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为制约再谈末那与意识之奥妙 .......... 余瑞文(2)
不同的制约行为有其不同的制约强度与深度,这牵涉的层面相当广,不是三言两语可以道尽。而基本上,与生存机制有关的制约行为,大都比较深沈而牢固,也就是为了保护与生命生存有关的行为,比较容易再度形成新的制约行为。而其它制约行为的产生,大多是在这个前提之下辗转而生。这是意识与潜意识末那交互运作的结果,这个运作形成一个循环,你很难分得出来是意识影响潜意识末那,或是潜意识末那影响意识。若从“种子起现行”来说,一切行为都是由潜意识末那所启动,故当然是由潜意识末那影响意识的思惟运作。若从“现行熏种子”来说,意识行为的现行与思惟造作,反过来增强潜意识末那对此行为的执著,故由这个角度来看是意识影响潜意识末那。这种周而复始的制约行为,重复的再现与增强,也就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具体表现。
意识与意根末那,这两个难兄难弟真是形影不离;众生之所以会轮回流转,它们两个是最大的股东;再加上前五识这五个小股东,就在如来藏阿赖耶识这个公司里开门做生意了,至于谁是最大的股东且掌控所有的经营权,请看下一节的说明。
第三节 影响制约行为的两条讯息管道
在此,我们以恐惧的制约来说明。已经受制约的恐惧,是一种特别的记忆;它跟一般的记忆不同,不需要意识的提取;甚至再次传进脑中时,也不需要意识的思惟与表达,与其相应的行为或动作就已经完成了。要了解这个机制,我们需要先了解,一个有危险性的讯息进入大脑的处理过程。这是由纽约大学神经科学家雷杜克斯(LeDoux, Joseph)所研究提出的──感官讯息沟通的两种独立的管道:
所有的讯息都从眼、耳、鼻、舌、身等感觉管道进来,都先进入视丘,在那里分类后送到合适的处理站去处理。在情绪性刺激的情况下,如看见草中有一条蛇,这个讯息兵分两路进入大脑,两条路都通到杏仁核(amygdala),这是大脑的警报中心,是潜意识末那的主要辖区之一,也是制造情绪反应的地方,从这里之后,路径便分道扬镳。
第一条路进入脑后方,眼俱意识所在的视觉皮质区,在此处理、分析过以后再往前方送。在视觉皮质时还只是讯息而已──一个长的、细的、会动的绿色东西,有花纹在牠的背上;到此为止,都属于显境名言范围所摄。接下来辨识中心开始工作,决定这个东西是什么,将牠挂上名牌,这时才是表义名言的生起;并且激发出这个名字背后所储藏的知识,此时仍然回归显境名言,并且与记忆联系起来。因此,现在这个细长、背上有花纹的东西被挂上“蛇”的名字,原来储藏在长期记忆中有关蛇的讯息被释放出来:动物吗?不同种类?危险?这些因素现在集合在一起变成一个讯息:“是蛇!在这里,就是现在,救命啊!”这个讯息送到杏仁核,它就使身体开始行动了。
你可以看到这第一条通路很长,经过好几个地方,在每个地方都停一下,这一条路是以意识的运作为主轴。在紧急的情况下,这条路实在太慢,所以还需要一个快速反应的系统,这便是以潜意识意根的运作为主轴的系统,也就是从视丘分出来的第二条路。视丘与杏仁核很靠近,有很厚的神经纤维束相连接,杏仁核又与下视丘紧密连接,这是控制身体采取战斗或逃命反应行动的地方,因此使讯息从眼睛传入,到身体产生反应,在毫秒内完成。
这种恐惧的制约,深入了主宰杏仁核的潜意识意根中,它与动物的生存机制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与其相关或类似的讯息,都将被“类化”在这个恐惧的概念底下,这是动物借著显境名言求生存的基本机制。即使它可能会作错误的判断,也不愿放弃一丝丝保护自身生命的机会。这些直接反应情境的制约行为,将会透过意识的思惟分析而再度修正它;如夜晚于野外见到草绳,误以为蛇,意识的思惟未启动之前,潜意识意根的制约反应行为已经先完成;待意识确认是误判以后,恐惧的制约才能解除;不过你可能余悸犹存,内心久久不能自已;因为你的正肾上腺素早已被启动而遍满全身了,想要让其归于沈寂,还得一段时间的沈淀。若是老眼昏花,或是意识也跟著误判,那草绳就变真蛇了,这个恐惧将永远跟著你,直到误判的情境被解除;中国古时有名的“杯弓蛇影”的故事,就是这样产生的,都与潜意识有关;而潜意识就是二乘法中说的意根,在大乘法中又名为末那识。
