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57)----游宗明老师(2)
然而,大乘法不仅不是后来才演变出来的,事实上在 佛陀于此娑婆世间示现成佛时,所开示的第一部经典《华严经》就是大乘法的唯一佛乘内涵,乃至宣讲解脱道义理的阿含时期,仍然不离此三乘菩提的根本要旨,也就是此集起心—涅槃本际—如来藏。〔编案:学人若欲了知此中道理,可自行请阅平实导师所开示的《阿含正义》——唯识学探源(共七辑),不但可以建立完整佛法体系的正确知见,若能如实理解及深入观行,学人欲断三缚结则非难事,乃至精进者实证因缘观亦非无可能。〕佛菩萨于诸经论中都说:第八阿赖耶识无始劫来本来自在、体恒常住,法尔如是。
如《大乘成业论》中 世亲菩萨也清楚地开示说:能续后有、能执持身故,说此名阿陀那识;摄藏一切诸法种子故,复说名阿赖耶识;前生所引业异熟故,即此亦名异熟果识。若不许有此异熟识,复有何识能执持身?非有余识能遍持身,乃至命终恒不舍故。论中明白指出能续后有、能执持身、摄藏一切诸法种子等等都是第八识的功德,不论称祂是“集起心、如来藏”,或是称祂作“阿赖耶识、阿陀那识、异熟果识……”等种种不同的名称,祂都是指第八识,只是依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修证果位来施设不同的名称而已。所以“集起心”是本来而有,法尔如是,不落于生灭变异的五阴十八界中,世尊在初转法轮的阿含经教中,即有此“本识、涅槃本际”的开示,因此大乘法当然不是后来才发展出来的“思想”,更不能学释印顺那样自以为是地妄下结论,说:“唯识学上的本识思想,已到含苞待放的阶段了。”可见释印顺坚持认定“集起心”是后来发展才有的本识思想;因为他这样认为:本识思想的成立,虽说与上面(案:《楞伽经》的一切根识)所叙述的真我、细蕴、细心都有关系,虽可说是这些思想共同要求的合流,但比较主要的,要算大众部的根本识,分别论者的一心,经部的集起心。它们在建立的目的及说明上,各有它的侧重点;而根本识的重心,在说明心理活动的源泉。(《唯识学探源》页122)可是,明明这些释印顺所认为不同的,全部都是第八识的体性,而释印顺却叫你不要把集起心当作第八识;明明是 世尊以无上正等正觉所垂示的圣教,释印顺偏要自以为是地以其错谬的邪见曲解经论而另作教判,正是不死矫乱者的诤论狡辩。
“集起心”既不是“种种心”的六识,而释印顺又强调“但切勿以为这就是第八识”,那么除了前六识及第八识以外,那就只剩第七末那识了,这个推论应该不会错了吧?因为释印顺说:“一类经为量者,只是在六识以外,建立一个一味继续的细心而已!主张灭定有心,本来在执持根身和任持业力。现在既建立了第七细心,那集种起现的作用,自然也移归第七。”(《唯识学探源》页83)先且不论“移归第七”的说法如理不如理,既然释印顺这么主张,那不就是说有第七识吗?可是释印顺却说:“它们虽没有离六识以外,建立集起心,但对心有‘种子积集处’,和‘心上功能生起诸法’的集起义,也早就成立。”(《唯识学探源》页83)这里他又转回“不离六识”了,天啊!那释印顺所认为的“集起心”到底是哪一个心呀?看来您要读懂释印顺的天书,还得要有通天本领。不过就算您真的有了通天的本领,也还是读不懂释印顺的天书;因为他翻来覆去不知所云,似乎不管您怎么解读,在语言文字上他都说得沾到个边,但同时在法义及逻辑上却也是怎么解读都不通。“读天书”已经是比喻难以读懂了,而读释印顺的书更难懂;其实所谓的“难懂”倒也不是释印顺所说的法义内容有什么深妙难懂之处,而是他对佛法根本是一知半解尚且不及,多是三分猜测七分误会,却又爱天马行空、自以为是地胡乱解说。这样妄说佛法的结果,使得读他著作的学佛人,惑乱于错谬的知见、迂曲的臆想,以及文句、名相的种种迷障之中,永远无法知道佛法的真实义,其祸害实不可谓不大!
