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假如来藏之 辨正-10(2)
第二段 法莲法师云:【《显扬圣教论》无著菩萨云:“阿赖耶识者,谓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所生一切种子异熟识为体。此识能执受了别色根、根所依处及戏论熏习,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又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无覆无记,与转识等作所依因,与染净转识受等俱转,能增长有染转识等为业,及能损减清净转识等为业。”】
辨正如下:无著菩萨于此处说所谓的阿赖耶识,是以异熟识为识体,异熟识函盖阿赖耶识位之阿赖耶性。此异熟识体含藏先世所作增长业烦恼为缘,无始时来戏论熏习为因,而引生善不善业异熟种子流注的异熟果体不断轮回生死。如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故事实上此异熟果体—阿赖耶识—非但是果体亦是因体,异熟识名函盖阿赖耶识名故,成论卷三文句现在可以明证故。再者,凡夫异生、阿罗汉、辟支佛,一切菩萨,不论分段生死已断未断,皆尚有善不善业异熟种,能引生死异熟果报;是故,异熟识性不但通无学位,亦通一切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众生位。只是三乘无学由于灭除集藏分断生死之阿赖耶性之故,特将此灭除阿赖耶性之第八识心改称之为异熟识。然不可因此即说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位之第八识心无异熟识性。
无著菩萨于此以异熟识为心体之立名,是为显示第八识心于阿赖耶识位集藏一念无明烦恼种子以及无始无明上烦恼随眠,故而长夜流转之过失。然并非于阿赖耶识心体之外别立另一心体可名为异熟识体。以有学位乃至异生凡夫位之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故,以三乘无学位之异熟识即是阿赖耶识断除集藏分段生死后转依所改名故。若依法莲师之说:“真如为外于阿赖耶识、上于阿赖耶识之心体,能出生阿赖耶识心体。”而此处无著菩萨又说异熟识为体,且无著菩萨又于《摄大乘论本》中云:“心体第三:若离阿赖耶识,无别可得。”试问:“那究竟是真如为体?还是异熟识为体?抑或是阿赖耶识为体?”如是,法莲师必将进退失据,无从酬答。若说同是心体,一一名皆各有心体,不是同一心体之异名,则堕八、九、十识并存之过;若说是同一心体而有多名,则汝法莲师又何必否定阿赖耶识,而堕谤法重罪中?
法莲师以此阿赖耶识“能执受了别色法五根、根所依处,及受七转识之戏论所熏习”,误会此等意涵,即将此三界外之了别性与七转识所生之六尘中见闻觉知之了别性混为一谈,汝岂不见无著菩萨于后又说云:“于一切时一类生灭,不可了知。”如是一来,那阿赖耶识于六尘中究竟是知?抑或是不知?相信您法莲师如今尚不能正解此问。因为,您对于“了别”义,往往是依文解义,故见“了别”二字,即心生恐惧,避之唯恐不及的患了“了别恐惧症候群”。殊不知,此谓七转识所生之见闻觉知心,对于阿赖耶识之自类种子之生灭内涵,于一切时皆不可了知;而阿赖耶识本身也从来未与七转识所生之见闻觉知性所了别之六尘相应,故说“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于六尘六入都不能了别故。
此阿赖耶识由于第八识自类种子流注而“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然此了别乃是来自于第八识自类法种之流注,非由七转识见分之染污法种而来,非由七转识在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性而来;以七转识见分向来只触第八识所现之内相分,而未实际接触外五尘故,故说能执持了别外器世界的是第八阿赖耶识,而不是七转识能直接了别山河大地应否转坏、转生。如是了别,即是根本分别,独是阿赖耶识所有,非七转识所有。然而如是了别,却是无漏的有为法,能因应众生所造之善恶业种,而自动运作,使器世间成住坏空轮转不息,实行因果报应、昭昭不爽。如是了别,虽是第八识自类法种之流注,然亦能了知七转识见分所生之一切心行,而不与六尘中之见闻觉知性相应,故云“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
是故无著菩萨于《显扬圣教论》中云:“复次,阿赖耶识于一时间,或与转识相应善不善无记诸心法俱转。如是阿赖耶识与诸转识一时俱转,亦与客受及客善不善无记心法俱转,然不应说与彼相应。何以故?由不与彼同一缘转故。”
由于阿赖耶识的这种了别,一向是无覆无记性故,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等相应,一向不与苦乐忧喜受等违顺境相应,大异七转识之了别性。由其无覆无记性,故能大公无私的“有藏无类”,集藏一切有漏无漏法种而不事先加以选择,故为七转识染净转位之所依。由于此识具有我爱执藏、集藏性,故能令众生由是染污种子之现行,而与七转识和合造业,增长熏习染污业种。亦由于此识集藏分段生死之阿赖耶性是可灭性,故亦能转依修行,令其断除烦恼障染污种等,乃至断除所知障及习气种子随眠。故阿赖耶识是出生三界万法之根本识,是染净法种转依之根本依处,切莫因其在凡夫位中被“垢衣所缠”之表相,即有眼无珠而否定垢衣内之珍宝,而将之弃如敝屣;犹如自小失散而流浪于外之王子,不知其身之可贵,妄自否定自己本有之王子身分,殊是可笑,亦是可叹!
