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09、《阿含正义》摘录(6)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2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对于六根、六尘、六识都如此实际现观以后,了知十八界都虚妄,就了知五蕴也都虚妄;有了这个正确的观行智慧以后,若只是了知这个事实,确认不疑,但是却仍然执著这十八界的功能差别(仍然执著十八种界),则只能断我见而不能分断或全断我执,这时只能取证初果而有解脱道的见地,但仍然不能获得二果薄贪瞋痴的薄地功德,仍然不能获得三果离欲的功德,仍然不能获得四果究竟断尽我执的功德,因我而生慢的现象仍然会存在。
又《杂阿含经》卷三十一第892经,复有如是开示:【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内六入处。云何为六?谓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于此六法观察忍,名为信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增上观察忍,名为法行,超升离生,离凡夫地,未得须陀洹果,乃至未命终要得须陀洹果。若此诸法如实正智观察,三结已尽已知,谓身见、戒取、疑,是名须陀洹;不堕决定恶趣,定趣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究竟苦边。此等诸法正智观察,不起诸漏,离欲解脱,名阿罗汉;诸漏已尽,所作已作;离诸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心、善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语译如下:【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这时世尊告诉诸比丘说:“有内六入处。如何是六处呢?就是说眼内入处,耳、鼻、舌、身、意内入处。对于这六个内入处加以观察而能安忍的人,就称为信行人:这个信行人因为这种如实的观察而得超升,乃至获得初禅的离欲界生境界,这个人一定可以远离凡夫地;虽然他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但却不断的观察内六入处,(p311)最迟观察到即将命终之前,一定会证得须陀洹果。如果在这个内六入处上面观察而得到增上观察的安忍者,此人名为法行人:他可以因此而超升欲界,离开欲界生,最后一定可以远离凡夫的境界;假使他当时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果的话,继续观行到即将命终之前,一定会证得须陀洹果。如果对这个内六入处的正法,如实以正确智慧去作观察,最后一定会对于是否已断三结的事情,已能确定是尽断三缚结,这是自己可以知道的;他所断的三缚结就是说身见、戒禁取见、疑见,这个人就称为须陀洹圣人。此后,他一定不会再堕入大家认为不好的三恶道中,一定会趣向正确的二乘觉悟境界;最多只须再经历七次的天上、人间往来受生,就可以到达一切苦的究竟边际,成为四果阿罗汉。能对内六入处这一类的所有法相,以正确的智慧而继续深入作详细周遍的观察,就能不再生起种种有漏的心,离开三界欲而证得解脱,这个人就称为阿罗汉;所有的有漏心性都已断尽,在二乘正法修行上面所应作的事情都已经作完了;这时他已离开种种的重担,获得自己道业上的利益了;断尽三界一切有的结使,以正确智慧的心、善于取证解脱。”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若能如是细观内六入处者,即使信未具足者、根性迟钝者,在善知识教导下,一世之中正确的细观不已,每日不中断的继续深入观察之,则于舍寿之前必得初果,无有不得初果者,这就是解脱道中的信行者。此是佛世尊的正教,能知必得初果;唯除一世之中不肯依止真善知识,不曾依佛所说每日正确细加观行者;唯除一心坚持先前受学于误会解脱的大师们邪教导者,唯除不肯如理作意而观,一心坚持以前自以为悟而说出来的错误法义:一直想保持觉醒性,堕入意识心的心所法(我所)之中。如是类人,都坠入我见之中,都执著识蕴六识我,执著识蕴六识的自性功能,堕于六识、六识界(六识身)、六根界中;若不改变原有的邪见,非唯此世不得初果,乃至未来无量世之后,终将不得初果解脱,何况是四果的慧解脱?是故,观行内六入处,极为重要,内六入处即是六根与六识之自性。但是有一点必须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先弄清楚佛的真正意旨是什么?也必须依照佛所说的内涵去如理作意的观行,不要自以为是;所以应该亲近依止真正的善知识,千万别依止假名善知识而误解了佛陀的真意。
众生的见闻觉知等六识自性,都因六入而有;若无六入,即无见闻觉知性等。由于无智的缘故,所以众生都落入六识自性中;不但众生如此,(p313)即使是号称最有智慧的禅宗佛教修行人,也大多落在六识自性中,所以就执取意识的知觉性作为常住不坏的佛性,名之为凡夫随顺佛性。六识的自性是什么?简言之即是:眼识的见性,耳识的闻性,鼻识的嗅性,舌识的尝性,身识的觉性,意识的了知性,这六识的自性就合称为凡夫的佛性;禅宗的错误开悟者,往往执取这六识的见闻知觉性作为佛性,即是经中所说的凡夫随顺佛性;而菩萨们眼见佛性所见的却不是这种凡夫所说的佛性,其差异真是天坏之别。但是这六识的自性是从哪里来的?大众都应该深入详细的加以探讨,藉著深入探讨这六识的自性,也是可以使人断除我见而取证声闻初果的,三缚结就能立时断除了!
