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21)----游正光老师(2)
综合这一节所说,可以归纳两个重点:一者、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已经说明了真心如来藏的体性为何。然而这八不中道,其实只是 龙树菩萨略为重点提示而已,其实还有无量双不的中道可以为人宣说,譬如《中论》卷1 中开示:
问曰:“诸法无量,何故但以此八事破?”答曰:“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4龙树菩萨开示:诸法虽然无量无边,但是他所说的八不中道——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其实已经总破一切外道说法。如果读者再仔细推究,就会发现还有无量无边的“不”存在;凡是在世间落于两边的法,譬如增减、垢净、黑白、长短、方圆、高矮、虚实、善恶、苦乐等等,都可以从空性心如来藏的立场而说成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不黑不白、不长不短、不方不圆、不高不矮、不虚不实、不善不恶、不苦不乐等等,完全合乎 龙树菩萨所说不落两边的说法,也就是不落空的一边,也不落有的一边,永远都是中道。因为这样的缘故,龙树菩萨才会开示:法虽无量,略说八事,则为总破一切法。
二者、不论是六百卷的《大品般若经》,或者四百卷的《小品般若经》,浓缩成一部《金刚经》,或者将《金刚经》再浓缩成二百六十字的《心经》,都是在诠释空性心如来藏、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如果学人能够掌握这三个重点,那么《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或者《金刚经》所说的“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5 乃至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6 等等。至于《般若经》不论大品六百卷或小品四百卷,经中所说的观五蕴十八界及诸法,不生不灭、若常若无常、若空若不空、非善非不善等等,就能够渐渐了知 佛所说的真实义理,不再因为对佛法朦胧无知而被邪师误导,以致于此佛菩提道上多走了许多冤枉路。既然能够渐渐了知《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二转法轮之般若经中所说的真实义理,因此于别相智也就渐渐通达了,未来再加发十无尽愿就可以成为通达位的初地菩萨,趣向圆满佛菩提道之第一大阿僧祇劫之修行,进入第二大阿僧祇劫的佛菩提道中,于地上菩萨所应修、应证的无生法忍道种智、无量福德以及所应修除之习气种子随眠等等而迈进。
从上面的说明可知:《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所说,都不离空性心如来藏、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这两者之关系是和合运作的,不能离空性心如来藏而有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存在,也不能只有空相之蕴处界诸法而说有缘起性空(性空唯名)的存在。因此在佛门中,如果有出家、在家四众主张:“心已灭了,是不能再生起的。心生起了,就有灭相,这灭相却是不灭的”7,或者外于空性心而有“业果报系统”,认为那就是佛所说的不生不灭法等等;你就知道,这些人是不信佛语,也不懂《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金刚经、心经》等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所说的真实义理,名为无因唯缘的断见外道,也是 释迦世尊在经中特别遮止的恶见之人,如《佛说无上依经》卷1 中开示:【阿难!若有人执我见如须弥山大,我不惊怪,亦不毁呰。增上慢人执著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8 经中开示:对于执著意识心为常住法的人,即使有如须弥山那么大、那么高、那么广,我不会惊怪,也不会破斥非议他。但是,如果有增上慢的人执著一切法空,或者离于空性心如来藏而说有缘起性空,纵使他所执著这样的见解,只是微小到有如一根毛发的十六分之一那么少,我也不允许他有这样的恶见。
为什么 佛会这样开示?这是因为执常见的人,尚可用意识心是无常、真心如来藏是常的正知见来导正他,让他回到佛所说的正法中。但是,断灭见者不相信有常住法的存在,当然是连空性心如来藏也否定的人,也是对 佛的开示完全不相信的人,更是对因果也不相信的人,这样的人,一般人是无法对治他的,唯有证悟空性心如来藏的菩萨摩诃萨才能对治他。为什么?因为这些断见外道,他们很详细观察蕴处界及诸法(包括意识在内),都是虚妄的,由于无法证得出生蕴处界及诸法之空相背后的空性心如来藏,所以这些人就认为没有空性心如来藏存在,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无常虚妄生灭的,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当然也没有因果可言,这是 佛所说增上慢的人。然而证悟菩萨,亲证出生空相之蕴处界及诸法背后的空性心如来藏,清楚知道空相的蕴处界及诸法不能外于空性心如来藏而有,当然不会否定空性心如来藏的存在。但是,证悟的菩萨摩诃萨究竟是少数人,而且也不一定会在那些佛门断见外道还在世时,出兴于世来破邪显正,所以 佛才开示:增上慢人执著空见,如一毛发作十六分,我不许可。由此可知,断见外道的邪见危害正法之烈、误导众生之严重,身为佛弟子都应该挺身出来破邪显正,救度众生远离断见外道之恶见,以免今世、后世的佛弟子们被断见外道所误导及荼毒,而与邪师们一同堕入大火坑中,于未来无量劫要遭受无量苦果。
第七节涅槃的内涵(三):离思量性、了众生心行、无我性、无智性
接下来谈涅槃其他的体性,譬如离思量性、了众生心行、无我性、无智性的内涵。首先谈的是真心离思量性。因为真心离六尘境,所以不衡量、不思惟种种境,如 佛在《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2 的开示:
(胜天王问:)“世尊!云何如如?”(世尊答:)“大王!此可智知,非言能说。何以故?过诸文字,离语境界、口境界故,无诸戏论,无此无彼,离相无相,远离思量,过觉观境,无想无相,过二境界,过诸凡夫,离凡境界,过诸魔事,能离障惑,非识所知,住无处所。寂静圣智,后无分别智慧境界,无我、我所,求不可得,无取无舍,无染无秽,清净离垢,最胜第一,性常不变。若佛出世及不出世,性相常住。大王!是为法界,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修此法界百种苦行,令诸众生皆悉通达。大王!是名般若波罗蜜、如如、实际,无分别相、不可思议界、真空、一切智、一切种智、不二界。”9
经中开示:这个般若波罗蜜、如如、实际、无分别相、不可思议境界、真实空等等,就是 佛所说的真心,祂无始劫以来离种种思量境界。为什么?这是因为真心从本以来离六尘见闻觉知,所以祂没有七转识的能觉与所觉、能观与所观的境界;没有觉观境界,就没有种种思量性可言,所以真心离思量境界。会思量、会思惟的,是真心第八识(如来藏)所生的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六识(意识)。意根无始劫以来,虽然与第八识同为难兄难弟,但是祂的体性就是恒审思量 10,所以每一刹那祂都在作主,没有不作主的时候。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金刚经,同样,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