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87、从四念处观谈因果业报 正圜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圜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正觉教团线上弘法节目,目前正在演述的是“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单元。这一集,我们要继续来探讨“错综复杂的因果业报”问题。

在上一集中,我们谈到因果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如来藏含藏众生无量劫以来所造作的一切身口意行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在因缘成熟时生起现行,就让众生受种种苦乐果报;所以,众生今生所领受的种种可爱、不可爱境界,都来自于自心种子的现行。而佛法提供学人许多面对业力现前时的对治方法,譬如教人受三归五戒、忏悔、发愿、回向、诵经、布施、培植福德等等,只要是至诚恳切发心想要改往修来者,莫不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显现。

然而,琅琊阁对这些佛法中教导人们消除业障的方法,泰皆抱持着轻蔑、嘲讽的态度,他们认为这些法门“培养的是一种全盘依赖他人的不健康心态”;他们主张应该依照:【佛陀在阿含经所强调的救赎方法,首先是以正见和修行自救,用正知正念,用四念住来面对身苦和心苦。在理解这个核心要义、同时贯彻修行的大前提下,布施拜忏持戒念经行六度,才会得力,才是正信。】(〈佛典选读(3):错综复杂的因果业报〉,琅琊阁。)

他们同时也举述《杂阿含》第540篇中,阿那律尊者面对病苦的故事作为佐证。内容大致如下:我是这样听说的:那时 佛陀还驻锡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当时,阿那律尊者身患重病,在舍卫国松林精舍内休养。比丘们得知尊者生病,都赶来探望尊者的病情。比丘们问候尊者的病情说:“尊者啊!您还好吗?病情有没有减轻一些?”尊者回答:“我病得不轻,身体的痛苦对一般人而言恐怕是难以忍受的,而且我的病情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尊者随即以叉摩比丘为例,以三种譬喻对来探望的比丘说出自己全身从头到脚痛苦的情形:首先,头部就好像给大力士用绳子绑住,然后急绞。其次,腹部就好像被人用刀割开,取出内脏。第三,两脚就好像被两个大力士高悬于火上,用火烧着一般。然而,尊者此时全身的痛苦更甚于前面的三种情形。

尊者继续说:“虽然我全身遭受如此的痛苦煎熬,但是我却能以正念正知的修行方法来忍受这些病苦的折磨!”比丘们好奇地问:“尊者!您是否可以进一步为我们解释什么是‘正念正知’?究竟您是如何来安住您的心,来忍受如此的剧苦?”

尊者回答:“四念处!就是四念处!我能忍受这么难熬的病痛全靠念住之功!然而,什么是四念处呢?简单的说,在身体行动方面,不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等,都一一清楚,念念分明;乃至于情绪方面,苦、乐、不苦不乐的感受;心念中的贪、瞋、痴等;对于心法,如五盖、五蕴、六根接触六尘等等,都能清楚分明。”尊者接着又说:“如果能够切实的奉行四念处,自然就能够安忍一切病痛的折磨!”比丘们听完尊者的开示,心中都生起无比的法喜,祝福尊者早日康复后一一离去。

从琅琊阁所举阿那律尊者的故事,可以知道他们认为用《阿含经》的四念处法可以来对治身苦和心苦;然而,他们对四念处真的如实了知吗?修四念处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不妨借这个因缘来探究一下四念处的内涵。在佛世,佛陀教导僧团的弟子,不仅是要他们“知”,更重要的是要他们行——也就是道的实践——遵循 佛陀所开示法道之履践而逐渐趣向涅槃解脱,这些法道总合起来就是三十七道品。所谓三十七道品,又称为三十七助道品,也称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内容包括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正道等,分成七大类,主要是因为众生根性各不相同,所以必须示以各种不同的修行方法来教导弟子们,让他们依着各自的根性和因缘消除对世间的执著,趣向涅槃解脱的境界。这三十七菩提分法的第一个部分就是四念处,八正道则是最后的部分,也就是依八正道的原理与方法努力去实践,最后可以正解脱于贪欲、瞋恚和愚痴,乃至可以到达“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的境界。

