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7)----游正光老师(2)
注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大正藏》册8,页848,下7-23。
略释如下:
已建立真心本来就自在正知正见的菩萨们,很深入去参禅、去参究时,因为一念相应慧的缘故,于刹那间亲证本来自在的真心之所在。现前观照这个真心本来就解脱自在,不生不死,能照见蕴处界诸法,没有一法是真实不坏的,都是虚妄的;同时能现观蕴处界等诸法都是真心如来藏所含藏之种子功能,未曾离开过真心如来藏而与祂同时同处运行,因而发起实相般若智慧,转依此般若智慧而到达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彼岸。像这样,能够现前观察真心本来自在的菩萨,才是真正的观自在菩萨。当观自在菩萨转依真心的立场实际理地来作观察时,发现真心的实际理地根本没有蕴处界诸法等三界任何一法存在,但却能容受现象界蕴处界及诸法等三界一切法的生住异灭现象出现。既然如实了知真心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存在,当然就没有所谓生死以及种种苦厄可言;当菩萨将蕴处界诸法归摄于真心并转依真心无所得的体性,当然是没有种种生死以及种种苦厄可言,所以就度过了一切苦厄。舍利子!色法本身是物质而不是心法,与真心不是同一个法,故名非一;可是出生色法是真心的功能差别之一,是摄属于真心的局部功能,因此色法与真心不异,故名非异;合此非一与非异,是故名为非一非异。既然色法与真心非一非异,受想行识也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真心的局部体性,与真心非一非异。舍利子!诸法的空相也是同样的道理,是真心出生蕴处界诸法生住异灭的法相,得要由真心支援才能显示出此空相;从真心实际理地的立场来观察诸法时,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又菩萨从真心的实际理地来观察,既没有眼等六根,也没有色等六尘,更无眼等六识,也就是没有十八界;既然没有五蕴十八界,当然没有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乃至生老病死等十二因缘之轮回与还灭可说,更无知苦、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之所需。也就是说,真心的实际理地是极寂静的不生不死、不来不去、不增不减、不垢不净的涅槃“境界”,没有所谓的五蕴十八界诸法、十二因缘、四圣谛等等法存在。既然这些法都不存在,当然也没有所谓菩萨变得更有智慧及有所得可言。要像这样证得真心从本以来都无所得的人,才能称为觉悟的有情菩萨(菩提萨埵)。证悟菩萨转依真心无所得的智慧到彼岸,不会有种种罣碍出现;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就不会有种种颠倒的心行出现;既然没有颠倒的心行出现,就不会于内有恐怖、于外有恐怖事情出现,就能远离种种颠倒梦想,乃至因为精进修行的结果,未来可以证得究竟涅槃——佛地的无住处涅槃。三世诸佛都是依真心无所得的般若智慧,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因此说菩萨证无所得的般若智慧到彼岸,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众生种种苦厄,真实没有虚妄,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从《心经》的开示可以归纳如下:一者、《心经》既然称为《心经》,其主旨当然是谈实相“心”,绝不会是谈色法乃至受想行识等虚幻的空相法,也不会谈依于五阴等法之生住异灭而施设的缘起性空、性空唯名之戏论。所以,这个“心”当然是一切有情因地的真心—阿赖耶识—如来藏,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更是五蕴十八界诸法、四圣谛、十二因缘等一切法所依止的根本。如果佛门中有人外于此“心”而说五蕴十八界等法,譬如主张:“《心经》的心字,用现代语讲,就是意识流,我们一辈子是在意识流里生活,也可以说这
就是我们真实人生内在的路径。”5 这样的说法是完全不符合
注5 是为大陆河北省柏林禅寺座下一位居士杜大威所说,已由笔者撰写了一佛在《心经》中的开示,名为言不及义的外道戏论。本《真假外道》予以辨正回应。
二者、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然就是找到了有情的真心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是禅宗祖师所说的本来面目、佛法大意等等。菩萨现前观察蕴处界都是依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有,以及有生住异灭的现象出现,尤其意识我是虚妄的,是故不再以意识我为真实我,而真心如来藏与五蕴和合运行却不了知、不分别自我,完全随顺众生心而行,因此有了一分大乘人无我智。接著菩萨再从真心实际理地来观待一切诸法皆是因缘所生无有真实但有种种虚妄法相,因此有了一分大乘法无我智,只是不如地上菩萨有多分的法无我智。所以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观自在菩萨,就是指七住位明心不退以上的菩萨,他有二种大乘无我的智慧出生,那就是人无我智与法无我智,也是唯识增上慧学所说:菩萨亲证二空真如 6、二空所显真理 7 所发起的智慧。
注6“是阿兰若,证得二空真如之处。”《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6〈离世间品 第6〉,《大正藏》册3,页320,上10。
注7“一、真见道,谓即所说无分别智,实证二空所显真理,实断二障分别随眠;虽多刹那事方究竟而相等故,总说一心。” 《成唯识论》卷9,《大正藏》册31,页50,上6-8。
三者、当菩萨亲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发现祂不需藉任何因缘本来就自在,不像意识等六个识得藉根尘相触之缘才能现起;而不论自己有没有在观察,祂都是真实如如而自在,这是因为自己不能一时一刻少了祂,少了祂就没有自己的存在。这样的道理,唯有证悟的菩萨能够如实了知,没有证悟的菩萨只能用意识思惟来想象明心的菩萨所证的境界为何。既然未悟的菩萨尚且无法如实了知祂的所在,更何况能随时随地观察祂本来就自在?所以《心经》所谓的观自在菩萨,不是一般佛弟子所认知的 观世音菩萨,而是指证悟明心的七住位不退以上的菩萨,能够现前观察真心本来自在。所以,菩萨未悟以前,仅具有真心本来自在的正知见而已,那是以意识建立有所得的法,并不是真正证得无所得的真心。所以 玄奘菩萨才会开示:“以有所得故,非实住唯识。”待菩萨明心亲证真如不退以后,才可以称为观自在菩萨。
四者、菩萨证悟后,现前观察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第八识—如来藏—涅槃妙心)是一切有情蕴处界的根本,蕴处界以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为因,藉著业与烦恼等种种缘而由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变现出来,所以蕴处界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有蕴处界的存在。又菩萨观察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一切诸法的根本,是一切诸法之所从来;蕴处界诸法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所本具的种子功能,藉著业与烦恼等种种缘而由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变现出来,所以诸法也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有诸法的存在。由此可知:蕴处界及诸法等三界一切法,都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局部体性,不能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有蕴处界及诸法等三界一切法的存在,所以蕴处界、诸法与真如心的关系是“非一非异”,乃至“不增不减”。如果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说有蕴处界及一切法存在,乃至外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说一切法缘起缘灭、性空唯名,名为异说、二说、不如法说,亦名玄学,不是义学。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第二,禅宗,祖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