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局版书摘录>

09、《阿含正义》摘录(4)

[局版书摘录]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2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六入之法,在二乘菩提中极为重要,惜乎今时诸方大师悉皆不知其重要性,至今仍无一人知之以后出而说之;乃至台湾佛教界公认为佛学大师的印顺,对此也不知,也不懂得要在这上面观行而断我见,才会有《妙云集、华雨集、如来藏之研究……》等邪见书籍的流通六十余年,误导广大学佛人;等而下之,其余大师们,悉皆不知内、外六入观行的重要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由此缘故,导致努力修学印顺思想的大师与学人们,都无法断除我见,并且都对印顺的思想邪谬所在,一无所知;对于了义佛法的认知也就随著全部偏差,因此而导致印顺的随学者都不能断除我见。而且印顺自己的思想也是没有定见的,他自己也无法解释书中为何会常常自相矛盾的原因,印顺其实也不知道自己的书中处处自相矛盾。
如今百年来的佛教中,可以看见的事实是:都不由六根、六尘、六入、六识而作观行以断我见,亦皆不曾、也无智以此六入之法教导学徒(p273),致令座下四众学人无人能真断我见;但却常常有人自以为已断我见、我执,号称证果而成为果盗见者。偶有南传佛法中之法师来到台湾宝岛,宣称能助学人断除我见乃至取证第三果,但他们出而为人师,自己也都还不曾断除我见,三缚结具在;乃至他们崇奉为圣者的觉音,在《清净道论》三巨册中所说诸法,也都不能说到我见的断除,当然也无法解说我执断除的正理,更何况依他的论著修学的南传佛法大师与学人?也有台湾本地的法师或居士,自称已断我见、能助人断我见而取证初果,但观察彼等所说者,我见具在,尚未曾断。自己未断我见、未证初果,而言能助人断我见、证初果,无有是处。
学人若能于此六入法,实地细心观行而不是虚应故事者,所观行之内容亦是如理作意而非邪思谬想者,欲求不断我见、不证初果,是亦极难。今于此节中,举述观行入手之略要,细观之处则需各人读后自行作观。若不确实自行作观,平实于此书中详述之后,终究未能令诸大师、学人得断我见;由是缘故,于此节中仅指示入手之法,细观之处,留俟(ㄙˋ)大师与学人们静坐之时自作观行。苟能确实、详细而如理作意观行之,不证初果也难!二乘菩提见道,唾手可得(ㄊㄨㄛˋ)。
六入处之法,为何平实说为二乘菩提解脱道中极为重要之法?谓经中如此记载:【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王舍城迦兰陀竹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譬如世间所作,皆依于地而得建立。如是,一切善法,皆依内六入处而得建立。”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31》内六入处为何是一切善法建立之依止?此谓修行唯是修心,二乘菩提纯依六识心王之正见而断我执,由是而令意处(意根)受熏之后,不再对六识之自性继续执著,亦对意根自己不再有执著;由此缘故而使六识与意根都愿意自我灭失,所以在舍报时,或是舍报而转入中阴阶段时,愿意自我消失,即能取证无余涅槃。然而如是修行者,都是依六识与意根为中心而修正原有错误的心行;但六识与意根在人间之修行,都不能离于内六入处而存在,是故二乘菩提修行之一切善法,都依内六人处而建立之。
