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典故事选辑:慈童女缘
《杂宝藏经》卷第1 之7:
昔佛在王舍城,告诸比丘:“于父母所,少作供养,获福无量;少作不顺,获罪无量。”诸比丘白佛言:“世尊!罪福之报,其事云何?”
佛言:“我于过去久远世时,波罗奈国有长者子,名慈童女,其父早丧,钱财用尽,役力卖薪,日得两钱,奉养老母。方计转胜,日得四钱,以供于母;遂复渐差,日得八钱,供养于母;转为众人之所体信,远近投趣,获利转多,日十六钱,奉给于母。众人见其聪明福德,而劝之言:‘汝父在时,常入海采宝,汝今何为不入海也?’闻是语已,而白母言:‘我父在时,恒作何业?’母言:‘汝父在时,入海取宝。’便白母言:‘我父若当入海采宝,我今何故不复入海?’母见其子慈仁孝顺,谓不能去,戏语之,言:‘汝亦可去。’得母此语,谓呼已定,便计伴侣,欲入海去。庄严既竟,辞母欲去。母即语言:‘我唯一子,当待我死,何由放汝?’儿答母言:‘先若不许,不敢正意;母已许我,那得复遮?望以此身立信而死,许他已定,不复得住。’母见子意正,前抱脚哭,而作是言:‘不待我死,何由得去?’儿便决意,自掣手出脚,绝母数十根发。母畏儿得罪,即放使去。共诸商贾,遂入于海。达到宝渚,多取珍宝,与诸同伴,便还发引。
时有二道,一是水道,一是陆道。众人皆言从陆道去,即从陆道。时彼国法,贼来劫夺,若得商主,诸商人物皆入于贼;不得商主,虽获财物,商主来还,尽归财物。以是之故,是慈童女,恒出营别宿,商人早起,来迎取之。一夜大风,商人卒起,忘不迎取;商主于后,即不得伴,不识途径。见有一山,便往至上,遥见有城,绀琉璃色,饥渴困乏,疾走向之。尔时城中,有四玉女擎如意宝珠,作倡伎乐,而共来迎,四万岁中,受大快乐。于是自然,厌离心生,便欲舍去。诸玉女言:‘阎浮提人,甚无反复,共我生活,经四万岁,云何一旦舍我而去?’不顾其言,便复前行,见颇梨城,有八玉女,擎八如意珠,亦作伎乐,而来迎之;八万岁中,极大欢乐。生厌恶心,复舍远去。至白银城,有十六玉女,擎十六如意珠,如前来迎;十六万岁受大快乐,亦复舍去。至黄金城,有三十二玉女,擎三十二如意珠,如前来迎,又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亦欲舍去。诸玉女言:‘汝前后所住,常得好处,自此已去,更无好处,不如即住。’闻是语已,而自念言:‘诸玉女等,恋慕我故,作是语耳,若当前进必有好处。’即便舍去。
遥见铁城,心生疑怪,而作是念言:‘外虽是铁,内为极好。’渐渐前进,并近于城,亦无玉女来迎之者,复作念言:‘城中甚似极大快乐,是故不及来迎于我。’转转前进,遂入铁城。门关已下,中有一人头戴火轮;舍此火轮,著于童女头上,即便出去。慈童女问狱卒言:‘我戴此轮,何时可脱?’答言:‘世间有人作其罪福,如汝所作入海采宝,经历诸城久近如汝
1,然后当来代汝受罪;此铁轮者,终不堕地。’慈童女问言:‘我作何福?复作何罪?’答言:‘汝昔于阎浮提,日以二钱,供养于母,故得琉璃城,四如意珠及四玉女,四万岁中受其快乐;四钱供养母故,得颇梨城,八如意珠、八玉女等,八万岁中受诸快乐;八钱供养母故,得白银城,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十六万岁受于快乐;十六钱供养母故,得黄金城,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以绝母发故,今得戴铁火轮,不曾堕地;有人代汝,乃可得脱。’又问言:‘今此狱中,颇有受罪如我比不?’答言:‘百千无量,不可称计。’闻是语已,即自思惟:‘我终不免,愿使一切应受苦者尽集我身。’作是念已,铁轮即堕地。慈童女语狱卒言:‘汝道此轮不曾有堕,今何以堕?’狱卒瞋忿,即以铁叉打童女头,寻便命终,生兜术陀天。欲知尔时慈童女者,即我身是。诸比丘当知!于父母所,少作不善,获大苦报;少作供养,得福无量。当作是学,应勤尽心奉养父母。”
