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第十八答(3)
所以者何?谓《起信论》所说之真如缘起门,方是真正佛法;论中所说“清净阿赖耶识心体中之二障无明种子究竟尽已,转依真如性而成无垢识,名为佛地真如”者,确是正法之理。若人不欲依《起信论》真如缘起门之法而行,则永不能净除第八识心体中所含藏之二障种子,如何能成就佛地之不变真如?是故,在因地时唯立真如不变者有大过失,正是彼等诸人今时之所堕也!必须兼顾真如缘起门之正法,方能免除如是大过。是故劝彼诸人:“当以《起信论》中所说真如缘起门为正说,依之而次第进修佛菩提,乃至成就究竟佛道,莫违 马鸣菩萨《起信论》之正理。”
若人欲证得初地真如者,亦当以《起信论》所说之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心体为归,转依阿赖耶识心体之真如性、涅槃性,净除心体中所含藏之二障种子,转依阿赖耶识心体所显现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次第修除异生性,进修道种智及入地所须之福德,然后方能进入初地,彼时之阿赖耶识心体方名初地真如也!不可如彼愚人所说:“初地真如可由一念相应慧而证知,一悟即可成为初地菩萨。”不可如彼愚人之欲在今时即证初地真如也!
复劝教界学人:当以彼等弃我而去之后,自行创造佛法者,今日显露自身败阙之现象,作为殷监,莫复犯之。所以者何?谓彼等诸人,因背后某大佛教团体之支持故,出面作此愚行已,今已成为 骑虎难下 之局面,难可善了,绝无能力收拾残局;唯有坐困愁城之中,再作生死图存之困兽苦斗与挣扎,势必无力为继,此后唯能在事相上对余作诸无根诽谤等事,不能再于法义上起而辨正,亦不能于弘传正法一事有所作为也。彼等诸人今日陷于如是窘境,而彼背后运筹唯幄之某大佛教团体,则坐收渔人之利,窃窃心喜,彼大佛教团体欲分裂我同修会、欲损伤我同修会之目的已经达成故。
然而如是背后运作之事,诸多护法金刚善神,以及诸 佛菩萨岂皆未之见耶?故说彼等诸人如是明造否定阿赖耶识之破法大恶业,及彼大佛教团体背地运筹唯幄以破根本正法诸行,皆是愚行也!唯能在今世 一时 之事相上得利尔,非唯数月后被余出书辨正而颜面丧尽,抑且导致后世多劫之不可爱异熟果报,更为害自身未来无量世之道业,今时虽因损害我会正法而有三五个月之欢喜心情,却又有何可喜之处?用是提示彼等诸人,速能返观如是事实,盼能了知自己已被私心慢心所蒙蔽,了知自己已被彼大佛教团体所利用。了知此等事实已,方能作为日后攻错之石也!若肯听余言,肯取攻错之石,方可救药,方可免除严重破法之重罪也!否定阿赖耶识心者即是谤法者故,阿赖耶识心体即是如来藏故,阿赖耶识心体乃是三乘佛法之根源故,菩萨藏以阿赖耶识心体为根本故,否定菩萨藏之根本者即是一阐提人故。
复次,彼等诸人私下常对僧众而作是言:“萧老师把正法传给我们法师以后,就可以退隐了,他还要建根本道场弘什么法?他把正法传给法师以后就可以早日退隐了,何必再出来说法?”以此言语,意欲造成余与僧众之对立。(注:后详)
然而彼等诸人都不自思:他人若随彼等证悟明心之后,彼等颇能助益他人进修初地种智?自己尚且不能安忍于七住位所证之阿赖耶识本来无生无灭之法,七住位之忍尚且不得,何况能助人进修初地?
复次,助人证悟明心之后,彼等可有其人能助人眼见佛性?彼等诸人,自身尚且不能眼见,兀自否定眼见佛性之证境,何况能助他人眼见?
复次,今日若有人犹如彼等诸人,出面否定阿赖耶识心体,若有人如彼等诸人乱言唯识性相,若有人犹如彼等唯立不变之法而误导四众佛子者,彼等诸人之中,有何人能出面辨正之?自己尚且严重误会,自己尚且乱说唯识性相以误四众,何况能辨正之?
复次,日后若有佛教中之某大团体,出之以利诱,彼等颇能拒绝之?颇能摒弃而不与之共和稀泥?今时尚且不能拒绝,与之共和稀泥,致有今日之法义辨正,闹得台湾佛教界各大道场无人不知、没人不晓;奢言后日,岂非空言?
是故,退隐山林虽然一直是我年青至今常所思冀者,至今心中仍常挂念而不能成功,为有多事尚未完成故,为利佛教正法巩固,及利今世后世学人所应注解经典等事,皆尚未能完成故。而彼等诸人虽欲成为余之接班人,终究无此能力、亦不肯远离乡愿之心;故我不断推迟退隐之时间,至今不能成满己愿。是故,余之退隐时节,要观因缘成熟与否,方可决定;若所应作者尚未完成,便顾己利而退隐山林,异日何颜以谒 世尊? 复又如何面对今时正在进修初地种智之众多同修?复又何利于今时未来全球佛教之振衰起敝?
