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14期>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0)----游宗明老师

[第114期]  发表时间: 2016-07-01 19:1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论释印顺的入胎识
  前言
  人类以及所有胎生有情都是经由投胎而出生的,这个事实大家都知道。但是,到底是怎样去投胎的,要不要有入胎识才能投胎,而那些化生的有情众生有没有入胎识,这些问题则不一定大家都知道。“入胎识”这是有心学佛者必定会遇到的一个大问题,这个问题若不能圆满正确的理解,则学佛的道路就会茫无头绪,乃至勤苦一世地精勤修学,仍然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方法。遥想唐朝圣 玄奘大师当年去天竺取经,其中最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要探究到底有没有入胎识?而探究入胎识的目的,就是要知道生命的实相,当
  然也就是要厘清到底人有几个识?是六个识、七个识、八个识、或九个识、十个识?这问题在当时也是个大问题,历经十九年后,玄奘菩萨取经回来明确地告诉大家,佛说:“唯有八识!”就这短短几个字,却是他用生命历经险难才印证取回的真理。玄奘菩萨当时在佛学冠天下的印度那烂陀寺,被尊称为最有智慧的“第一义天”,随后光荣归国之时,皇帝带领文武百官及百万老百姓迎接于途,举国欢迎赞叹圣僧;就这样,玄奘菩萨把 释迦牟尼佛最重要的“真唯识量”法义传入中国,奠定了正法的根基——八识心王。然而到了今天的佛教又是如何呢?在 平实导师出世弘扬 释迦世尊降生娑婆所演示之八识心王的如来藏正法之前,乃至 平实导师出世弘法之初期,您敢对人讲:“人有八个识吗?如来藏才是佛法的真实义吗?阿赖耶识才是真心吗?”若您回答:“敢!”则您就是位令人敬佩的菩萨!但除此之外还得要再请问您:第八识是入胎识吗?很多人于此有所疑惑,释印顺也不例外。我们就先从他的著作来探讨,看看释印顺心里是怎么想的,他说:“因为入胎识是不通于六识的;说六识,一定是指认识六尘境界的了别识。”(注1)入胎识既然不是六识,那当然是第七识或第八识了,可是他却又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注2)追随释印顺的学人难道不会察觉到他说的法令人无所适从吗?他这样讲您不会傻眼吗?为文著作前后互相矛盾、说法立论七颠八倒的人,您还要继续相信他吗?接下来,我们先来看看释印顺怎么说,但这还真的需要有般若智慧才能来辨正释印顺所认知的入胎识到底是哪个识。
  释印顺书中对入胎识的看法
  一、不承认有入胎识的部分
  1、释印顺在《中观论颂讲记》中说:
  《解深密经》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界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湿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于中最初一切种子心识成熟……”,也就是这个意思。初入母胎的心识,也具有五蕴,不唯是精神的活动。没有名色,入胎识是无从立足的。(注3)
  释印顺如果完全信受《解深密经》中的佛语开示,依照常理来说,释印顺这段话应该是承认有入胎识的,可是他偏偏又要说:“初入母胎的心识,也具有五蕴,不唯是精神的活动。没有名色,入胎识是无从立足的。”然而一般正常人都应该能理解及证实,刚怀孕受胎的受精卵位时,乃至三、四个月大的胎儿怎可能会有具足的五蕴?若没有具足的五蕴又怎会有精神活动呢?学佛人应该都知道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以及识蕴,其中的色蕴是指物质的色法,也就是“名色”之中的“色”是指有形质的物质;其余的“受、想、行、识”四蕴都是属于心法,也就是释印顺说的“精神活动”,但这个“精神活动”现代的医学也已经证实,必须要等到胎儿发育到五、六个月大时,脑部—胜义根—已经粗具雏形才能开始有少分的作用。所以,入胎的初期是没有释印顺所谓的“精神活动”存在,这个阶段的“名”也就是物质色法以外的心法,就只有第七识—意根—末那识而已;况且释印顺书中所引用的《解深密经》卷1〈心意识相品 第3〉这段开示,释印顺还是一贯地只攫取他自己想要的部分,并且加以曲解用来证明他自己的谬论。事实上,这段经文中的佛语开示,在释印顺用删节号省略的后续经文中,明确地说“此识亦名阿陀那识”、“亦名阿赖耶识”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更明说:【由此识,色、声、香、味、触等积集滋长故。广慧!阿陀那识为依止,为建立故,六识身转,谓:眼识、耳、鼻、舌、身、意识。此中有识,眼及色为缘生眼识,与眼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有识,耳、鼻、舌、身及声、香、味、触为缘,生耳、鼻、舌、身识,与耳、鼻、舌、身识俱随行,同时同境有分别意识转。】(注4)
  佛陀如此详细的不断开示,依于阿陀那识十八界中的五尘才能积集滋长,才有五色根能出生成长,也才能出生及运转六识身,也就是“精神活动”。所以,怀孕初期的胎儿并没有具足的五蕴,当然也不会有精神活动,然而释印顺却说“没有五蕴入胎识是无从立足的”,所以实质上依释印顺所说,就变成入胎识得要以五蕴为所依才能存在了,而不是本来自在不生不灭的涅槃本际如来藏。
  2、佛教后期,发展为七识说,八识说,九识说。佛的区别识类,本以六根为主要根据,唯有眼等六根,那里会有七识、八识?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古代的一意识师(见《摄大乘论》),以意识为本而说明诸识,以为意识对外而了别五尘时,即为一般所说的前五识;意识又向内而执取根身。这向内而执取根身的,即等于一般所说的阿陀那识。此意识为本的意识,应为从意而生的意识,不只是六识中的意识。(注5)
  事实上,六识以外只有一细识。这细识摄持一切种子,叫它为心;它摄取种子为自我,为六识的所依,就叫它为意。(注6)
  从上所举这两本书中所说的内容,可以证明释印顺就是六识论者,而且是个精神紊乱的六识论者,因为头脑没有严重错乱的六识论者,譬如释印顺所说的“一意识师”,也只会说“意识是不灭的”这种谬论,不可能说出“意识出生意识”或“意识为意识的所依”这么“瞎”的说法,因为那是违背一切世
  间法的道理,世间没有任何一法能自己出生自己!而且,释印顺在他的《摄大乘论讲记》中虽然说“六识以外只有一细识”,但以释印顺的立场来看此细识不会是第七识,因为释印顺不承认有第七识,如果他承认有第七识,那他就成为七识论者了,那样又会跟前举他在《佛法概论》中说的道理产生精神分裂式的错乱,虽然释印顺确实常常犯这种过失。所以,释印顺说的细识,不管怎么细其实就是意识,因此,六识论者释印顺所说的:“事实上,六识以外只有一细识。”本质上也发现到六识本身是不能持种的,六识是不能自己出生自己的,但不能信受另有一个第八识阿陀那识(阿赖耶识)的真实存在,仅能想象有一个细识是意识的所依,其实不是事实,因为真正的事实是 佛所说的八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救护,正道,连载,----,游宗,老师,论释,印顺,入胎,前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