由雷杜克斯(LeDoux, Joseph)所提出的研究结果,我们看到一个行为的开始,意识的思惟永远是在潜意识末那的后面产生的,它只是在调节潜意识末那的反应与需求,应意根末那之所需而提供更精细的信息,供其下一步的行动做参考。而且,意识的思惟方向基本上脱离不了潜意识末那的影响,它会修正潜意识末那的方向,但是意根末那不一定会接受。由后来神经科学的思考方向以及发展来看,我们知道这一切制约行为的形成,似乎并不只是这么的单纯;纵然是一个简单的行为动作的产生,都牵涉到整个大脑的通力合作。而大脑又是由许多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特定的功能,而各部位并不是静态的组合;每一个脑都是独一无二的,不断在改变,并对环境相当敏感。脑的各个模块会互相协助、互相作用,它们的功能并不是僵化、固定的;有时某部分会越俎代庖,接替另一部分的工作;有时则因环境或基因的因素,完全失去功能。大脑活动受到电流和化学物质所控制,甚至受到可能会扭曲时间的量子效应所影响。整个大脑是因动态的系统而组合成一个整体,这个系统可以同时做一百万件不同的事。而这些生化作用的运作,都不是如豆腐般的大脑能够独立运作的,也不是大脑自己在运作的,大脑其实是依赖这些生化作用才能运作的。这些都与如来藏阿赖耶识中七转识种子的流注有著密切的关系,也与如来藏自身的六尘以外的知觉性有关;尤其潜意识末那更是居于主导性的地位,而意识的审思配合也是举足轻重,但都得依靠如来藏的心行运作才能做得到。但是对于六尘中的许多事情做快速而直接的反应,都是由意根末那识在主导的。
关于这一点,教证中的“意为先导”如是说,理证上的现观也如是,神经科学家的实验结果也证明如是。这一切都在说明:一切粗细意识皆是“意(根)、法为缘生”。会提出意根末那乃意识所生之细意识之邪论的人,很显然不但违教,而且悖理,更违反世人所认为客观的科学实验结果。这些人动不动就祭出学术研究的大旗,以古文献为依据的考古学或训诂学的角度,对经论圣典论长论短、论真论假。他们都自以为是的认定:透过有系统的针对古时不正确弘法者的数据整理,加以归纳、演绎后,所得出的结果就是符合科学,就是接近真相,就是最客观的。然而什么是客观?集了许多人的主观妄想,以形成共识,就是客观?“众口铄金”就是客观?依据有限而偏颇的历史资料,而做出的逻辑推论就是客观?以这些态度研究世间学问,都已经失之偏颇了!更何况讲求实证的佛法,岂可如此轻率!以佛法来说,真正的客观必须契证如来藏,转依其清净、无为体性,所发起的观慧才是客观。其实,真正的科学必须经得起事实的重复验证,而不是只有资料的搜集与推论。佛法的修证更是如是,需从自身五阴十八界的观行去印证佛语,也验证自身,并且能验证一切有情,而不是如佛学研究者,由古时的断简残篇中拼凑出大象的尾巴,就说这是科学的证据,就说它是大象。这还不打紧,有些人根本是拿著狐狸的尾巴,就说是大象的尾巴,简直是龙蛇不分、是非不明。这都是不事修证,以佛学学术研究自娱所产生的邪思、谬见。
第三章 制约与习气
此处所说的制约行为,其实就是习气,就是行为的惯性,就是业力。虽然由无量世以来,错综复杂的因果而产生的习气、业力,不是我们所能全部了知的,但是它所产生的原理都同样是“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的制约行为的形成与重现。其实,从现实生活的行、住、坐、卧中,只要用心观察,都不难看出习气与业力运作的影子──制约行为。
第一节制约行为无处不在
制约行为无处不在,也一直跟著我们,它默默的影响我们一切的行为。例如,当热恋中的少年男女看到心仪的对方时,为何不待意识思惟,内心早已小鹿乱撞?当这对男女看到与双方感情有关的事物时,心律为何会加快?当双方将赖以传情的通话时间,相约固定于每天的某一时段时,为何每天时间一到,不待电话铃声响起,已是千头万绪、心中澎湃不已?这一切都在说明:“你已经被爱情制约了。”说明白一点就是:“你已经成为爱情的俘虏了。”当一切与双方有关的事与物,被“类化”于爱情的概念底下,而反过来影响你的思想与行为,这就是“制约”。
