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菩提路>远惑趣道 第二辑>

法义篇(8)

[远惑趣道 第二辑]  发表时间: 2015-04-16 09:1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3.地球上开悟明心的人,舍寿后生到天界,也是没有隔阴之迷吗?能够回忆起前生是开悟的人吗?(29-8)
答:从人间生到欲界天中者,自然报得五神通,并没有区分凡夫或者开悟明心者,因为是天界果报的缘故,否则他们的五根、五识功能就不能称为天眼、天耳了!这就是报得神通;所以我们不应要求天人的五根与人类相同,否则就不可能有天的境界及天人了;他们既然称为天人,他们的五根、五识当然是天眼、天耳……了,所以自然而然会有天眼等五通了,这是法界中永远不变的定理。就像生于初禅天之天人,自然就没有香尘与味尘,也没有鼻根之胜义根及舌根之胜义根,鼻识与舌识自然不会现前,纯粹是修定往生色界天果报的缘故。在人间所修集的善业得以生欲界天,则必有欲界天之善妙果报;若修学禅定证得初禅,自然就能生于初禅天而得应有之果报;而色界天人往生所得果报的眼耳……等胜妙于人类的神通,当然就称为报得神通,否则就不许称为天眼、天耳……了。生于欲界天自然能够报得五神通,所以有宿命通可以了知自己为何得生欲界天。开悟者倘若是为了愿力的缘故生于欲界天,当然能够了知自己在人间修学正法并开悟之大善因缘。这不单只是如上所说的理证,也是有教证的,今举下列经典之记载以答问者之疑:
《正法念处经》卷二十四:【若人持戒化诸众生,令心净信,劝令欢喜;或教布施、或教持戒,信于福田具功德处,是人命终生乐游戏天,身具光明。即自思惟:“我以何业来生此处?”即自念知:“我于前世,于人中时布施。此人为我知识,同为福德,以是因缘生此天中。忆念如是沙门知识教化力故,令我布施发清净心,是故我今生游戏天。”即时回顾,见诸天女如莲华林,众妙色相具足庄严;见之心著,不复念本毫微之善,生放逸地,爱著五欲,受天触乐。见诸天女无量妙色,心生恋著;无始流转,欲火所然;犹如猛火焚烧枯林,欲火所然亦复如是。】(CBETA,T17,No.721,p.139,b24-c7)
从所举之经文中,也顺便再答您来函中的问题七:欲界天人在天界中,通常是贪著于天界之五欲乐而不可自拔的,他们没有心情来刺探佛法密意的,除了已经证悟而往生天界的初果、二果圣人。
◎关于第八识的“了众生心行”,是说“第八识了知前七个识的心行”?还是说“第八识只了知第七识的心行,第七识了知前六识的心行”?《正觉电子报第》13期中说:【就像是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也有思心所,但又大异于意识与意根的思心所。】阿赖耶识心体的思心所,是否是指阿赖耶识对六尘外“了知”之时,而运作的思心所?另外,外相分是否也应归在十八界中?(29-9)
答:“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不会是菩提,诸入不会故。”这是《维摩诘所说经》中 维摩诘大士针对菩提心如来藏自性之开示言句,很明确的将如来藏之不分别(对六尘不会)中广分别(六尘以外之法,如业种、器世间、所执持之有根身等,故知是菩提)的重要体性点出来。如来藏之知,以了众生心行之文字来表示,此中之法义牵涉非常的广,开悟明心者所体验到的只是很小的一部分;而如来藏现行识阿赖耶识,是心的缘故,因此有其相应之五遍行心所法,才能够有了众生心行、于不分别中能广分别之功能。平实导师以其深不可测之证量,在增上班的课程中告诉学人:阿赖耶识之思心所大异于意识与意根,乃至告诉学人阿赖耶识通过思心所与意根之间的互动。其中之含意,乃是告诉被印证开悟者,如何的深入现观所亲证之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从其中观察出意根之习气与执著,以作为转依如来藏之无我性及修除意根之习气与执著之重要行门入处。但若初悟及未悟者,闻之仍将无法真正的理解其中的意义。所以这些法都不对未悟者说,更不能在公开的、对外的场合中说明。
又所谓之众生心行,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主导了五取蕴之一切运行,然而意根在三界有为法中,还要藉意识之分别思惟分析归纳等功能体性,才能处处作主;意识要于五尘境上之法尘作分别思惟分析归纳,也得要与五识同时同处同境了别,因此说如来藏了众生心行是了知七转识之心行,抑或了知第七识意根末那识之心行,有其广狭不同之解释,互相并不违背。
