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十八答
[第十八答:]
再度来函局部:
【【3.《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十(末):“论:烦恼障中见所断种于极喜地见道初断。彼障现起地前已伏。
述曰:下文有二,初明二障伏断位次,后释妨难。初中先明烦恼障,以体性粗,三乘共断易可见故。分别种子不论二乘,说菩萨者,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位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今简于相,唯真见道。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
谨答:如是论文所说,与余说无异, 大德却不解义。谓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体性粗故,断抑不断,易可得见,故说烦恼障相应之见道所断异生性种子,为三乘见道所共断者;是故声闻初果所断之烦恼障中见道所断异生性种,菩萨于佛菩提道之真见道时亦已同时断尽之,是故说为“分别所断、三乘共断、易可得见。”然而所知障中之见道所断异生性分别种子(分别相应之种子者谓意识贪瞋分别所生之异生性种子也),则不与二乘共论,其体性深细宽广,极难断尽,唯有亲证法界实相心体之阿赖耶识时,方能初断少分,而犹未能尽之,非诸二乘圣人所能断其少分者;是故要待真见道位后之相见道位中,多劫进修相见道诸法之后,“于极喜地见道初断”,此时方能断尽;是故成论中说“以见道位体性稍宽,乃至相见道位后得智起位久时,犹名见道”,意在此也!
然而初见道时之真见道位,非不断之,唯是初断少分而未能尽,是故成论云:“真见道中唯取无间惑灭智生,故说初断,非相见道亦能断故。”此谓真见道位明心之时,唯得根本智无间惑灭智,此无间惑灭之智,乃说初明心时之多刹那间所起无间灭惑之智,此智粗浅,唯能断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而不能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然而此无间惑灭之智,虽然只是根本智,虽然其智粗浅,唯断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极少分异生性,而此极少分异生性却不是相见道位所能灭除者,必须是触证阿赖耶识心体之多刹那无间之际所得根本智方能灭除者;然后要依此无间惑灭智为基础,方能进修相见道位诸法故。此位由多刹那间证得无间惑灭智故,初断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子,而未能断尽,要在后后时之相见道满足时,方能断尽。成论之意如是极明,详细思之,当可知也!然若未曾如实了知真见道与相见道之同异者--未曾发起初分道种智者,则往往误会, 大德于此不可不知也!
由是故说: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于断除我见之时立时断尽;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子,于前真见道时唯断少分,要依其后之相见道加行功德,方能在始入初地心时断尽;初地入地心位,函盖真见道之明心七住位及相见道等23心故。如是辨正已讫,惟愿 大德于此辨正过程中,能得深入二道法义,多所进益,以求大乘佛菩提之见道。
由此可知:彼等如是说者,完全悖逆 佛说,非是正理之说,乃是自意妄想之说也!彼等若闻余于此书中再度破斥其谬说,必将再生瞋恚;因瞋恚故,必将再度私下作诸破坏我法之种种身口意行,如前对我正觉同修会所作种种破坏、抵制、诽谤、否定之行为。如是作已,随即成就三恶道业种,名为“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未除尽者”。由彼等诸人现前可见之事例中,可证余所言者皆是事实: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于彼等亲证第八识阿赖耶心体之后,尚且不能顿除,何况能除俱生异生性种?故说唯能除尽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异生性种。
由是故说: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宽广深细而难断,必须悟后23心之无数劫进修已,方能断尽;非如烦恼障中见道所断分别生异生种之狭窄易断、之见道顿断也。是故一切佛弟子,于学佛过程中,于所未曾闻之深妙法,莫随意加以诽谤;于真善知识,莫因所求不遂故,便随意诽谤及抵制破坏其法,否则将使自己出言诽谤当时成就严重破戒罪行,将使自己出言诽谤当时顿失声闻戒与菩萨戒之戒体,舍寿后非唯是堕落饿鬼畜生而已,此是地狱罪故;舍寿后之无量世中,十八地狱皆须一一亲历,其中长劫尤重纯苦,种种长劫纯不可爱受,皆须自己长劫无数劫承担,无人可以替汝也! 由此可知: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所生异生性种极为宽广深细,非至初地之入地心前,万勿自认为已经断尽也!至于无余涅槃位中之第八识心体自心种子流注者,须要极多篇幅方能说之,此书已达四百余页,且暂略而不表,待后时宣说成唯识论或瑜伽论时,有缘另说。
复次,上来所说者,唯是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未含修道所断之异生性种也!当知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虽然易断,然而修道所断之俱生异生性种仍未断除,要待后时进入修道位中,断除贪等烦恼时,乃至五下分结悉断时,方得断尽,未入三果不退位时,悉未断尽也。是故,若人见道之后,不论其见道为断烦恼障之解脱道见道,抑为断所知障之佛菩提道之见道,见道后皆尚未断除修所应断之异生性种也;何况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极为宽广深细,迥异烦恼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之狭隘?乃至烦恼障中修道所断之异生性种,仍远不及所知障中见道所断之分别生异生性种之宽广深细,绝对不可等视齐观也!