所谓四念处,又称为四念住,也就是对身、受、心、法进行全面的深观,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语默动静都能念念分明,随时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佛陀在《念处经》中说修四念处可以使烦恼止息;《瑜伽师地论》卷97也说:【又是过去、未来、现在,世、出世间无量善法生起依处,故说如是四种念住,名为善聚。】也就是四种念处,是无量善法生起的根本所依之处。所谓的四念处,包括身念处、受念处、心念处、法念处,也就是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修四念处观的目的,主要是要对治众生的四种颠倒知见,即是无常计著为常,于诸苦计著为乐,于无我计著为我,于不净计著为净;也就是教导学人集中心念于一法作观察,以防止杂念妄想生起的一种观行方法。

首先说明身念处——观身不净。有情众生的色身有五种不净:种子不净、居处不净、食物不净、身根不净、国土不净。所谓种子不净,是说众生的色身之所来由,都是由于无明及烦恼障未断的缘故,所以死后无法不再受生,因而出生中阴身,于有缘父母和合时入胎,借着母亲的血液供给受精卵成长所需之营养而长成胎儿。从这整个过程,可以知道色身的最初入胎因缘,以及入胎之后到生产前的阶段,都需经由母体摄取和排弃不净,因此说从种子到胎儿成长皆不清净。接着说居处不净。人从前生死亡后,重新执取父精母血所成的胚胎为我,九月之中住于母胎,母胎之中所安住之处,前有膀胱,后有直肠粪便,上有小肠食糜,下有排泄淫事通道,无一处清净,因此说居处不净。第三是食物不净。未出生前,住在母腹之中,以母血为食,及至生产堕地仍食母血所成之乳以为长养;稍为长大,改食牛奶、米粥、五谷、乃至众生之尸体;不论是母血、母乳、五谷、乃至众生肉,都不清净,因此说食物不净。第四是身根不净。人类的色身既然是以五谷杂粮、乳类、瓜果等物为食,则身根必有不净;如果再加上食用葱蒜、甚至动物的肉体为食,则身根更加的酸臭。凡是有肉身饮食,必然会于九孔排泄秽物,无日无之,因此说身根不净。第五则是国土不净。这个世界名为娑婆世界,意思是说这个世界是“不净、堪忍”的世界,勉强可以居住。我们只要稍加观察,就知道到处都有不净,譬如自身、食物、环境、饮水、乃至空气等皆不清净。由以上所说五种不净,就可以知道这个色身的不净和幻有无常,导致众生有生老病死等的轮回生死之苦,因此不应该因为执著色身而造作恶业,以免堕入三恶道中轮回不息。

接着说明受念处——观受是苦。众生由于有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因此不停地攀缘六尘诸法,由于不知六尘境界乃是自己的如来藏所变现,而不断追逐六尘的结果,就对六尘产生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等三受,或者苦乐忧喜舍等五受。所谓苦受,譬如眼见丑色,耳听噪音,鼻嗅恶臭,舌尝酸败剧苦,身根接触粗涩、坚硬、干燥、火热、湿闷、寒冷、酸麻、痛痒;意根、意识分别五根苦受及他人诽谤辱骂等觉受。而乐受,譬如眼见优美的风景,耳闻美妙乐音,鼻嗅可意香尘,舌尝可意美味,身根接触细滑柔软、清凉、温泽、乃至淫欲;意根、意识分别五根乐受及他人赞美、供养、恭敬,广有资财、名声广大、睡眠安稳等。不苦不乐受,譬如眼等五根接触外境色等五尘,因其非美好非丑陋等而无苦受或乐受;或因无记而使应有的苦乐受均未产生作用,乃至意根、意识于无记或无世间法得失时之觉受,皆是不苦不乐受。

