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阿含正义》摘录(3)
今再举佛语圣教言之:【“复次比丘!若眼见色,不起想著,亦不兴念;具足眼根,无所缺漏而护眼根。耳声、鼻香、舌味、身触、意法亦复如是,亦不起想(想即是了知),具足意根而无乱想,具足拥护意根。是谓比丘成就此第二法,弊魔波旬不得其便,如彼城郭、门户牢固。”】(《增壹阿含经》卷33)既然此段经文中佛说的是守护意根,而这个意根的意思很明显的是包含意识与意根二法的;因为意根本身不见色、不闻声、……乃至不能辨别诸法,如何能在六尘中守护而不缘六尘?但是佛说的却是在六尘中守护六根的,所以此段经文中佛的意思显然是同时函盖意根与意识的,这也可以证明根与识是同时现行运作的。既有六根与六识同时现行运作,六根中之意根又不是有色根,这个意识心之根既是心法而不是色法,则知识蕴之识必定有六识,而六识又必定得要依止心法的意根才能运作,不是在意根消灭时能有六识现行运作的。即如此节所举《中阿含经》卷五十八大阿罗汉所说,意根之体性回异前六识,所以也不可能是意识之种子,由此可知,月称、安惠、宗喀巴、印顺等人所说“根即是识种”,用以否定意根存在的说法,是荒诞的、无智慧的说法。
意根在眠熟位及闷绝位、正死位所了知的法尘,那时祂只能了知五尘上所显现的法尘有没有大变动,对于法尘的细相及五尘都是无能力了知的;所以祂在眠熟及闷绝……等位中的了知性,都不同于意识现前时凭仗意识所了知的那么清楚明白;所以意根遍缘一切诸法,是与三贤位菩萨所知的但缘法尘不同的。从无生法忍来说,祂不但能藉阿赖耶识缘于外法尘及诸外事,也能藉著意识心的现行配合而了知内六尘。这个道理很难知晓,能确实了知这个事实的人通常都是已证悟如来藏而修得种智的无生法忍菩萨,三贤位菩萨则必须有地上菩萨亲自指导或文字指导,才有可能深入了知。因为意根确实太深奥了,所以佛把意根的法入,为不懂意根与阿赖耶识的二乘人,方便合并归纳在外六入处的意处中,原因就在这里。(p263)
但是心比较细而努力在作观行的禅宗学人,往往会把眠熟位中的意根和初起时的意识混为一心,把初起时的意识与常在的意根合为一心,认作是离念灵知心正在睡眠,所以就坚持离念灵知意识心是常住的。他们其实只是把意根能唤醒意识的功能,以及刚生起时的意识见闻觉知性合为一心,而主张他们所“悟”的离念灵知心就是常住的金刚心。连参禅人都会如此的误解了,何况是一般人呢?所以意根真是很难理解与观行,而意识的变相又有极多的不同,大师们也都不曾了知而对学人全面误导了,所以行者想要断除我见与我执,就变得很困难了!这就是末法时代的今天,到处都看不到断我见的须陀洹人的原因。这都要靠亲近善知识、信受善知识、远离假名善知识,以及自己有智慧加以判别及观察,并且正确的熏习以后,才能实际上了知意根的种种功能。在这里,因为不是宣讲大乘法的种智,而且也必须为意根遍缘一切法的秘密深广境界保密,以免密意外泄而导致佛法被外道所坏,也就只能说到这里了。但是读者详细阅读及思惟以后,对于六根的体性,应当已经有深入的理解了,接著就容易了解六尘与六入而能进一步确实的断除我见了。(p264)【第三章第一节完】
第三章 阴界入
第二节 六尘与六入
在这一节中,不以界为重点来说,而是偏重在解脱道的观行上面来说,所以对界的意义,不加以深入的说明,而是偏重在六尘、六入及六入处的说明上面,希望能帮助您亲证最基本的解脱果:初果。界的意涵,将会在后面的第十章第一节中再作细说。
六尘者:谓色、声、香、味、触、法,六识能见的自性则名为见分,故将相对于六识能见的自性而说此被见的六尘名为相分,是六识心体所识知之法相故,这是见分与相分界定的最粗浅层次。六尘相分有内、外之分。外相分六尘者:谓眼根所触外色尘、耳根所触外声尘、……乃至身根所触软硬、粗涩细滑等外触尘、意根藉本识所触外五尘上显现之有变动或无变动的法尘。外相分的五尘相,是由如来藏藉五色根所接触的,这五尘的大变动,即是如来藏与意根所接触的外法尘,合为外六尘。
内相分六尘者:谓第八识如来藏将所接触的外六尘,变现于脑中之色、声、香、味、触等五尘相分,以及内相分五尘上所显现之微细法尘(p265)。眼识能见、耳识能闻、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觉、意识能知,识阴六识各自拥有这些自性,故能了知内相分六尘;识阴等六识相对于被识知之六尘,称为见分,是能见六尘之心体故,所见之六尘就被称为相分;这是依最粗浅层次所说的见分,不是依地上菩萨无生法忍层次而作的界定。从有情觉知心的认知上来说,内六尘与外六尘是一模一样的,全无差别,唯除残障者;如是,六根取外六尘,自心如来藏就转变外六尘相为脑中显现的内六尘相;六识摄取内六尘而加以了知,即是藉内六尘摄取外六尘;有情不能识知此一事实,误以为自己确实接触到了外六尘,所以把外六尘执著为自己所接触到的相分,故误认外六尘实有。
