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24期>

涅槃(连载26)----平实导师

[第124期]  发表时间: 2016-07-10 18:1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在世亲菩萨所著的《摄大乘论释》卷6〈释应知胜相品 第2〉中说:
  论曰:住于佛住。谓不由功用,不舍如来事,佛住功德。释曰:此显无住处涅槃,不在生死故无功用心,不在涅槃故不舍如来利益众生事。如此二义,由无住处涅槃故得成立,故说此涅槃名为佛住。1
  语译如下:
  【《摄大乘论》中说:住于诸佛的所住。是说不由种种行而获得功德力用,但也不舍离如来所行诸事,是诸佛所住的功德。释论说:这是显示无住处涅槃,由于早已不住在生死中的缘故而没有丝毫需要再藉由修行而获得功用的心行,又因不住在无余涅槃的缘故而不舍离如来种种利益众生之事。像这样的二种真实义,是由无住处涅槃的缘故而得成立,所以说这个涅槃名为佛住。】
  《摄大乘论释》卷8〈释应知入胜相品 第3〉:
  论曰:四、由涅槃差别。谓摄无住处涅槃,以为住处。
  释曰:此涅槃非是道果,是道住处。何以故?由菩萨行般若,观察生死过失,故修道不在生死。由菩萨行大悲,观众生苦,起救济心;虽不在生死而不舍生死,故不住涅槃。由道住此处,不执真俗二相生,故名无相道。小乘道则无此事。2
  语译如下:
  【《摄大乘论》说:第四、由于有涅槃的差别。是说摄受无住处涅槃,作为如来的住处。释论说:这个无住处涅槃不是修道所得的果报,而是修道最后的住处。这是什么缘故呢?由于菩萨修行般若,观察生死流转中的种种过失,所以修道以后便不住在生死流转之中。又由于菩萨行于大悲,观察众生的无量苦恼,生起了救济众生之心;因此虽然不住在生死之中而又处处受生以救护众生,所以就不舍离生死,以此缘故而不住于无余涅槃中。这是由于佛道而住在这个地方,也不执著真谛、俗谛二相的出生,所以名为无相道。小乘道的二种涅槃中可就没有这样的事情了。】
  《摄大乘论释》卷12〈释依慧学差别胜相品 第8〉:
  论曰:由无住差别,住无住处涅槃故。释曰:声闻住著涅槃,如凡夫住著生死;菩萨不尔,见生死涅槃俱是分别所作,同无相性故,不住二处。3
  语译如下:
  【《摄大乘论》说:由于无所住的差别,住于无住处涅槃故。释论说:声闻圣者住著于无余涅槃,犹如凡夫住著于生死一样;菩萨就不像这样子,看见生死与涅槃二者全是分别心之所作,同样都没有真实相性的缘故,所以便不住于生死及涅槃等二处。】
  为何名为无住处涅槃?《摄大乘论释》卷12〈释依慧学差别胜相品 第8〉:
  论曰:由恒差别,于无余涅槃不堕断尽边际故。
  释曰:二人于无余涅槃有差别故,智慧有差别。二乘于无余涅槃无应化二身,以不观他利益事故;无应身故堕断,无化身故堕尽。菩萨于无余涅槃恒起二身,无有边际,何况法身?以自利利他圆满故,有应身故不堕断,有化身故不堕尽。4
  语译如下:
  【《摄大乘论》说:由于常恒而有差别,诸菩萨于无余涅槃不会堕于断尽边际的缘故。释论说:声闻人与菩萨于无余涅槃的现观有差别的缘故,智慧便有差别。二乘无学圣者于无余涅槃没有应身与化身,是因为不观察他人解脱利益等事的缘故;他们没有应身的缘故堕于断绝,没有化身的缘故堕于灭尽。诸地菩萨则于无余涅槃之中恒常生起应身与化身,没有中止的时候而不会有边际,何况是第八识法身?是因为自利利他已经圆满的缘故,所以有应身的缘故而不堕入断绝,有化身的缘故而不堕入灭尽。】
  《摄大乘论释》卷13〈释学果寂灭胜相品 第9〉:
  论曰:诸菩萨惑灭,即是无住处涅槃。
  释曰:二乘与菩萨同以惑灭为灭谛。二乘惑灭,一向背生死,趣涅槃;菩萨惑灭,不背生死,不背涅槃,故异二乘。菩萨此灭,于四种涅槃中,是无住处:一、本来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三、有余,四、无余。菩萨不见生死涅槃异,由般若不住生死,由慈悲不住涅槃。若分别生死,则住生死;若分别涅槃,则住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无所分别故无所住。
  论曰:此相云何?释曰:无住处涅槃,以何法为相?