六识的出生,是以无明为因——以意识的我见而产生了意根的我执为因——所以由根本因如来藏识出生了意根与五色根,有了六根才会有六尘,有了六尘才会有六根与六尘的接触;有了六根触六尘,所以会有六识的出生;有了六识心,就会有六识心的六识自性显现,所以众生才会感觉到自我确实存在,再由意识的错误认知而误执识阴自己真实,所以我见就无法断除,(p275)我执更难修断。归根究柢,都是由于六入而引生的。所以想要断除我见而得声闻见道的人,必须先明了六入的内容。欲明此理,应当先了知外六入与内六入之异同,然后方能真正了知此一正理。外六入者,谓六根触外六尘,是名外六入,外六入的根与尘就是外十二处,于此十二个根尘相触之处,产生内六根触内六尘的现象,在此内六入处才会出生六识心,所以这内外十二处就称为六入处,但四阿含中的经文,一般是指内六入处。
譬如眼根之扶尘根所接触到的外色尘,尚未由如来藏依眼扶尘根的外色入而变现于眼胜义根中成为内相分色尘时,纯属眼扶尘根所摄入的色尘,即是外色入处,所以眼扶尘根是外眼入处;外色尘进入眼扶尘根眼球中时,色尘影像在眼球视网膜中是倒立的,这并不是人们所看见的色尘相,因为人们看见的色尘相都是正立而不是倒立的。这个倒立的外色入的影像透过视神经而传导到眼的胜义根(头脑中掌管视觉的部分,又名眼的净色根)时,如来藏便在眼胜义根处变现出内相分的正立的色尘,这个头脑中显现内相分色尘的地方,就是内眼入处。而头脑中的内相分色尘,与外相分的色尘完全相同,却已不是倒立的影像,所以使得有情误以为所见是外相分的色尘影像。这个眼胜义根中的色尘相进入眼识、意识心中,即是内眼入处、内色入处。
眼根如是,耳、鼻、舌、身等四种扶尘根摄入的四尘入,道理亦复如是,都属于外入处;同样是由如来藏在头脑中的耳、鼻、舌、身等胜义根中变现内声尘、内香尘、内味尘、内触尘等四种相分,再由耳等四识触知如是内相分的四尘,这就是六入中的四种内入处。所以,五色根的扶尘根,都有外五入;五色根的胜义根(又名净色根)都有内五入。这就是外入处与内入处的不同。合并意根、五色根及意识兼摄的前五识外法入、内法入,就称为外六入、内六入,所以六入有内、外入之差别。由此可以证明:唯识增上慧学中所说的外相分、内相分,其实是在阿含部经典中就已经说过的了,这其实是唯识学大乘经典所说的,但是被二乘圣人结集成解脱道的经典了;而且阿含中仅提名相而不广作分别,所以读者读到内、外六入的名相时,不能如实理解其真义,当然读过以后就无法证得初果解脱了。乃至诸方大师,包括印顺“导师”读过以后,也无法懂得其中的真义;如是为人解说时,永远都只能一语带过而无法为学人说明,学人当然会与大师们一样的不懂了。如今平实解说了出来,希望当今大师与一切学人们,都可以获得初果解脱,但前提是要确实一一观行。唯除四种人,(p277)不能实证初果:恒不信者、不愿听闻或阅读者、读后不乐实地观行者、观行时不如理作意者。
至于意根一心,不但有内相分的法入,也有外相分的法入(这是诸地菩萨才能现观的),但都是极为粗糙昧略的法入,只能作有无大变动的观察而已,也不能反观自己(如刀不自割)。祂不像前六识一样会在眠熟、闷绝……等五种情况下暂时断灭,祂是无始以来一直都恒而相续不间断的;祂一直在领受相分五尘上面所显现的法尘有无大变动,这种情况,穷尽吾人一生都不曾间断过,乃至正死位中、住胎位中都是如此。即使是在意识等六识都清醒而正常运作时,祂既与意识同时运作而思量著意识所专注的事情而时时作主,但祂也同时在攀缘著意识不曾注意到的一切法,不是只在意识所专注的事项上而已;乃至意识觉知心眠熟而断灭时,祂仍保持著攀缘一切法的特性而运作不断的,也攀缘著外相分五尘上显现的外法尘,同时也攀缘著内相分上的内法尘而时时刻刻的思量著要不要应变,这就是意根与其他六识特别不同的所在,这是一般学佛人及目前的大师们所不知道的事实。但祂在清醒位及闷绝、眠熟……等位中所接触到的相分仍然是具足内、外相分:内、外法入。只是祂对法入的判别能力极差,只能判别有无大变动,而无法作详细而确定的判别;所以眠熟位中,或是闷绝位中,若有特别大的法尘变动,祂就一定会唤起意识而清醒过来,以便作出判断及应变。所以祂是“恒、审、思量”的心体,与前六识特别不同,这也是祂被归类在六根的种种原因之一。审是指不断的审度一切法,思量是指时时在决断是否继续安住?是否要改变?是否要应变?
