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结缘书>假如来藏>

16 假如来藏之 辨正-15

[假如来藏]  发表时间: 2015-04-15 20:3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辨正-15
法莲法师云:【以下兹节录经论中 世尊与菩萨所说大乘道次第,以供诸同学对照参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窥基大师云:“资粮位。从初发起大菩提心,乃至始修四寻思观,住四十心,皆此位摄。(一)信等十心。一倍.二精进.三念.四慧.五定.六施亦名不退.七戒.八护.九愿.十回向。(二)十住。一发心.二治地.三修行.四生贵.五方便.六正心.七不退.八童真.九法王子.十灌顶。(三)十行。一欢喜.二饶益.三无恚.四无尽. 五离痴.六善现.七无著.八尊重.九善法.十真实。(四)十回向。 一救护众生.二不坏.三等一切佛.四至一切处.五无尽功德藏.六随顺平等善根.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八如相,九无缚无著.十法界无量。
二、加行位。从资粮后四种等持,一明得定.二明增定.三印顺定,四无间定。
三、通达位。从四定后初地初心真相见道。
四、修习位。从见道后至金刚定十地修道。十地者,一极喜.二离垢.三发光,四焰慧,五极难胜.六现前.七远行.八不动.九善慧.十法云。
五、究竟位。金刚定后解脱道中三种佛身,四妙圆寂,圆满佛果。”
又云:“此位菩萨虽得修观,犹带相故未能证实。通达位中,无分别智于所缘境都无所得。理智既冥,心境玄会,有空之相,时不现前,唯识真理方名证得。故本颂言: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证真识已起后得智方证俗识。《厚严经》言:非不见真如,而能了诸行,皆如幻事等,虽有而非真。至此位中名达法界,住极喜地生如来家,自知不久成无上觉。”
《楞严经》云:“阿难!是善男子尽是清净四十一心,次成四种妙圆加行,即以佛觉用为己心,若出未出,犹如钻火欲然其木,名为煖地。又以已七成佛所履,若依非依如登高山,身入虚空,下有微碍,名为顶地。心佛二同,善得中道,如忍事人,非怀非出,名为忍地。数量销灭,迷觉中道,二无所目,名世第一地。阿难!是善男子于大菩提善得通达,觉通如来,尽佛境界,名欢喜地。异性入同,同性亦灭,名离垢地。净极明生,名发光地。明极觉满,名焰慧地。一切同异,所不能至,名难胜地。无为真如,性净明露,名现前地。尽真如际,名远行地。一真如心,名不动地。发真如用,名善慧地。阿难!是诸菩萨从此已往,修习毕功,功德圆满,亦目此地名修习位。”
《成唯识论》云:“次通达位其相云何?颂曰:
若时于所缘,智都无所得,尔时住唯识,离二取相故。
论曰:若时菩萨于所缘境,无分别智都无所得,不取种种戏论相故,尔时乃名实住唯识真胜义性,即证真如。智与真如平等平等,俱离能取所取相故。能所取相俱是分别,有所得心戏论现故。”
又云:“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又云:“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善达法界,得诸平等,常生诸佛大集会中。于多百门已得自在,自知不久证大菩提,能尽未来利乐一切。”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清凉澄观大师云:“六云获根本智灭众苦者,若得见道无分别根本智,则断恶道业无明故,三涂苦灭,则三苦八苦亦皆随灭;死及取蕴,直至金刚后根本智,则能永断。七、愿入真实慧,永无病恼者,此有二种:一、约入真见道之慧,断身病之苦恼及烦恼病。谓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麤重是分别起,亦为身病远因。至欢喜地真见道中,一刹那断,顿证三界四谛真如,身病及惑永不复有。二、约金刚心慧,顿断一切诸烦恼病及习气随眠,证极圆满真实胜义,诸惑永亡。依上解者,真实慧者即根本智,但约所灭惑苦不同耳。”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清凉澄观大师云:“是以见道通于三转,义却长也。况通诸法皆有示劝及与证耶!故今经中始成正觉演大华严,转一乘轮亦具三矣。大乘见道唯在初地,则彼地前应非始转法轮矣,若别配二道者,第二转者谓是有学,以其妙慧如实通达。”
