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22期>

涅槃(连载24)----平实导师(2)

[第122期]  发表时间: 2016-07-10 17:5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三、您证得第八识以后还没有般若正观吗?若说没有,为何却懂得般若诸经的真如、般若等义理?为何能知一切有情如来藏在何处?
  四、您现在有初禅或四禅的实证吗?
  五、您已入地了吗?(没有。)那么您是尚未证悟的凡夫吗?(有悟。)那么且不说第四禅,您有证得初禅吗?
  六、您有证得第四果吗?您是留惑润生吗?若禅定证量皆没有,则依您自己的说法,怎能说是见道了?
  七、若是如此坚持禅定修证,您是否主张经典所说次第非真,菩萨三地心主修的禅定应移来您说的真见道位前修证吗?
  八、慧解脱阿罗汉回心大乘,仍未得第四禅时,不能入真见道位证真如吗?又当知:见道通达位的入地心,应有四果解脱的果证。
  圣教依据:
  《大乘阿毘达磨集论》卷7〈得品 第3〉说:
  又诸菩萨已得谛现观,于十地修道位唯修所知障对治道,非烦恼障对治道。若得菩提时,顿断烦恼障及所知障,顿成阿罗汉及如来。此诸菩萨虽未永断一切烦恼,然此烦恼犹如呪药所伏诸毒,不起一切烦恼过失,一切地中如阿罗汉已断烦恼。4
  《成唯识论》卷10 亦说:
  烦恼障中见所断种(烦恼障中大乘见道所断种子),于极喜地见道初断(不会再有三界爱的现行)。彼障现起,地前已伏(地前至少要证顶品三果)。修所断种,金刚喻定现在前时一切顿断,彼障现起地前渐伏。初地以上能顿伏尽,令永不行如阿罗汉。由故意力,前七地中虽暂现起而不为失。5
  以上所举圣教依据,都主张入地之时应具备阿罗汉或向阿罗汉的果证:“(菩萨)一切地中如阿罗汉已断烦恼”、“(菩萨)初地以上能顿伏尽(烦恼障之现行),令永不行如阿罗汉”;若真见道时即入初地,则是真见道之前一刹那,必须至少具足圆满的初禅及向阿罗汉的解脱果。若自身于此二种功德俱皆欠缺,而言自己真见道时即是入初地,老是向他人诤论说证悟般若时即是初地菩萨,念念爱恋初地果位名目,乃至生起增上慢心,自认为证量或智慧简择远远高于自己已有无师智的上师,不服指正,舍寿后难免大妄语业等不可爱异熟果,孰智?孰愚?应当有智分别而利自他,亦免误人。
  贰、 质问者言:四善根在通达位前(初劫满)已修习圆满,故见道时即是初地通达位。
  质疑者援用的疑似错误注解:
  《成唯识论述记》卷9:四善根初劫满,已修习故。……又此论四善根中,亦言初劫顺解脱满已修,岂即彼非胜解行摄。满心修相好,亦是劫中收。满心修四善根,定是初劫所摄。
  《大乘法苑义林章》卷1:.
  大劫修满方起加行,等持位中作唯识观。
  古德以上说法是否确如引述者所说,抑或提出主张者错会而成为断章取义之说,暂置不论,姑且当作彼等援引之说并未断章取义。
  今作如下反问:
  一、 权当援用者并未断章取义,而是依窥基法师此说(其实窥基之意本非如此),然则《菩萨璎珞本业经》中 佛说六住菩萨修学般若之时,“正观现在前”的见道位为第七住位,并不是初劫已满,请问:是 佛错说了吗?
  二、 真见道位有无证真如?
  三、 真见道位有没有“般若正观现在前”?(难道您认为可以“正观”般若“现在前”时,见到“真如”,依此而说证得大乘“人无我”时,这见到“真如”不是见“道”?或是您以见何者为“见道”?还是您怀疑“般若正观现在前”没有见到“真如”?那您又认为到底“般若正观现在前”的“面前正观”是哪一个法呢?您总不能说是见到三界万法虚妄相而说是“般若正观现在前”吧?)
