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毁谤三宝(4)
所以消失者消失,不消失者恒不消失,以不消失者,自守其位,如是常恒,阿罗汉证取涅盘也是,不证取涅盘也是,大乘涅盘也是,不是大乘涅盘也是,所以如是常恒如是,因此可说涅盘不生不灭,而涅盘实体就是「本际」,所以如来即是隐覆说,涅盘常住,无论证与不证,悟与不悟,此涅盘常住,而小乘人明知无有入涅盘法,唯有入灭法,不论是入灭尽定,乃至报尽舍十八界,永灭,皆非是入涅盘,以涅盘无有有情,以涅盘为一实相,以涅盘寂静,焉可容得罗汉搅乱,是以无法可入;若是有入者,涅盘如是不能清净寂静,于是至此知道毕竟无有入涅盘者!既然如是,涅盘既然常住,当知生时死后,皆是常住,一切众生应该皆有涅盘,以阿罗汉所修所证,还是和涅盘实体无关,不知不会涅盘,而佛仍然可以方便说入涅盘,由是而知,不知不证不会不取,涅盘还是涅盘,于涅盘位中,如有可说,则阿罗汉如同一般凡夫,一样不知不证不会不取,何以可说涅盘,所以一切众生涅盘常住,无关贤圣!
以涅盘常住,无有变异,所以得说小乘人可以证取阿罗汉果,乃至入灭,涅盘寂静,以涅盘本自寂静,不修行还是寂静,此毕竟无待修行,以涅盘本际非是现下这个意识心,非是现下的十八界物,所以如何比拟取之相较,若是十八界物,不名涅盘,所以涅盘本际即是实体,即是常住义,即是不生不灭义,即是真常真我义,以如是义故,知道如来真正知道涅盘境界,知道如来非是一般阿罗汉二乘人可比,以如来能够得证此非十八界法的涅盘实体,所以可以宣称此事,宣说命名,而说「本际」,乃至说「如来本际」,所以《阿含经》即是明说,此涅盘境界,佛陀在生时候,已然得证,而且就是「如来」,否则何必称之为「如来本际」,若是如来是十八界物,则不必更说圣道以为胜法,以必当无常,以必当消失,以必当永灭,以同入涅盘义故,然如来可以得证涅盘实体,而且说明「如来本际」于此涅盘位中存在,所以得知因为「如来本际」,才有可说涅盘,而一切众生究竟有此「本际」故,以不得其它方便修学,故不知不证此「本际」,所以当问如何证取此一「本际」?以小乘者无有为菩萨救度众生之心,不能生生世世于此三界中受身,只愿尽快不再受身,如是不受一切后取有,所以不受任何三界身,因此如来不能托付圣法,只得托付菩萨,以阿罗汉毕竟只有最后一生可说,何论生生世世,更何论去救度众生呢?若知道此为「如来本际」,更知道菩萨受身无量,于三恶道亦是凭诸愿力,头出头没,如是日夜精进,于《阿含经》中的菩萨本生谭中,如是时间久远,长劫为众生受苦,入诸恶趣,阿罗汉可是没有这个心,因为他是二乘人,没有想要成佛,不能够期待啊!以「如来本际」故,知道证取,就是应行菩萨道,乃至最后成就如来,所以「如来本际」当然可知可证,如何不可知不可证?以如来能证,以菩萨道,以大乘法,就是在谈这如来藏,所以不谈这十八界法,只有实相可说,实相非是十八界相,而此实相常住,所以只有一个非十八界法,否则非十八界法,有许多,则应该涅盘位中,有许多,以消失了十八界,而非十八界法,阿罗汉无有能力使之消失,所以现在佛陀金口,只有「本际」,所以非十八界法的实相,就是本际,而《增一阿含经》中的《央掘魔罗经》正说明说:如来藏,所以非十八界法就又是如来藏,所以因为诸因缘不同,诸众生根器不同,循循善诱的方式亦是不同,所以非十八界处,有多名,「本际」,「如来本际」,「如来藏」,其它多名尚且还有,包括「我」,后者以「无我」、「非我」、「不异我」而得知。因此总十八界法,无有此法,说为本际,说为实际,说为理地,说为唯一真实,说为常我,说为正真,一切说有加其上,而得涅盘体,本自涅盘,所以现下无有众生不有涅盘,但以不知,所以不说证取涅盘,若是知道,则是证取,所以涅盘实体,非是死后方说有,要现下证得此非十八界物,得证此真心,以小乘人畏惧生死,生涅盘贪,不知此贪,也太过分,直是灭去,以为果证,如是真是小,何可称圣?