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正见正行>菩萨正行>

优婆塞戒的受持(8)

[菩萨正行]  发表时间: 2015-08-05 23:0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戒法是戒止恶行而不是戒止善行的,是戒止私心而不是戒止大心的;当你的所作所为是护持正法时,它就有开缘;若不是为了护持正法而说四众过,就被遮止。在种种戒法的遮止与开缘中,都应有所了解,不要被戒法表相所拘束,但也不许浮滥的开缘,要能把握正确的分寸;只要懂得戒的因果,就不被表相所系缚而懂得开遮,那么戒法就不会束缚你,反而能成就你的道业。但是有很人被戒相绑死了,就成为颟顸持戒、笼统守戒,当他出面据“理”力争的结果,本质反而变成破戒、破法,因为善知识破邪显正、救护众生时,他却说是诽谤僧宝,反而变成护助破法者,这就是不懂开缘和遮止。但是这种情形往往是明知故作,背后的因素则是善知识的法义辨正其实已经显示他悟错了!显示他的弘法本质是误导众生,所以他就假藉戒法来指责善知识为诽谤僧宝;这在以后舍寿时,将会使他获得严重的后果。这意思是:持戒当然要严持,但是要有智慧的受持而不可颟顸笼统。
虽为身命,假使有人家构陷某比丘或优婆塞,譬如他出家前或受三归五戒前,曾经犯了某种过失,是他学佛之前的事;但因为你知道那件事的详情,有人为了打击他,就故意逼迫你当众大力宣扬,你如果不作,他就要杀害你;即使是这样,你也宁可被杀害,不要宣说四众过。因为保得这一世的色身,可是后面的无量世却得要轮转于三恶道中,苦痛无量,千万别作。这是第五个重戒。
〖“‘优婆塞戒,虽为身命,不得酟酒。若破是戒,是人即失优婆塞戒。是人尚不能得暖法,况须陀洹至阿那含?是名破戒优婆塞,臭、旃陀罗、垢、结优婆塞,是名六重。”〗
语译:第六个重戒是不许经营酒店、酒廊、酒坊、酿酒厂;以前若是做这些事业的话,今后就不要再作了。酤酒就是卖酒、开酒廊,受戒后就不要再开酒廊了,即使不卖酒就不能活命,你也得要改变,要停止卖酒。若是受了优婆塞戒以后,还继续开酒店、经营酒业而使众生饮酒迷醉,就是毁破了优婆塞戒。破了这个戒,失掉戒体,别说初果乃至三果的证境,连四加行的暖法都不可能证得,所以也是破戒的优婆塞、臭的、暴戾的、不精进的、有结使的优婆塞,这就是犯了第六个重戒。饮酒会使众生心性沈沦,也会使众生修定时产生障碍,所以菩萨不该做这种会妨碍众生修道的事情,否则就是严重犯戒。
〖“‘善男子!若受如是优婆塞戒,能至心持,不令毁犯,则能获得如是戒果。善男子!优婆塞戒名为璎珞,名为庄严,其香微妙,熏无边界,遮不善法,为善法律,即是无上妙宝之藏、上族种姓、大寂静处;是甘露味,生善法地;直发是心,尚得如是无量利益,况复一心受持不毁?’”〗
语译:佛又开示:优婆塞戒就是菩萨所戴的璎珞。大菩萨们的画像或者经上说的大菩萨身像,总是在胸前佩戴璎珞,那些璎珞每一颗都是价值百千万两金;人间的璎珞难得值百千万两金,就只有大菩萨戴的璎珞值得;因为祂们的璎珞是一种表征,从表面上看来只是在庄严色身,但其实是表征菩萨身口意的无量清净行,所以《菩萨璎珞本业经》说的菩萨璎珞本业,是说菩萨身上每一颗璎珞都是无量清净的身口意行成就的,所以把成佛的资粮叫作璎珞本业。一切大菩萨都以清净的无量身口意行和清净本愿作为璎珞,所以菩萨生在天界时,自然而有无价的璎珞来庄严色身,不必伸手向别人募化,所以诸地菩萨若是生在天界时,都自然会有无价的璎珞作庄严,这是因为已有清净的无量身口意作为本业而出生的庄严相。人间的诸地菩萨,如果剃头着染衣而出家了,或是维持在家身,都不会胸佩璎珞作为庄严,因为这不是他们的可爱异熟果报;但是生到色界天或欲界天的诸地菩萨都自然而然会有璎珞庄严,这也是衪们的可爱异熟果报。因此说,璎珞其实是戒行清净、定法亲证、慧学亲证的表征,这就是菩萨的璎珞。