所说之外相分,于广义的色蕴法中,函盖了眼耳鼻舌身五根,及色声香味触五尘,及一分法处所摄色,所以广义的说十八界法中之色蕴法,应含摄外相分五尘;但是十八界中另外所说之六尘,乃是指内六入,纯粹是内相分境的六尘,也就是六识所生起之处所,这就不能解释为外色法之五尘,否则就成为色法中的外五尘是六识生起之处所,六识之见闻觉知就违背了 世尊所说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之开示,这就堕于心外求法之过失中。将外相分五尘含摄于色蕴法中,最主要来自于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所变的原理;百法明门中说色法为“二所现影故”,色法乃是八识心王与所相应之心所法所现之影像。一方面指出有情所分别之五尘相是八识心王与心所法所变现之内相分,一方面也指出六识心要靠五根摄取外相分五尘才能现起;现起后所了别者,又只是如来藏所变现如同外相分之内相分五尘境。另一方面也指出山河大地等器世间色法,是共业有情之如来藏所共同变现与执持者,也属于如来藏所变现出来的相分;因此阿罗汉灭尽十八界入无余涅槃,并非灭了器世间山河大地等五尘;他们所灭之十八界法中的五尘,乃是六根六识与内相分六尘中的五尘,但他们入灭后,外相分的五尘仍然是存在的。但是阿罗汉们于无余涅槃位之如来藏,不再执持器世间的缘故,器世间之地水火风一定会受到影响而变化;但是究竟受到什么程度的影响,唯有佛地才能究竟了知,不是我等能以意识心可以任意揣测的。
◎电子报第10期〈般若信箱〉中刊登了“不良少年杀人公案”,末学对此提问,亲教师在24期〈般若信箱〉中进行了详细的解答。在解答中说:【只有第八识才能够辨识对方与自己曾有深仇大恨。但这必须有他缘,也就是说眼识和意识必须看到对方,透过第七识的连系,第八识才会了知而流注瞋恨的种子,使第七识当下决定杀人。】不良少年通过眼识和意识所看到的,是那人今世的色身,而不是往世的色身。显然第八识不是通过记忆往世的色身形状作为业种储存,似乎是不良少年的第八识记忆了彼第八识?
1.不良少年杀人公案,是否说明此如来藏能了知彼如来藏?
2.杀人者的如来藏无形无色,为何能被被杀者的如来藏记忆?被杀者的如来藏将杀人者如来藏的什么特征作为业种储存?(30-3)
答:1.如来藏自己并不能了知,而是要透过意根的联结以及意识在表面层次的认识,来引发如来藏中的种子;这很像是电脑程式的接触与对应一样,都是无形无色的法相,但不因为无形无色就没有功用。
2.无形无色的心才能记忆,不因无形无色就失去功用。譬如人类遇到仇人或恩人时,也是由心去认知的,但是觉知心也是无形无色的。您的这些问题,是一切种智的范围,请悟明真心以后,渐次进修一切种智,然后再来了解,将会比较容易。在尚未证得真心如来藏以前,作理论上的探讨,仍然是无法理解的。欢迎您来共修,如有机缘触证,悟后慢慢的进入相当层次时,才能渐渐了知这些内容。而这些内容,都不可能公诸于文字,只能对您说抱歉了!
◎明心见性者因眼见佛性而亲证世界如幻观,入十住位。已明心未眼见佛性者,好像也能修入十住位,那他是怎样修入的呢?他具备了哪些智慧,才算是入十住位呢?(30-5)
答:明心者修入十住位,所得的世界身心如幻的现观,无法在眼见外法时生起功德受用;他要如何修入十住位?在《华严》中有许多的开示,请您直接请阅《华严经》。依照其中十住位的七住、八住、九住、十住的内容进修,应该对您有所帮助。本会悟后起修的课程中,常常讲到的法义及性障的修除等开示,也都是帮助您悟后修入十住的方法。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发愿与实行,否则都只能在智慧上增长,而无法实际圆满十住位的。有一个要点是您可以注意的:满足习种性的修行内容,您可以参考。
◎根据自己看咱们会的所有书,都说是如来藏在受精卵住入胎;但又回想起从前所读的一些法师居士讲过“三生因缘”的故事,是说圆泽法师和李源去朝峨眉山,去到巫峡时,看到一个妇人在石上浣衣已怀孕三年,而不能分娩,那胎儿正等著法师住胎分娩呢!自己不解的是怎么会怀孕三年而无法师的如来藏住胎呢?而在三年中腹中的胎儿是谁持身呢?或是法师居士们讲的故事不是真有这么回事?(31-2)
答:这件传说是否真实?是应该先行确认以后才相信的。假使没有入胎识住持,受精卵连存活都不可能,何况能有色身的生长及出生?这个道理,不论是在大乘经中,或是四阿含的原始佛法经中,佛都是如此说的。这个道理,在 平实导师十月底开始即将陆续出版的《阿含正义》书中,会举证 佛陀的圣教作证据而开示出来(编案:《阿含正义》七辑已经出版完毕,请至各大实体书局、网路书局购买);在实证的正理上,也确实是如此的,所以传说的事件往往会被扩大传说,不一定是可靠的。因此,我们的看法是:传说的事件,作为劝善来看待,是比较合理的;若要作为佛法来看待,往往会违教又悖理。谨提供这个看法给您作参考。