《华严经探玄记》法藏大师云:“自下辨得证。五、见位智。谓由地前加行位终,观于唯识无境之义,依无间定,双印于彼能所取空,彼增上力引起,识中本性无流,生起大智照,遍满法界,名为初地入真见道。论中一切法平等智释无分别智,谓于初地正证真如,无能所二相,故云平等。唯识论中或云有智无境,以真绝相故;或云双眠,以境智相如故。”
《大乘入道次第》智周法师云:“第二加行位者,亦分总别。总言加行者,加功用行而趣见道故,名加行。故唯识云,近见道故立加行名,即此亦名顺决择分,……顺趣真实决择分故。其别名者:一暖。此位菩萨初得见道火相前故,名为暖。然见道体能断烦恼,如火烧薪,故喻于火。暖位菩萨未得火体,而得火相,故名暖也。二顶。此位菩萨依寻思智观所取空,此位功极,故名为顶。顶者极义,如山之顶,上之极也。三忍。忍者印可达悟之义也,此位菩萨知忘执识及心外境而体皆空,故名为忍。四世第一法。此位菩萨所得智等,一切世间所有法中无先此者,名世第一。
第三通达位者,亦分二种:一释总名,言通达者,证会之义也,此位菩萨无漏之智了证真如,故名通达。即唯识云,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此通达位即是见道。唯识等云,通达位者,谓诸菩萨所住见道。见道名者即无漏智,照理名见,故唯识云,初照理故亦名见道。道游履义,行人游履趣于极果;或通运义,通运行人至于极果,故名为道。”
《摄大乘论》无著菩萨云:“如是菩萨悟入唯识性故,悟入所知相,悟入此故入极喜地,善达法界生如来家;得一切有情平等心性,得一切菩萨平等心性,得一切佛平等心性,此即名为菩萨见道。”
由以上经论所说,无论是楞严经、成唯识论、摄大乘论、心经幽赞、华严经疏、华严经探玄记等等,所有经论皆说大乘见道位在初地;皆说须于资粮位修集福德、智慧,历经十信、十性、十行、十回向,满足四十心功德,复入四加行位,历经煖、顶、忍、世第一位,修习明得定,明增定,印顺定与无间定加行无间,发起根本无分别智,体会真如,名大乘见道位,名为入初地极喜位。是故一切经论皆说大乘见道位在初地,未见有一经一论言大乘见道在七住位者。又窥基大师于《成唯识论掌中枢要》云:“世亲菩萨位居明得,道邻极喜。”明得者即是四加行中煖位明得定,极喜者乃初地,意谓世亲菩萨当时修证只在四加行煖位中,尚未进入大乘见道位。
由上经论可知,大乘修道次第及判果十分严谨,以世亲菩萨能为千部论师,当时修证尚在四加行煖位中,未入大乘见道位。今日修学佛法诸同学,务请详阅经论,仔细思惟,自身修证是否符合经论中大乘道次第,以免因受他人知见熏习影响,认定自身已入大乘见道位,而未得谓得,未证言证,动辄生慢,轻他西天东土历代祖师菩萨,及所造论典,此岂是学佛之心态乎?】
辨正如下:如法莲师所说“大乘见道是证真如,非证阿赖耶识。”又言“大乘见道唯在初地,非在七住位。”此是由于自高自慢之增上慢心,导致高抬见道之果证,非是自谦之佛子所应有之心态,迥异正觉同修会之自谦见道为七住位。由上文法莲师自高与自慢之说法,一切学人即可了知正觉同修会之异于法莲师、杨先生…等人了。又法莲师所说之证真如,及见道果证之事,皆违背经论中 佛与诸菩萨之真实意旨与判果。
今举《成唯识论》卷十为证:“十真如者:一、遍行真如,……。二、最胜真如,……。三、胜流真如,……。四、无摄受真如,……。五、类无别真如,……。六、无染净真如,……。七、法无别真如,……。八、不增减真如,……。九、智自在所依真如,……。十、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虽真如性实无差别,而随胜德假立十种。”由此可知真如亦是假施设名,是为著空者而说,实乃第八识之净分尔,是依菩萨不同修证层次而假立十种真如之名,即是依此十名而显示不同修证位次之第八识所显真如法相,是故证真如者非唯初地,七住位般若正观亦是证真如,地上及佛位亦是证真如。故法莲师不可生颠倒见而妄说真如有实体性、能出生阿赖耶识;真如只是心体之所显性尔,附属于心体,是无作用法,是所显法而非所生法,故无作用;故诸论中所言证真如者,乃是证得阿赖耶识之时,现观其真实性及如如自在性,即名证真如,即名大乘见道;离阿赖耶识而言有真如可证者,不但违佛圣教,亦悖理证之实际。
