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议释印顺主张二谛永无自性
正庆居士
(连载四)
七、诸法实相义
龙树菩萨说:【离有为不得说无为,离无为不得说有为,实相是故。是二法,不得相离。】1
谓离有为法时即一切法空,无可显示无为法之现量,故不得离有为法而显示或开示无为法;若离无为法时,诸有为法尚不得生起,何况存在,故不得离无为法而说有三界种种有为法之生住异灭;何以故?实相正是如此故。由是故说,有为法与无为法等二法,不得互相分离而存在、而演述。诚然也。无为是胜义;胜义实境,非言语处,非心行处,然为人说则须以言诠而形之于名;言诠即是有为相,非无为,必藉有为相之言诠,方得令人了知无为法。真如心相本来无为,亦无心相可言;然因无为性之真如性故,有为性之蕴处界等法方得生住异灭相续不断,实相中之现量本如是故。然演述无为法时,言诠自身已属有为,于无为实相法界中都无此事,皆为利乐人天故,假借世俗有为言诠,表显胜义、真如、清净,故说“真如”平等性名清净法者,佛说:【此依世俗说为清净,不依胜义。所以者何?胜义谛中无分别、无戏论,一切音声名字路绝。】2
复次,言诠“真如”性相常住、实有,亦复如是;以是故,是故说言:“离有为不得说无为。”再者,有为是虚诳、实无,非是实相,又何得说是实相?此则又是成立于“真如实相”无为法中,以此因缘3故,所以说有为亦是实相,非不实相;不虚诳,是实有也。所以如从“真如实相”胜义无为、无住观察起来,一切有为诸法是有自性而能安立的。这就是《维摩诘所说经》中所说“从‘无住本’立一切法”4之义,亦即“从真如实相中去成立一切万法”,而不是释印顺所说:“非从真如实相中去成立一切”。5以是故,是故说言:“离无为不得说有为,实相是故。”实相之所以为实相,正是这个缘故。由是实相之故,有为、无为一切皆实有、不虚诳。如实、不虚之道,是真如法道,名如实道,亦名为佛道,佛果当于是中求故。即一切种、一切法是真如法,故若能于中无所不知、无碍,即成就不颠倒智,是名为佛。故龙树菩萨说:【应作是念:佛一切种、一切法能解故,名一切智人;一切法“如实”,善分别说故,名一切见人;……“如实道”来故,名为如来;……成就不颠倒智慧故,名正遍知。】6
以是故,是故说言:“是二法,不得相离。”实相本因具足有为与无为,方得名为实相故。
复次,诸法实相,即诸法毕竟空。何以故?毕竟“空”者,毕竟“如”也。毕竟,即胜义。诸法无不空,无不如故,是毕竟空、毕竟如。于是,一切法尽所有性,如所有性,皆从毕竟空来,是故龙树菩萨偈颂说言:【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7
无生,即是实相;实相,即如相;如相,尽一切相,故言:一切相是一相,所谓实相无相;一相是一切相,所谓实相无不相。无相无不相,是名诸法实相,故偈颂作是说。以是诸法实相者,甚深极甚深,唯有诸佛穷尽源底,如经云:【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8
是以,菩提觉满,应究尽真如法性一切种种功能差别;此功能差别者,若过恒河沙,无量不可数,即一切种种相,即缘起诸法。是故欲成佛道,菩萨应普入缘起中;然之,则应胜义谛与世俗谛,二谛圆满证得。易言之,应于一相如实圆满证知是一切种种相,复于一切种种相如实圆满证知是一相。此是世尊教示:“佛种从缘起”之义。9禅宗慧能菩萨亦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10
圣教如斯。
然欲圆成二谛,则须先证知胜义,得正体智,亦名总相智,即初正智──根本无分别智;尔后,始有无分别后智,亦名别相智,即第二正智。先总后别,次第方知。又初正智,是始觉智,诸胜义智从之而起,故为根本智。第二正智,是渐觉智,顿悟本觉之后渐修而得故;第三正智,是究竟觉智,有始觉方得渐修而归于究竟觉,以始觉为本。然而推究始觉之性,则以实证真如心之本觉为体,故始觉智是一切胜义谛智之本。是以,明胜义谛,是圆成佛菩提道之玉阶树。此胜义谛,实际理体即诸法之(本)体,亦名为(本)性,或名法身。法身相者,不可破、不可坏,是“不坏法”;是法平等不二相,非缘生法,一切贤圣皆从此中出。何以故?如佛言:
阿难!是众生界是诸圣性,无修无不修,无行无不行,无心无心法,无业无果报,无苦无乐。得入是处,是性平等,是性无异相,是性远离,是性随从,是性广大,是性无我所,是性无高下,是性真实,是性无尽,是性常住,是性明净。阿难!云何是性是诸圣性?一切圣法缘此得成,一切圣人依因此性而得显现,故我说之为诸圣性。阿难!我今说如来性,过恒沙数一切如来,不共、真实,从此法出而得显现,名如来界。信乐正说深味爱重,一切圣贤人戒定慧身即得成就,是故此法名为法身。11
复次,龙树菩萨《大智度论》亦赞叹曰:【此“性”深妙,云何可知?以色相力故可知。如火以烟为相,见烟则知有火;今见眼、色无常,破坏、苦恼、粗涩相,知其“性”尔。】12
既是!如何是诸法实相?经云:
善男子!诸佛无所从来,去无所至。何以故?诸法如,不动故。诸法如,即是如来。善男子!无生,无来无去;无生,即是如来。实际,无来无去;实际,即是如来。空,无来无去;空,即是如来。断,无来无去;断,即是如来。离,无来无去;离,即是如来。灭,无来无去;灭,即是如来。虚空性,无来无去;虚空性,即是如来;善男子!离是诸法无有如来。
