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唯识略说>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9--恼心所)——张正圜老师

[唯识略说]  发表时间: 2024-01-16 19:5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四则 恼心所
 
  “恼”是于“忿”、“恨”之后才会现起的心所,系追想过去让自己生起忿恨的境界,加上触受现前违心境界之缘,因而生起凶狠乖戾之不善心所,乃至发为暴恶之身行口行以为报复,犹如蜂、蝎等刺螫伤人。如《成唯识论》卷6云:“云何为恼?忿恨为先,追触暴热,佷戾为性;能障不恼,蛆螫为业。谓追往恶,触现违缘,心便佷戾;多发嚣暴,凶鄙麁言蛆螫他故。此亦瞋恚一分为体,离瞋无别恼相用故。”[《大正藏》册31,页33,中22-26。] 意思是说,在“恼”心所生起之前心中必定已先起了“忿”与“恨”,由于追想过去又触受现前违心境界而使心中更生暴恶热恼,凶狠乖戾就是“恼”心所的体性;能障碍“不恼”善法的生起,犹如蝍蛆(蜈蚣的别名)螫人,这就是“恼”心所的业用。也就是说,由于追想过去忿恨之事,触受现前违心境界之缘,忿恨的心中进而生起凶狠乖戾之不善心所;多发为喧嚣暴恶的行为,口出凶恶粗鄙的言语就如同蜈蚣等毒虫螫伤他人。这个“恼”心所也是以瞋恚的一分为体,离开了瞋恚就别无“恼”的相用。
 
  《长阿含经》卷9开示:
 
  云何九退法?谓九恼法:有人已侵恼我、今侵恼我、当侵恼我;我所爱者已侵恼、今侵恼、当侵恼;我所憎者已爱敬、今爱敬、当爱敬。云何九增法?谓无恼:彼已侵我,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爱者,彼已侵恼,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我所憎者,彼已爱敬,我恼何益?已不生恼,今不生恼,当不生恼。[《大正藏》册1,页56,中11-19。]
 
  这段经文的意思是说,有九种退失善根之法,也就是九种恼法,这是指因为以下九种情形而心生瞋恼:有人过去曾侵扰恼害于我、现在正侵扰恼害于我、未来将侵扰恼害于我;我所亲爱之人过去曾受到侵扰恼害、现在正受到侵扰恼害、未来将受到侵扰恼害;我所憎恶之人过去受到喜爱敬重、现在正受到喜爱敬重、未来将受到喜爱敬重。另外有九种增长善根之法,能对治以上所说的九种恼法,也就是对于以上九种境界当如是思惟而不生瞋恼:对方既已侵扰恼害于我,我自生瞋恼有何利益?如是过去不生瞋恼,现在不生瞋恼,未来不生瞋恼。对于我所亲爱者,对方既已侵恼,我自生瞋恼有何利益?如是过去不生瞋恼,现在不生瞋恼,未来不生瞋恼。对于我所憎恶者,既已受到爱敬,我自生瞋恼有何利益?如是过去不生瞋恼,现在不生瞋恼,未来不生瞋恼。
 
  如果我们在自己被侵恼时,或者所亲爱之人受到侵恼,而侵恼我与我所爱者之怨家受到他人敬爱,面对这些违心境都不能安忍而生起瞋恚忿怒,又怀忿不舍而生恨,因积恨而成怨,甚至由怨又进而思惟如何报复恼害对方,如是成就九种恼法而成为经中所说的九种退失善根者,由于烦恼遮覆,善根就难以增长而智慧不生,乃至造作三途恶业而受诸不可爱异熟果报,于自于他无有丝毫利益,因此有智者应该赶快把瞋恼等不善法丢弃,不要使它增长。
 
