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义篇(12)
◎ 请问什么叫做“实相忏悔”?(17-8)
答:转依于第八识心体的真如体性,即是实相忏悔,这是已悟者方可如实修习的忏悔法。未悟者若是以文字理解第八识心体的真如体性,依此而修习,则是相似的实相忏悔。所谓的真如体性,意思是说:第八识心体离于三界万法,无有一切相,如如不动的清净体性。既无一切相,当然没有持戒、犯戒的问题,也没有能忏悔的人;能够通达这个道理,名之为实相忏悔。应注意的是,实相忏悔很容易被人误用,做为犯戒的理由。若有人这么做,即是“恶取空见”的人,这种人只挑选对自己有利的地方(没有持戒、犯戒的问题,也没有能忏悔的人),以之为无,实际上则是贪著我、我所,因为邪见不断而有造作取舍,所以不是真实的忏悔,未来际仍然必须面对严厉的果报。若能确实转依真如体性,就没有造作取舍,心虽远离世间的戒律相,身口意行仍然是中规中矩,这才是真正的实相忏悔。
◎ 萧老师在《楞伽经详解》曾有言:证得初果的人,心中必定不会升起“我得了初果”的念头,否则就是三缚结没有真实断除。末学百思不解,难道对证得初果的人来说,没有“自己”、“我”的存在吗?如果没有,那么拥有喜怒哀乐的是谁?没有“我”,那么为了什么修行呢?不就是让“自己”消除烦恼,学得自在快乐吗?避免恶业,不也是要让来世的“自己”好过吗?如果没有自我,何尝有贵电子报所言“若言我证解脱初果……”,如果有“我”,初果人为何不会起“我得了初果”的念呢?末学虽然以前问过类似问题,但还是百思不得其解。有请贵电子报解惑。(18-4)
答:证得初果的人,不作是念:“我得了初果”。这句话的意涵是说,初果人不会把“我得了初果”这个想法,牢牢的抱著,以致影响了解脱道修证上的身口意行。事实上,大乘七住菩萨也是初果人,他在心里面,偶而还是会闪过这样的念头,乃至以语言文字表述:“我得了初果”,“我是初果人”,但当他这样表述时,他很清楚的知道,此处所谓的“我”,只是为了众生而随顺世俗言说,并无实义;真正的“我”是第八识心,是没有办法说祂有果位可得的。如《佛藏经》说:
【“我”是真实相法,不可入、不可取,不可舍、不可贪,不可说、断语言道,无欢、无喜、断贪喜心,非众缘合、离众因缘,无道、断道至于无道,断诸语言论议音声,无形、无色,无取、无著、无用,无实、无妄,无闇、无明,无坏、无诤,无合、无散,无动、无念,无有分别,不可得示,非垢、非净,非名、非相,非心数法,非心所解。“我”此法中无男、无女,无天、无龙、无夜叉、无乾闼婆、无鸠盘荼、无毘舍闍,无断、无常,无我、无众生、无人,无来、无去,无出、无入,无戒、无犯,无净、无垢,无有三昧、无定、无定根,无禅、无禅根,无知、无见,无贪、无诤,无道、无道果,无慧、无慧根,无明、无非明,无解脱、无非解脱,无果、无得果,无无力、非力,无所畏、无无所畏,无念、无念根,无坐、无行、无有威仪,无此、无彼,无忆想分别,无菩提、无菩提分,无智、无非智,无地、无水、无火、无风,无罪、无福,无法、无非法,无苦、无乐,拔诸一切戏论根本,一切永离,冷而无烟。舍利弗!举要言之,“我”法悉破一切诸念、一切诸见、一切诸结、诸增上慢,不念一切诸所忆念,除断一切种种语言。】这是从真我第八识心体的无我性上面来说的。
若是从初果的解脱道证境来说,既然觉知心的我是虚妄假合的,已经证实了,已经确认自己的虚妄,为什么还要有“‘我’证得初果”的执著呢?如果仍然留在“‘我’证得初果”的执著中,那就表示此人的我见确实还没有断除,当然就不是亲证初果的人了。如果仍然对“拥有喜怒哀乐的觉知心自我”,认定是常住的心,那正是我见还没有断除的人;正因这个觉知心的自我拥有了喜怒哀乐,所以才会在三界享受欲乐,同时也受尽生死中的种种苦楚,这正是当今诸方大师在解脱道修行上的盲点所在。至于您说的:“那么为了什么修行呢?不就是让‘自己’消除烦恼,学得自在快乐吗?避免恶业,不也是要让来世的‘自己’好过吗?”但是,让自己消除烦恼而学得自在快乐,只是在消除“我所”的烦恼上用心,仍未涉及“我见”的烦恼;想要避免恶业而使来世的自己好过,也只是在“我所”的烦恼上用心,还没有涉及“我见”烦恼的断除。因为,想要让来世的自己好过,仍然是落在来世觉知心的我自己上面,仍然是我见中的“我”,这就是我见未断者的想法。但是佛法解脱道的修行,却是针对这个世世都会有的我来断除的。