其实一切有情的六识心、觉知心,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因为不知这个事实,所以把外六尘执著为自己亲身接触的法,就认为外六尘实有。若能确认自己从来都不曾接触到外六尘,所接触到的一向都是自心如来藏变现的内相分六尘,就能确信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佛法妙义了。但这不是二乘圣人所能知道的,只有菩萨随佛修学而证以后,才可能确认的;所以二乘圣人执著外法实有,菩萨则认为众生所认知的外法,其实都只是自心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所以就从外法不曾被自己所触知的事实,而说外法非实有。
六根与六尘都是有处所的,所以这十二法就合称为十二处;唯识增上慧学所说的遍一切处,就是指这十二处:遍于六根与六尘处。知道了六根与六尘等十二处,才能了知六入,六入就是色尘等六尘从外而入识阴等内心,所以称为六入。六入要依十二处才能出生,若无十二处即无六入;换句话说,六入现象的出现必定要有处所,若无处所即无六入;也必须要由一对法相触,才能产生一种入。譬如眼根与色尘为一对,这二法相触的地方就合为一个处所;眼根与色尘相触的处所,也就是色尘入的处所,在色入之处所才会有眼识的生起,所以佛说“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
六入有外六入与内六入。外六入是指五色根的扶尘根与意根接触外六尘的现象,内六入是指五色根的胜义根(头脑)接触到内六尘的现象。六入有此二种,所以佛在阿含中说有外六人、有内六人。具足了外六入与内六入,所以有清醒位中的六识生起而与意根共同运作,以及闷绝位的意根继续在运作。假使只有内六入,那就纯粹是内相分而无外相分的六入,这时将会只有意识觉知心存在而无前五识存在,那一定是梦境中及二禅以上禅定境界的等至位中,只有独头意识,不是五俱意识。(P267)
清醒位的六入是指六尘入于觉知心中,或者说六尘入于识阴六识心中,谓有六尘等六种不同的法进入五色根及意根中,因此产生胜义根(头脑)中的内相分六尘,被识阴六识所了知、领受,故名六入。六入由十二处而有,若无十二处,就不可能会有六入;譬如眼的扶尘根或胜义根坏了其一,或是二者俱坏,就不可能有色入,就不会有眼识生起。若无六入,就不会有六识生起,就没有见闻觉知等六种知觉性了,就无法在三界中生存,所以六入是有情认知的最重要的功能。由于六根与识阴六识的功能正常,才可能正常的摄入六尘,所以六入的自性即是六根与六识正常状态下配合而完成的。《杂阿含经》卷三云【“复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从若见、若闻、若嗅、若尝、若触、若识而生。复作是观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识因、缘,为常、为无常?复作是思惟:若因、若缘而生识者,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复次,彼因、彼缘皆悉无常,彼所生识云何有常?无常者,是有为行,从缘起;是患法、灭法、离欲法、断知法,是名圣法印、知见清净。是名比丘当说圣法印、知见清净。”】
语译如下:【还有正思惟三昧:观察我、我所,是从譬如见、譬如闻、譬如嗅、譬如尝、譬如触、譬如识知而出生的(假使没有能见、能闻、能嗅、能尝、能触、能知的自性,就不可能会有我与我所的存在)。然后再作这样的观察:假使是有因、有缘而出生了识,那个被出生的识所属的因与缘,是常?还是无常?再作这样的思惟:假使识是由因与缘而出生的,而出生识的因与缘又都无常。接著还要知道:那个出生识的因、出生识的缘全都是无常的,那么无常的因与无常的缘所出生的识,怎能说有常住的自性呢?被出生的识若是无常的话,那么识的一切行为就是有为行,都是从缘而生起的;从缘而生起的心,就是有灾患的法,就是会灭的法;了知是患法与灭法,对于五欲的爱著就能远离,成就离欲法;因此而愿意灭尽五蕴自己,就成为断除觉知的法,这样就称为圣法印,知见已经清净了。这就是比丘们应当为大众宣说的圣法印和知见的清净。】
