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19)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04 22:1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如果布施以后,心中生悔,就不能比照这样的福报。所以大家以往在其它地方的布施,都要用欢喜心来看待,都别再起后侮的心了。布施后是一定会具体回报的,也是确实可以观察的:若有一人小时候手里没什么钱财,可是他一直都愿意很慷慨的布施他仅有的财物,虽然他家里确实很穷;但我告诉你,这孩子未来将会很有钱。小时候他家很穷,是因为他的家人没有福德来享受他的福报。所以他小时候很穷,但长大以后他将会很有钱,而他的家人享受不到,因为那时他们已经分家了。你可以从小时候看他,就知道这个人过去世的行为。他小时候一直没有财物,却也愿意全部慷慨的布施,这个人一定是往世一直有布施习惯的人,是生性如此。如果生性如此乐施,就知道他过去世常常布施。常常布施的人,长大以后一定会有很多钱财追着他来,因为他是往世的施主:施果的主人。这就是布施的果报所在,因此布施不是一个空空洞洞的说法。
如果布施没有因果,今天就不会有我在这里说法,因为我绝不可能四十几岁就退休专修及实证了,因为我没有继承任何财产,但是长大后却有一些财物追随着我,使我衣食无忧,才能退休专事修行及出世弘法。若布施没有因果,世间人就不该有贫富差距存在,应该大家都一样穷或一样富。可是为什么会不一样?很常见的一个例子,譬如有一对父母很有钱,他们舍报后的财产平均分给三个孩子,可是三个孩子后来的发展相差很大:一个变得非常有钱,一个只是守住原来的财产,不多也不减;另一个则是努力经商而不花天酒地,可是却都败光了。你说有没有因果?有!这就是布施的因果。我们也常常看见有人很会烧香求神,常常准备了供品,买最好的香去求神,求过以后一段时间钱财就进来了,赚到手了。但是一定有个现象:守不住钱财。因为他的钱财是求来的,不是他分中应该有的,只是暂时借给他使用;等到往世的施主来到时,这些钱马上就得还给人家。所以他常常得而复失,都是没几年就不见了,都因为那不是他该有的钱财。如果他是从过去世布施而分内应该有的福报,谁都抢不走的,他就会永远守得住。从这些事相,我们可以在很多人身上清楚的看见布施的因果确实存在。诸位以后有闲暇,有心情的话,不妨去观察看看。
〖“善男子!我今为汝分别诸福田故,作如是说:得百倍报至无量报。若能至心生大怜愍、施于畜生,专心恭敬施于诸佛,其福正等,无有差别。言百倍者,如以寿命色力安辩施于彼者,施主后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各各百倍,乃至无量亦复如是。是故我于契经中说:‘我施舍利弗,舍利弗亦施于我;然我得多,非舍利弗得福多也。’”〗
讲记既然要说布施的因果,就应该让大家了解:福田的殊胜与低劣,施主所得的回报就一定会有差别;如果都没有差别,就不是法界的真实平等之理。这就好像在世间法上讲平等,到底是要讲立足点的平等呢?还是要讲齐头式的平等?道理是一样的。如果是齐头式的平等,那就不是真的平等!有人辛勤努力,又加上聪明才智,使得许多的利益众生的事情都能顺利成就;有的人懈怠懒惰,又没有才智,因此连一件利益众生的事情都做不成。这两个人是不是让他们同样在佛法的证量上有同等的果证呢?所以齐头式的平等并不是真正的平等。依立足点的平等,凭着个人的努力及才智的胜劣而产生修证上的差别,才是真正的平等。同理,一样的布施,但是对象不同,所以因为福田的胜劣差别,必然会导致施主未来世的果报有所差别。既然要说明布施的因果和它的原理,这个道理当然就必须为大家说明,所以佛说布施给畜生,来世得百倍的回报;乃至布施给证道者,来世的回报都是无量倍。这意思只是为了分别说明福田的胜劣差别。但是在修学佛法上面,如果始终都以这样的分别来做布施,将只会在世间的果报上有较好的回报,但在佛法的修证上就会变成自己障碍自己了!所以佛还得要再从布施的世间法果报回归正法来说:从事相上回归于解脱的道理上来讲。
所以佛接着说,如果能以至诚心生起大怜愍来布施给畜生,以及一心恭敬的施于诸佛,两者所得到的福德是相等的,并没有什么差别。这是从理上来说的,虽然在来世的世间法果报上还是有差别的,但在佛道的修行上所得的功德是相等的。前面佛所说,以财物布施畜生得百倍的回报,就好像以寿命、食物财物、力气、安乐、辩才来施给众生,施主未来世同样是在寿命……乃至辩才各方面,都各获得百倍乃至无量倍的回报,道理还是一样的。所以事相上的百倍乃至无量倍回报是固定的,但是心态上不必去执着百倍或是无量倍。所以在修行的心态上不必执着回报,而实际上一定会有倍数的差别不等,但在修道的福德上其实都没有差别。所以佛说:“我释迦牟尼佛也曾布施给舍利弗,舍利弗也曾经布施给我;但同样的布施、同样的食物,我布施所得到的福德多,不是舍利弗布施给我以后获得的回报多。”