所以您所说的,有喜怒哀乐的我、想要离苦得乐的我,都是属于觉知心的我,不是以上经文所说的真实常住不生灭的第八识“我”。修行人虽然不能离开觉知心,没有觉知心就没有办法修行,也没有办法见道,因为见道就是以觉知心寻到那个不觉知六尘、无一切诸念、无一切诸见、无一切诸结的心。然而,您却一定要知道:“觉知心的自己是虚妄不实的,是世世断灭,每一世又有全新的觉知心重新生起的”,不可起念欲求此我增长、令其不灭,否则即是与解脱之道相违,是爱著未来世的识阴;确定这个知见之后,才有可能透过观行,断除我见。断除我见之后,现观觉知心的我是虚妄的,就是断了我见、证得初果;这个初果人既知自我虚妄,当然不会再有“‘我’证得初果”的想法,虽然他心中确实知道自己已经断了我见、取证初果了。
◎ 佛经中《金刚经》地位很高,但有人熟读《金刚经》几十年,仍不识密宗之误,可见《金刚经》也没传言中的那么妙!(18-5)
答:一、《金刚经》为般若系之经典,俗称《中本般若经》,为 释迦世尊三转法轮、五时三教之第二转法轮般若时期所宣说,主要是在阐明性如金刚不坏之真心如来藏本体总相智与别相智。禅宗五祖道:“不识本心,学法无益”,更于传法给六祖时,授以《金刚经》作为印心之用。
二、佛世尊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说法四十九年所说三藏十二部经,将成佛之道钜细靡遗的道出。但难就难在:若无法契入此一金刚心,别说熟读《金刚经》几十年,多有教界耆老、大善知识一生读遍大藏经多次,百年钻故纸,就是无法契入实相心,为人说法只能依文解义,惹得三世佛怨罢了!
三、《金刚经》中虽然没有说到一切种智,但是若已经发起般若别相智,并且不迷信后代人所编的大藏经,不照单全收而以智慧加以检验抉择,仍然可以看出密宗之错误,仍然可以看出密宗《大日经》……等经典都不以第八识实相心作为证悟菩提的内涵,还是可以凭著熟读《金刚经》所产生的别相智慧而看出密宗的荒谬法义来。
四、禅宗五祖既然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由此可知未悟之人熟读《金刚经》几十年,其实仍然不能真的懂得《金刚经》的深妙法义。所以,在末法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的情况下,有些熟读《金刚经》几十年的人,他们未能识明诸方大师及密宗之错误,都是因为自身般若智慧未开所致。但我们不可因为那些熟读《金刚经》而不能证入经中实相的人们仍然看不出密宗与大法师的邪谬,就说《金刚经》不深妙;那是因为他们还没有证入经中所说的实相境界,所以还没有发起实相智慧的缘故。如果有一天他们真的证入经中所说的实相境界了,时日渐久以后,自然就能看出密宗与大法师们的邪谬来。若反过来,从他们熟读几十年却未悟入经中实相,可见此经一定是很深的;若熟读此经而未证悟,由于以凡夫智慧而不能看出密宗与大师们的错误,以此为根据就轻易评断、怪罪《金刚经》没有传言中的那么妙,此逻辑实在不通,并恐已造下谤经谤法之重罪,宜慎!宜慎!
◎ 末学请教几个投胎的问题:
1.美国太空梭返回地球时在极短时间内发生爆炸烧毁。这些宇航员大脑中贮存的业种,似乎是来不及向如来藏中转移即已被烧毁。像这种情况,他们的中阴身能否顺利实现投胎?
2.8岁以下的儿童,尚且不懂男女之间的事。若8岁以下的儿童死亡,他们在中阴身时能否顺利实现投胎?再如,被堕胎的胎儿,他们在中阴身时能否顺利投胎?
3.处于中阴身状态的人类,能否看到他人的中阴身?是否存在多个中阴身在同时争抢一次投胎机会,甚至大打出手?