最后要说的如来藏识,是四阿含所说的本识、入胎识;祂特别奇特,祂有外相分的五入而没有法入,祂的法入是大乘别教诸地菩萨修学的一切种智中才会说到的;未悟的人及初悟的人听了,也仍是不懂的;所以在二乘菩提及大乘菩提的三贤位所修种种法中,都不说祂有法入,只说有这样的一个识存在。依二乘菩提及大乘三贤位中所修的菩提来说,意根对外相分的法入,是依外五尘的变动而说的;也因为意根不同于六识常起常断而有时没有六入,说祂是恒时都有法入的,所以此时说意根的法入是外法入;但在意识现行时,祂藉意识的了知就拥有内法入;祂把意识的六尘入据为己有时,也就有了内六尘入,所以祂的体性极为复杂。其实外五尘中并没有法尘可得,举凡一切法尘,都是由意识与意根共同了知,或由意根单独了知的;在意识尚未生起之时,(p279)由意根单独接触外五尘时,才能在意根心中生起昧略法尘的领受,也只能领受五尘上的法尘,不能领受五尘本身,所以说意根此时单独所接触的法尘为外法尘。
了解这个道理以后,就知道六界的正理,就不会再堕入意识粗心、细心、极细心常住不坏的常见外道邪见中了!接著再来深观:当此世意识对于色身、六入、六尘有所贪爱时,就成为十二因缘法中所说的“识缘名色”,便会成就来世的六识身了;六识身种子成就了,便无法离开对于六识我所(见闻知觉性)的贪爱,在舍寿之后恐怕六识身的见闻知觉性断灭而落入断灭空,就一定会再去入胎而执取受精卵,再获取来世的名色,以便重新再生起五色根、六入、六尘。所以,断我见的先决条件就是不要对六入、六尘误认为真实;也不要有所贪爱,贪爱六入、六尘就是贪爱我所;贪爱六入、六尘等我所,就会一再的受生,所以六入、六尘的贪爱就是结使。如是,若能灭除六入、六尘之我所贪爱,则对六识自身已经无所执著,愿意六识断灭、永不复现,舍寿时即可灭除意根,进入无余涅槃,但这是在已灭六根贪爱的前提下而说的。
若有人对六根之贪爱尚未灭除,或有人智慧有所不及,闻而不解,则应为他另外说明:当灭六处,方能取证二乘无余涅槃。所以《杂阿含经》卷八第211经如是云:【“所以者何?眼见色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耳、鼻、舌、身、意法因缘生内受:若苦、若乐、不苦不乐。是故比丘!于彼入处当觉知:若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佛说当觉六入处,言已,入室坐禅。时有众多比丘,世尊去后作此论议:“世尊为我等略说法要,不广分别而入室坐禅。世尊说言:‘当觉六入处:若彼眼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灭,法想则离。’我等今日于世尊略说法中犹故不解,(p297)今此众中谁有慧力,能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广为我等演说其义?”复作是念:“唯有尊者阿难,常侍世尊,常为大师之所赞叹,聪慧梵行。唯有尊者阿难堪能为我等,于世尊略说法中演说其义。我等今日皆共往诣尊者阿难所,问其要义。如阿难所说,悉当奉持。”尔时众多比丘往诣尊者阿难所,共相问讯已,于一面坐;白尊者阿难言:“尊者当知,世尊为我等略说法要。”如上所说,具问阿难:“当为我等广说其义。”尊者阿难语诸比丘:“谛听!善思!于世尊略说法中,当为汝等广说其义。世尊略说者:即是灭六八处。有余当说,故言‘眼处灭,色想则离;耳、鼻、舌、身、意入处灭,法想则离。’世尊略说此法已,入室坐禅。我今已为汝等分别说义。”】
这意思是说世尊略说的意思是:灭除六入处,可得二乘涅槃。六入的处所虽有六根与六尘,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六根;若对六根无所贪爱,我执已灭,则自己所执著的六尘也就无所贪爱了!我所的六入贪爱就灭除了!六根之中除了意根是心以外,其余五色根,不论扶尘根或净色根,都是色蕴所摄。六入爱贪的五尘也是色蕴所摄,而意根与意识相应的法尘则是附属于五尘上而显现的,广义而言仍是法处所摄色,即是名色中的色法,亦是色蕴所摄。对于某些执著较深重的人来说,只教他灭除六入的贪爱是不够的,他仍然会贪爱六根的自己而不贪爱六根我所的六入,所以常常静坐而离开五尘境,也不想对定境中的法尘加以理会,自以为这样就是已证有余或无余涅槃,其实都还只是欲界定或未到地定罢了。是故此人灭除六入之贪爱以后,仍须灭除六处(六根—五色根及处处作主的意根)之自我贪爱,必须确实观行:六根的自我贪爱,即是内六入处的自我贪爱。
若不灭除意根对自己及五色根的贪爱,当他证得第四禅以后,一定会落入无想定中,误以为是灭尽定或无余涅槃;舍寿后出生到无想天中,误以为已入涅槃;等到无想天中寿命已终时,忽而又在三界中出现觉知心,即便下堕人间,他将会心生邪见,谤言“世无涅槃可证”,因此而堕三途,百、千、万劫难可出离,极难重回人间。因此缘故, 阿难尊者说:“世尊说灭除六入处的意思,另有其他意涵应该为大家说明。”这就是“有余当说”。 阿难尊者接著就指示大众:应该灭除六入所依之处,也就是应该灭六入处(六根);若灭除六根的自我贪爱,内六入处(意根及五胜义根)则能灭尽,舍寿时就可以入无余涅槃。若原来已经灭除六根(六入处)之贪爱,则只需灭除六入之贪爱,(p299)即可发起初禅及断尽我执而成为慧解脱,不必再为他说灭除六入处;在舍寿前既已不再贪爱六入及六入处,舍寿时就可以灭尽六根而进入无余涅槃。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阿含正义,摘录,第一,第一章,绪论,唯识,探源,第二章,初会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