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70期>

广论之平议

[第070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2:30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
正雄居士
(连载二十八)
第六目 十二因缘之观行
《华严经》卷37说:【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于第一义谛不了故名无明,所作业果是行,行依止初心是识,与识共生四取蕴为名色,名色增长为六处,根境识三事和合是触,触共生有受,于受染著是爱,爱增长是取,取所起有漏业为有,从业起蕴为生,蕴熟为老,蕴坏为死。死时离别,愚迷贪恋,心胸烦闷为愁,涕泗谘嗟为叹,在五根为苦,在意地为忧,忧苦转多为恼,如是但有苦树增长,无我无我所,无作无受者。”复作是念:“若有作者,则有作事;若无作者,亦无作事,第一义中俱不可得。”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三界所有唯是一心,如来于此分别演说十二有支,皆依一心如是而立。”】
《华严经》为大乘经典,佛直接的说,菩萨若不了解第一义谛就是无明,第一义谛即是对阿赖耶识心体及其所含藏种子的智慧,必须证得阿赖耶识才会了解第一义谛,最后成究竟佛时,断尽烦恼障所摄一念无明现行及习气种子,同时亦断尽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一切上烦恼随眠,二障具断而成就一切种智。又说,十二因缘中所说之“行”,所依者即是最初之识阴等六心,若无识阴六识初起,即无身口意行;而此初心六识即是以第八识阿赖耶识为所依;如此了知、如此实证,才是真正断除无明而证得第一义谛。由无明而有识阴初心现起身口意行,于是世世入胎受生而有名色,如此延伸而有十二支。只有愚者才会有离别、贪恋、愁、叹、苦、忧、恼,但是对智者而言,此等皆无我、无我所,无作亦无受者。但 佛又说:若有作则有所作之事可受,若无作则无所作之事可受,两者都非第一义;第一义者,非有作非无作,非可受非不可受也。最后 佛又作结论说:三界一切法,只有一心,此心即是第八阿赖耶识,如来即依此心来演说十二因缘法,十二因缘即是依阿赖耶识而有的,不是单有蕴处界就能有十二因缘法的建立。
即使是在二乘法中证得缘觉果的阿罗汉们,虽然不必证得第八识,但在观行十二因缘法时,也一样必须先信受有第八识是无余涅槃的本际,才有可能断尽对五蕴或十八界的我见与我执,才能断尽二乘菩提中所应断的无明;一样要依这个大前提,从十二因缘法来观察五蕴、十八界自我之虚妄而断尽我执,成为缘觉圣者。若不承认第八识确实存在,即无可能断我见,遑论断我执而成缘觉?如是正理,俱载于四阿含诸经中,佛说不信第八识本际恒存者,于内有恐怖;恐怕灭尽名色入涅槃时会成为断灭空,于是不敢断我见,成为于外有恐怖之凡夫。(编案:详见平实导师《阿含正义》举证之经文及解说。)
而日常法师误解了《华严经》的意思,日常师父说:
这个烦恼怎么生起的?生起的次第,从无明开始,那么无明的内涵是什么?看不清世间事实的真相,原来世间事实的真相“性空缘起”。性空的部分先不谈,如果了解缘起,那自然深一步去了解,缘起一定是性空。所以性空的部分不谈,除了不容易了解外,还有个因,性空趣入的门就是缘起,因为这本来是一件事情的两面。我们于事实的真相看不见,就是性空缘起,所有世间一切东西,就是说有这样一个缘起,辗转相应,可是并没主宰的人我。(《广论》录音带第66卷A面)
日常法师把缘起性空、性空缘起,当成世间事实的真相,因他不承认有蕴处界的根本因阿赖耶识,则只能依蕴处界而有的缘起性空就成为无因唯缘而起的法了。而日常法师却把这个缘起当作万法之因,但缘起只是根本因第八识藉缘生起蕴处界之后,由蕴处界的生灭现象所显示,本质是显示蕴处界无常故空的果,不可能作为因;而且日常法师宗本于藏传佛教宗喀巴所说六识论,因此日常法师也随同宗喀巴、达赖喇嘛一般的落处,而成为无因论的断灭见者;然后再认取细意识常住,建立细意识为结生相续识,又落入识阴之中,成为常见外道。
缘起性空之佛法,乃是基于八识论才能存在,本是 世尊因众生执著世间名色等法,不知此等法终究必坏,才施设蕴处界缘起性空之法。世尊以蕴处界的缘起性空之法为众生演说,目的是让众生了知万法是第八识如来藏藉众缘而生而起、终必毁坏之道理。是故缘起性空非实有法,乃是依于世间现象界的蕴处界而有,但是蕴处界诸法其实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因,藉无明、父母、四大等缘而出生,所以阿赖耶识才是世间、出世间的真相、实相,才是万法生起之因,故缘起性空不是世间、出世间的真相、实相;而日常法师不了解这个道理,才会说世间的真相是缘起性空,此乃是误导众生之说法。
