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67期>

《中观金监》

[第067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2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详述应成派中观的起源与其破法本质—
孙正德老师
(连载十六)
五、应成派中观错用奢摩他之无分别影像作为证无分别之根据
应成派中观虽然不许唐僧之意识无思无观、无分别,实际上却仍然妄想著:若能灭除意识所有妄想分别,即可成就般若经中世尊所说之无分别智。因此攀缘于大乘经及弥勒菩萨所说大乘奢摩他、毘钵舍那之修法,曲解论中所说证奢摩他之无分别定即是证得一切法无自性性,即是证得无分别智之智体。因此莲花戒于《修次中篇》中说:“若不修习以慧观察诸法自性,唯一修习弃舍作意,终不能灭所有分别,终不能证无自性性,无慧光故。”(注1)莲花戒虽不许唐僧之唯一修习弃舍作意,彼等亦不能否定经中所说菩提性之无觉无知、无分别相等法义;为使他人认定彼等所修所证属于大乘佛法,便以般若之无分别作为假想标的,因此于名相上说要灭除意识之所有分别,以为就能符合经中所说之无分别菩提性。然而,应成派中观之中心思想是:若不于绳上计蛇,即无蛇及蛇之自性可分别,只要了知无此蛇之执著境,就是无蛇之念及无蛇之作意,当时若能这样观察,所得之智慧就是无分别智,故意识不可不思惟、分别与观察;而其所说之“灭所有分别”,乃是指灭除对于绳上妄计假立之蛇与蛇自性之所有分别与作意。其中所说之“绳”即是五阴,“蛇”乃是我之执著;而我见之所缘,应成派中观所主张者乃是意识之细意识分,此细意识分是不可摧破之本住法;故彼等主张如果意识心于能思、能观、能作意之当时,只要作意不分别有“蛇”我,就能灭除一切“蛇”我之分别;一旦能灭除一切“蛇”我之分别,就能证得一切法无“蛇”我之自性。这其实是以自己建立之一法,取代佛所说之法,然后再摧破自己所建立之法,就谎称于佛所说的法义已经实证了;完全是施设而成立的戏论,全无法界真相的本质,于三乘菩提中并无丝毫的实证。
─────────────────────
1宗喀巴,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第545页。
再举莲花戒《修次下篇》中所说为证:“故正法中,凡说无念及无作意,当知皆以审察为先。何以故?由审观察乃能无念,能无作意,非余能尔。”(注2)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月称、莲花戒、阿底峡、宗喀巴、印顺等人,完全以意识之审察思惟作意为先;印顺更基于此一理念,故以学术研究之思惟等法作为实证般若之方法。彼等藏传佛教中观师企图于意识所摄之细意识分我见中,假想作意此细意识我非五蕴我,无有五蕴我之自性;以为能达到这样的结果,就是无念及无作意。为何彼等于强调以意识之审察思惟作意为先之时,却又要使用无念、无作意这样的名相?这是由于应成派中观自天竺的佛护、月称等传承以来,皆认定缘起性空之无常空即是世尊于般若经中所说之空性,然而世尊所说之空性乃是一切种子识、空性心、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体性。
──────────────────────
2宗喀巴,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第546页。