照道理讲,舍利弗布施于佛应当是无量报,佛布施给舍利弗同样也是无量报,但是这中间终究还是有差别:田胜不如施主胜。佛要表示的就是这意思。在前面佛有开示过三种胜:施主胜、施物胜、福田胜。如果三者俱胜,所得的果报将会无法想象,不能思议。但舍利弗施于佛时,那是福田胜;佛施给舍利弗时是施主胜,施主胜则胜过福田胜。这表示等觉菩萨更应该布施给众生,证道的人更应该布施给众生,而不是众生更应该布施给证道的人。一般学人悟后会想:“我现在证悟了,是胜福田,众生应该供养我。”佛的意思却不是这样。你证悟了更应该布施给众生,因为你若受人布施,是田胜,对方因为你这个福田胜妙而得到无量福报。但你若继续布施给众生,你未来的福德更大,因为你是施主胜。所以阿那律尊者眼睛瞎了,没办法缝补他的僧衣,他就开口说:“有谁愿意修福?来帮我缝补僧衣呀!”佛说:“我来帮你补吧!”补好了!阿那律尊者想要为修福者祝愿,就问:“你是谁呀!我帮你祝愿。”世尊说:“我是释迦牟尼。”阿那律尊者吓了一跳:“世尊!您还要修福吗?”佛说:“修福永远都不嫌多呀!”这就是因为施主胜,所以佛的福德永远用不完;经过三大无量数劫所集的大福德成就了,但是却又继续在修福,永无穷尽、不断的在修福,所以诸佛当然是福慧两足尊。因此,施主胜,远胜过福田胜,所以悟了之后,更应该努力护持正法,这才是有智慧的人;因为施主胜,所以每作一件护持正法的事情,都是无量福报。没有悟之前努力护持正法,那是福田胜;因为我们这里是了义而且究竟的正法,函盖三乘菩提法,所以是福田胜;但是你悟了之后再来布施护持,这就比悟前的护持更殊胜。因为这时你已经有两种胜处了:福田胜及施主胜。而且正觉又是最胜良福田,正是两种都殊胜。这样心中盘算一下,这算盘就会打了!佛讲这一段经文的意思,你们就懂得了!施主胜的功德,导致所得的未来世可爱异熟果报,将会远胜过福田胜,这就是较量悟前与悟后的布施功德。这布施的原理诸位都要懂,要不然,一辈子学佛布施到舍报时,还不知道布施的功德和福德有什么差别,岂不冤枉?世尊怜愍我们,所以为我们把布施的福德与功德都较量清楚。诸位今天听了佛这一段开示,以后就大有福气了,知道怎样可以使未来世再继续行菩萨道的福德资粮比这一世更加广大、充满,来正觉讲堂听经就大大的值回车票钱了。
〖“或有人说:‘受者作恶,罪及施主。’是义不然。何以故?施主施时,为破彼苦,非为作罪,是故施主应得善果;受者作恶,罪自锺之,不及施主。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以净物施已,以是因缘多饶财宝,生上种姓,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无忧怖:所有财物,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设失财物不生愁恼,无量世中身心安乐,云何说言受恶果报?若未施时生于信心,施时欢喜,施已安乐;求时、守时、用时不苦;若以衣施,得上妙色;若以食施,得无上力:若以灯施,得净妙眼;若以乘施,身受安乐;若以舍施,所须无乏;施主乃得如是善报,云何说言得恶果也?”〗
讲记这一段是对布施的因果提出辨正,如果有人说:“接受布施者若以所得到的财物来做恶事,他所做的罪会殃及施主。”佛说这种说法不正确,因为施主布施时是为了破除受施者的苦难,不是为了使受者做有罪的事而布施,所以施主布施以后,应该要得到善果。接受布施者以所得财物去做恶事,那个罪业自然会灌注到受施的造业者身上(锺:灌注也),罪业及不到施主身上。施主如果以清净微妙的财物布施,未来会得到好的色身,人人所乐见,善名四方流布,所求世间的果报都能如意,并且可以出生于上妙种姓之中,所以施主的布施,不能说是恶事,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了以后,受施者以所得财物造恶就会让施主得罪呀?施主布施了以后,心中欢喜而不悔恨,并且因此而可常常亲近善人,所得财富自在使用,并且能出生到上族种姓之家,甚至于从人天乐乃至出世间法的无上乐都能获得,因此而远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可以得到这样的妙果,怎么可以说因为受施的人把财物拿去造恶,就使得施主得到恶果报呢?
