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假如来藏之 辨正-10(4)
第七段 法莲法师又云:【《摄大乘论》(编案:卷中所载)无著菩萨云:“复有譬喻相,谓此阿赖耶识,幻、焰、梦、翳为譬喻故;此若无者,由不实遍计种子故,颠倒缘相应不得成。”】
辨正如下:且先略释法莲师上举《摄大乘论》之真实意义如后,证明法莲师又错会论意而误引经论:“又有譬喻相,谓阿赖耶识所变现如幻化、阳焰、梦境、眼翳为譬喻;此阿赖耶识若是虚妄法,若是没有阿赖耶识者,则就没有此幻化、阳焰、梦境、眼翳的不实遍计种子流注而出生七转识,就不会有此等不实之所显现境,则与此颠倒缘相应的种种世间法就不得成立了。”是故阿赖耶识是一切法之因,而能变现种种不实的境界,而凡夫被此种种境界所迷惑,以为此等变生之境界相皆是真实常住法,因此而流转不停。
复次,此论文卷上复有如是等文谓:《《复有具足相、不具足相,谓诸具缚者名具足相,世间离欲者名损减相。有学声闻及诸菩萨,名一分永拔相;阿罗汉独觉及诸如来,名烦恼障全永拔相,及烦恼所知障全永拔相。如其所应此若无者,如是次第杂染还灭应不得成。何因缘故?善不善法能感异熟,其异熟果无覆无记;由异熟果无覆无记,与善不善互不相违,善与不善互相违故。若异熟果善不善性,杂染还灭应不得成,是故异熟识唯无覆无记。》》此段论文乃说明阿赖耶识内,含藏不实遍计种子之烦恼障与所知障,阿罗汉独觉拔除烦恼相;诸如来拔除烦恼及所知障相。阿罗汉断烦恼障,断阿赖耶性,改名为异熟识;诸如来尽除二障后,转成无垢识——此即是真如之次第相。
法莲师却不依止全论前后真义,只取似合己意之论文,断章取义而引证之;由此可知法莲师乃是断章取义,曲解佛法,如是引证为“阿赖耶识是虚妄法”。若阿赖耶识是虚妄法的话,则阿赖耶识就不是能生万法之因了,但佛经上皆说第八阿赖耶识心体是三界之主体识,是一切法出生之因由,也因为有此阿赖耶识心体的金刚不坏性,才能有解脱涅槃与成佛可得。又若阿赖耶识是虚妄法的话,敢问法莲师:“阿赖耶识会因虚妄不实而断灭吗?若会断灭,请问何时才断呢?是阿罗汉位断灭吗?亦或入涅槃位时断灭?”
若言阿罗汉位断者,实乃断其阿赖耶性之能藏、所藏、执藏分段生死之体性,但其心体永不断灭,此时不名为阿赖耶识,而改名为异熟识,同是本来之阿赖耶识心体,只是识体中的种子更清净尔。若言入涅槃位断,则佛教所传授之无余涅槃即成断灭法,因涅槃乃依第八识心体而立名,此第八识心体不现三界有为之法,是纯清净无为之本际、实际,名之为涅槃,若不如是者,则成断见论者,而断见论者正是 佛所破斥者,法莲师您不愿成为断见论者吧!若入无余涅槃时不会断灭,即属常住法,既属常住法,当知必是阿赖耶识心体常住其中,改名异熟识;真如不是涅槃之法体故,真如不能入住无余涅槃故,真如不是无余涅槃的实际故,真如是依异熟识心体的真实不灭性及如如不动的清净性而假名施设故—真如只是识之实性故—当知不是无余涅槃之法体。由是缘故,即因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种子,虽具染污之阿赖耶性,但心体自性自然清净,心体性如金刚,永无坏时,亦无人能坏其丝毫,故非虚妄法、生灭法,乃常住法。
再举《密严经》云:“阿赖耶识恒于一切染净之法而作所依,是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之境。人天等趣、诸佛国土悉以为因,常与诸乘而作种性,若能了悟,即成佛道。”此经明说“阿赖耶识是永远恒与一切染净之法作为生灭的所依因缘”,是所有“诸圣人现法乐住三昧”的境界。人、天…等六道世间及诸佛国土,皆以此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因;亦因此心体常住不坏而能生能显万法故,常与大、小乘法作为所依,而有声闻、缘觉、菩萨等种性之分,而有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等出世间法;若能证悟此阿赖耶识,即能转依而渐成佛道。是故一切菩萨欲求成佛者,尚且要由证悟此阿赖耶识,尚且要由转依此阿赖耶识本有之真如性相而开始起修,渐渐清净七转识心,净除染污之种子识中之七识法种,转易为异熟识,乃至成为无垢识,才能成佛。既然三乘菩提都是依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而转依,而进修;乃至必须依止阿赖耶识心体,才能成佛,所以说阿赖耶识必是常住之法,乃至成佛时也不会断灭,直至未来际无量劫后,都非是虚妄法,因为无垢识心体永无舍时故,利乐有情永无尽时故。