复次,学佛之人,往往堕于唯寻 真如不变 之过失中,不能自知其过;此乃未悟之人所最常犯之过失。今者随余修学已久之人,竟不能自知此弊,因研究佛学之人所造书籍著作邪思,受人蛊惑,加以不须明言之私心,然后推翻余法,否定第八识心体所应有之“能变生万法”之功德,一心寻觅纯真如之体,而不知第八识心体有变与不变二义,不知阿赖耶识有能转变为佛地真如之能变性,不知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之所显性,而一心追求本来不变、永远不变之真如体,以为因地中有如是永远不变之真如体,与将来成佛之时完全一样,则将永远偏离真正之佛法,此即是古时已有之唯立不变之过失也。
即如 永明延寿《宗镜录》卷五所云:“是以诸教皆如来藏为识体,故知心性即如来藏,此外无法。唯识论偈云:‘又诸法胜义,亦即是真如,常如其性故,【即】唯识实性。’明知天亲亦用如来藏而成识体,但后释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以要言之,总上诸义,皆是真妄和合、非一非异,能成一心二谛之门。” 永明延寿禅师如是一段言语,其实亦已明示彼说之邪谬,而证成余法之正确也!
何以故?谓 永明如是一段文中,已经依《起信论》之意而明说一心二谛故,而《起信论》所说之一心二门(谛)之如来藏即是阿赖耶识;非唯如是,而且明说如来藏乃是含摄于阿赖耶识心体二门内之一法故。详如前举起信之论文可知!复次, 永明已说:“故知心性即如来藏”,如是一句中既已言“即”字,则是已经明说真如心性即是附属于阿赖耶识心体之法性故,即已说明真如即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所显性故。由此可证余法之正确无讹也!彼等竟敢以此证明其法错误、证明余法正确之文句,私下流传,用来否定余法,颠倒乃尔!真令人百思难解也!
复次,宋朝时之 永明禅师,在此一段文句中,既然指斥“唯立不变”之人,可见今时彼等诸人专在真如永不变易一法上用心者,欲在阿赖耶识之上别觅不变易之真如法体者,其实古已有之,非是现今彼等诸人聪明新创者也!是故宋时 永明方有如是指斥之语也! 唯立不变者,意谓专在真如永远不变一法上用心者,今观彼等诸人初时不断主张:“同修会所证的阿赖耶识心体之上,另有一个层次更高之佛地真如存在,这个真如是永远不变的,现在就已经和成佛的时候一样的;像这样永远不变的佛地真如理体,才是将来成佛时的真如,这个真如在现在因地就已经存在了。而阿赖耶识心体只是从这个真如出生之性用,所以阿赖耶识是有变易的法,是生灭法。”此等说法,正是 永明延寿禅师所指斥之 唯立不变 之邪见。
永明禅师指斥说:“后来解释唯识论颂之人,因为建立真如不变的思想,所以‘唯立真如永不变易’的理论,这个过失应归责于后来解释 世亲菩萨唯识论颂之人。”便如今时彼等诸人,将阿赖耶识心体所蕴含之种种法性全部否定,全部说为生灭法,乃至犹如今时彼等诸人之将阿赖耶识心体亦否定之,以此邪见而误导众生,彼等诸人因此而于阿赖耶识心体不能生忍,初离去时坚决主张:“真如是永远不变易的,在因地时就已经是这样;现在因地时的真如,与将来成佛时的真如,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就是应该在阿赖耶识里面去把未来佛地的真如找出来。像这样证得佛地真如的时候,才能算是真正的开悟。同修会所证悟的阿赖耶识并不是真如,他们想要将阿赖耶识经由三大无数劫的修行清净而转变成佛地真如,还是落在 有变易法 上面,和惟觉、圣严法师等人想要将意识意根变成真如,是同样错误的;差别只是他们要将意识意根变成真如,而同修会是想要将阿赖耶识变成真如。所以同修会和惟觉圣严他们一样,都是错误的,所以同修会的开悟并不是真正的开悟,他们并没有找到真正的真如。”这就是 永明禅师所指斥的“唯立不变”的邪见。