是诸法如,诸如来如,皆是一如,无二无别。善男子!是如唯一,无二、无三,离诸数,无所有。……诸佛如来,不应以色身见,诸佛如来皆是法身故。善男子!诸法实相,无来无去;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善男子!如来说一切法,虚妄如梦;若人不知诸法虚妄如梦,以色身名字、语言章句,而生贪著,如是人等,分别诸佛而有来去,不知诸法相故。若人于佛分别来去,当知是人,凡夫无智,数受生死往来六道,离般若波罗蜜,离于佛法。善男子!若能如实知佛所说一切诸法虚妄如梦,是人于法,则不分别若来若去、若生若灭;若不分别,是人则以诸法实相而观如来。若以法相知如来者,是人则不分别如来若来若去;若能如是知诸法相,是人则行般若波罗蜜,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真佛弟子,不虚受人信施,是为世界福田。13
3.因缘,此中指诸法之所以成立之亲因缘。
4.《大正藏》册14,《维摩诘所说经》卷2〈观众生品〉,页547,下22。
5.释印顺著,《成佛之道》(增注本)页372~373。
6.《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24〈序品〉,页236,上21-28。
7.《大正藏》册30,《中论》卷1〈观因缘品〉,页2,中6-7。
8.《大正藏》册09,《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页5,下10-13。
9.《大正藏》册09,《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页9,中9。
10.《大正藏》册48,《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卷1,页351,下9-10。
11.《大正藏》册16,《佛说无上依经》卷1〈如来界品〉,页470,中14-25。
12.《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51〈含受品〉,页428,上21-23。
13.《大正藏》册08,《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0〈昙无竭品〉,页584,上21-下2。
14.《大正藏》册30,《中论》卷1〈观因缘品〉,页1,中14-17。
15.《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99〈昙无竭品〉,页747,上18-26。
16.《大正藏》册07,《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49〈不退相品〉,页828,中29-下7。
17.《大正藏》册48,《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卷1,页383,中21-27。
18.释印顺著,《佛教史地考论》,页224。
19.释印顺著,《佛法概论》,页15。
20.释印顺著,《佛法概论》,绪言。
21.《大正藏》册31,《摄大乘论本》卷1,页133,中13-16。
22.《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71〈善知识品〉,页559,中9-10。
23.《大正藏》册08,《光赞般若波罗蜜经》卷6〈三昧品〉,页190,上14-16。
24.睽于四阿含千五百经中,未见阿罗汉实证入胎、住胎能生五阴之识,唯菩萨有之。
25.释印顺著,《印度之佛教》,页180。
26.释印顺著,《中观今论》,页4。
27.释印顺所说初期圣典,即阿含经典,佛教界一般皆称声闻二乘教典。
28.释印顺著,《中观今论》,自序。
29.《大正藏》册25,《大智度论》卷72〈大如品〉,页567,下28~页568,上1。
30.《大正藏》册19,《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4,页122,中1-3。
31.《大正藏》册02,《杂阿含经》卷10,页65,下18-19。
32.《大正藏》册12,《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卷1,页222,上1-28。
33.《大正藏》册13,《大方等大集经》卷28,页197,下10-12。
34.《大正藏》册09,《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页6,上28-中6。
35.《大正藏》册09,《妙法莲华经》卷1〈方便品〉,页7,上15-下9。
36.《大正藏》册08,《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16〈大如品〉,页336,中7~页337,上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