是故,无著菩萨于《显扬圣教论》再度开示此出生三界万法之根本识曰:“此阿赖耶识亦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能生器世间故。又即此识亦是一切有情互相生起根本,一切有情互为增上缘故。”
如是说明:一切有情众生之有根身与七转识,皆依如来藏阿赖耶识而生起,皆依各人别别业种之异熟果报,而出生别别之正报所依身体,此依众生之别业而说。而一切有情众生互为增上缘的缘故,依其阿赖耶识之不可知执受,共同成就所共同生活之器世间依报土,此依报土世界,并非自然生,更非某神所造,此乃依共业众生阿赖耶识中所执藏之共业种子,而由共业众生之阿赖耶识心体之了别性自然感应成就。所以,不但众生所知一切法都是阿赖耶识中出生,乃至山河大地、三千大千世界等身外一切法,也都是从共业众生的阿赖耶识中出生,由是可知“万法唯识”之识,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异熟识乃至佛地无垢识,如是之识皆是同一心体,无别他体,非是三心。法莲师既然不能了知如是正理,所以才会公然否定第八识正法,堕于谤法毁 佛的大恶业中。
第三段 法莲法师云:【又云:“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辨正:作意、触、受、想、思等五种遍行心所有法,是阿赖耶识—八识心王—所拥有之功能体性,皆由八识心王直接间接出生,非离八识心王容有此五法单独现行运为,故《大乘百法明门论》云“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即是说五遍行等五十一心所法与此一切最胜的八识心王相应故。而其中五遍行法者,遍行于三界六道中,遍行于四圣六凡有情中,遍行于八识心王之一一识,无一识不与五遍行法相应;亦遍行于一切时而未曾间断,遍行于一切善法、染法、无记法,是故名为遍行法。唯有出世定(灭尽定)中灭意根之受、想二法,余一切时中俱有七、八二识具足五遍行法,故说遍一切时、遍一切地、遍一切处、遍一切识。
限于篇幅,无法将一切之五遍行详述之,于此仅就此文说明与阿赖耶识相应之五遍行。如是五遍行法是为阿赖耶识之异熟性所摄,其行相最极微细,是远离七转识之见闻觉知性的,是未悟之世智辩聪之佛学研究者所难以了知的,其行相是证悟阿赖耶识之菩萨能少分了知的,然唯佛地能究竟了知。如是异熟性所摄之最极微细的五遍行法,一向是无覆无记性,一向是与不苦不乐受相应,一向不与七转识之苦乐忧喜受等违顺境界相应。所以,意根与意识五遍行之受非是受阴之苦乐忧喜受,而是刹那刹那之境界受;五遍行之想非是想阴之连续知觉及思维了别,而是“境界受”之刹那刹那了知。阿赖耶识的五遍行受与想,则不是境界受,而是对五尘如镜现像的受与想,不是苦乐忧喜的受与想。
法莲师引证此段论文,无非是要用“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一句,来证明阿赖耶识是转识相,并且用以非难阿赖耶识受染之过,而将阿赖耶识之六尘以外之了知,与七转识之六尘内之了知混为一谈,作为方便妄谤阿赖耶识心体是生灭法的依据。如是再次犯了断章取义、断句取义之过。其所引证之论文,故意把说明阿赖耶识体性的最重要一段遗漏了,居心为何?可想而知。现将此段被法莲师断章取义的论文还原如下:
《显扬圣教论》云:“问:相应转相建立云何?答:此阿赖耶识恒与遍行五种心法相应,所谓作意、触、受、想、思,如是五法亦异熟摄,最极微细,世聪慧者亦难了故。如是心法亦常一类缘境而转。又即此识相应受,一向不苦不乐,无记性摄;当知余心所法,行相亦尔。如是遍行心法相应故,一类异熟相应故,最极微细相应故,恒常一类缘境而起相应故,不苦不乐相应故,一向无记相应故。是名建立阿赖耶识相应转相。”
如是说明阿赖耶识的“相应受”是与五遍行心法相应故,是与自类之异熟果体相应,是恒常一类的缘境而起相应;不与专在六尘中运作的五别境心所法相应,故不与六尘中的苦乐受相应,所以是与不苦不乐相应,是一向与无覆无记相应等等。是故无著菩萨于此《显扬圣教论》中亦说:“异熟相者,谓阿赖耶识相应受。非异熟相者,谓转识相应受。”由此可知,如是阿赖耶识的相应受与七转识的相应受,是迥然不同的。怎可将阿赖耶识的相应受与转识相应受混为一谈,真是“错把冯京当马凉”。法莲师如此错会论意,曲解论意,然后以自己所误会的意思,用来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将《显扬圣教论》中前后说为永不生灭的阿赖耶识心体,说为一切诸佛所转依的真如所依理体阿赖耶识,谤为生灭法,谤为六尘中能分别的虚妄识,误会不可谓为不严重,真是文字障与无明所障的具体事例。