4.现代人多采取措施避孕。中阴身时,为了顺利投胎,难道说需要仔细多天观察一对夫妇的确未采取措施,然后再进行投胎吗?(19-3)
答:1.当色身毁坏而意识不现起时,此世记忆自然会即时转由如来藏执持,如来藏与色身五胜义根有其自然转移的功德,因为如来藏随时接触此世五胜义根中的一切记忆,五色根只是如来藏与此世连结的藉缘,记忆等事并不是色身所主掌的功能,而是如来藏所主掌的功能,所以不必像物质的搬移一般顺序次第长时间的转移,所以当色身毁坏时,如来藏因爆炸而不能持身时,此世记忆及业种等,即自然随如来藏而离五根,当然可以再度投胎。譬如有人面临死亡的一刹那时,一生所作事业顿时现前,那时就已经转入如来藏中了;同理,爆炸之时,觉知心听到爆炸声时,业种当然就会“转移”到如来藏中了。而这个转移,其实也只是方便说,因为业种本来就是由如来藏所执持的,只是这一世的五胜义根会与祂相应,而方便说由五胜义根所执持,所以并没有您所问的问题存在,因为业种本来就是心相应的,不是由五胜义根相应的。而且,出生中阴身的功德,是如来藏所有的功德,是心法上功德,不是物质色身之功德,当然能再出生中阴身,当然不会出现大德所问的情形。
2.不论是八岁以下儿童或胎儿,死后都会出生中阴身,除非是犯了地狱业或证得四空定者,所以中阴身的出生与其死亡时的岁数无关。小儿固然不懂男女间事,但亦未尽然;譬如藏密上师陈健民自述其周岁时被姨母抱在怀中,却亦能使得性器官兴奋而在她身上磨蹭起来,所以此事与年纪并无必然关系。而且,转移到中阴身时,即有小五通,自然会懂得性事;若不懂者,以其小五通之智慧,观见男女之事时,自然就会懂得,所以这事情并不需要大德来烦忧,不论是对自己或对他人。被堕胎的胎儿,事亦准此。
3.同一类有情之中阴身,都生活在同一个层次的境界相中,所以都会互相得见,就好像人与人可以互相得见一样。中阴身的入胎,不会有许多中阴有情为了争入同一母胎而争吵之情形;因为中阴身境界与诸天境界,同样都是凭各人的福德大小来分上下、先后;福德大的人,在天界或中阴界时,威德较大,福德小的人不能与他相抗衡,这是天界与中阴身境界的自然律,所以绝不会有须要打架来决定谁先入胎的问题。
4.避孕,是现代才有的新状态,但是远古往劫以前的他方世界也必然曾经遇过这种情形了;即使是数百或二千余年前,已曾有人懂得将谷类放置于子宫中避孕的事情了;在根本论中就有如是叙述,可以参考之。但是中阴身其实没有能力去一一观察有缘父母是否曾作避孕措施,因为他们通常是在有缘而可能成为他们父母的男女正在和合时,才会有和合时之光明让他们有缘看见,所以当然是无法预先观察的。根本论中也曾说到:中阴身与来世父母和合时,加入战团、纠缠不分之后,不一定能入胎,而且叙述了几种不能入胎的原因。这在根本论的课程中, 平实导师已经解说过了;由此可以清楚的知道,中阴身遇见有缘父母时,不一定能入胎成功;往往还须等待下一对有缘父母的和合时,才能入胎。
◎ 后得无分别智是否即是“无分别中广分别”?后得无分别智与别相智相同吗?还是有所不同?二者皆含摄道种智和一切种智?二者以何时开始?到何时圆满?二者即是平等性智和妙观察智乃至含摄佛地成所作智和大圆镜智吗?明心时一念相应,即始得下品平等性智和下品妙观察智,一直到初地入地心时圆满;见性时一念相应所得智慧亦含摄其中吗?明心与见性所发起之智慧,都仅是根本无分别智吗?(19-4)
答:所谓的第一义谛智慧有三:一者般若总相智,谓禅宗真悟者之开悟明心──触证领受自心藏识,能亲现观,即是种智中所说大乘真见道之根本无分别智;二者般若别相智,谓证悟者于悟后,依般若总相智,多方领受及体验藏识之中道性及七识心之虚妄性,因而发起种种别相智如《大般若经》所说者,因之而起中观智,即是种智中所说大乘“相见道”智时,即是后得无分别智;三者般若种智,谓依别相智而熏修八识心王之一切种智,未圆满具足前称为道种智,圆满具足者名为佛地一切种智,仍是般若实智所摄。因此,别相智有二,亦即别相智及种智二种,都属于意识所知的智慧范畴。
另“无分别中广分别”是指第八识之了别性,不是指意识修行开悟之后所发起的智慧;譬如能了知七转识心行、能知如何摄取四大成众生身、能了知众生色身之种种运作、能记存众生的业因、能了知如何让众生所造业因种子接受善恶种种果报,皆无差池,这就是第八识所了别的内涵,不是意识觉知心所了别的内涵;第八识还有不可知执受,能对业种、身根、山河大地……等,直接作种种七转识所不能了别的分别,都不是在六尘中所作的分别,也都不会对六尘万法产生分别性,所以才会说“无分别中能广分别”;证得这种智慧的人,他的意识觉知心就会生起般若实相的智慧来;初悟而了知的般若智慧,即是总相智;悟后依初悟时的智慧为基础而进行深入的现观,发起更深妙的智慧,就是后得无分别智;但都是意识心自己对实相了知而生起的智慧,第八识则不会对佛法作任何的了别与修证,所以不会有这种智慧,却能在意识心所不能触及的种种法上作直接的了别,与意识所证的智慧完全不同,因此意识所得的后得无分别智不是第八识“无分别中广分别”之了别性。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法义篇,平实,老师,七住位,大乘,见道,并无,论上,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