是故法莲师所知之如来藏乃是妄想法,名为“假如来藏”,非是真实如来藏,与正觉同修会所证得之真实如来藏相异;因为法莲师否定真正如来藏之阿赖耶识心体,若离阿赖耶识心体以后,若否定阿赖耶识心体以后,即永远皆无如来藏可证故, 佛已经明说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八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云:【又云:“已说所知依、所知相,复云何应观此?略有三种,一依他起相,二遍计所执相,三圆成实相。此中何者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为种子,虚妄分别所摄诸识。此复云何?谓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此中若身、身者、受者识、彼所受识、彼能受识、世识、数识、处识、言说识,此由名言熏习种子;若自他差别识,此由我见熏习种子;(编案:法莲师书中此处漏掉数字:“若善趣恶趣死生识,此由有支薰习种子。”)。由此诸识,一切界趣杂染所摄,依他起相,虚妄分别皆得显现。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唯识为性,是无所有,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此中何者遍计所执相?谓于无义唯有识中,似义显现。此中何者圆成实相?谓即于彼依他起相,由似义相永无有性。”】
辨正如下:法莲师引用这一段经文,还是误引、误证,不能证明其说正确,反而证明其说错误。略释论文真义如下,以供佛教界简择:“已经说明所知依及所知等法相,又应当如何观察此所知依与所知相呢?大略而说约有三种,一者为依他起相、二者为遍计所执相、三者为圆成实相。此中哪些是依他起相呢?谓以阿赖耶识心体所含藏之种子为因缘,流注这些种子而后才有的虚妄分别体性所摄的其他六识。这是如何说的呢?是说有根身、身中之识、受用识:能显现六尘相分的种子识所出生的六尘为所受、种子流注而出生的见分六种识、世间识、言说识、自他差别识、善趣恶趣死生识—业识。而此中之有身根、身中之识、受用识……等等:如所受用识——相分种、阿赖耶识,能受用识——所生七转识见分种、世间识、言说识等,属于表义名言、显境名言之熏习种子;若是自他差别识,属于我见熏习种子。由以上诸识的缘故,而使得三界六趣杂染所摄受的依他起相及种种虚妄分别,都能显现出来。像这样的诸识,都是虚妄分别所含摄,都从第八识出生,故是唯识性所摄;但实际上却是无所有,不是真实常住不坏之法,故依他起性上没有常住不坏之真实义;在这些识的显现上面,证实皆有另一第八识心体作为所依才能出生,所以说为依他起相。此中什么叫遍计所执相呢?是说,于万法皆无实义,唯有第八识所生所显之‘万法唯识’体性中,似乎有真实义显现出来;因为如果执著圆成实性真实有,也是法执,就不能远离恒内执我的法执了。此中什么叫作圆成实相呢?也就是说,于彼六识心体生起运作的过程当中,于依他起相上面所显示出来的一个圆满成就诸法的相似第一义谛的法相,但也是永远都是假名施设圆成实的法相,而无真正存在的圆成实相;因为圆成实相也是依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而立名的缘故;如果执著有圆成实相,就落在法执中了;而且第八识心体本是离见闻觉知的,本是离言法性,从第八识心体而观,如何还有圆成实相可说呢?”此段论文乃说明八识心王的三种自性相,一、依他起相,谓阿赖耶识内含之种子需依于阿赖耶识心体才能生起,而生起之后又产生了虚妄分别,也就是意识等前六识所摄诸识。而阿赖耶识所变现之五蕴、七转识等十八界,皆需依于阿赖耶识而起,亦名依他起相。
又论文中说:《此中身、身者、受者识,应知即是眼等六内界。彼所受识,应知即是色等六外界。彼能受识,应知即是眼等六识界。其余诸识,应知是此诸识差别。》论文明说眼等六内界、色等六外界、眼等六识界,如此诸识,皆是虚妄分别所摄,是无所有,非常住法,非真实义,显现所依,如是名为依他起相。是故阿赖耶识是能生此等依他起诸法之心体,绝非法莲师误会以后所说“阿赖耶识属依他起相”,所以法莲师严重误会佛法了。阿赖耶识是一切法之因,因为一切法皆须依阿赖耶识心体方得生起故。所以法莲师乃是曲解此论文意思,误解论中文句为说“阿赖耶识为依他相”,但论文中却处处明说依他起相者乃阿赖耶识所含藏之诸种不同之识,乃指前六种不同之识为依他起相,此等识皆须依阿赖耶识心体所藏种子才能现起,并非是说“阿赖耶识是依他起相”。不知法莲师是否有严重之文字障否?因而看不懂此浅释之论文,抑是故意曲解论文而误导浅学之新学员?使得当时台南共修处学员心生恐慌,而达成率众叛变独立成功之目的?