  当知瞋恼的过失极重,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卷24〈十地品 第22之2〉开示:“瞋恼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为一切求其长短;二者,常为众人之所恼害。”[《大正藏》册9,页549,中16-19。] 意思是说,由于瞋恼而造作的罪业,也会令众生下堕三恶道受诸苦报;如果生于人中,还会因为往世的瞋恼罪业而得到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一切人寻求他的是非过错;二者,常遭受众生损恼侵害。这就是因为往世瞋恼伤害众生的缘故。
 
  《大智度论》卷20〈释初品中四无量义 第33〉云:
 
  恨即是怨,初嫌为恨,恨久成怨;身口业加害,是名恼。复次,初生瞋结名为瞋;瞋增长,筹量持著,心中未决了,是名恨,亦名怨;若心已定,无所畏忌,是名恼。以慈心力除,舍离此三事,是名无瞋、无恨、无怨、无恼。此无瞋、无恨、无怨、无恼,佛以是赞叹慈心。一切众生皆畏于苦,贪著于乐;瞋为苦因缘,慈是乐因缘;众生闻是慈三昧能除苦、能与乐故,一心懃精进行是三昧,以是故无瞋、无恨、无怨、无恼。[《大正藏》册25,页209,上19-28。]
 
  由此可知“瞋”、“恨”、“怨”、“恼”的生起有相关的次第,皆为不善之法,遮覆众生至为严重;其中“瞋”是根本烦恼,忿、恨、怨、恼皆是以“瞋”的一分为体之随烦恼,所以说“瞋”是苦的因缘。而“慈”是不论对于亲人、怨家或是非亲非怨之众生,都愿意给予安乐,修慈心观则能对治瞋恚,若能发起慈心的力量,就能逐渐舍离瞋恨怨恼,因此当修学慈心三昧,常于众生生起慈心,并且一心精勤,则不仅能给予众生安乐,自己也能因此而无瞋、无恨、无怨、无恼,如是自他两利之行,宁有智者而不为耶?
 
  但众生为什么会有瞋恨怨恼等烦恼?又要如何才能究竟断除瞋恨怨恼等烦恼呢?《大宝积经》卷58〈文殊师利授记会 第15之1〉云:
 
  是时世尊与诸比丘到阿阇世王宫已,各随次第敷座而坐。时王即以种种饮食,手自斟酌供养世尊及比丘僧,悉令充足。复以上妙衣服奉献如来,即于佛前踞卑床座而白佛言:“世尊!忿恨瞋恼从何而生?愚痴无智由何而灭?”佛告大王:“忿恨瞋恼我我所生。若不能知功德过失及我我所,名为无智。若如实知彼我我所,此即非智非非智也。大王当知,一切诸行来无所从、去无所至,若无来去则无生灭。若无生灭,彼智无智亦复皆无。何以故?无有少法而能了知生与非生。若离能知,是为知也。”[《大正藏》册11,页338,中22-下4。]
 
  由上引经文中,世尊为阿阇世王的开示可知,瞋、恨、怨、恼等烦恼都是由于众生的我见、我执、我所执而生,因此如果我见我执没有断,最多只能降伏而无法真的断除瞋等烦恼。因为瞋等烦恼摄属于一念无明,若要能断除瞋恼,就必须要断除无明,首先则当断除我见,所以断我见是学佛人的首要之务。然而若依声闻解脱道的修法,其实只断除烦恼障的现行,习气种子随眠并没有断尽,而且声闻圣者也不能究竟了知诸法的功德与过失以及我与我所的真实理,没有实相智慧,无法灭尽愚痴,不能成就佛道。唯有亲证无来去、无生灭的实相心第八识,才能真正的如实知我与我所,渐次断除一切无明而圆满佛菩提果。因此一切学人当发大菩提心,依于慈悲心而修断瞋、恨、怨、恼等恶不善法,如是于自利利他中往成佛之道迈进。(待续)
本文标签:恼(1)正觉总持咒(54) 本文关键字:正觉总持咒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21 如来藏网 rulaizang.cn rulaizang.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43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