由此段经文中的开示,可以确实证明:众生心中觉得真实有我、实有我所,都是因为从见闻觉知等六识的自性而产生的。这就是自性见者,与常见外道的差异不大:常见外道执著六识心或意识心常住不坏,认为意识觉知心是从往世转生过来的,将来也可以去到未来世,所以认为是常住不坏心;自性见外道则是执著六识心的自性,说这六识能见闻觉知的自性是常住法,落入六识心的自性中,所以称为自性见外道(p269)。但是 佛在这一段经文中说:众生自觉有我真实常住,都是因为有六识心的见闻觉知自性,所以会反缘自己而觉得自己真实的存在;因为觉得自己真实的存在,就感觉自我所拥有的一切享受与世间财物、眷属都真实存在,因此就生起我执与我所执。但是见闻知觉性都是由六识心的功能显现出来的,本属于六识心的自性;假使识阴六识都是由无明为因,由根与尘为缘和合而生的,那么识阴六识的见闻知觉性当然更是因缘和合而出生的;由六识的见闻知觉性而感觉到实有的我与我所,当然是在虚妄的认知下才觉得是真实有的,所以说我与我所都是假有的,都是在六入中的见闻知觉性上误认为实有的。如能依照佛这样的教示,亲自确实观察,一定可以断除我见与我所的执著、断除三缚结,取证声闻初果。
这也是从六入的实地观察中来断除我见的一个方法,若能从这里确实观行,实地思惟及观察:众生对自我感觉其真实性,误认为六识心真实有,其实是因为先有眼识的见性、耳识的闻性……乃至身识的觉性、意识的了知性,所以觉得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但是这种见闻知觉性都是由六识出生的,都是六识的功能;而这六识的功能,必须要有五根媒介外六尘进入七、八识心中,才会有这六识的生起,然后才会有见闻知觉性的生起与存在,才会感觉到自我的真实存在。但六识都是因缘所生法:眼根与色尘为缘而生眼识,眼识出生后才能有能见之性;耳根与声尘为缘而生耳识,然后才能有耳识的能闻之性;……乃至身根与触尘为缘而生身识,然后才能有身识的触觉之性;意根与法尘为缘而生意识,然后才能有意识的了知性、领受性;所以见闻知觉性都是虚妄法,因为这六种识的自性都是由六识显现出来的;而见闻知觉性所依的六识识阴,也都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不是本住法,当然就不可能是常住不坏法。
如此思惟及现观以后,我见就随之灭除;从此开始,身见已断,永不复生。接著是疑见:是否能断身见?是否能证初果?诸方大师是否已断身见、我见?在听闻或阅读他们的说法以后都已无疑而能判断出来,了了而知,疑见就断除了。随后则是戒禁取见:受持外道的牛戒、狗戒、水戒、食自落果戒、常坐不卧戒、不倒单戒……等戒以后是否能断我见乃至我执?对于能使人获得解脱的戒法应当如何建立?都已了然于胸而无疑惑,是名戒禁取见断。如是,身见、疑见、戒禁取见都已断除,成为已断三缚结的初果圣人:预入圣流的初果人,这时就已经成为声闻初果或大乘通教初果菩萨了!所以六根、六尘、六识、六入的思惟与现观,是三乘佛法中求断我见的极好观行法门(p271)。除非遇到了不懂解脱道的冒充善知识,越学越远离佛法与解脱;若能确实思惟及现观六根、六尘、六识、六入虚妄,真实断除了我见,然后再转入大乘法中参禅,以后就不会再回堕识阴中,也不会坠入自性见外道的六识自性中,特别是不会再落入意识离念灵知心中,能远离六识范围而参禅,想要悟证如来藏心体,就比较容易了!
但是在观行之前,应先对六入作比较深入的了知,才会知道要如何观行六入。六入有二种:内六入、外六入。六入只是一种现象,这六入的现象,是因为六入处为缘而出生的,六入处就是六根与六尘相触之处。六入现象的存在,必须有十八个功能差别,才会有完整的六入。也就是说:必须有十八界存在,才会有六入的现象存在。假使六识心不生起,就不可能有六入被我们领纳;所以领纳六入中的六尘的六识功能,就被称为显境名言,摄属二种名言中的一种,所领纳的境界相只是显境名言所显示出来的结果。十八界中的六根与六尘称为十二处,这十二处中的内六根变生内六尘之处就是内六入处(意根遍缘外法入及内法入)。外六入处是指意根与五色根的扶尘根所入六尘;内六入处则是指意根与五净色根(胜义根)触内六尘之处,所以内六入处指的是内五根(五胜义根)与意根的六入处,也就是内相分的六入处。因为有六入,而又迷于六入的缘故,全都误认为外法而且执为实有,就导致无明凡夫众生流转生死,也导致佛弟子四众不能证得初果解脱,更间接的导致大乘行者落入五阴中而无法证得如来藏,所以无法破参明心。以下先说六入,后说六入处。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阿含正义,摘录,第一,第一章,绪论,唯识,探源,第二章,初会
相关阅读
- 上一篇:08、《优婆塞戒经讲记》摘录
- 下一篇:10、《维摩诘经讲记》摘录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