所以当有菩萨学三乘法中的菩萨乘,菩萨亦是有情,亦是学佛之人,所以《阿含经》的本生谭,广说菩萨度生志行,因此小乘不契大法,自是无知于涅盘本际,所以不知不会请法修学,去取证涅盘本际,如是以少为足,则是增上慢,行于解脱道,而舍弃佛菩提大道。如果是大根器的人,应当在生前,应当发心取证此如来本际,以可知可证,以如来知道毕竟有「本际」故,此毕竟非是如同蕴处界不实;所以依止小乘法的阿罗汉入灭,可如是知,「本际」一直在,到底在于何处?所以为了遮止非道说道,因此佛陀说:「不相在」。
何谓「不相在」?如果是说本际和五蕴,则本来就不同,但佛陀以隐覆义所说,一切人天大众不能轻易解得,所以佛陀说「不相在」,以破斥于此五蕴中寻找本际的行为,因为「本际」不在五蕴之中,「本际」之中也无有五蕴;而现在已知「本际」就是真心,所以真心不在五蕴之中,五蕴之中也无有真心。「在」于此处,当作是在其中的解释,所以「不在」,互相不在,所以称之为「不相在」,也由于如是的缘故,不应于五蕴境界相中寻找,要注意不是意识心的心所生起的境界,不应该以为那是真心。因为许多人不相信除了这个十八界外,到底还能够找到非十八界的真心吗?所以佛陀以隐覆说来回答,这个真心和现下的这个五蕴中的意识心不同,祂不是意识心,也不在意识心的心想中,不在意识心的境界相里面,祂是独立于意识心之外;同样的,意识心也是独立于祂之外,所以互不相属,没有谁去涵盖了谁,谁去包含了谁,两者互为独立;所以要找到这个至高无上的真心,不是在这个五蕴中的意识心的所行境界相中去找,如果是这样,真心不过是意识心的心想出来的东西,不是真正的真心;如果这样想出来,这样造作出来的,这样以着修行方式而取用的境界相,就会因为意识心不去想,意识心不在修行中,如是意识心不生起想的功能,这个祂就不见了;这样变成了需要以意识心来不断地维系祂的存在,否则祂就不存在,祂一直存在于意识心的所行境界中,如是名为「在」;然而这里明说「不在」、「不相在」,所以真心不是所行的境界相,因为祂不是意识心的心所管辖,祂不是意识心的想象,祂是法尔如是,永远存在,所以最后意识心找到祂之后,必然确认祂是一个实体,如同确认另外一个人有意识心一样,不能说这样了知这件事,就是我们意识心包含了别人的意识心,而说别人的意识心在我们里面,不如是说,而会知道:这个新知道的心,真的是真心,即使不去了知祂,祂还是可以恒常存在,而祂很特别,可以让现下的这个意识心不会错乱,以为是别人的:不管是别人的真心,不管是别人的假心,都不是;会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是自己的真心,自性如来,所以称之为「本际」,称之为「如来本际」,以《阿含经》说如来可以由大地一切众生有情而成就,所以每一位众生都有自己的「如来本际」,都有如是的祂,因此如来不是十八界法,如来是本际,而依照本际而形成一个色身,形成降神入母胎、出胎、成道、应化人间、三转法轮、示现涅盘,所以本际就是祂,我们也因为各时期的说法都为我们宣说,一切众生都可以成就如来智慧能,就是可以成佛,所以当说有一真实,从来「不相在」现下的五蕴假我之中,此真实就是本际,所以当说涅盘常住,涅盘常在,当知一切众生本自涅盘,无缺无失,若不如是,则佛不当说:一切众生可以成佛;以一切众生修学小乘法,只能灰身灭去五蕴假我,事实上无有助于涅盘,然佛陀仍然宣说:此阿罗汉得证涅盘,由是应知,毕竟有涅盘。