众生的流转生死,以及勤修解脱道却不能取证初果向及初果,其实也都与这六识的自性息息相关的,所以在这里举出《中阿含经》卷二十八的开示,与佛门四众分享:【“缘眼及色,生眼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若所觉便想,若所想便思,若所思便念,若所念便分别。比丘者因是念出家学道,思想修习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欲使、恚使、有使、慢使、无明使、见使、疑使、斗诤、憎嫉、谀谄、欺诳、妄言、两舌及无量恶不善之法,是说苦边。如是,耳鼻舌身,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共会,便有更触,缘更触便有所觉。”】
语译如下:【“缘于眼根及色尘,所以出生了眼识;眼根、色尘、眼识等三个事相共同会遇了,便产生了触心所;缘于触心所,便有能觉,若有能觉便会有了知(佛在阿含中说“想亦是知”),若有了了知便会生起思(思即是对所知已经了知而决定了。若未决定了知,即无思心所);若有了了知的决定性,便会生起念心所,对所曾了知的事物能够记忆;若有了所念,便会对现前一切事物都生起分别,于是(五别境中的)慧心所便成就了,于是在了知的当下就已分别完成了。比丘们都因为有了念心所,才能分别诸法的对错,因此才能出家学道,以思及想(了知)等二个心所法,来修习十八界及心所法的过去、未来和现前存在的一切十八界法;确实分别了知十八界及五蕴的自我都虚妄了,就不爱、不乐、不执著自己的蕴处界,不想再让自己的蕴、处、界继续留下来(不住),这就是我所说的众苦的边际了。贪爱欲界的结使、色界的瞋恚结使、无色界的觉知心自我贪爱的结使、因有五蕴我而依我起慢的结使、不知蕴处界虚妄的无明结使、知见错误的邪见结使、对于我见与我执是否能断除的疑心结使、喜欢与人因为见地的不同而产生的斗诤现象、憎嫉别人世法或出世法超过自己的恶心所、(p315)为了世众苦了,所以说:“此中过去、未来、今现在法,不爱、不乐、不著、不住,是说苦边。”所以一切学佛人对于六入、六入处、十八界法的内涵,都必须依照佛的教示而“思想修习”,然后能到众苦的边际:超越众苦而实证真实无我的境界,解脱于生死。(p316)(第二节完)
第三章 阴界入
第三节 十八界之六识界
十八界者谓六根、六尘、六识,合名十八界。《中阿含经》卷四十七:【世尊答曰:“阿难!若有比丘见十八界知如真:眼界、色界、眼识界,耳界、声界、耳识界,鼻界、香界、鼻识界,舌界、味界、舌识界,身界、触界、身识界,意界、法界、意识界。阿难!见此十八界知如真。”】如是比丘方是“智慧、非愚痴”的人;若不能对十八界真实了知,就是愚痴人,不是有智慧的人。
由十八界法的假合,成就欲界人类之五阴,才能说他是正常人;若缺一界、二界乃至多界,即应名为残障人士,因为身口意行必定会大异于常人故,绝非常人所乐故。六根之体性,前已说之。至于六尘,乃谓色、声、香、味、触、法,大众所知,此前亦已说明,不重赘言;其较为微细之法义,亦已于本章第二节中宣讲六入时详细讲解了,此处亦不必再重复说明。因为六根及六尘的部分,篇幅不小,若重复说之,篇幅将会无谓的增大,是故本节的十八界法中仅说其中的六识界。六识界全体即是识阴,六识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杂阿含经》卷三第61经云:【“云何识受阴?谓六识身。何等为六?(p317)谓眼识身,乃至意识身,是名识受阴。”】换句话说,识阴就是六种能领受六尘的觉知心全体。