声闻行者依蕴处界作四圣谛观,缘觉行者则依蕴处界作因缘观,十二有支互生互灭,皆非有真实不坏之体性,皆是缘生法,都是由第八识藉缘而生起,其性是空,谓之缘起性空。缘觉行者依第八识恒住不坏之前提,如实现观十二有支,不受蕴处界系缚,证得有余依涅槃,舍寿入无余涅槃,但已由十因缘的观行推知名色由本识生,了知“齐识而还,不能过彼”中所说的本识必然存在;只是不知不证本识何在,故知无余涅槃即是灭了蕴处界全部以后不再受生,不再有生死苦,剩下本识不灭,了知无余涅槃中有本际存在而不堕断灭见。前《华严经》已说菩萨道中应断之无明,是不了解第一义谛,亦即对于名色之所从来无所知、无所证,才会对世间事实真相不了解;而世间事实真相即是世间三界万法之源头,也就是 佛所说三界万法唯一心所生,此心即是阿赖耶识。但二乘圣者虽是不明白名色之缘起性空,但所应断的无明亦包含名色从第八识出生之知见,亦应具备名色灭后仍有第八识独存之正知正见,否则亦无法断我见,遑论断除我执;但声闻缘觉只要信受这个大前提,就能观行四圣谛或因缘观而断我执,不必实证名色所依之第八识,但仍以承认第八识的恒存不灭作为观行因缘法的大前提。所以不依阿赖耶识─佛在阿含中说的本识─而说缘起性空,即是兔无角论,是无因论,也是断灭见,这就是日常法师及一切古今藏传佛教应成派中观师的见解错误所在。
由此可知,无明为缘而有行,行为缘而有六识之运作;然无明须以阿赖耶识为因,由意根藉意识为缘造作身口意业而有来世名色;若无阿赖耶识,无明、行、六识即成有缘无因而生,就不如理。行缘故有六识,六识缘而有未来世名色;然六识所成就之行支须以阿赖耶识为因,须以无明为缘而有,否则行支亦成为有缘无因而生的无因生。藉六识之缘而有来世名色,因此而有六入;然六识亦须以阿赖耶识为因,否则六识即成无因唯缘而起,成为无因论者,即是不如理。因名色之缘而有六入,因六入而有触;然今世的名色须以阿赖耶识为因,前世的六识无明邪行为缘而有;而阿赖耶识同时亦缘名色,否则名色亦成无因唯缘而起。藉六入为缘而有触,因触而有受;但六入亦须以阿赖耶识为因,名色为缘而有,否则六入亦成无因唯缘而起。乃至以生为缘而有老病死,均须以阿赖耶识为因,藉前支为缘而有,否则均成无因有缘而生而有,无因有缘即非理也。因此应如是说“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因与缘具足,才是世间、出世间正理。若如日常法师否定了名色因,否定了十二因缘支的根本因,而说十二因缘法,就成为“无因、有缘世间起,无因、有缘世间灭”的妄想解脱道,全都违背 世尊解脱道的正义了。由此证实日常法师是未断我见的凡夫,必定堕入世尊所说“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的我见具足凡夫知见中,不离意识我见境界。
而无知众生由于不断的熏习意识常住的我见烦恼种子,念念与无明我见相应,根本不知断我见我执的真实理;如同宗喀巴、印顺、日常法师一般,都落在意识我中,认定粗意识或细意识常住而不能断我见,不离识阴的我与我所境界,此种众生即是无明所障的凡夫。断烦恼障,所断的即是意根无明心行,有意根无明的心行,导致有意识的无明心行;意识的无明心行,导致有无明受蕴的心行;由受蕴而了知境界,就是无明想蕴的心行;因此具足无明的受、想、行、识四蕴,加上四蕴所依的色身,而成就众生五蕴。此皆是由于无知众生不舍我及我所,念念之中都与意识常住的一念无明相应,乃至梦中亦不离一念无明;以不断一念无明故,永劫漂流于十二因缘河中,无有出期;是故 佛说众生一念起贪烦恼,即具足十二因缘。
再说众生一念起杀,是由于意根藉由意识贪于对方的色身,杀之而食,有利于自我的色身而生起一念的杀心;或希望对方死而不存,不能加恶于自我,因此而杀之,故有一念起杀之事。众生有了名色,就有六入;由外六入而生内六入,由内六入而生六触,由六触而了知对方之色、声、香、味、触五尘之对自身之苦乐等觉受。众生有苦乐受,于是生起贪瞋等爱恶,爱恶之深则取而杀之;众生起了一念杀,或造了杀业,产生后有种子,临命终时,依于我见无明的作意未断,意根藉由意识生起一念:恐惧自我消失不存,于是就会再受生,因而堕恶趣中生而老死。如此一念起杀,就具足十二因缘了。(待续)
1.编案:平实导师所著之《阿含正义》共七辑,已于2007年8月,由正智出版社印行流通,请读者至各大书局请购阅读。
2.《大宝积经》卷57 (CBETA, T11, no. 310, p. 335, b14-15)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论之,平议,宗喀,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正雄,居士,连载,二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