由是缘故,余多年来努力培植法师,欲令正法回归寺院缁衣之中,却屡遭挫败,咎在彼等退失之法师二众观念不正所致。凡我佛门出家僧宝,于此正法若有私心及身分之妄想执著者,则正法欲在末法之季回归缁衣者,必将极为困难;非是平实不愿为之,而是多年来不断努力之后,终究仍被此次事件中之出家缁衣所坏,于今唯能期盼如是现象不再重演,期盼未来继续培植出家缁衣之心愿得以达成。
一切佛门僧宝,若不能修正错误之观念,而继续与藏密和稀泥者;若不能修正错误观念,继续与诸大法师之常见见和稀泥,继续与星云、证严法师之世俗化佛教和稀泥者;若不能了知末法时之正法多在在家菩萨中,若不能接受华严53参中,证悟之在家菩萨远多于出家菩萨之事实;若不能接受华严经中地上菩萨及等觉菩萨大多示现在家身之事实者,于此若不能接受而欲求改变现状者,则应当奋发图强,努力提升出家僧团之证量,如是方属正途,而不应在余之是否早日退隐、由自己接班一事上用心也。
若欲提升出家僧团之证量,回复出家僧团之尊贵者,则应早日修除身分之执著,应早日修除“与在家菩萨老师互别苗头”之不善心态,当早日修除出家身分执著之心态,方是真正之出家人也;若心中有出家身分之执著,若有一丝一毫欲与自己之老师别苗头之心态者,则必致使自己之证量不能提升,何况能胜出于所亲近之在家菩萨? 所以者何?地上菩萨之所以大多示现在家相者,皆因已经修除出家身分之执著故,而出家之自己今时尚且执著出家身分故;地上菩萨之所以大多示现在家相者,乃因已经舍弃常欲为人师、常欲胜过他人之慢心故,而自己今时欲胜随学之菩萨老师,已显己之性障仍重,证量粗浅。由如是正理,出家法师若欲振兴僧团者,千万勿在事相上用心,当全心全力于慧证上及修除性障、培植福德等法上用心;时至自然达成超胜于在家菩萨之目的。若是心存欲胜在家菩萨之想者,则必使自己之证量永远不能提升,如是空想究有何益?不如下心起而精进修之,不想而自能达成此一超胜之目的,岂不快哉!
复次,台湾之佛门出家僧宝,二十年来,常常存有二种不良心态:我是僧宝,汝是在家信徒。我是汝所归依之上师,汝须完全听命于我。如是心态,不利于出家二众之修行道业,阻障出家二众之修除性障,不利于出家二众之提升修证层次,亦不利于佛教未来之发展。 所以者何?前者谓:若不能修除如是心态者,则将使自己之性障难以消除,则永不能消除烦恼障上之烦恼,则使僧团之解脱道证量不能提升。是故当除如是心态,当作是想:若非在家居士之努力护持,焉有今日台湾佛教兴盛之表象?若非在家居士之努力护持,今日台湾岂能有众多出家僧宝住持佛法?是故在家出家四众弟子,犹如唇齿相依,不可以此轻他、以此非彼,唯除法义辨正;法义辨正非属是非言论故,非属轻他重己故,乃是护持正法、令正法之弘传得以回归正道故。
后者谓:佛教未来之发展,端赖出家与在家四众之共同发展,不可唯系于出家一方,而使其有机会在个人崇拜上用心,否则必将难免台湾三十年来之被四大法师全面笼断,令多数小法师失去发展之空间,令佛教全面走向常见化与世俗化。若能使二者平衡发展,便可由一方导正走向歧路之另一方;犹如今时平实出而导正四大法师之走向歧途,令彼等不能公然反抗,而唯能在私下背后作种种分化与抵制同修会之动作。如是则能令佛教之未来,得有较为健康之生存及弘传之空间。审能如是,方是今时未来佛教四众弟子之福也!