六识的生起,在四阿含诸经中也常常开示说:【眼、色为缘生眼识,耳、声为缘生耳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 佛陀乃至开示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为缘生。】大乘圣者无著菩萨言:【意识者,谓从阿赖耶识种子所生,依于意根,与彼俱转。】以上佛菩萨的开示,是说识阴中的全部六识,都是以根、尘为缘而出生的,并且都是必须依止于所依根的尘,而与所依的根尘共同并行存在,而且要依靠所依根的同时运作,识阴六识才能存在及运作的,所以佛说:【眼、色为缘生眼识,耳、声为缘生耳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
又因为常常有佛门凡夫断不了意识常住的邪见,也常常有佛门中的外道,坚持主张说意识是常住不灭的,如同今时的证严法师在书中公然违反佛语,处处主张意识却是不灭的,又如印顺派的法师与居士们常常坚持说:意识虽是生灭的,但意识细心是常住不灭而不可知、不可证的。因为印顺是以意识细心来取代本识如来藏,作为因果业种的所依心;达赖喇嘛则认为意识细心尚不足以取代如来藏的收藏业种功能,进一步创立意识极细心说,用来取代如来藏的执藏业种功能;佛陀见到种种外道因为无法证得如来藏而发明起说,也早已预见末法时的法师们会因为证不到如来藏而发明种种的意识不灭说,所以在阿含解脱道中斩钉截铁的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为缘生。】强调一切粗细意识都是有生之法。既是有生之法,生起以后一定会有断灭之时,希望藉此一强调的说法,使佛弟子都对意识不再存在常住不灭的丝毫邪见。
可惜的是:后代仍然有佛门外道的应成派中观者,譬如古天竺的佛护、月称、安慧、寂天,亦如藏密外道的莲花生、宗喀巴、达赖、印顺、昭慧……等人,特地违反佛陀的明言教示,公然而且坚决的主张意识粗心或细心是不生灭法。这根本不是佛弟子——特别是出家的佛弟子——所应有的心态与作为。假使出家为僧宝了,却对佛语不信受,还能是佛门中的僧宝吗?连在家佛弟子的身分都谈不上了,何况能是二乘僧宝?又何况能是大乘法中的僧宝?
六识何由而起?谓以六根、六尘为缘故起,有经文为证:【……世尊闻已,告一比丘:“汝往荼帝比丘所,作如是语:‘世尊呼汝。’】于是,一比丘受世尊教,即从坐起,稽首佛足,绕三匝而去;至荼帝比丘所,(p319)即语彼曰:“世尊呼汝。”荼帝比丘即诣佛所,稽首佛足,却坐一面。世尊问曰:“汝实如是说‘我知世尊如是说法:今此识往生,不更异也’?”荼帝比丘答曰:“世尊!我实知世尊如是说法:今此识往生,不更异也。”世尊问曰:“何者识耶?”荼帝比丘答曰:“世尊!谓此识:说、觉、作、教作、起、等起,谓彼作善恶业而受报也。”世尊呵曰:“荼帝!汝云何知我如是说法?汝从何口闻我如是说法?汝愚痴人!我不一向说汝一向说耶?汝愚痴人!闻诸比丘共诃汝时,应如法答‘我今当问诸比丘’也。”于是世尊问诸比丘:“汝等亦如是知我如是说法‘今此识往生,不更异’耶?”时诸比丘答曰:“不也!”世尊问曰:“汝等云何知我说法?”诸比丘答曰:“我等知世尊如是说法:‘识,因缘故起。’世尊说‘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我等知世尊如是说法。”世尊叹曰:“善哉!善哉!诸比丘!汝等知我如是说法。所以者何?我亦如是说:‘识,因缘故起。’我说:识,因缘故起;识有缘则生,无缘则灭。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犹若如火,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木生火’,说木火也。缘草粪聚火,说‘草粪聚火’。如是,识随所缘生;即彼缘,说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缘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世尊叹曰:“善哉!善哉!汝等知我如是说法。然此荼帝比丘愚痴之人,颠倒受解‘义’及‘文’也。彼因自颠倒受解故,诬谤于我,为自伤害,有犯有罪,诸智梵行者所不喜也!而得大罪。汝愚痴人!知有此恶不善处耶?”】(《中阿含经》卷54)
