护持正法的时候,自己一定也会修学正法。

接下来,这里开示的“三事最为无上”,其中第一项就说要“发菩提心”。我们常听说学佛要发菩提心,就是要发愿成就无上正等菩提,四宏誓愿中也有“佛道无上誓愿成”,而这样究竟胜妙的大愿,它很重要的第一个关键目标便是明心证悟,接着才能入内门修学,最后才能成就无上菩提。在《瑜伽师地论》卷35中开示:【又诸菩萨缘大菩提及缘有情一切义利发心希求,非无所缘,是故发心以大菩提及诸有情一切义利为所缘境。】也就是说,菩萨是以成就无上菩提及为了“有情一切义利”之广大目标而发心。所以成佛时,一定是福德与智慧同时圆满具足;而实际上也是福德与智慧圆满才能成佛,所以等觉菩萨是以一百劫之时间来修相好、主修福德,为了众生“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身处”来布施外财、内财,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福德与智慧的修习是要二者兼顾的。因此菩萨发菩提心修诸善行,皆是以慈悲心为根本,而福德是智慧的支撑;同时在利乐众生的过程中也能令智慧快速增长,智慧提升了也能够利益更多的众生,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同时我们也要了解,有许多菩萨发起护持正法久住的大愿,他是生生世世的,因此菩萨发愿未来世继续受生在这个世界来荷担如来家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愿。因为菩萨是以慈悲心为根本、悲愍有苦众生,所以他认为需要发这样的受生愿;而另一方面,他也知道这一世精进履行六度自利利他,并且广结善缘与众菩萨为善友一起努力,因此下一世的智慧与道业当更胜于此世,所以心无顾虑而发愿继续受生于五浊恶世的人间,这就是有智慧的大心菩萨之真实写照。

所以在上面所引之《大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也特别开示“于此秽土护持正法须臾之间,胜净土中若经一劫或一劫余所获功德”,这也是一定的道理。因为在五浊恶世秽土护持正法是很困难艰辛的,所以相对应的功德当然一定很大;而且在困难艰辛的环境中接受各种磨练考验,并能寻求克服突破及学习各种方便善巧,当然能令菩萨之道业快速成长,所以说功德极大;因此,兼具慈悲与智慧的菩萨,就不会畏惧这种挑战!

接着,我们来看在《大方广佛华严经》卷34中开示初地菩萨的十无尽愿。在这里我们引用其中的一部分与诸位菩萨分享:【又发大愿,愿受一切佛法轮,愿摄一切佛菩提,愿护一切诸佛教,愿持一切诸佛法,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又发大愿,愿一切众生界,……一切生处……我皆教化。……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广大无量,……种种不同,智皆明了,现前知见。】从这里就可以稍微理解初地菩萨的愿有多么广大,其所发的愿可以说都是要成就一切的利益众生之事,也要成就一切的智慧,而且对象是“一切众生界、一切生处、一切世界”,这真的是不可思议的广大,而且是尽未来际受持,所以称为“十无尽愿”;这当然是我们效法的典范。

而这里面我们也要留意的是,既然是对“一切生处”的众生都要教化,那当然是包括五浊恶世的众生了。另外我们要了解的是,初地菩萨的十无尽愿是具有“增上意乐”的特性,而且是已经清净了,所以实际上是“增上意乐清净”,这是非常不容易的,绝对不是一般人发愿所可以比拟的。当然能够成就“增上意乐”是有原因的,在《瑜伽师地论》卷47中开示:【当知此中净信为先,择法为先,于诸佛法所有胜解,印解决定,是名菩萨增上意乐。】也就是发起“增上意乐”的条件是对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完全信受;同时对于佛法已经有胜解,能够印解受持,也就是对于法义是有真实理解;这样的状况一直修行到达初地时,这时已经有无生法忍的智慧,对于成佛之道的历程与内容已经了知,也知道如何修行才能到达佛地,并且永伏性障如阿罗汉,因此就说他发“十无尽愿”的“增上意乐”已经清净了。

因此初地菩萨以无生法忍的智慧,配合大悲心,就能真正勇发“十无尽愿”;所以“十无尽愿”是需要有智慧与大悲心,当然也要具足入地所需之福德。而另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因为初地菩萨已经离开“相缚”,所以不会被种种的世间相所系缚,因此能够与“增上意乐清净”相应。所以地上菩萨是真正能发自心底真诚的发愿,完全愿意将生生世世的生命投入护持正法与利乐众生之中,而不会有任何后悔。所以从初地菩萨开始的第二大阿僧祇劫就称为“行不退”,这代表他已经不会往后走了,会一直往佛地之福德、智慧圆满勇猛前进。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菩萨之所以要护持正法,除了上述所说之几种原因之外,也是因为佛法本身就是极为珍贵的。佛世尊是历经极长远的时间才能圆证诸法,而且是经历种种艰难辛苦,所以经过这样多生多劫的难行能行、难舍能舍之后,才能成就一切种智、十力、四无畏等;而且因为对于诸法、因果等之究竟了知,所以开演出来之教法一定是完全正确,可以令修学者实证的,所以说是极为珍贵难得的。在《大宝积经》卷90中开示:【尔时世尊如龙象王顾视观察,告诸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等谁能于后末世护持正法,摄受如来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安住秘密种种方便成熟众生?”】如来这样问了之后,就有许多菩萨各自发了不同护持正法及利乐众生的大愿,而这里面主要是让诸位观众了解 如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是经由“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劫所集”而成就的,当然是极为珍贵难得。所以前面《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才会说“护持正法”是“无上”殊胜,所以菩萨在护持正法方面一定是“当仁不让”,因为这件事太重要了!