戒行既是菩萨优婆塞的璎珞,显然璎珞只是表征,所以不应特地去买璎珞在身上佩戴。守持优婆塞戒不坏而有的庄严璎珞,有熏香之味而且其香微妙,没有边界遮止,将会流香于无量无边世界中;因为菩萨优婆塞持戒清净,或者比丘、比丘尼戒或菩萨戒持得清净,护法善神与戒神们都会互相讨论:“我护持的这位佛弟子,戒法持得很清净,将来修道一定会有大成就。”护法善神与戒神们,也会互相炫耀:“我护持的菩萨戒弟子持戒最清净。”他们也会互相比较,与人间是一样的。这样传来传去、一传十、十传百,你在这边持戒清净,极乐世界的众菩萨们都知道。因为你念佛发愿要生极乐,你的莲花已经生在那里,人家只看你专属的那一朵莲花就知道你在娑婆持戒清净或不清净了!只看莲花就知道你在娑婆时的慧学好不好、定学好不好?连你性障重不重都看得出来的。因为极乐世界的莲花共有九品,九品就已经不一样了,就代表你往生去极乐世界时是下品下生的,或是中品上生、上品上生的,都不一样。单只是上品上生与上品中生的莲花光色就差很远了,上品中生的莲花有紫磨金色的光芒散发出来,但是死后将会上品上生的人,即使是刚出生的一朵小莲苞,它的光明都远胜上品中生的紫金莲即将要开敷时的大朵莲花光明;因为智慧光明不同,性障的修除或降伏也不同,自然就会有很大的不同。假使让你见过一次上品莲花的光明,你一定会很喜欢;那种光明,如经中所说:黄色黄光、青色青光……等。金光、黄光四射照耀,但是其中夹杂着宝蓝色光明,太漂亮了!想想看:金黄色和很强烈的白光中,夹杂着宝蓝色的光明放射出来,那是怎样的光明?想一想,漂亮死了!所以上品上生的莲花光色与中生是大不一样的,何况是上品与中品下品的差别呢?因此你持戒持得好不好?修行修得好不好?在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瞒不了别人的。同样的,在鬼神道法界、天道法界的众生中,他们也都会传开来,所以你的戒德香(如果你持戒很清净,戒德香就很微妙),就会到处宣流而普熏无边界。
菩萨优婆塞戒可以遮止不善法,如果持了菩萨优婆塞戒,它就成为你的善法戒律。律就是用这个善法来约束你,使你不会去犯恶业,具足了成就慧学所需的资粮。所以说优婆塞戒是无上妙宝之藏,换句话说,当你持了这个戒律,才可能在佛法三乘菩提之中有所修证,所以戒法中含藏着无上妙宝,因此使你从受戒的那一剎那开始,身心转变为上族种姓。因为你受了戒以后,与世间凡夫就大不相同了;世间凡夫是一天到晚都在贪瞋痴中,杀盗淫妄或是每天喝得醉熏熏的,你却是六重戒不犯,身心转变,已经与他们产生很大的距离,所以从受戒的一剎那间就开始不同了,转变为上族种姓了。安住于六重戒中都不犯过,当然心地就开始不再攀缘世间法了,自然就常住于大寂静处了!
而且菩萨优婆塞戒也是佛法中的甘露味,因为它促使在家的初学菩萨离开了染污法,就可以和清净法相应;心地常与清净法相应时,就会渐渐的可出生在善法的境界中。以直心来发起优婆塞戒的清净心,尚且还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也就是说,一发心就可以得到无量的利益,何况是终身一心的受持而不毁坏?当然得利就更多了!