  论曰:舍离惑与不舍离生死,二所依死,转依为相。
  释曰:若菩萨在转依位,不与诸惑缘起处,故名舍离。或在出观位,必起分别故,名不舍离生死。若偏观前后明此二义,亦得一时具二义。若双观二义,必在一时。此二义并以依他性为依止,无住处涅槃以转依为相,即转二著。凡夫著生死,二乘著涅槃;菩萨得无分别智,不见生死涅槃有差别;虽灭惑,不住涅槃;虽起分别,不住生死。故此涅槃以转依为相,此转依即依止依他性。5
  语译如下:
  【《摄大乘论》说:诸菩萨的烦恼障惑及所知障惑灭尽时,就是无住处涅槃。释论说:二乘圣人与菩萨同样以无明的灭除作为灭谛。但二乘圣人的无明灭尽时,一向都是背离生死,趣向无余涅槃;菩萨的无明灭尽时,不背离生死,也不背离无余涅槃,所以异于二乘圣人。菩萨这个无明灭尽时,于四种涅槃之中,是没有住处的:一、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二、无住处涅槃,三、有余涅槃,四、无余涅槃。菩萨依真如境界而不见生死与涅槃有什么差异,又由于实相般若的亲证而不住于生死中,再由慈悲利众的缘故而不住于无余涅槃中。若是分别生死时,则是住于生死之中;若是分别涅槃时,则是住于涅槃中;菩萨由于证真如的缘故而证得无分别智,依真如而无所分别的缘故所以都无所住。
  《摄大乘论》自问说:这无住处涅槃的法相如何?
  释论语译说:无住处涅槃,是以什么法作为其相?
  《摄大乘论》说:舍离无明与不舍离生死,二种所依的分段生及变易生都已经死了,转依智慧及解脱作为无住处涅槃的法相。释论说:如果菩萨在转依位,不与种种无明缘起安处,所以名为舍离。或者在出观之位中,必定会生起分别的缘故,名为不舍离生死。如果偏观前后而明白这二种正义,也可以一时具足这二种正义。若是双观二义时,必定是在同一时中。这二种正义同以依他起性作为依止,才能在三界中
  示现及宣说;无住处涅槃则是以转依作为法相,即是转易二种执著。凡夫执著于生死,二乘圣者执著于涅槃;菩萨证得无分别智,依真如而不见生死与涅槃有什么差别;虽然灭除了无明,却不住于涅槃中;虽然生起了分别,却又不住于生死之中。所以说这个无住处涅槃是以转依作为法相,这个转依即是依止于依他起性的蕴处界诸法而显示出来。】
  《成唯识论述记》卷10:
  论:四、无住处涅槃至故名涅槃。
  述曰:所知障者,显唯菩萨得,非二乘。二乘不能出所知障故。大悲般若常所辅翼者,显缘此涅槃,生智、悲故。或由智、悲,缘证如故,于生死、涅槃二俱不住。缘此虽起悲、智二用,体性恒寂故名涅槃。6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涅槃,连载,----,平实,导师,在世,菩萨,所著,摄大乘论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