但追根究柢而言,就是因为释印顺不信有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其结果当然就找不到真正能使三世业果连续不断、一味相续永不变异的本识如来藏。释印顺也知道不能没有个一味相续的根本,来作为三世轮回的所依,否则三世业果是无法成立的。所以,他在《印度之佛教》中说:【于六识种种心外,别立‘集起心’。自无常以至真常,自间断至相续,自粗显至深细,虽有所不同,而立六识外之细心,以解说业果之相续,则一也。】2 因为他否定了七、八识的真实存在,于是就这样横添佛法,迳将意识划分出细心作为第七识、第八识的替代品,而欲建立为能持种受熏又能相续不断的“真常心”,不啻是为佛法义理的违章建筑;可是不论再怎样细的意识,永远都是意识,不可能变成第七识、第八识。世尊于四阿含诸经中,在在处处都有:“眼、色为缘,生眼识”……乃至“意、法为缘,生意识”这类的开示。前六识都属于根尘二法为缘而出生的生灭法,当然不是本来自在的“真常心”;世尊更是早已预记后世会有如同释印顺一类的愚痴者,特意发明意识的细心、极细心来混淆佛法,所以特地强调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可知“意识的细心、极细心”都还是意识,同样是生灭无常的第六识;所以,第六识是第六识,第七识是第七识,第八识是第八识,不可能由哪个识“别立”粗细而互相转换替代。
况且,有情的八个识各有其不同体性,彼此亦无可取代,所以正常人都有八个识;这是谁说的?这正是我们娑婆世界的法主本师 释迦牟尼佛说的,其余的菩萨们都是随佛修学才有此智慧与能力展转为众生宣说。圣 玄奘大师冒著九死一生的风险,不辞辛劳地西去天竺取经回来,也为我们证明了佛说八识,如是等经、论以及史实俱在,释印顺却有眼如盲,不知不见;更由于他不信不证,因此转而去信受喇嘛教的六识论。然而六识论根本不是佛法,释印顺用六识论来解释佛法当然是行不通,于是他就把须要亲修实证的佛法,拆解成世间戏论言说;造成两相抵触而格格不入的结果,圆满一致的佛法就被他这样破坏了。释印顺不但把“集起心”解释得乱七八糟,还意犹未尽不甘寂寞地大笔一挥,挑战起禅宗祖师来;而这也正是他不自量力的地方之一,岂不闻“禅”是佛心,有谁能超越真悟禅宗祖师的亲证而说他更明了何谓佛心的?如果不懂佛心、错解“集起心”,那他就没有禅可说,而只有“缠”缚其身,唯徒逞口头禅扯葛藤罢了;如是勤苦一生,只拾得一筐落叶而觅不得根源,终究只能得个“惨”字而已。
又释印顺在《净土与禅》中说:后代禅者,多说“明心见性”,“自心是佛”,“即心是佛”,“即心即佛”,“自己心灵体离断常”,“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显然的对于“心”,大大的著重起来。禅宗所说的心,并不等于集起心,但如宗密所说:达磨是说心(见《禅源都诠序》),就不免强调了!反而,达磨门下,慧可的再传满禅师,就常常说:“诸佛说心,令知心相是虚妄法,今乃重加心相,深违佛意”。这正是《楞伽经》:“若说真实者,心即无真实”;“采集业说心(唐译作“言心起众相”),为化诸愚夫”的注解。达磨禅以大乘唯心的《楞伽经》为证,而但说“真性”、“性净”,意在超越唯心,离心意意识,也即是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无自无他,凡圣等一的真性。宋译《楞伽》的译主,求那跋陀罗,是特别著重本性清净的如来藏;在所译的《楞伽经》中,更著重流露这点,这难怪达磨的传授宋译《楞伽》了!3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救护,正道,连载,----,游宗,老师,整个,佛法,学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