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连载29)----平实导师
第四节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如
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何是如?同样必须有明确的举证与说明。
如前所说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本质就是真实与如如,因为二者同样是第八识如来藏心运转时所显示出来的自性;既然第八识如来藏心显示了祂永不改变的真实与如如的法性,又同时显示了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性,就表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如,证实如来藏永远不会在三界六尘境界中动心。
如的意思具有二义:一是本来自己已在,不依他法而存在,名为自在;由于自在的缘故,能于一切三界境界中永远自如、永远恒存,故名为如。二是由于自身是本住法的缘故,必是全面函盖三界一切诸法者,所以在因果律、出生三界世间、出生各类五阴世间、出生有情的心所法……等功能方面,无始以来本自具足,不待他法来出生。以是缘故,于三界的
任何境界中都能离于一切境界受,离于一切心想感知层面的受,因此祂于三界六道任何境界中都无所受,是故永远如如不动其心。真如的如,主要的意涵在此二义。
既然第八识如来藏心的本性即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即是真如法性,若有情造作十善业而不害众生,于舍寿后,他的如来藏心就为他造作欲界天身,令他舍此人身生于欲界天中享乐,然而他的如来藏心依旧对欲界天中的胜妙五欲如如不动,从来不受其乐,如实执行因果律而无喜厌取舍。
若有情具备五戒十善而又增修色界法,证得禅定,于舍寿后,他的如来藏心便为他出生色界天身,随其禅定的证量深浅而出生了相应的色界天身,令于色界天中以禅悦为食而得生存;但他的如来藏心仍不领受禅悦境界,依旧如如不动其心。若有情厌患欲界身、色界身 ——有身为患,于是厌离一切色,修学四空定而有所证,于舍寿后,他的如来藏心便为他出生无色界相应的受想行识,单单只有意根、意识与四空定中的定境法尘等三法,让他住在四空定中的无有五尘亦无其他法尘的境界中,他的感觉就只有意识自我与定境的存在,成为有“名”而无“色”的境界;在这个无色界境界中,他的如来藏心依旧不领受无色界中的定境,自始至终如如不动其心。
若有情造作恶业,应堕三恶道中,于舍寿后,他的如来藏心便为他出生三恶道相应的中阴身,随其果报现业风境界而实现因果,不能自主地“逃入”三恶道中受生;当有情在三恶道中广为领受恶业异熟苦果之时,他们的如来藏心依旧不领受任何苦受境界,因为祂永远都没有六尘境界中的觉知与领受,一向住于舍受而不领受苦乐,对三恶道苦痛境界永远如如而不动其心。而且有情的如来藏心依于真如的法性,在天界或在三恶道中运转时,仍然恒时示现其本来自性清净涅槃。
既然第八识如来藏心对一切境界都如如不动,迥无苦乐而永远是如,祂在三界中运转时所显示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当然也永远是如,由祂的真如法性永远如是显示出祂永远不变的如;那么菩萨们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智慧,自然也可以现观二乘无学圣者所入的无余涅槃境界中,即是如来藏心独住的如如不动境界,其实是阿罗汉们舍寿前即已存在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名为有余涅槃。而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具有本来性,并非修行以后才出现的,不同于二乘涅槃必须经由修行以后才出现与存在;而二乘无学圣者所证的有余及无余涅槃,其实本质上也是依大乘菩萨所证的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方便施设,本质依旧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其实也仍然是本来即已存在的涅槃。他们舍寿后所入的无余涅槃本质也是菩萨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只是二乘无学圣者不肯回心大乘法中修学而不能实证罢了。所以说,二乘涅槃的本质也是如,但二乘有学及无学圣者都不能实证这个现量,所以没有菩萨的般若智慧,因为他们都没有实证如来藏心而无法现观这个清净法界中的事实真相;但是已入定位的贤圣菩萨们,在善知识摄受护念教导以后,都能如是现观而亲自证实本来如此。以此缘故,说大乘贤圣菩萨愿受善知识护念而今已入定位者,都能现观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过去是如,现在是如,未来也将永远是如。
不特大乘法中如是宣演,阿含部的经典中已如是说。例如《杂阿含经》卷 12:
云何缘生法?谓无明、行。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所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缘生有老死。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法住法界;彼如来自觉知,成等正觉,为人演说,开示显发,谓缘生故有老病死忧悲恼苦。此等诸法,法住、法空、法如、法尔;法不离如,法不异如,审谛、真实、不颠倒。如是随顺缘起,是名缘生法;谓无明、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是名缘生法。1
其实这本来就是大乘经典,因为声闻圣者闻之不解其义,只能结集成这个模样,已经不太像大乘经典了,今语译如下:【如何是缘生法呢?是说无明、行。假使有佛出世,或者佛未出世,这个法是常住的,这个法住于诸法功能差别中,那些众多如来对此法是自己所觉知出来的,由此而成为正等正觉,然后为别人演说,打开此法而示现此法并且明显地发扬出来说明,是说此法缘于无明而有行,乃至此法缘于生而有老死。或者有佛出世,或者诸佛尚未出世,这个法是常住的,这个法住在诸法的功能差别中,那些众多的如来自己觉知此法,成就正等正觉,为他人演绎解说,打开众生对此法的暗昧而示现出来并使其明显而发扬出来,就是说此法缘于生的缘故,有老、病、死、忧、悲、恼等诸苦。十二因缘等诸法,其实是此法常住、此法是空、此法是如、此法本来如是,此法永远不离真如,此法不异于真如,如是详细审虑观察真实、心中都不颠倒。像是这样子随顺于此法而有缘起,就说这是缘生法。是说此法缘于无明而有行,然后就是行、识、名色、六入处、触、受、爱、取、有、生、老病死忧悲恼苦,这就是我说的缘生法。】
这段《阿含经》中说的“法”,讲的就是妙真如心,正是《阿含经》中说的二乘圣者所入涅槃中的本际,只是二乘圣者不知罢了。而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正是这个妙真如心所显示出来的本来性、自性性、清净性、涅槃性等本来涅槃解脱的境界。二乘解脱道的阿含部经典中如是说,大乘经中也如是说。《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 8〈观心品 第 10〉: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为主,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众生之心犹如大地,五谷五果从大地生,如是心法生世出世善恶五趣、有学无学、独觉、菩萨及于如来。以是因缘,三界唯心,心名为地。一切凡夫,亲近善友闻心地法,如理观察如说修行,自作教他,赞励庆慰,如是之人能断二障,速圆众行,疾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涅槃,连载,----,平实,导师,第四,本来,自性,清净,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