第四段 法莲法师又云:【《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云:“余经说心,自性清净,诸法贤圣,皆即真如,依他相识,根本性故。又说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无诸分别,离言观等。”】
辨正如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及《幽赞》中所说之心,都是指自性清净心,此心乃真实不虚之心,不生不灭之心,其体犹如虚空,其性犹如金刚,是无人能坏的“贞、实”微密而难见之心。三界六趣一切众生皆本具有如是不生不灭之自性清净心,只因妄想执著未能证得。而一切贤圣乃至三界中示现之三世诸佛,皆因悟此金刚般若心,皆因悟此实相心而生智慧,而成就到彼岸之法,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故窥基大师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所说的一谛、一乘、一依、佛性、法身、如来藏、空、真如、无相、不生不灭、不二法门等等,均是以此心体之体性而别别立名,虽然名称广有多种不同,然实皆是同指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此第八识如来藏空性心,远离六根、六尘、六入所生诸法,远离见闻觉知,远离一切名言觉观。
此心从无生老病死,未来亦将永无生老病死;此心不会一切佛法世间法,从来无所得。此心体乃是金刚性,非从他法所生,本有而自具足故,永远不增不减故。虽然如此,然而此第八识如来藏心,所显现之色受想行四阴及前七转识合称之识阴,皆非不生不灭,皆非金刚不坏之心,故需依此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之种子流注,而有识阴及前四阴,而显现三界万法。如是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心,对于六根、六尘、六入所生之六尘中诸法,既不会亦不分别,故无有好恶而无所检择的显现十八界诸法,正是“如镜现相”如实而显的。这正是由于此自性清净心,本来具有于依他起相上远离遍计所执之根本体性,此种根本体性就是圆成实性中的局部体性,又称之为真如性,摄归圆成实性世间、出世间二法中的出世间法。是故,窥基大师依于此理,于《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中亦作如下之开示:“计所执性唯虚妄识,依他起性唯世俗识,圆成实性唯胜义识,是故诸法皆不离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又云:“谓初观察从缘所生一切色、心、诸心所等,似空花相诳惑愚夫,名依他起。愚夫不了,于斯妄执为我、为法,喻实空花,性相都无,名计所执。依他起上我法本空,由观此空所显真理譬若虚空,名圆成实。”
如是说明愚夫的依他起,是于观察从缘所生一切色、心、诸心所等,妄执名言所假立而晓喻的色心诸法为我、为法。然而事实上,如是色心诸法皆是如水中月、如空中花,如幻师伎儿所幻化之相。愚痴凡夫不明此理而受此空花相诳惑,这就是遍计所执相。然而就如来藏不于六尘万法及色、心、心所产生执著,而由末那识之执著故取受色、心、心所法等,自性恒时保持清净心性;由此而说,阿赖耶识心体于依他起上所现万法上面所表现出来的自性,都无所著,故说本是人我、法我二空。菩萨若是辛苦的自参自悟然后开悟明心,亲证此如来藏空性心,获得根本无分别智,而非别人明讲者,则能转依此如来藏空性心的我法二空之根本体性,则能证解此阿赖耶识心体的人我空、法我空的真实理,于进修别相智之观行的同时,亦能观此二空所显真理譬若虚空,则知圆成实性亦是假名而有;如是亲证,则离三自性之执著,成就三无性,名为真正之圆成实。是故,圆成实相固然是指佛地大圆镜智所显之如来智慧德相,然而此阿赖耶识之真如性相,于凡夫众生身上亦未曾缺少过。凡夫众生沉溺于三界万法的戏论空花相时,其圆成实相的世间出世间二法中之出世间真如相亦同步而现,只是凡夫众生因愚痴无明而受此圆成实二法中的世间法空花相所诳惑,因为不实的虚妄想故,堕在世间空花相中而起执著。故 世尊初成正觉时,叹曰:“奇哉!我今普见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如今法莲师亦因妄想执著故,亲入宝山之后,却又犹如愚人一般,否定所得之真正黄金,诽谤为不是黄金,欲再另寻想像中之黄金,岂是有智慧的人?
本文标签:假如来藏(19)
本文关键字:法莲,大乘五蕴论
相关阅读
- 上一篇:10 假如来藏之 辨正-09
- 下一篇:12 假如来藏之 辨正-11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