◎“性觉必明,妄为明觉”的“明”怎么讲?是不是指其“无覆”性呢?“妄为明觉”的意思是否和“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的意思一样?弟子的理解是,一旦能知,就有被知,一变成二时,“无明”(也就是“妄”)即诞生。不知弟子理解对否?(31-6)
答:“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正是古今错悟大师们的落处,是将识阴六识的自性能觉能知,作为常住不坏的佛性而错认为真实常住的不坏法。有性则必有觉,有觉则必能够明明了了的了知六尘相;这种在六尘相中的性觉明了,其实正是识阴六识的心所法,也就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若没有识阴六识的现前,六识的能见、能闻、能觉……等自性是不会出现的;一旦六识心体出生了,六识的自性功能就一定会出现,不可能不出现六识的自性功能,因此当然会有性觉出现而灵觉明了。北传的大乘法中学禅的大师与学人们,往往落入其中而不自知,所以就“妄为明觉”,误以为是第八识如来藏的本觉,但是其实只是所生法的识阴六识的自性罢了!所以他们都已成为自性见外道法的弘传者,却都不能自知检讨。
这种事例,在北传佛法的海峡两岸大师中,是常常可以看到的。譬如台湾的惟觉法师,常常这样说:“师父在上面说法的一念心,你们在下面听法的一念心,就是真如佛性。”有时又这样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处处作主的心,就是真如佛性。”又譬如□□省□□禅寺的□□法师,主张离念灵知心就是真如佛性,同样是错认离念而了了分明的觉知心是常住的真如佛性,都属于自性见外道法,正是 佛陀在经中指斥的“性觉必明、妄为明觉”的错悟者,同样都是落入自性见中,只是识阴境界而已。但是 世尊说的真如心,却是在六尘中不曾了了分明的第八识如来藏,却能了了而知山河大地、业种、众生七识心的欲求,这才是本觉心的真实自性,是不在三界六尘中运作的心。假使不明了这个真实义,妄把识阴六识的能见、能闻乃至能觉、能知的自性,当作是真如佛性,就是这一句经文所斥责的“妄为明觉”的凡夫。
这个明觉的明,指的是第八识对七识心的了知;七识心都不必使用语言文字来通知祂,祂都会清楚的了知;而这种了知是从来不曾间断过的,也是不在六尘中的了知。只有亲证了第八识如来藏,才有可能证知这个实相智慧,那就说他已经有了般若的明了;对于真心的性觉确实已明了,已经离开以前对法界实相的无明了,所以就成为性觉必明的“真明”,不会像凡夫一样落入“妄为明觉”的误会后的“明”中。(编案:“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是《楞严经》中的圣教,平实导师在《楞严经讲记》中已对其真义作了详细开示。本讲记共十五辑,将于2010年元旦开始出版,每二个月出版一辑。)
◎弟子不理解“无余涅槃”,弟子对“涅槃”的理解是,走到终点,也是回到起点,就是“万法归一”的那个“一”所依的基础,就是真如。真如以“变”为其不变的“特色”(我实在找不到合适的词,就用了“特色”二字),难道无余涅槃消灭了真如这个“特色”吗?但这是不可能被消灭的。还是保持“特色”而不让其发挥功效?但说“保持”已经变成“二”了,变成“能保持”和“被保持”了。(31-7)
答:对于无余涅槃的认知与了解,在未亲证实相心之前,纯凭意识想像是无法真实理解的。因为不是亲证的缘故,当然更无功德受用可言。无余涅槃的开示,遍在 平实导师各本论著中,其中都有详细的说明;但那也是 平实导师的自心证量,因悲悯末法众生,故以语言文字开示于众,目的实欲因此开示说明,希望能够启发一些信根、慧根、福德因缘成熟的众生,能够亲证生命的实相,现前观察、领纳、验证并受用,届时才能“确实理解”无余涅槃的真实义,非如您的提问所说“真如以‘变’为其不变的‘特色’”等说法而落入意识的想像。建议发愿希求明心见性的佛弟子,可以如同 平实导师在《大乘无我观》中所示,精进用功修集具足开悟所需的六个条件,如此才能早日亲证实相,届时即可自行体验实相心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体性,即可理解无余涅槃的实际;若在此之前想要对无余涅槃的知见熏习认识,可以请阅《邪见与佛法》来读,其中有很大篇幅的开示说明。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法义篇,比如说,一人,开悟,明心,眼见,佛性,舍寿,不小心,
相关阅读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