般若经中处处说此空性心无漏法“无自性则无所有、无所有则不可念”、“无相、无念、无作意”故,是说实相心如来藏无三界有之自性故无所有,无所有则不可念;亦是说如来藏于六尘万法中是无相、无念、无作的。但佛护、月称等应成派中观的始创者及传承者,悉皆未证此一切种子识空性心,即以意识之细意识分假想成一切种子识空性心,以意识缘生法之缘起性空本质假想成空性,已将细意识取代空性心如来藏,并将空性心及其所显之空性割裂成不完整的二法;又以私心揣度佛心,自认为观察第六意识所摄之细意识分达到无我之自性(实质上堕于我见中而不自知),则已符合世尊所说第八识空性心之无自性、无相、无念、无作意。故彼等企图引用《宝云经》证明其所说与经意相符,但仍是误引、攀缘。宗喀巴如是引用:“如《宝云经》云:‘毘钵舍那善思择故,了达无性悟入无相’…设若不须审观察者,世尊如是彼彼经中,宣说多种审谛观察,皆与相违。”(注3)经查《大正藏》所收藏诸经,并无宗喀巴所引用之经句,出处应是《大乘宝云经》;为求真实经句之意涵,兹举示与宗喀巴引用有关之前后经文如下,以便厘清淆讹:
菩萨摩诃萨具足十法摄心与理相应,何者为十?所谓多修不净观,多修慈悲观,多修十二因
缘观,善识污心之法,多修空相,多修无相,多修摄心,无所愿求,恒修不息不令悔恨,具
足戒品。……云何菩萨善知污心之法?菩萨摩诃萨观是污法,若在自心若在他心不可量度,
为灭是等因缘法故当观察之。何者是耶?所谓不敬佛、不敬法、不敬僧、不敬戒律、不敬同
学,若老若少并不恭敬,是名染污心法;唯重自身轻蔑他人,于诸境界驰骋散乱……乐于戏
论耽著嬉戏,如是等事名染污法。能染污心而善知之,为灭一切诸戏论故,多修于空而入禅
定,以调其心。如是修空,于此境界随心著处,当寻是处求其体性遂无所有,无所有故通达
于空。所缘之境及能缘心并须观察,作观察已,心境二法悉无所有而通达空。通达空故为修
无相,而摄其心入于禅定,一切相貌显现相似,善观察之则见非相,既了非相不得己身则无
身相,得无相已不著己身,不著身故不得一切外诸境相,于诸外境不作分别不更移心。于内
外相心既不动,为灭无相之相故,于修观行不生忧喜,虽得是定习气尚多,为灭习气恒修是
定,心心相续无令休息犹如?火,住于奢摩他毘婆舍那中。毘婆舍那者如实法观,奢摩他者
一心寂默,得心定故后不致悔,不致悔故生欢喜心。何故欢喜?由戒清净,一切菩萨具足戒
品,清净摄心与理相应。何以故?持戒清净故摄心得成,是故说名与理相应。(注4)
──────────────────────
3宗喀巴,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24,第546~547页。
4《大乘宝云经》卷5,大正藏第16册,第269页中至270上。
此段《大乘宝云经》中世尊之开示,乃是针对已经亲证空性心、一切众生如来藏阿赖耶识(异熟识)之菩萨,应如何于悟后修除我执烦恼习气:多修不净观以断除对色身之贪爱,多修慈悲观以灭除对怨亲之瞋恚,多修因缘观而以因缘观智对治贪欲与瞋恚之生起;善于识别能染污心之染污法,修学空、无相、无愿三三昧以调练其心断除习气。菩萨如此观察对治染污之烦恼习气,使觉知心能够趋于寂静而安住,亦能以亲证空性心之智慧如实观察:能安住于境界之心乃是空性心藉缘所生法,无有真实自性;此心所缘之法尘境亦是空性心藉缘所现,了知能缘之心与所缘之境皆无有真实自性,通达此心与境无有真实,自性空而不著于空。
如世尊言,修瑜伽师有四所缘,谓周徧所缘,净行所缘,善巧所缘,净惑所缘。周徧所缘复有四种,谓有分别影像,无分别影像,事边际性,所作成办。就能缘心立二影像,初是毘钵舍那所缘,二是奢摩他所缘。言影像者,谓非实所缘自相,唯是内心所现彼相。由缘彼相正思择时,有思择分别故,名有分别影像。若心缘彼不思择住,无思择分别故,名无分别影像。又此影像为何所缘之影像耶,谓是五种净行所缘,五种善巧所缘,二种净惑所缘之影像。就所缘境立事边际,此有二种,如云唯尔更无余事,是尽所有事边际性,如云实尔非住余性,是如所有事边际性。其尽所有性者,谓如于五蕴摄诸有为,于十八界及十二处摄一切法,四谛尽摄所应知事,过此无余。如所有性者,谓彼所缘实性真如理所成义。就果安立所作成办,谓于如是所缘影像,由奢摩他毘钵舍那,作意所缘,若修若习若多修习,远离粗重而得转依。(注8)