是故,我诸佛门出家二众,应当努力修除声闻僧之心态,应当努力奋发精进求证正法;乃至进而求证种智,提升证量,方有能力出世荷担如来家业,方能导令出家僧宝法义修证衰败之现象得以改善,方能使出家僧团振衰起敝,回复僧宝之尊贵本质。若能如是弃舍身分执著、弃舍声闻心态、努力修除性障而进修种智者,则今时出家二众,欲于此一世之中成就初地入地心之果证者,尚不难得,何况十住十行等位?若能如是,则出家僧宝之尊贵本质,不求自得,亦是势所必得,何须汲汲于提升出家僧宝身分等事相上用心? 苟非如是,而继续与四大法师和稀泥,而继续与藏密喇嘛和稀泥者,而继续存有自己身分尊贵之想者,则欲提升僧团尊贵之实质者,绝无可能;则与心中亟欲提升僧团尊贵地位之想法,完全背道而驰,难可成功。唯有努力修除性障、努力修除出家身分之执著,努力进修种智;如是能令自己之我执断尽,能令自己之道种智生起,此时心中虽不作尊贵之想,而尊贵之实质已经自然生起,四众弟子自然倾心顺服,不必自己在此事相上用心。如是方向者,方是今日僧宝二众所应努力者,亦才是能够成功提升僧团形象与实质之不二行门,不应专在逼令平实早日退隐上用心,不应专在与居士互别苗头上用心。
如是修正心态,远离身分与声闻心态之执著已,精勤进修大乘菩萨法要,然后方有可能致令出家僧团提升形象,回复古时之尊贵。若不尔者,继续与藏密和稀泥者,则将使世人轻视一切佛教僧宝;若不尔者,则将难免继续与四大法师夤缘而共和稀泥、共同沉沦,对于出家后之自己、对于在家信徒、对于佛教之现在与未来,究有何益?平实今日因此大变故,不得不苦口言之,不得不重药针砭;虽然此时闻之逆耳,一时难以接受,然而此言确实是苦口良药,惟愿我佛门出家二众,平心静气、理智思之:平实所说者是否有理?如是道理对于僧团品质之提升是否有益? 余今亦以此世所造护法、弘法之一切功德,回向早日圆成此世应作之任务,回向早日退隐续修禅定,回向早日出家为僧;余若得偿出家之愿者,对佛教之未来发展确有大利故。
对我会中已明心之人,更有 佛语相赠:“阿难!或有一人瞋恼者结缠。阿难!谓人瞋恼者结缠: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彼不敬师、不见法、不护戒已,便于众中起如是诤。谓此斗诤不益多人,多有人苦,非义、非饶益,非安隐快乐,乃至天人生极苦患。阿难!如是斗诤,汝于内外见而不尽者。为断此诤故,汝当速求方便,学极精勤,正念正智,忍莫令退。”今以如是 佛语,劝诸学人:当敬己师、当亲见法、当护正戒。除此以外,更当勤求方便,更当学极精勤,广发正念与正智,令自己能于难信难忍最极平实之阿赖耶识、异熟、无垢识心,能起绝对之忍,能使自己永不退失对于阿赖耶、异熟、无垢识心体之忍。若一切已悟之人皆能如是者,则无今日彼等诸人退失阿赖耶识心无生忍等事也!若一切人皆能如实见法、普能敬师、皆能护戒者,则我佛教尚无教内相诤之事,何况能有教外所加之法难耶?故此普劝大众:当敬师、当见法、当护戒。
再次感谢 大德昨日及此前之来函,二函中具述彼退失我法等诸人所立宗旨,令余能藉以宣示正法,救护随彼诸人修学妄法之四众佛子;唯除不读我书者不受我救。虽然 大德不必即是随其修学者,亦不必即是真实信受彼法者,然而 大德前后二度来函所说者,却完全同于彼等诸人私下妄诬我法者所说宗旨。由是缘故,今有此书之出版,非唯能利彼等四众诸人,亦能广利末法中今时与后世诸多学佛之人,此乃 大德与余共成之佛法盛事也!以此当知 大德之功德无量也! 大德既不便明示真实身分与地址,余今唯有再次于此书中深致谢意! 然因 大德再度来函时改名“感恩”故,今于文末复有一言好意相劝:当速离汝所依止某大佛教团体,今后莫再受其利用,免成共业! 所以者何?谓 大德以后若再度受命所为之事,是否皆能犹如此次事件之转成功德?颇难冀望也!
书至此处,已是总结之时,且回归本书主题,作此预先声明:尔后 大德或彼等诸人,若再来函而不具真名及地址者,除非别有因缘,余皆不再作覆;此书中所辨正者,彼等已皆不能正式一一作覆故。彼等诸人对于此书所作辨正诸义,及拙文《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所辨正之义理,若不能一一作覆,重又寻文逐义而不断来函质疑者,余若再为之一一作覆,则成无义之举。是故彼等若再有函文质疑者,应请其先就此书及拙文《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先行一一作覆,然后为彼再作辨正回覆,方可不违世间道理。
若 大德后时第三度来函,已书具真实法名或出家前之俗名及明确地址者,则将由会中亲教师为作略答,不广分别。余亦因时间所限,故不再作覆。此因彼等退失我法诸人,由某大佛教团体之暗中支持资助,因此共同掀起对于本会之法义质疑、及诽谤正法等风波,至此已无大波,已可结束,不须更造多事。真金已因此故益显其真,正法已因此故益显其妙;教界大师与诸学人阅此书已,兼读《略说八九识并存…等之过失》一文,已能了知法义正讹;是故彼等暗中联合某大佛教团体,于此以前掀风作浪等等事行,由了义正法之威德力所制服故,至此已经风平浪静,不能复生任何大浪,亦无能力破坏正法。彼等之影响力,既然至此已无余势,正法之弘传已无余忧,故当就此停住,令余回归正法之弘传与进修。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第十八,第十八,再度,来函,局部,成唯识论述记,第十,烦恼,
相关阅读
- 上一篇:22 第十七答
- 下一篇:24 关于《释摩诃衍论》作者之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