二十八轻
〖“‘善男子!如佛说言:若优婆塞受持戒已,不能供养父母师长,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耽乐饮酒,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污恶不能瞻视病苦,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见有乞者,不能多少随宜分与、空遣还者,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诸优婆塞、优婆夷等,不起承迎礼拜问讯,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若优婆塞受持戒已,若见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毁所受戒,心生憍慢言我胜彼,彼不如我,是优婆塞得失意罪;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语译:接着开始讲微细戒,属于轻戒。前面讲的是六个重戒,接着有二十八个轻戒,也是优婆塞戒中应该受持的。那你们优婆夷说:“那是优婆塞要持的,跟我们无关。”事实妳们还是要受持;因为妳们若准备要受菩萨戒,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函盖在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我们即将传授的菩萨戒中有四十几个轻戒乃至五十一个轻戒,重戒也多了四个,所以这二十八个轻戒也和大家有关。
有智慧的戒师,还要继续向戒子开示:譬如佛曾说过:“如果优婆塞受持了菩萨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长辈,这个优婆塞就获得失意罪了。”换句话说,受持优婆塞戒以后,必需念兹在兹:要常常记得供养家中二老。有人学佛以后说:“师父叫我要布施。”他嫌自己布施不够多,就把每月供养父母的五千块钱或五万减掉一半,说父母在家里食衣住都不用钱,每个月供养他五千元、五万元,他们每天闲着无聊就把我给他的钱拿去坐出租车,花了二千块钱坐出租车去买一罐八百块钱的花生油回来,真浪费!就把原来的供养减下来,那就不对了!假使有能力,你仍然要依旧供养,因为他们可能也会常常买米去佛寺供养,或是把余钱供养三宝;我们如果减了金额,他们可能就不再供养三宝了,那就不好。不该这样想:“如果我把这些钱直接拿来供养三宝,得到很大的功德、福德,所以供养父母的部分就减一些吧!”错了!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经文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忘了优婆塞戒受持者的本分,戒体不能时时现起,将来就会堕落三恶道,也是不清净的心行,是有为有作的心态。
优婆塞受了这个戒法以后,忘了自己已是受戒的在家菩萨,常常耽乐饮酒而喜欢品尝酒味,就获得失意罪;因为持戒的目的是不要饮酒,不要卖酒,想要远离酒味而离开暗沉无明。喝了酒就会增长无明,常常住于暗沉境界中,可是优婆塞受了在家菩萨戒以后,却仍然每天得要暍一些小酒,这就是耽乐饮酒,就得了失意罪:忘失了自己已经是在家菩萨戒的受持者了。所以受戒后可别这样想:“我只要不酗酒就好,每天喝一小杯好酒品味、品味,有什么关系?”这仍然是失意罪,因为耽乐酒味而忘失自己已是受戒的菩萨了,所以得失意罪。因此缘故而使戒体暂时不能生起,这就是堕落之罪,心行不清净,也是有为有作的心态。
如果受了优婆塞戒以后,因为心中讨厌脏污的事物,所以当他家中老父母或是寺院中的老师父、老长辈有病苦时,他就不愿意去看顾他们,这也是得到失意罪。在前面已经开示很多了,说菩萨从大悲中生,既要当菩萨,却没有悲心,连家中的老父母、寺院中的老师父,都只因为厌恶污垢而不愿瞻视,那还说什么大悲心呢?根本就忘失了自己曾受菩萨戒的作意了!这就是得到失意罪。既然忘了菩萨的戒心,戒体就起不来,未来是会堕落的,这就是不清净心,是有为有作的心。
受持优婆塞戒以后,看见有人来乞讨,虽然身边刚好不方便,也应该多少布施一些。若是不愿意随分多少给他,让他空手回去,这样也得失意罪:忘了所受的菩萨戒精神了。菩萨戒的戒体就是没有现起,自心现在就已经堕落了,将来舍寿后当然会堕落三恶道;这是不清净心,是有为有作的心。若是有人来乞讨:“我没有饭吃,你布施给我一碗饭。”你若刚好只有一碗饭,就分一半给他,这就是随分多少施与,不要空手遣返他,就不会得到失意罪,否则也是不起、堕落,不净、有作。
受优婆塞戒以后,如果看见比丘、比丘尼、长老、先宿,或看见优婆塞、优婆夷来,要依情况接待:起、承、迎、礼、拜、问讯。读经时不可含糊笼统:看见优婆夷来时,当然不用向她礼拜?而是要起、承、迎,不可仍然大刺刺地坐着不动。如果看见比丘、比丘尼或长老来了,不但要起身、承接、礼拜,礼拜完了还要问讯:“师父啊!近来众生好不好度?您身心轻安吗?”礼拜完了还要如此问讯。问讯是问候讯息的意思,不是作一个手势就叫作问讯,那是不如法的。如果是长老来了,还是一样要起身、相迎、承接、礼拜、问讯他。若是先宿,他也许不是长老,也不是出家人,而是在家人;先宿就是先辈的在家修行人,你就起、承、候、迎,接着问讯就可以了,不必礼拜;你若礼拜,他也是觉得困扰,他年纪大了也不方便回礼。如果是诸优婆塞、优婆夷来了,那你就起、承,欢迎他来,并且问候他近来好不好?就不必礼拜了。这些事情要因时、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应当合乎礼节。你如果不能这样作,也是失意罪,因为你受持优婆塞戒以后,身为菩萨就应有菩萨的威仪,人家来了,你不可以大刺刺坐在那边说:“你要干啥?”或者连问都不问,都不开口,只是定定的看着他,这样也是失意罪。菩萨要有菩萨的威仪,别人来见你,总得站起身来承接,这是基本的礼节。
本文标签:戒法(14)优婆塞(9)菩萨优婆塞戒(1)六重二十八轻(1) 本文关键字:菩萨优婆塞戒,六重二十八轻,优婆塞,戒法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