注1: 大正藏缺“汝”字,今依中国“宋、元、明”版藏经修正。
语译如下: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告诫比丘们说:“对于自己的父母,虽只作一点小小的供养,就可以得到无量福报;而如果对父母稍作不孝顺的事,就会得到无量罪过。”比丘们问佛陀说:“罪和福的果报是什么样的情况呢?”佛说:“我记得在过去久远世以前,波罗奈国有位长者的儿子,名字叫作慈童女,父亲很早就过世了,家里的钱财又已用尽,只好靠劳力卖柴维生,每天赚到两钱,全部供奉年老的母亲。后来赚的钱变多了,每天得到四钱,也全部奉养母亲;之后收入又渐渐增加,每天赚到八钱,也供养母亲;由于工作勤奋价钱公道,买主对他信任,辗转相传,远近的人都来向他买柴,收入获利愈来愈多,每天得到十六钱,也都全部供养奉事母亲。
大家看他聪慧明达又有福德,就劝他说:‘你父亲在世时,常入海中采集宝物,你现在为什么不也入海去寻宝呢?’慈童女听到这话以后,回家请问母亲:‘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做什么事业呢?’母亲说:‘你父亲在世的时候,都入海中采集宝物。’慈童女就对母亲说;‘既然父亲能够入海采集宝物,那我为什么不可以也入海采集宝物呢?’母亲看到儿子这么慈悲仁爱且孝顺,认为他不会离开老母出远门,因此就开玩笑说:‘你也可以去啊!’慈童女听到母亲的回答,以为母亲已经同意让他离开,于是就纠集伙伴准备入海。当一切入海所需的器具都准备好了,在向母亲辞行要出发时,这时候母亲才说:‘我就只有你一个孩子,应当等待我死了以后再说,现在怎么能放心让你去呢?’慈童女回答说:‘如果当初您不答应的话,我自然不敢打这个主意;但是既然母亲已经答应我了,为什么现在又反悔遮止我去呢?期望以此身因为信守诺言而死,我都已经和人说好了,当然要遵守信用,不可以再留在这里。’
母亲见到孩子意志坚决要离去,就向前抱住他的脚哭著说:‘还没等我死,你怎么可以离去呢?’可是慈童女心意已决,硬把脚从母亲的手里挣脱抽出,扭扯时拉断了母亲数十根头发。母亲怕他因此获罪,只好放手让他离去。于是慈童女会同商贾伙伴,入海到达藏宝之小岛,取得许多珍奇宝物之后,就和同伴一同回来。
回程的路有两种,一种走水道,一种走陆路。由于众人都建议从陆路走,因此决定走陆路。当时那个国家的法律规定:如果盗贼抢劫时抓到了商主,商人的货物就归盗贼所有;如果没有抓到商主,虽然获取了财物,当商主来索还时,盗贼就要把所有的财物归还给商主;因此商主慈童女每晚总是离开同伴另外住宿,其他商人早上起来后再来接他。有一天夜里刮起大风,商人们仓猝起身离开,忘了来接他;就这样慈童女被遗落在后面,既失去了同伴,也不认得回家的路。
后来慈童女看到有一座山,便爬上山顶,远远看到有一座青琉璃色的城池,由于既饥渴又困乏,于是赶忙往城的方向跑去,这时城中走出四名玉女,手中拿著四颗如意宝珠,歌舞弹唱种种乐曲前来迎接,留慈童女在城中生活,经过四万岁,一直享受极大的快乐。但慈童女日久生厌,心想离去。四位玉女说:‘阎浮提人,真是没有报恩之心且反复无常,都已经和我们共同生活了四万岁,为什么忽然就要舍离我们而去呢?’