又,圆成实性者乃一切万法皆需由此第八识心而现行及显现,乃是说阿赖耶识心体含藏一切法之种子,能出生及显现一切法,具有圆满成就万法的真实自性,表显阿赖耶识心体非是唯名无实,是常住而有真实性的法体,故名圆成实性;真如只是此阿赖耶识心体所表显的许多自性中的一种,附属于阿赖耶识心体上显现出来,只是所显法,只是心体的真实性,故无作用,不能出生任何一法,故非圆成实性。但法莲师完全不懂这个法义,错将纯无为、无作用之识体所显性,建立为圆成实性,名为误会佛法实义者。纯无为之真如,不具有圆满成就世间、出世间万法的真实体性,是有欠缺的、也是唯有出世间法相的所显法,如何可以建立为圆成实性?
十方世界一切众生法界,都由此第八识之含藏轮转生死之一念无明种子,随眠于此识中,令众生之意根不肯休息,故有三世六道生死之轮转,令诸众生不断的去受生,而有分段生死之异熟果,是名阿赖耶性,所以名此第八识心体为阿赖耶识;亦名此心为异熟识,在分段生死中必受异熟果故,阿赖耶识名亦摄在异熟识名中故。若能断尽一念无明的现行,即可出离分段生死轮回,只余异熟性:虽然因为仍有阿陀那性,而仍旧能受分段生死,然而已无执藏能受分段生死种子之阿赖耶性,只余异熟果之体性在,所以改名为异熟识。若能继续进修,断尽分段生死的习气种子随眠,也断尽无始无明的随眠,则心体所含藏之种子永远不再变易,究竟清净圆满,是故舍异熟识名,改为佛地无垢识,即是佛地真如。是故,由此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具有如是圆满成就一切有漏法及无漏法之体性的原因,故说此识之自体为圆成实性。是故法莲师所知之圆成实性,是误会了的圆成实性;他所说的如来藏乃是妄想法,与 佛在诸经中所说的真正的如来藏完全不同,只是想像中的、而且是欠缺的、不圆满体性的如来藏,是故名之为“假如来藏”,因为不论是从教证或者理证上来说,若离阿赖耶识心体,即永无如来藏可证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
第九段 法莲法师又引经文云:【又云:“复次,总摄一切分别,略有十种:
一、根本分别,谓阿赖耶识。
二、缘相分别,谓色等识。
三、显相分别,谓眼识等并所依识。
四、缘相变异分别,谓老等变异,乐受等变异,贪等变异,逼害、时节、代谢等变异,奈落迦等诸趣变异,及欲界等诸界变异。
五、显相变异分别,谓即如前所说变异,所有变异。
六、他引分别,谓闻非正法类,及闻正法类分别。
七、不如理分别,谓诸外道闻非正法类分别。
八、如理分别,谓正法中闻正法类分别。
九、执著分别,谓不如理作意类,萨迦耶见为本,六十二见趣相应分别。
十、散动分动,谓诸菩萨十种分别。”】
辨正如下:法莲师引用此段论文证明己说正确,其实仍然引用错了,仍然是因为自己对无分别智的错误体会所产生的邪见,所以造成引用论文之后,只能证明萧导师的法义正确,只能证明法莲师所说的法义错谬。此段论文中所说的分别,并非指七转识在三界六尘中的分别,而是指根本识阿赖耶、异熟、无垢识的六尘外的清净分别性;因为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称为识,识即是了别的意思,当然各有了别之自性,这是所了别的对象各各有异,不可混为一谭。这是一切种智中所说的分别,非是未悟之人所能了知。先略释此段论文中所说分别的真正意思如下,然后再作辨正:
此论中乃说明十种微细分别。其中之根本分别者,谓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极微细之分别性。如是极微细之六尘以外分别,虽是第八识之根本自性,亦是分别,亦名识故,识是分别故;然因是万法之根本,故名根本分别;若根本识无此分别性者,万法即皆不得生起,则无世间、出世间万法,则无一切佛法、无一切解脱,亦无佛地四智圆明也。阿赖耶识乃根本分别故,若无此根本分别,则无法变现内外“见、相分”故。《维摩诘经》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即是此根本分别中之局部分别性也,亦是第八识之局部自性也。阿赖耶识亦名为识,识即是了别故;但阿赖耶识之了别性,非是七转识对六尘境之了别,乃对末那之作意与思心所之了别,故谓“了众生心行故”,故《解深密经》中 世尊名之为了别真如,乃是阿赖耶识自体之见分也。
本文标签:假如来藏(19)
本文关键字:法莲,大乘五蕴论
相关阅读
- 上一篇:10 假如来藏之 辨正-09
- 下一篇:12 假如来藏之 辨正-11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