所以涅盘应为深妙法,应是甚深极甚深的深妙法,所以不于小乘阿含时期多加说明,这其中的义理当知:既然无有助于涅盘,这涅盘还是得证,可是毕竟又无有证者,所以当知:生、未生、死、未死,一切所行诸法境界中,此涅盘不必得有助益方得,此涅盘即是涅盘自性,涅盘本自常住,涅盘本自常在,「不相在」故,不堕入十八界生灭数中,所以不可以常情拟议,不可以十八界法的体性思之,祂毕竟无上,不再生灭,本自不生,又何曾灭之,既然不生不灭,又是可以于涅盘位中独现,因此就是本自存在,方如是说不生不灭,否则当说:阿罗汉入灭,涅盘方生,不如是说,依隐覆义而说:涅盘常住,以阿罗汉根本不知涅盘,无有了知心可以入住涅盘,乃至无法知道何谓涅盘中的本际;虽然涅盘因为「本际」而立名,阿罗汉还是不知,因此可以知道涅盘当说是常住法,以此不生不灭,说为无余涅盘;既然如是,次说,涅盘当然于阿罗汉生前已经存在,否则不当说:有余涅盘;以如是说,证无余涅盘的阿罗汉,虽未舍报,然还是证取无余涅盘,所以证取不证取的究竟说且置,当说活着的时候,计有涅盘,就有此涅盘,此涅盘又如是不生不灭,所以一切众生从生到死,从死到生,根本这个涅盘本际还是一直存在,所以佛陀隐覆其意而说涅盘常住,不当以为涅盘不是常住,不当以为涅盘于一切有情上不是常住!既然是常住,而且又和五蕴「不相在」,因此当然离于五蕴而有,然真心无有形质可说,因此原本不是物质型态,既然如是,当为类似心,而其必定难知,否则一切众生便不当轮回至今,以容易寻找故;所以既然不容易寻找,而还是「不异我」,代表和五蕴之中还是有所关联,不是离开了五蕴,弃舍了五蕴,而五蕴能够独立存在,其关连于小乘经典并未甚多描述。所以不当说涅盘无处可觅,当说涅盘常住,而且和五蕴有密切关联,所以五蕴不能说和涅盘完全无关,此涅盘就是本际,就是一个常住心,但不是我们现下所使用的这个心,这个能够了别这个三界的心;这个常住心,从来不入断灭,也不被出生,永远常住,依此而说小乘涅盘,得以破斥诸外道边见,不落有无,不落常无常,以世间所说常见和断见,都是依据现下这个意识心而立名,根本是于五蕴生灭法中求诸涅盘或说断灭,是知其义不然;已知五蕴生灭法,何有涅盘自性可说,何可说常?既然生灭法自去生灭,何碍着真实涅盘常住,如何以生灭法相而执以断见,如何说断?所以真实常住涅盘,离诸不断不常,以离诸戏论故;而更说真常!
佛法大义如何好会???甚深之法,即使以如是小乘义理,也可以竖诸法幢,破斥一切外道,而立诸圣义而不败,所以如是深妙,哪里可以轻言大言,以为佛陀无智,以为佛陀智不及此,无能演说大乘佛法,无能说出般若唯识深邃义理呢?绝无此事!一切众生只有俯仰圣义而已,以凡夫地离佛位,真是不知如何遥远;更且未证得涅盘真心者,如何大言佛陀的涅盘如何如何,皆是戏论中讨生活,实在是令一切证悟者无法欢喜赞叹,以谤佛故;今日虽想多所评论昭慧法师的言论,但不坏诸因缘故,以如是小乘法简别大乘宗旨,令法师能够知道:佛陀早已有言,不当以僧衣着身,故发悖佛言词,以无义故,以非理故,爰愿此文令法师早日归顺正法:如今日现代禅菩萨僧团已全部转为净土归仰,愿与李元松居士同赴极乐净土,相期共见,如是令一二三甚为动容再三,虽李居士不复于人间,但音容宛在:生死不挂于心,毕竟无有恋着于世事,更为抛弃智者身分,不再辩驳,而以弥陀为皈依,真大丈夫也!而其所领导的菩萨僧团大众,又能够诚心皈依弥陀,发愿往生,实在是人中之雄!一二三赞叹再赞叹,随喜再随喜,礼敬如是娑婆恶世的真正修行人,象山弥陀村真可为后世学佛人一大标榜!虽然对于居士尽心求取涅盘,而终至错会,甚所遗憾,然大道如是,因缘如是,菩萨生生世世,惟法是赖,若真修行人,他日必会证悟无疑,何可挂意哉!一二三甚为惭愧多生多劫恶业随身,乃至烦恼贪瞋痴多所相随,于诸不善未能永离,然菩萨行此大道,仍是得蒙如来加持,为作佛事,护持正法,生死如是而已。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不当,毁谤,三宝,不当,毁谤,三宝,一二三,菩萨,不修,证圣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