慈童女不理会她们的言语,离开继续前进,见到一座玻璃城,城中有八名玉女,拿著八颗如意宝珠,载歌载舞配合种种伎乐前来迎接。慈童女八万岁之中,在城中过著极大欢喜愉悦的日子,之后慈童女生起厌倦心,又舍离而去。
慈童女接著走到白银城,有十六名玉女,持著十六颗如意宝珠,如同前面两城的玉女一般来迎接他;在那里共度十六万岁,享受过极大快乐的生活之后,慈童女又再弃舍而离去。
接著到达黄金城,城中有三十二位玉女,拿著三十二颗如意宝珠,也像前面的情形一样来迎接他。慈童女在黄金城中享受了三十二万岁非常快乐的生活之后,又起意想要舍弃离开。
玉女们对他说:‘你从过去到现在所住都是很好的处所,但是由这里出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好的住处了,不如还是留下来在这里安住吧!’慈童女听了这话,心中认为:‘这些玉女们是因为爱恋仰慕自己,才这样说的,如果继续往前走一定还会有更好的地方。’于是他舍离了黄金城而去。
走著走著,远远地看到一座铁城,慈童女心中生起疑惑,觉得奇怪,就自我安慰说:‘城的外表虽然是铁,里面应该是非常好的吧!’于是慢慢前进,在接近铁城时没看到有玉女来迎接,于是他心里又想:‘看起来这城中好像正有庆典盛事,所以没有空余闲暇来迎接我。’于是继续前行,就这样进入了铁城之中。
走进铁城后,门关放了下来,一位头上戴火轮的人来到他前面,把火轮脱下来戴到慈童女的头上,便立刻离开铁城而去。慈童女问旁边的狱卒说:‘我头顶上的火轮,什么时候可以脱离呢?’狱卒回答说:‘等到世间有人造作罪福,和你所作的一样,入海采集宝物,经历各城,受用时间也和你一样,然后就会来代替你的位置而受罪;在此之前,这个火轮是不会坠落到地上的。’
慈童女问说:‘我是作了什么福,又造了什么罪呢?’狱卒回答说:‘你以前在阎浮提,每天以两钱供养母亲,所以得到琉璃城,四如意珠和四名玉女,四万岁中享受快乐;每天以四钱供养母亲的缘故,所以能在玻璃城,得到八如意珠、八名玉女等,八万岁中享受快乐;又因为每天以八钱供养你母亲的缘故,所以能得十六如意珠、十六玉女,在白银城十六万岁享受快乐;每天以十六钱供养母亲的缘故,能入黄金城,得三十二如意珠、三十二玉女,在那里三十二万岁受大快乐。但是因为你不顺母意而扯断母亲的头发,所以得到戴铁火轮的果报,一直到果报完毕之前,火轮都不会堕地;必须等到有人造同样的业代替你这个位置,才可以解脱这个铁火轮戴顶的痛苦。’
慈童女又问:‘如今在这狱中,还有受罪苦报和我一样的人吗?’
狱卒回答:‘数量百千无量,无法称度计算!’慈童女听了这话以后,便暗自想著:‘我反正已经不能免除受苦报了,但愿所有应当受苦者的罪报都集中到我的身上,由我来代他们受苦。’当这个念头才起时,铁火轮就从头上自行脱落坠地。
慈童女对狱卒说:‘你不是说这铁火轮不会脱落,现在怎么掉下来了呢?’狱卒听了非常生气,用铁叉重击慈童女头部把他打死了,慈童女命终后往生到兜率陀天。那时的慈童女就是我释迦牟尼的前身啊!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只要对父母作了少许的不善,就一定会得到大苦报;如果能对父母作小小的供养,就能获福无量。你们要这么学,应当要殷勤且尽心地奉事孝养父母。”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佛典,故事,选辑,童女,杂宝藏经,卷第,昔佛,王舍城,告诸,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外道罗丹的悲哀(连载一)
- 下一篇:公开声明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