───────────────────
8宗喀巴,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14,第350~351页。
此段文字摘录自宗喀巴所著《菩提道次第广论》中,这样的叙述看似宗喀巴以自身之证解而造者,实际上却是抄自《瑜伽师地论》,于原文整段中挑选字句组合而成者,然而未见说明引用于何处,即有意图窃据为己说之嫌。宗喀巴虽曾于《广论》之开头声称,其菩提道次第门是来自“至尊慈氏”(也就是弥勒菩萨)所造《现观庄严论》之教授,以及阿底峡之《菩提道炬》(或称为《菩提道灯》),然而仅见宗喀巴引用一两句《现观庄严论》中与法义无关者(注9),整本《广论》中却处处可见“瑜伽师地论说、如声闻地、菩萨地、摄决择分”这样的说法;而《瑜伽师地论》本地分之声闻地与菩萨地及〈摄决择分〉已经含摄了整部论之九成分量,因此宗喀巴之《广论》应该说是多数抄录自《瑜伽师地论》加以组合并曲解之,企图以附和其主张意识心为佛法宗旨之邪说,达到让人信以为真之目的。(注10)(待续)pdf-36
────────────────────
9宗喀巴,法尊法师译,《菩提道次第广论》卷8,第209~210页:“圆满一切德相发心者,仅见利他必须成佛
,引起欲得成佛之心犹非满足,即于自利亦见成佛必不可少而引欲得。又此亦非弃舍利他,亦须为求利益他
故,《现观庄严论》云:‘发心为利他,欲正等菩提。’此说双求菩提与利他故。”第224页中又说:“第三
显所修果即为发心者。总相如前所引现观庄严教义。”
《现观庄严论》中与此段有关前后之原文为:“般若波罗密,以八事正说;徧智道智,次一切智性,一切相现观
,至顶及渐次,刹那证菩提,及法身为八。发心与教授,四种决择分,正行之所依,谓法界自性……发心为利
他,求正等菩提,彼彼如经中,略广门宣说。”(《现观庄严论略释》弥勒菩萨造颂,法尊法师译释,第6页至
12页。台北,老古文化,1990年3月)。
但弥勒菩萨论中所说乃是已证本识阿赖耶识、能现观般若实相之菩萨,依于本识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体性而
发起道种智,为利他而发心求无上正等正觉。宗喀巴虽声称《菩提道次第广论》来自弥勒菩萨《现观庄严论
》及《瑜伽师地论》之教授,却没有能力将法义予以应用或引用而解说,乃是借著引用菩萨称号及其论著名
相而诳惑世人罢了。
10如同前举之《菩提道次第广论》卷6,第179页所说死没及结生之理,与《瑜伽师地论》卷1,大正藏第30
册,第281页中所说,相似度九成以上。而说到结生相续时,《瑜伽师地论》说:“当于此处,一切种子异熟
所摄执受所依阿赖耶识和合依托。云何和合依托?谓此所出浓厚精血合成一段,与颠倒缘中有俱灭,与灭同
时即由一切种子识功能力故,有余微细根及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抟生,于此时中说识已住
结生相续。”弥勒菩萨于论中所说已住结生相续之识乃是指阿赖耶识。
而于《广论》中,宗喀巴将文字变更及组合后,这么说:“与此同时中有俱灭,与灭同时,即由阿赖耶识力
故,有余微细诸根大种和合而生,及余有根同分精血和合搏生。尔时识住,即名结生。诸有不许阿赖耶者
,许为意识结生相续。”宗喀巴于此就是将阿赖耶识曲解意识之一分,因为应成派中观佛护、月称、宗喀
巴等不许有阿赖耶识心体故。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中观金监,详述,应成派,中观,起源,与其,破法,本质,孙正德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