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

79、琅琊阁所建立错误的“真如”定义(四) 正钧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钧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重蹈灯下黑之琅琊阁”,今天要和大家谈谈“琅琊阁所建立错误的‘真如’定义”第四集。

这一位琅琊阁的论主提到《佛地经论》之中之所说,引用了“真如与一切法不一不异”,却只在他自己的妄想与猜测之下,说了一些无关法义的事项;然而,如何说得“真如与一切法之不一不异”的道理?首先不能否定的前提,还是有一个万法所依的本体,也就是第八识、真如、如来藏、异熟识、本际……。

举示一个动画来作一个譬喻与说明吧,譬如这个动画上的显示:有一个密封的大黑盒子,一般人无法得知、得见其内涵,而这个黑盒子的上方,有着一根透明的大管子,这一根管子从黑盒子的一端伸出,从黑盒子的另外一端而没入;在管子的这一端,看见有一个五彩缤纷的亮点,而从黑盒子之中出现,延着透明的大管子,不断地闪烁而绕行到管子的另外一端,又没入了黑盒子之中;不一会儿,我们看见五彩缤纷的亮点,又从黑盒子出现,一样地沿着透明的大管子,就不断地来回而出现、消失。黑盒子譬喻作如来藏,而透明的管子譬喻作有情在世间生活的环境,有情从管子的一端出生,而在另一端死亡,五彩缤纷的亮点则譬喻作有情的一生;然而实际上而言,黑盒子与透明的大管子本来就是一体,有情在世间生活的环境中,显示出五彩缤纷的亮点,其实也离不开如来藏。有因、有缘,所以有情从如来藏之中而出生,因为一般众生于如来藏之不知不见,所以就用“黑盒子”来譬喻;出生了以后,就在自己看得见的器世间,多彩多姿地过了一生。因为可以被一般人所知所见,所以就用“透明”来作譬喻;有情过了一生以后,实际上又“回到”自己的如来藏,而随着前一生所造作的善恶因缘等,又从如来藏之中出生到了下一世,依旧是一般众生所认知的多彩多姿的一生;如是辗转。

那么有情的一生到底是从哪里而出生?又是在哪里而过了一生?死亡之后又是去了哪里呢?结果这三个的答案都是一样的,就是自家的如来藏;这也就是众所周知,禅宗为众生所施设的“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然而,譬喻说有黑盒子与透明的大管子,以及其中闪烁的亮点,这是在譬喻说,由于众生所不知不见的如来藏,变现出众生可以知见的器世间与种种法;黑盒子与透明的大管子等,本是一体,那你能够说两者是相异吗?当然不能啊!所以说,“真如与一切法不异”;然而,众生可以知见的器世间及种种法,毕竟是被出生而是生生灭灭的法,当然也不能说是与其本体是一,因为本体是本然不生不灭的,所以说“真如与一切法不一”。正是因为有一个本然不生不灭的本体,所以才能有生生灭灭的万法。这样子就能够明白“真如与一切法不一不异”的道理,而不再会只是落入玄想之中啊!

所以,当你亲证了真如心体之后,再进一步把一切法摄归于真如,依于其所显示出来的真实性与如如性而作转依,逐步地净除了烦恼障与所知障,那就是在向着佛菩提道而迈进。这样子,世尊在《佛说佛地经》之中所开示的“一切法真如,二障清净相”,从这两句偈颂之意涵,就能够显示出佛菩提道是可以修证的这一个事实,而不只是拿来作佛学研究的想像罢了。

接下来,这一位论主又举经论之中的“七真如”与“十真如”,由于其一开始对真如的定义,已经是荒腔走板,故而只能依文解义地叙述罢了。然而不论是七真如或者是十真如,只是随着佛菩萨所证而方便施设,实际上并不是“七个”真如,或者是“十个”真如,因为法界中的实相,是不可能有两个或者是两个以上的。

这一位论主又举《解深密经》之中的一段经文,妄想要证明他所认为的“入见道位时,就是证得初地”,或者是说“佛法中的见道位,是从初地开始”。他所举的一段经文是这样子说的:【若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毘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维。……从是已后,于七真如,有七各别自内所证通达智生,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来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唯识学中“真如”的正确定义〉,琅琊阁。)这一位论主引用了这一段经文,经文中加了删节号,而这加了删节号的原经文的内容,难不成是其中所宣说的宗旨,是与 世尊此处所开示的法义,是没有直接的关联性吗?还是这一位论主不明白 世尊此处开示的法义的关联性?或者甚至是这一位论主刻意隐覆了这一段经文,而对经文断句取义,是用来迎合自己的妄想?随后这一位论主就略释了这一段经文,我们就先来看看,他是怎么解释这一段经文,然后再回过头来说说 世尊所开示的法义。

这一位论主接着说:【意思是:菩萨经由资粮位经散心中的闻、思、修正法,进入加行位,于胜定(初禅至四禅)中,于一切染净法中的所有真相——七真如——作正确的思维观察(止观),此时只有有漏的“加行无分别智”。当菩萨对于七真如获得无漏的“通达智”——“根本、后得无分别智”出生——称为见道,证得初地位。】(〈唯识学中“真如”的正确定义〉,琅琊阁。)这一位论主主张说,佛法的闻思修过程之中,世尊此处开示的是:“要在胜定——初禅至四禅之中”才能成就,然后对七真如作了正确的思维观察,之后对七真如获得无漏的“通达智”,而“根本、后得无分别智”出生,就称为见道,此时是证得初地位。