由以上所说,我们知道不论是苦受、乐受、或不苦不乐受,皆是五根触五尘、意根触法尘,意识体会其韵味而生起的觉受,因而产生贪欲、瞋恚、愚痴等无量烦恼心,导致后有的业种不断地聚集而于三界六道中轮回不息。然而这些觉受,不论是三受或五受都是依于色阴和识阴才能出生和存在,而且这三受、五受也都是常常变异而不是常住不变,没有真实不坏的体性,所以说受非真实、有受皆苦。

继续说明心念处——观心无常。《瑜伽师地论》卷28中说:【云何为心?谓有贪心、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略心、散心;下心、举心;掉心、不掉心;寂静心、不寂静心;定心、不定心;善修心、不善修心;善解脱心、不善解脱心。如是总有二十种心。】从以上 弥勒菩萨所说的这二十种心,可以知道都不外于识阴六识的范围,而识阴的生起必须有根本识为因,加上“根、尘、触”等三法为缘,方能由如来藏中出生;而识阴出生之后,必须种子不断地流注生灭,才能成就各种了别之功德;如是必须因缘和合才能出生的法,生起之后又是念念生灭、刹那刹那不住的法,悉皆无常、不可久住。菩萨以观心无常之慧力,可以对治“无常计常”的颠倒妄见,能使心念远离执常妄见的过患,获得解脱之功德。

何谓法念处呢?《瑜伽师地论》卷28云:【云何为法?谓若贪、贪毘奈耶法;若瞋、瞋毘奈耶法;若痴、痴毘奈耶法;若略、若散法;若下、若举法;若掉、不掉法;若寂静、不寂静法;若定、不定法;若善修、不善修法;若善解脱、不善解脱法。如是当知建立黑品、白品、染品、净品二十种法。】法的范围很广,譬如五蕴、十八界、四圣谛、七觉支、八正道、十二因缘,乃至善法、恶法,清净法、杂染法,解脱法、流转法等等,举凡众生所能领纳的一切法,都称之为“法”。而这无量无边的法都是在因缘成熟时,从众生的如来藏中直接、间接、辗转而出生,决定没有一个真实我存在;不论是《百法明门》中的一百法,或者《瑜伽师地论》中的六百六十法,乃至千法、万法皆复如是。众生由于我见的缘故,于无我中妄计有我,若能如实观察了知诸法皆是八识心、心所法自无始以来,刹那刹那的前念才灭后念又生;由此前因后果相续不断的虚妄熏习,好像有一个我相现前似的。愚者不觉,颠倒其中,就执著这个本非实我的妄相以为实我。若能确实观行一切法皆是无常、缘生缘灭,便能消除对自我及诸法的执著,逐渐趣向涅槃解脱的境界。

各位菩萨!修四念处观的目的主要是在断除对五阴自己的执著;假使能够现观五阴之一一阴悉皆非常,是苦、无我;也能现观一一阴之功能:色阴能致寒热饥渴,受阴能致苦、乐、不苦不乐,想阴能具了知六尘境界之知,行阴能造善、恶、无记业行,识阴能产生六尘境界韵味领受之知,导致我见与我执而流转受苦;若能如此深细地思维观行,就能取证解脱果。

然而,四念处观只是佛法的总相而已,四念处必须归结为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又必须归结于如来藏;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所生,所以说“一切法唯识”。假使否定了第八识如来藏,则四念处的观行都将唐捐其功。而琅琊阁对实证如来藏抱持着怀疑的态度,这样把四念处的根本给否定掉,而说能借由四念处的修行可以解脱于身苦和心苦,无有是处。而“因果业报”乃是法界的律则,因果的实现虽然错综复杂,但是总不外于“因、缘、果、报”四个法的具体实现。祈愿琅琊阁诸君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早日回归如来藏正法,是所至祷!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34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