语译如下:【……世尊听闻之后,就告诉一位比丘说:“你前往荼帝比丘所在之处,这样向他说:‘世尊呼叫你。’”于是,一比丘受世尊教示,就从座位上起身,顶礼佛足之后,在世尊面前绕行三匝表示恭敬之后,就离开世尊而去;到了荼帝比丘的所在处,就告诉他说:“世尊呼叫你。”荼帝比丘即前往面见佛陀,顶礼佛足以后,就坐在世尊旁边。世尊问他说:“你确实有这样说‘我知道世尊是这样说法的:如今这个识会往生到后世去,不会另外变更出生另一个识’吗?”荼帝比丘回答说:“世尊!我确实知道世尊是这样说法的:‘如今这个识会往生到后世去,不会另外变更出生另一个识’。”世尊问他说:“你说的识是指哪一个识呢?”荼帝比丘答覆说:“世尊!我所说的这个识,是能说话、能觉知、能作种种事、能教别人作种种事、常常生起、(p321)和大众平等生起的心,我的意思是说那个会造作善恶业而承受苦乐报的心。”世尊诃责说:“荼帝!你怎么知道我曾经这样说法的?你是从哪一张嘴中听闻到我这样说法的?你这个愚痴人!我岂不是不曾一向这样说你一向所说的吗?你这个愚痴人!当你听闻到诸比丘共同诃责你的时候,应当如法的回答‘我如今应当一一请问诸比丘’才对啊!”于是世尊就问诸比丘说:“你们大众也像他这样曾经听到我如是说法‘如今这个能见闻觉知的识会往生到后世,不会另外新生一个识’吗?”当时诸比丘回答说:“世尊您不是这样说的!”世尊又问说:“你们知道我怎么说法的呢?”诸比丘回答说:“我们知道世尊是如此说法的:‘这个能知能觉的识,是假藉因与缘的缘故而生起的。’世尊说过:‘能知能觉的识,是依因缘而生起的;这个识,有缘可以凭藉时就会出生,没有缘可以凭藉时就会灭失。’我们众人知道世尊是这样说法的。”世尊感叹的说:“说得好啊!说得好啊!诸位比丘们!你们众人知道我就是这样说法的。为何这样说呢?因为我也像你们刚才一样的说法:‘这个识,籍著因缘为依靠的缘故而生起。’我这样说:‘能知、能教人作、能作种种事情的识,是依因缘的缘故而生起的;这个识,有缘则生,缘散就消灭了。这个识随于所缘而出生,依于所依的那个缘,而说缘于眼根、色尘,出生了识;出生了识以后,就说祂是眼识。同样的道理,耳、鼻、舌、身乃至意根、法尘为缘而出生了识,出生了识以后,就说这个识是意识。犹如火一样,随著所缘而生;依那个出生了火的藉缘,而说‘缘于木柴出生了火’,就说这把火是木火;假使缘于草堆或牛粪堆而出生了火,就说这火是‘草堆火、粪堆火’。如同这个道理,识随于所缘而出生;就依那个所依的缘,说缘于眼根、色尘,出生了识;出生了识以后,就说祂是眼识。同理,耳、鼻、舌、身也一样,乃至缘于意根、法尘而出生了识,出生了识以后,就说这个识是意识。’世尊又感叹的说:“很好!很好!你们知道我是这样说法的。然而这位荼帝比丘是愚痴的人,颠倒领受‘义理’及‘文字’了。他因为自己颠倒领受义与文而错解的缘故,诬赖诽谤于我,是对他自己伤害,是有具体的违犯,也是有罪的,是诸多有智梵行的人所不喜欢的!因此误解、妄语及诬佛妄说法的缘故而得到大罪过。你这个愚痴人!还知道有这种邪恶不善的地方吗?”】(此经文中明说意识不能生到下一世去,当然是只存在一世的生灭法)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阿含正义,摘录,第一,第一章,绪论,唯识,探源,第二章,初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