施主若是自己亲手布施,将来出生到高尚种姓家中,可以遇到善知识,也会多饶财宝,眷属也能成就种种妙乐;并且因为自手布施,所以来世能用也能施,无人能遮障他,所以一切众生都心生欢喜而乐于遇见他,都会恭敬他、尊重他、赞叹他。所以施主假使如法以五个要领去布施,他受到的果报是这么胜妙,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得到恶劣的果报呢?施主如果已经清净的布施了,由于这个因缘导致未来世多饶财宝,出生于上胜种姓之家,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中也没有担忧恐怖的事;并且他的布施是如法的布施,所以他所有的财物,国王、盗贼、水火都不能侵夺;就算是偶然损失了财物,也不会产生忧愁苦恼;因为如法布施的缘故,所以无量世中,身心安乐,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被受施者的恶业所干扰、所影响而得恶果报呢?
施主在布施前对布施有信心;布施时欢喜,施后安乐。在求布施的财物时,得到财物而守护时,使用财物来布施时,心中都不苦恼。如果以衣服布施,未来世可得到上妙色身;如果是以食物布施,未来世可得到超越于常人的力气;如果以灯明布施,未来世可得清净妙眼;如果以车乘布施,未来世色身会得到安乐;如果以房舍布施,未来世所需要的生活用品都不会缺乏;施主既可得到这样的善报,怎么可以说布施以后,受施者以财物做恶就使他得到恶果呢?因此只要如法布施就好,不管受施者以获得财物去做什么恶事,都与我们不相干。但若明知受施者已在破坏正法,也知道他们会将所受财物用来破坏正法,就不该布施了,否则就成为帮助破法的共业;这与受施者暗中拿去花天酒地、做诸恶事不同,应区分清楚以免后患;但若不知破法者即无过失,非故意故。
〖“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定。施人及僧,有二种福:一从用生、二从受生。何以故?施主施时,自破悭吝;受者用时,破他悭吝,是故说言从用生福。又复从用:人能转用,僧能增长,施已不求世之果报,不以能起烦恼因施,是故能得无上净果,名日涅槃。若有人能日日立要:“先施他食,然后自食;若违此要,誓输佛物。’犯则生愧。如其不违,即是微妙智慧因缘;如是施者,诸施中最,是人亦得名上施主。若能随顺求者意施,是人于后无量世中,所求如意。若有净心,财物、福田悉清净者,是人则得无量果报。若给妻、子、奴婢衣食,恒以怜愍欢喜心与,未来则得无量福德。复观田仓多有鼠雀,犯暴谷米,恒生怜愍;复作是念:‘如是鼠雀,因我得活。”念已欢喜,无触恼想,当知是人得福无量。若为自身造作衣服、璎珞、环玔严身之具,种种器物作已欢喜,自未服用,持以施人,是人未来得如意树。若有说言“离于布施得善果”者,无有是处。‘离财得施,离受有施’,不离悭惜成布施者,亦无是处。若不求施,若乏时施,少求多施,求恶施好,教他索施,自往行施,当知是人未来之世多获宝藏,非宝之物悉变成宝。为戏笑施,非福田施,不信因果施,如是布施不名为施。若人偏为良福田施,不乐常施,是人未来得果报时,不乐惠施。若人施已,生于悔心;若劫他物,持以布施:是人未来虽得财物,常耗不集。若恼眷属、得物以施,是人未来虽得大报,身常病苦。若先不能供养父母,恼其妻、子、奴婢困苦而布施者,是名恶人,是‘假名施”,不名‘义施’:如是施者,名无怜愍,不知恩报;是人未来虽得财宝,常失不集,不能出用,身多病苦。若人如法以财布施,是人未来得无量福,有财能用。若有不以如法财施,是人未来虽得果报,恒赖他得;他若丧没,寻便贫穷。有智之人,深观人、天、转轮王乐,虽复微妙,皆是无常:是故施时,不为人、天。”〗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布施,菩萨优婆塞戒经,菩萨优婆塞戒经,专为,在家,菩萨,宣示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