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26期>

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2)----庆吉祥居士(2)

[第126期]  发表时间: 2016-11-04 10:1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以上从名实、正反、真假几个方面对比而论“导师”之名不可僭妄,是很明确的判准,令人有所抉择;然而,却又有释星云如是说:
  又如印顺法师,他实在对原始佛教的论典有研究,应该称他为“论师”;不过,也是因为他的学生弟子很多,就尊他为“导师”。这“导师”也没有什么异议,像现在学校里,也有高一班的导师、高二班的导师、高三班的导师,但印顺法师在被称为“导师”的时候,佛教界也有很多的批评、议论,甚至反对、不以为然。其实有何不可呢?学生愿意以印顺法师做导师,为何不能称“导师”呢?……不管什么称谓,都不是自己擦粉装饰,而是要别人愿意尊敬你是哪一种称呼。11
  这完全是世俗人的观点来谈佛教的称谓,似乎只要称者与被称者的双方同意就可以私相授受了,至于佛法上的定义,则全不当一回事。这或许就是当今佛教界“世俗化走向”的结果,误以为佛教三宝都须随顺凡夫俗子的情理,与时俱变,重新诠释之后才能应用,佛门四众都忙于造作世俗事业:谈环保、行慈济、争(女性、动物)平权、反博奕、办教育、搞学术……,其心日夜纷驰于世俗法、应酬于世间事 12,更以表相佛法的见解来合理化其世俗心与凡夫行,美其名曰“佛法生活化、菩萨人间化”,却不肯在出世间的道业上用心,因此在称谓上也就随心所欲而无所顾忌了,殊不知:
  佛教中的名相,有一定的实际意涵,就如同不同领域中的专用术语一般,皆有其一定的定义,不可以混淆,即使是称号的名相亦然。但是世间行业中皆强调自我行销,往往使用超乎实际的职衔,以获取他人的重视;或者过度推崇他人,以获取好感,这是世间法中无可厚非的演变。然而,如此的世间俗情也逐渐带入佛教中,而令佛法中的名相意涵混淆不清,例如“法王”、
  “活佛”等等,皆是别教修行之究竟位佛果之称谓,如今却成为世间外道凡夫,不知佛法内涵之种种夸示混称,犹如鱼目混充真珠。13
  将世间人交际应酬、互相吹捧的俗情,充塞于佛门中,致令佛法中的名相与实质也被俗化、浅化、商业化、外道化,而混淆视听、博取名利;这就是台湾佛教经过“现代转型”之后,积极地投入社会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以满足民众需求的新貌,美其名曰“人间佛教”;而其实是将微妙、甚深、无上之大乘法,从本质上曲解而下堕为只能契应五浊末世、迎合凡夫异生的世俗法;于是纯正的佛法、如来的本怀——三乘菩提的实证与进修,逐渐被边缘化,乃至被世间众生的五欲六情 14所取代、遗忘了。
  释印顺之称为“佛教导师”,在严谨定义上是不如法的 15,相关的论证已如上述。而在此之前后,佛教内外多半随俗称之为“法师”16。若就其为佛门的表相僧宝 17,以及他偏在学术研究而言,以一般性通称“法师”,较为适当。如大陆中华书局在 2009年 4月出版了《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所看重的是释印顺的佛学思想与“人间佛教”理论,及他对当代佛学研究与佛教发展、汉语佛教学术走向的影响,增添了不少现代佛教史的研究资料:
  印顺法师是当代著名高僧、佛学思想家。他一生深入法海,造诣精深,讲学不辍,著述宏富,撰写、编纂作品四十余种,备受海内外佛教界、学术界推崇。18
  《印顺法师佛学著作全集》的出版,将为我国学术界在这一研究领域取得和保持优势奠定扎实的文献基础,并有利于从整体上推进佛教学术研究,对于大陆佛教事业的健康发展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19
  也就是将释印顺定位在佛教思想、佛学研究上,称为“当代中国佛学研究第一人”或“当代杰出的学问僧”;因此,几乎一致的称之为“法师”。而台湾佛教界的“导师”之称,多半属于印顺学派内部的情感认同,并未获得全面普及与历史定调。
  虽然从古至今,“法师”是佛门出家人使用最广的一种通称,但也须有被称为“法师”的实质条件,才能区别于其他称号。有佛学辞典这么定义:
  通晓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之人。……广义之法师,通指佛陀及其弟子;狭义则专指一般通晓经或律之行者,称为经师或律师。据北本大般涅槃经卷十八载,佛菩萨及其大弟子等,皆知深妙之法,又知众生根机之利钝而为之演说,故称大法师。关于法师之资格,……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法师十德,即:善知法义、能广宣说、处众无畏、无断辩才、巧方便说、法随法行、威仪具足、勇猛精进、身心无倦、成就忍力等十德。具足此十法,则能成就众相圆满。(二)行四法,即:(1)广博多学,能持一切言词章句。(2)善知世间、出世间诸法生灭之相。(3)得禅定智慧,于诸种经法中,能随顺而无诤。(4)不增不减如法而行,言行一致。……依法师之专长及其弘法之差异可分为受持、读经、诵经、解说、书写等五种,称为五种法师。然后世则演成书写、供养、施他、听、披读、受持、正开演、说、诵、思修等十种法师。此外,我国称道安、慧远等学问德行高深者为法师,然对鸠摩罗什、玄奘等对翻译经藏有卓然贡献之大译经师,则多称三藏法师,以别于禅师、律师等称呼。20
  这段对于“法师”的定义中,有广有狭、有深有浅、有通有别,必须分层次来谈。首先,是最通俗的用法:
  (法师)在佛门是通称,只要是以三藏之法自行化“他”的,都称法师; ……不分在家出家,也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称的,这是共同的称呼。21
  一般上讲经说法的出家众都通称法师,因为代佛说法故,……现在一般人却对于无论说法不说法的出家人都通称为“法师”这是不正确的,这样就是名不符实。 22
  佛教的“法师”包括佛、菩萨、圣弟子、居士,只要能确实了知“法”,如法修持,则无论在家、出家身分皆可称为“法师”,可说是“广义的法师”。……“法师”就是以法为师的人,是教导他人修学“法”的老师。因此,身为现代的佛教法师,务必要熟悉经藏,并确实依法修练,以适应现代环境需求的方式弘法利生。 23
  这是就其“以三藏法教自行化他”、“出家学佛,代佛说法”、“以法为师、确实了知、如法修持、教导他人”……而通称之为“法师”。也就是说,广义的法师是一种通称,只须在法上有所了知与修持,而能讲经说法开导信众,则不论在家、出家、或男、或女的佛门四众,皆可称为法师;这或许是现代人对佛门出家众最广泛、最笼统的称呼。但即便如此,要能于经律论的基本“法义”有部分的了解,且依之修持而有少许的体验,并有相当的口才能为人宣讲、令人得益,也就是“通晓(基本)佛法又能引导众生修行”,这样有识、有修、有智、有才的“法师”,在当代佛门或已不多。至若求其“具十德、行四法”,这可是第九地菩萨的境界,应称为“大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卷 10〈明法品第 14〉云: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师恩,当求,正法,连载,----,吉祥,居士,因此,导师,两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