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佛学探源>历史学>

史权与史家--史权、史责与史家二(2)

[历史学]  发表时间: 2015-07-02 16:0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巴勒克拉夫描述目前史学研究的资料愈来愈庞大,所以亟需电脑机器、处理庞 大资料的大量人力之高额经费。这项巨大的经费亟需政府预算的挹注,也使得历史 学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感到需要对政府的控制作出让步。这种制约的现象,不 仅仅存在于极权式的政府体制中,即使是「治理良好的国家无需严厉的审查制度」 的状况,仍然完全有可能「用款款酥软的魔力或用制作精巧的令人感到舒适的链条 将历史学」束缚起来。由此可知,史家对于统治阶层协助获得统计、史料、档案、 研究经费的理想期待,对于史家「秉笔直书」的史权,其实是彼此相冲突矛盾的。 因此,获取官方史料与资源,并非史家的史权。 从宋学勤与巴勒克拉夫的描述可知,当代的史家已经警觉到自身的史权,极易 受到外在的制约。以往史家经常错以为史家有权可以「以史制君」,其实是否能够「以 史制君」,端视君王的态度而定,并不是史家有任何权力足以制衡君王。现代学者雷 家骥在《中古史学观念史》中说: 严格而言,「以史制君」是「以史经世」思想中最尖锐的观念,其制约对象 不仅在乱君贼主,也兼且涵盖了专权不法的乱臣贼子。权力制衡原是政治问 题,谋国者在法治上不能予贼乱之君臣以制衡或制裁,此即中国政治及政制 之可悲者。及其不得已而必须假借抽象之「天」以制之,及至天不可制之而 又不得已以「史」制之,乃至再不得已而落实于「以亲制君」(即祖宗家法) 及「以师制君」。如此由抽象至具体,层层转落,终无以制之,而反受其利 用。26 权力制衡确实是政治问题而不是史权问题,史家其实没有任何权力足以制衡君 王。而且在史学的实践上,史家根本没有力量「以史制君」,所以终无以制之,而反 受其利用。因此,将政治制衡作为史家的权力之一,实在是严重混淆史家权力的所 在,也是显示史家个人贪好参与统治权的弊病。 经由上述的论证可知,史家选择事实记述的史权,与从政府机构取得史料、资 源的权利,或者参赞统治权所获得的权力,是彼此截然不同的,甚至是本质上彼此 相扞格而互相妨害的。因此,我们便可以清楚地分辨史权的内涵,而不致有所混淆 了。
史权,亦有称之为史学家的先念,却不是良好的用词,因为无法彰显史家权利 与义务间的对应关系。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 第二,史学家注意事件,不是在于事件本身,而是在于史学家的先念(an a prior decision of the historian)。在所有战争中,注意一○六六年哈斯丁斯之 战,其权是操之于史学家一念之间。27 杜维运确实注意到了史家的权力特征,所以在众多的战争中,选择记述某一战 争,即是操之于史学家一念之间的史权。杜维运以史学家的「先念」来描述史家的 权力特征,并不是妥适的。因为「先念」的语词概念过于中性、抽象而学院化,完 全没有显现出史家应该为其所作「决策」(decision)负起责任的意义,则必然产生 杜正胜所说「现代历史家长期专业化、学院化的结果,大家比较不关心作为历史家 的职责这个问题」。任何权力的施行,必有相对应的责任,因此,将操之于史学家一 念之间的选择记述事件的权利称之为「史权」,才是妥适;称之为「先念」,并不妥 适。 最后必须提出的是「史权」与「史识」28 的不同。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 说: 所谓「史识」,是史学家的观察力,亦即史学家选择事实的能力。史学家要 有眼光选择极具意义的一般事实使其变成历史事实,并扬弃无意义的事实, 大史学家与一般史学家的分野在此。此时史学家是画家而不是摄影家,对所 有出现眼帘的景象,不是一一摘取下来,而是有适当的选择。29 「史权」是指史家选择事实而记述的权力,而「史识」则指施行权力时的能力。 因此,权力与能力的不同,正是史权与史识的分野。史家若徒有史权,不必然成为 一位称职的史家;史家拥有史权之外,还应该具有史识,才能成为一位没有过失的 良史家;若不具备基本的史识,必为劣史家。至于如何能够成为一位没有过失的良 史家,则是本文后续探讨的核心。
9 西方社会并没有像中国将史家纳入官僚体制中。此处所谓设立史官,系指在王室宫廷、政府机关任职记事,或者接受王室、政府资助而撰写史籍者。
10 杜维运著,《中国史学与世界史学》,三民书局(台北),2008,页 79-80。
11 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页 8,《饮冰室合集》第十册《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三》,中华书局(北京),1988。
12 出自《礼记》〈玉藻〉篇。
13 梁启超著,〈新史学〉,页 4,《饮冰室合集》第三册《饮冰室文集之九》,中华书局(北京),1988。
14 权力(power)与权利(right)是不同的概念,本文有时采用「权利」以描述史权者,系隐含史家在施行其权力时,应该是要有利其自身的;有时采用「权力」以描述史权者,系意谓史家在施展其作为史家的力量,但是其力量的施行对于自身是利是弊,则非史家本身所知。本文为行文方便而随文意使用,不另分述其差别。
15 柳诒征著,《国史要义》,中华书局(台湾),1957 台一版,页 24-25。
16 语出 〉《周禮》 天官冢宰〈 。
17 陈黻宸著,陈德溥编,《陈黻宸集》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5,页 564。
18 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页 16,《饮冰室合集》第十册《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三》,中华书局(北京),1988。
19 语出〈新史学〉:「春秋之作,孔子所以改制而自发表其政见也。生于言论不自由时代,政见不可以直接发表,故为之符号标识焉以代之。」参见梁启超著,〈新史学〉,页 26,《饮冰室合集》第三册《饮冰室文集之九》,中华书局(北京),1988。
20 语出《中国历史研究法》:「诸如此类,徒以有『为亲贤讳』之一主观的目的,遂不惜颠倒事实以就之。……其他记载之不实、不尽、不均,类此者尚难悉数。故汉代今文经师,谓春秋乃经而非史,吾侪不得不宗信之。」梁启超著,《中国历史研究法》,页 32,《饮冰室合集》第十册《饮冰室专集之七十三》,中华书局(北京),1988。
21 章学诚所说「六经皆史」的本意为何,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六经皆史」是说:六经也都是史料;亦有说六经乃先王治世之典章与实迹,所以皆是史实也。本文采用史料说。
22 王泛森著,《近代中国的史家与史学》,三联书店(香港),2008,页 40。
23 陈黻宸著,陈德溥编,《陈黻宸集》上册,中华书局(北京),1995,页 563。
24 宋学勤著,《嬗变中的近现代史学》,学苑出版社(北京),2008,页 228-229。
25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著,杨豫译,《当代史学新趋势》,云龙出版社(台北),1999,页 371。
26 雷家骥著,《中古史学观念史》,学生书局(台北),1990,页 376。
27 杜维运著,《史学方法论》,三民书局(台北),2008,页 27。
28 史识首见于唐代刘知几回答礼部尚书郑惟忠所问时说:「史才须有三长,世无其人,故史才少也。三长︰谓才也,学也,识也。」参见《旧唐书》卷 102〈列传第五十二.刘子玄〉。引用杨家骆主编,《新校本旧唐书附索引四》,鼎文书局(台北),页 3173。
29 杜维运著,《史学方法论》,三民书局(台北),2008,页 29-30。
本文标签:实证佛教(41)史权(5)史家(8) 本文关键字:史权,史家,实证佛教,史责,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