但因后时余举经论破斥之,又以理证破斥之:“若今时即可觅得佛地真如者,则应一悟即成究竟佛,则 佛说悟前悟后修行52位阶之次第,便成错误之说,则成谤法谤 佛。”由是缘故,彼等今时已不敢再作此言论,不敢再言“寻觅佛地真如”,而改言“寻觅初地真如”;然而彼等今时修改为寻觅初地真如,仍然有过,谓 佛说欲至初地者,须以亲证阿赖耶识心体为基础,须以阿赖耶识心为真如之体,再历经悟后进修23心以后,方才可能进入初地。依此 佛语圣教观之,绝无可能一悟即入初地;非唯 佛语如是,成论亦具说分明;但彼等诸人至今仍然不肯反省己谬,仍然对人主张:可以一悟即至初地;仍然认为:现在今时即可因为觅得初地真如,而在证悟时成为初地菩萨。是故彼等至今仍然继续否定阿赖耶识心体,妄诬为生灭法,欲离阿赖耶识心体而别觅真如。却不知真如只是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所显示之自性,是故经论中说真如是“识之实性”;由不能了知此一正理的缘故,仍然否定识体,仍然想要在阿赖耶识心以外别觅真如,仍然想在今时一悟而获得初地之果证;想要逃避相见道位等23心修行之过程,而在一悟之间立刻成为初地菩萨。
这种邪见,并不是今时才有,古时宋朝已经多有如此类人。若不是有许多这一类人在否定真如理体之阿赖耶识心体, 永明禅师怎会作此唯立不变之斥责? 永明禅师如是斥责:“但后释之人‘唯立不变’,则‘过’归后人。”今依 永明之旨,则知佛法中不可 唯立不变 ;则知真正究竟法界实相之心体,必是摄藏能变与不变二法具足者;若缺一法,则非圆成实性,则永无成佛之时,乃至永无进证初地之时;是故若缺一法,则违背“唯识性函盖二门”之正理,则非真正之佛法也!则成有缺陷之佛法,依之而修者永无成功之日。
真正之唯识性必定函盖二门:真实唯识门与虚妄唯识门。真实了知此二门者,方是真正懂得唯识性相之人也!今者彼等唯立不变--唯立永不变易之真如门,则是排除虚妄唯识一门,成为有缺陷之佛法;又将真如从识之实性上剥离,则是不懂真实唯识门者,则将永无真如可证也!如是则已证明彼等诸人根本不懂唯识性相也!由于不懂唯识性相故,是故便唯立真如不变之邪见,以此邪见而诽谤正法,而排除增上慧学中极为重要之虚妄唯识门,亦因此故而违背真实唯识门,则是双违唯识性之正义;违背虚妄唯识门者,则无可能圆成真实唯识门故。
是故成论卷八说:“三、唯识真如,谓染净法唯识实性。”卷九中又说:“谓唯识性略有二种:一者虚妄,谓遍计所执;二者真实,谓圆成实性。”已经明言:唯识真如之真实唯识性者,函盖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永不变易,名为净唯识性;亦函盖第八识之集藏生死而流注一切种子之虚妄性,名为染唯识性。具足如是真实唯识与虚妄唯识二门者,具足如是净唯识与染唯识二门者,方是增上慧学中唯识性之真实道理。彼等却是浑不知此,唯立不变真如,认此其中一法即是唯识性,却又外于唯识性所依之阿赖耶识心体,欲再别觅唯识性真如,乃是严重误会唯识性、严重误会唯识相之人也!严重误会唯识性相之人,却来与我相诤,妄谓唯识性相如何、若何,皆成空言妄语,只成“假语村言”,远不如《红楼梦》中之“贾雨村言”,贾雨村所言红楼中之种种梦事,尚有许多根据而非全凭空口徒言故。
所以者何?谓唯识性绝非如彼等诸人所说之“高于唯识相”故。此谓唯识性既然函盖虚妄唯识性与真实唯识性,则知唯识性非是最究极之法相,应当真见道证悟明心之后,进修相见道等唯识相诸法,方能次第灭除唯识性中之一门:虚妄唯识性。是故唯识性中有染有净,非是彼等诸人所说之纯真无妄也!是故唯识性之阶位, 玄奘大师建立为真见道位之所证者;唯识相之阶位,建立为证得唯识性后进修唯识相之23心及初地之入地心,是故唯识相之层次远高于唯识性,唯识性中有染有净故,唯识相进修之后能渐除染性故。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十八,第十八,再度,来函,局部,成唯识论述记,第十,烦恼,
相关阅读
- 上一篇:22 第十七答
- 下一篇:24 关于《释摩诃衍论》作者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