  四、 真见道位是入地了吗?或是第几住位?
  五、“四善根”加行位应在真见道后?或应在相见道后?
  六、 相见道位依真如法性所应修的“观非安立谛三品心:内遣有情假缘智、内遣诸法假缘智、遍遣一切有情诸法假缘智”而满足三贤位的果证,以及入地前缘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的大乘四圣谛观行而证阿罗汉果,也应该在真见道之前吗?
  七、 窥基所说是否全部如您所说之意思呢?《成唯识论述记》卷9:【论:“二、加行位”至“顺决择分。”述曰:即在煖等四善根中,此在初劫,下文等言胜解行地摄故。】证知窥基有时所言非指初劫满足方有煖等四善根。
  八、《成唯识论述记》卷9:【二障中若麁、若细所有随眠,由能对治止、观力微,未能伏、灭;初起止观未胜顺心,不如四善根中能伏二细分别现种;其俱生现、种,皆少(稍)亦能伏。次加行位,及第十卷皆有此文。】6 由此亦证明窥基主张四善根在加行位,又加行位必在真见道前,非安立谛三品心的观行又是在真见道之后,安立谛十六品心、九品心的观行又在非安立谛三品心之后;如是,您还认为十六品心、九品心的观行是在真见道前吗?
  九、《成唯识论述记》卷9:【此四善根非资粮道,加功而行初位,亦名加行;近见道说:独此得加行名。】7 此“四善根”既然在此也说为“加行”,而又说为“近见道”,此即是说“尚未见道”,是处于“见道”位前,而说“近”;而此处之“见道”摄“真见道”故,亦证明窥基主张加行位在真见道前,非在相见道位后的入地之前。
  复次,窥基所说是否全部如同质疑者所说之意思呢?但依文字表面观之,窥基之演绎似乎自相矛盾,此非唯一之处。例如《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2:【四善根既唯色界五地,却照无色,无无漏见道,故是有漏修也,如前说。】8 然而窥基此处所说四善根,是否即为引述其文前来质疑者所说之四加行?实有疑义。因窥基所说并非援引者所说之义,只是文字相似而被援引,其实是质疑者有所误会。
  今举其原文如下,
  证明援引其说来指称四加行应该只在色界中才有(指称必须证得第四禅以后才能实修四加行),是对窥基所说断章取义以后之误会所说:
  《成唯识论掌中枢要》卷2:
  三十七品以九法为体。遍行一,谓喜受。别境三,谓念、定、惠。善有四,谓信、进、舍、轻安。色法一,谓道共无表。喜为一,谓喜觉支。念为四,根、力、觉、道各一。定为八。四神足、根、力、觉、道各为一。惠为九。四念住、根、力、觉支各为一。道支为二,谓正见、正思惟。思惟自中,是依惠寻。佛果唯惠。瑜伽五十七云:“三十七品与五根云何相摄?道品摄根,非根摄道,谓语、业、命、喜、安、舍,故正思惟,其体即惠。信为二,谓根、力。精进为八,谓四正断,根、力、觉、道中各为一。舍为一,谓舍觉支。轻安为一,谓安觉支。无表为三,谓正语、业、命,故九,开成三十七。四摄事,施以无贪及三业为体,爱语以语业为体;利行、同事三业为性,谓无贪及思,假实和合说故。四无量,以三法为体,谓无瞋、不害及舍;喜以不嫉为体,体即无瞋,故唯三法。六度合以八九法或十一法为体,遍行一,谓思。别境四:欲、胜解、定、惠。善有四:信、精进、无贪、无瞋。并身、语业表无表色,如应当知,下自广说同下六度中。四善根既唯色界五地,却照无色,无无漏见道,故是有漏修也。”9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涅槃,连载,----,平实,导师,第四,新学,菩萨,见道,行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