复次《成唯识论》卷九云:《《加行无间,此智生时体会真如,名通达位。初照理故亦名见道,然此见道略说有二: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有义此中二空二障渐证渐断,以有浅深麤细异故。有义此中二空二障顿证顿断,由意乐力有堪能故。二、相见道,此复有二:一观非安立谛有三品心,………。二缘安立谛有十六心。此复有二:一者依观所取能取别立法类十六种心,谓于苦谛有四种心。一苦法智忍。……。二苦法智。…… 。三苦类智忍。……。四苦类智。……如于苦谛有四种心,集、灭、道谛应知亦尔。此十六心八观真如,八观正智,法真见道无间解脱见自证分,差别建立名相见道。………。诸相见道依“真”假说“世第一法无间而生”及断随眠,非实如是;真见道后方得生故,非安立后起安立故,分别随眠真已断故。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菩萨得此二见道时生如来家,住极喜地。》》
论中既说“初照理故亦名见道”,当知证得阿赖耶识心体时,已得初照真如之理,明见阿赖耶识心体在一切法中真实存在,十方诸佛皆无法灭之,故名为真;又明见阿赖耶识心体在世间六尘一切法中如如不动,常而自在,不依他法方生,本自常住,故名为如;合此真与如等二法,故名真如;如是明心证得真心阿赖耶识心体之时,名为初照真如之理。今论中既说“初照理故亦名见道”,当知亲证阿赖耶识时即名见道,如何可否定之?如何谓为非是见道?故法莲师与杨先生所说者,与理相违。
其次,“真见道即是初地”,此是法莲师被杨先生所误导而生起之慢心,欲高抬初见道—真见道—之果证也。有此慢心者不善,学人都不应随其落入慢心中,应当改依正觉同修会之自谦,说言“真见道只是第七住位菩萨”,既符 佛意、菩萨意,也契合理证。
其三,法莲师既举成论文句以证明己说正确,末学今仍依成论之意证明其说有误,证明法莲师因为文字障及无明障而误会成论真义。成论中说见道有二,即是真见道与相见道,必须具足真见道与相见道,才能发起初分的道种智而进入初地,成为初地的入地心菩萨。如今法莲师信受恶知识邪语,却想要跳过相见道位,在初明心之真见道位直接取证初地果证,不必悟后进修一切种智,不必发起相见道位所证得的道种智,就想取证初地果位,乃是妄想尔。
其四,若言相见道位是入地后所应进修之法,则亦有过失:一者应该二、三、四…等地亦是见道位摄,不应说为修道位,相见道在真见道后故,法莲师与杨先生皆说真见道位是初地故,则二、三、四…等地应是相见道位故;果真如是,则是说《成唯识论、述记、摄大乘论、显扬圣教论、瑜伽师地论…》之说法错误,请问:法莲师如是主张,是否难免谤法谤圣之过失?二者,违背成论所说见道有二之正理,成论中说见道有二:真见道与相见道,要具足得此二种见道,方可自称是初地菩萨。如今法莲师等人却想跳过相见道位而直接获得初地果位,这是凡夫妄生思觉的想像之法,不是正法。
其五,若法莲师改言:“相见道位在前,真见道位在后;必须先修唯识名相等法,名为相见道;然后再证初地真如,名为真见道;故真见道时即是初地。”则亦违背成论之论意,成论已经明说如是开示:“前真见道证唯识性,后相见道证唯识相,二中初胜,故颂偏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此意是说,真见道在前,所证是唯识性;相见道位在后,所证是唯识相。但因欲证相见道者必须先证真见道,方能取证相见道位种种智慧,是故真见道是相见道之基础,若无真见道之实证,则不可能进入相见道位中进修种智,故说真见道之体性较为殊胜。由此亦可知相见道位在真见道位之后,不是在前。又,相见道所得之智慧胜于真见道所得之智慧,故成论中说:“前真见道根本智摄,后相见道后得智摄。”亦明此意。而法莲师及杨先生等人悉皆误会成论真意,断章取义而自以为是,并大胆的立刻否定正法,不肯先与根本上师萧导师商量,故今陷于进退两难的窘境中。
本文标签:假如来藏(19) 本文关键字:法莲,假如来藏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