相同的,当某些人、事、物与你的瞋心相应共鸣时,并逐渐形成你对同一个人、事、物的瞋习;当你下次遇到同样的人、事、物,不待语言文字思惟,瞋心已然悄悄抬头;不待意识思惟,与生气有关之内分泌、心跳、血压或其它生理反应,早已由潜意识中之杏仁核、下视丘所主导而悄悄启动;你可能不待对方动作、不待语言升起,早已面红耳赤,甚至怒不可抑,而且进一步影响后来与意识有关的思想与行为。由于与瞋心所相应之故,你的意识思惟将受其影响,你可能语无伦次或口出恶言。你的意识也可能盱衡情势,为顾及形象,不得不压抑愤怒行为的继续发展,但是潜意识末那这个茶壶内的风暴早已一发不可收拾。从这种不想生气却又偏偏由不得你的状况,再度看出意根末那是有多顽强。当瞋心的神经回路一旦被它启动,往往是很难压得住的,若无法透过正确的修行、观照,瞋行的制约只有再度的被增强。而瞋习之制约过程的逐步增强,是有其程度深浅之转折,一般众生由于无明所覆,很难深入观察得到。当某些人、事、物与己意相违,怨心已起,这正是瞋心抬头的开始。若不思对治,任其发展,意识将与其狼狈为奸,筹谋思量、设计报复,恼乱之心便相继而生,瞋的制约行为就跟著增强。若再不思对治,怨、恼之心将逐步蔓延而转成瞋恨之心,并付诸于身、口恶行,于是又完成了另一次的“种子起现行,现行再回熏种子”的环绕循环,如是将再度的用一根长钉,将此瞋行牢固的钉入潜意识末那里面,形成更深厚的瞋习种子,以待下次因缘的来临,再度生起更大的瞋习现行。
情绪的运作,是制约行为最容易观察出来的地方,尤其是负面的情绪。由于潜意识末那的顽强,意识除了为它提供服务以外,是很难与其抗衡的,除非能有智慧从根本加以解决。由于意根末那的一意孤行,造成大脑中神经蛋白元错误的释放,神经传导物质分泌的错乱,意识不得不沦为其附庸,并为其所操控;如此而来,使得情绪管理只有每况愈下而已;世纪三大病症之一的忧郁症的形成,与此有著极密切的关系。
第二节制约行为横跨三世
这一切包含身、口、意行的制约行为,其实是由意根的遍计所执性主导的,而这其中更牵涉到意根末那与意识觉知心的交互运作。业习的启动是由意根末那主导而启动,而业种的造作是由意识观察、思惟、造作后,加上意根思心所的同意之后而形成。其实,不管意识如何造业,不管它如何的思惟造作而形成多少的新习气,基本上都是由潜藏于如来藏中的潜意识末那之无始习气种子而来,也就是由无始以来之贪、瞋、痴无明化身而来。这个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实行,然后又不断地“另存新文件”,增强规模,这就是“制约”。制约行为其实很像颜色:只有几个主要颜色,但是你可以混合主要颜色而得出无数混合的颜色。所以,可以有百法、也可以有千法、万法、万万法……。在这法法相依、法法相立的辗转过程中,绝大多数都是染法,是让无明尘垢转趋深厚的来源,这可以从五十一个心所有法里面,善法只有十一个看出来。
所有的制约行为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一种对有机生物体的生存有利的思想或行为,会被永远的保存下来,而那些对生存无用的会自动褪去。换句话说,也就是与“俱生我执”有关的制约讯息将被优先处理,这也是潜意识末那的恒内执我性所主导的,也是众生流转生死的根源。用俗话来说,就是众生爱惜这个生命,爱惜这个能觉能知的“五蕴我”,已经爱到骨子里面去了。而“俱生我执”引生“分别我执”以及“我所执”后,与意识的后生执著相互辗转缠绕不休,形成无量无边的制约行为,并深深的嵌入潜意识末那,形成无量无数的习气种子。这些习气有深有浅、有粗有细,细的障碍成佛,粗的障碍解脱生死。而单单就与粗重的分段生死烦恼相应的习气论之,已是累牍盈篇,罄纸难尽了。这些性障习气,若不寻求根除之法,只有生生世世流转不停,而且大多是每况愈下。
而前面说受制约的习气行为,是由潜藏于潜意识末那深处之“习气档案”,不断地被意识提取出来,又不断地“另存新档”而增长厚实,这是站在现行运作的角度来说;其实真正搜藏这些档案,真正集藏这些习气种子的是如来藏阿赖耶识,故又称其为一切种子心识。这个种子心识虽然含藏了无量无边的有漏与无漏法种,但是祂本身却是如镜面一样,虽能涵摄一切相,却无碍自身本有之清净相,故称为如;因其不生不灭,本自清净,故称为真;并且远离六尘万法,而能随缘应物,如实的显现一切法相的功能,真实无虚;合此真实与不生烦恼的如如,即称为真如,是故真如即是如来藏阿赖耶识体上所显的真实法相,禅宗祖师就常常用真如来指称如来藏阿赖耶识心体,论师们有时也会以真如心、心真如,来称呼祂。这个道理是“臆想真如”者很难想象的,也是探求密意者最难解之处,但因不肯依止善知识真参实究的缘故,只凭经文的思惟研究而想得知,故而自陷吊诡之处而不自知。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行为,制约,再谈,末那,意识,奥妙,..........,余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