“胜定”所指为何?随后再来说。首先,要先问一问这一位论主:你所说的“获得无漏的‘通达智’——‘根本、后得无分别智’出生”之时,是否就是说“通达智”就是“根本、后得无分别智”?若是这一位论主回答“是”的话,那么既然你说这三种智慧是同一种智慧,能不能请你为大家说明一下,到底是为了什么原因,佛菩萨施设了这三个名相来描述同一种智慧?保证这一位论主根本无法回答,因为这三个名相本就是在叙述获得不同层次的智慧之差别。或者,这一位论主改回答说“不是”的话,那么又为了什么要说“获得无漏的‘通达智’——‘根本、后得无分别智’出生——称为见道”?这样子又变成了得“通达智”之后,才出生了“根本、后得无分别智”;这其实是在栽赃 世尊的开示,而主张见道就是证得初地位!这也会变成是:这“通达智、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是在见道之时,三种智慧可于一剎那而顿得的了!又或者是,“通达智”竟然是在“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之前而出生的吗?当然,两者都是错误的。

再者,还有一个问题,要问一问这一位论主:你所说“此时只有有漏的‘加行无分别智’之时”,其中所说的“无分别智”,与随后所说的“根本、后得无分别智”之中的无分别智是异是同?若回答为“相同”的话,那么当你说这一段“此时只有有漏的‘加行无分别智’”的话之时,其前提为“于一切染净法中的所有真相——七真如——作正确的思维观察”;试着想想看,既然已能于真如作正确的思维观察,那么不就表示已经见道了吗?所以你所说的“得了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的阶段,那就已经在见道之后了啊!那为什么还要主张说只有得到无漏的“通达智”——“根本、后得无分别智”之时,也就是你所主张的入于初地之时,才是真见道位呢?

你若回答为“不相同”的话,那就要请你说明,明明你自己说“此时只有有漏的‘加行无分别智’”的时候,都已经是见道了啊,那么得其他的“根本、后得无分别智”的时候,又是在菩萨的哪一个阶位?那么其内涵又是如何?所以,这就已经分明显示出:这一位论主对于菩萨见道是从哪一个阶位开始,之后要进一步修学、分证的内涵,其知见是非常混乱的;再者,这一位论主也是于“根本无分别智、后得无分别智、通达智”的定位,以及其大略的内涵,于此种种的知见,也是有着很深重的颠倒妄想。

现在还得要回过头去,看看这一位论主引用《解深密经》之中的这一段经文,但是却故意用移花接木的手法,在经文中加了删节号的这个部分,除去他所隐覆的一大段内容之后,然后就主张他的观点与 世尊此处所开示的意旨是相同的。为了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应该来看一看原经文是怎么说的?《解深密经》卷第3之中,世尊为 弥勒菩萨之所开示的经文如下:【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毘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维,……。”】好,接下来从这里开始,是这一位论主所隐覆的内容:【彼于真如正思维故,心于一切细相现行尚能弃舍,何况粗相?善男子!言细相者,谓心所执受相,或领纳相、或了别相、或杂染清净相,或内相、或外相、或内外相,或谓我当修行一切利有情相,或正智相、或真如相,或苦集灭道相,或有为相、或无为相,或有常相、或无常相,或苦有变異性相、或苦无变異性相,或有为異相相、或有为同相相,或知一切是一切已有、一切相,或补特伽羅无我相、或法无我相;于彼现行,心能弃舍;彼既多住如是行故,于时时间,从其一切系盖散动善修治心;】好,这一位论主所隐覆的内容到此为止。【从是已后,于七真如有七各别自内所证通达智生,名为见道;由得此故,名入菩萨正性离生,生如來家,证得初地;又能受用此地胜德。】

这一段经文,世尊为 弥勒菩萨所开示的前提是:“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毘钵舍那,依七真如,于如所闻、所思法中,由胜定心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内正思维。”既然是诸菩萨已得奢摩他、毘钵舍那,并且是依七真如,这说明了菩萨这样的思量、这样的思维,是由于胜定心的缘故,才说是“于善审定、于善思量、于善安立真如性中”;那么请问:这样阶位的菩萨有没有见道?当然是已经见道了。因此,菩萨在佛菩提道修学的过程之中,第一次见道而进入七住位,此时得根本无分别智。所谓的“根本”是说,以这样子所亲证的如来藏为根本,因为现见如来藏本来不分别六尘万法,因为出生了第一分见道而有的智慧,就施设了“根本无分别智”。而既然说的是“无分别智”,表示是由于亲证了了义法而得;而分别法义的是意识,如来藏依旧不分别六尘万法。既然有了“根本无分别智”,表示菩萨是真的见道了,就施设了菩萨七住位为真见道位;然后依着往昔所熏习的“七真如”的知见,再加上这样子的基础,于所闻、所思法中进一步分证,才能够逐步地转依真如,智慧也可以逐步地通达。

时间的关系,今天暂时说到这里。

祝愿大家:幸福、健康、道业猛进!

阿弥陀佛!

【浏览量 444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