另外,在护持正法的时候,也要有能力抉择所护持的法是否真的是正法,尤其是在末法时期,邪说泛滥充斥,我们就要非常小心。在《摄大乘论释》卷1中开示:【如来所说名、句、味称正法;……复次,正法谓正说,……。】也就是说,因为 如来是一切智者,祂所开示的法当然是正法。所以 如来开示的经教本身是正法,但是现代我们可以接触到的经论,因为是经过历代的流传,与后人自行掺杂的各种资料等等,所以我们需要把其中属于伪经、伪论的部分去除,这也是我们必须留意之处。另外一类是属于有实证之佛弟子,因为能正确理解经教义理,所以他们如实正确演说出来的法,也可以说是“正法”,所以论中说需要是“正说”才能称为正法。因此,我们需要留意自己所护持的道场,是否是属于“正说”之正法,否则如果护持的是“邪说”之道场,那反而变成有过失,反而变成是在护持邪法,那就很冤枉了!

现代经教及佛法资料流通广泛,取得非常容易,因此为了避免护持或修学错误的法,修学者自己也要主动多比较抉择或请教善知识。譬如,到底“八识论”与“六识论”哪一种说法才对?到底是要“长劫修行”才能成佛,或者是“即生”就可以成佛?到底是有“本住法、常住真心”,还是一切法都是生住异灭、没有常住法存在?诸如此类重要的核心法义都要去比较确认。还有我们也一定要去思维:“我现在修学的法是否真的可以断我见、证悟实相,乃至成佛;能够成就的道理及方法是什么、是否合理、次第是否正确等等。”因此,如果是真正发菩提心者,对上述攸关自己多生多劫的法身慧命之事,一定要设法主动去弄清楚、确认清楚,千万不要人云亦云,或者认为人多的地方、或者有大名声者传的法就一定是对的、就都是正法。因此,如果自己没有弄清楚,盲从修学,后来才发现所学、所护持的是邪法,届时也不能完全怪别人。因为自己应当弄清楚而没有去作,反而是自己要负比较大的责任;而且已经有大善知识住世,正法书籍与资料也已经很多、很完整,取得也非常容易,所以比对是正法还是邪法,实际上并不难作到,也是修行者应当要去作的事,因此说自己应当为自己的法身慧命负责。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的,是菩萨他一定是会发愿护持 世尊长劫才能修集完成的正法,因为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而菩萨护持正法,当然自己也一定会发起菩提心,并且依教奉行,也要令自己证悟实相,如此才能更有力量来护持正法,所以实际上这几件事情是有密切关联的。而发愿本身,在菩萨道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在《大智度论》卷7中开示:【作福无愿,无所摽立,愿为导御,能有所成。譬如销金,随师所作,金无定也。……菩萨亦如是,修净世界愿,然后得之。以是故知,因愿受胜果。……譬如牛力虽能挽车,要须御者能有所至;净世界愿亦复如是,福德如牛,愿如御者。】这里就是在开示修学者需要发愿,如此才能正确而且有效、快速地达到目标。所以说“愿如御者”,也就是要发愿才能朝着所发的胜愿之方向前进,所以说“因愿受胜果”,也就是发愿才能领受或成就愿中所设定的殊胜果报。

因此同样是修十善业,因为发愿及智慧之不同,果报便有许多差异,所以说菩萨修集福德一定要配合发愿。实际上愿的力量是很大的,在无形中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所以一般说“出口成愿”;同时在修行上也有“愿智”,也就是先发了殊胜的愿,而因为这个愿力并且配合禅定,它就能引发胜妙的智慧生起。所以发愿在各个修学位阶都是需要的,乃至前面所说的地上菩萨之十无尽愿。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来作几个简单的结论:第一点,发愿“护持正法”是菩萨所应当发的正愿,而最具体的第一步是自己要先实证。第二点,经中开示:发菩提心、护持正法、如教修行,这三个法是最为无上殊胜的,因此所有的菩萨都应当遵守。第三点,能发大愿受生于五浊恶世护持正法、救护众生,是非常不简单的事,因此具有极大的功德。第四点,菩萨需要有抉择慧判断所学与所护持的是否是正法,这攸关自他的法身慧命,绝对不可轻忽之。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祝您身体健康、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0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