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愿做菩萨 ---郭老师开示(2)
这个世间是不是这样?是啊,当你不要世间法的时候,你就有出世间法。当你不要这个五蕴身相的时候,以后就可以得到许多的意生身。当你不要局限在你眼前这个世界的时候,以后就有无量无边的世界,你可以随地而往。本来法界呢,决定你的位置,你的生存的时空,就是你的心念,当你作梦的时候,可以到处跑,然后呢,同样的,那也不是真正的你。因此在这个角度上,你会看你局限在自己这个位置上,把你的心念束缚在这个世界的观念上,那也就象刚才那个例子所说的,这个世界可以是以不善业来作为基础的。那所以呢,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东西,你还是可以象众生一样去争取,你会建立这些心行,没有对与不对,然后或者说,你觉得哪些是法律允许的,可是有可能他是在戒律边缘,这个东西的话呢,你要去拣择。
我的意思是说,就算这辈子你过得很苦,很糟糕啦,但是你在佛法的持戒,那每一分功德,都象是金砖宝块一样,那东西是在这个世界永不磨灭,因为祂可以体现你未来世成佛的庄严。我们每一行都会体现未来世的成佛,因为如来在经典有说过:在《法华经》说,当你一举手一投足的时候,你恭敬于 佛,这样呢,以佛眼来观,你就已经成就未来的佛果。也就是说,你那样虔诚的心,就已经成就佛果。乃至你以散乱心一合掌,这样都已经成就佛果。所以不,是说你的一行不会影响到未来的果,他们是一起的。因为你的如来藏与三世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与三世也没有间隔,你的末那,任何时,只要你能够引导,它可以缘你过去的过去的过去的过去,还有未来的未来的未来的未来,以及现在每一时每一刻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众生都可以缘。你的如来藏,你的末那就是这样威力广大。
因此,你拥有这么最大的一个财富,你是不是应该走向祂,去将你自己的自身财富挖掘出来?而不是在这已经给众生的,已经体现出来的财富。因为这样的财富是属于智慧的,这是属于出世间的智慧。而这个呢,是属于众生的福报。你要福报,得到的东西,你就是损自己的福报去和这个东西去做交易。佛法不是交易,你应该找到这个根本的源头,所以呢,既然你已经找到了,甚至也在快要找到的过程,真的你决定要以此为 ,每一世都要证悟,那你就不要颠倒行。因为你的如来藏是怎么样的体性,你呢,会一点一滴的知道。不论是祂的平等性,不论是祂的随顺众生性,不论是祂怎样圆满众生行的性,这些东西的话,祂都是为了你,满足你所有的因果,体现所有的一切。
所以,这样来看的话呢,转依,它不是一个名相,说来似乎也不困难,就是我们说的,就是你要甘愿一点。就是要做菩萨啦,菩萨呢,就是坏事向自己,好事向他人。所以才会说,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有。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菩萨会怎么样,菩萨不会怎么样,菩萨会怎么样。。。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象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那么敏锐,所以如来可以一口气说一百多个,讲到一个地方的时候,说菩萨一定在这个地方有十个法,这时候他会怎么样。接下来又讲,菩萨一定会有十个法。如来意思就是说,这个第一义谛的法,这个智慧之法,如来一定会告诉你,一定会在各种因缘下告诉你的。只要你福德够,一定会告诉你的。但是,你其他应该要做的,这个就是转依,但是如来不会说,这个叫转依。如来说,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菩萨摩诃萨一定会这样做。这是经中一种条例的写法,以后你看到的时候,哦,菩萨不会怎么样,它不是一般的戒律而已。当你一细数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哦,这很人道,比如说,菩萨不会和女众起淫欲心,或者你又觉得太严格了,但你会发现这东西与你的戒行是有关的。第二种体例,就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地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40华严,60华严,80华严,都应该会讲,(不过我没有仔细看,如果有出入,大家再自己做斟酌。)
就是说,你一定与你的日常生活行,与你的众生行中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水,然后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等等。类似这样,那你开门就想,愿开众生一切善根门,然后呢度尽众生的一切恶根本等等。这些东西的话,你会不断的回向,而且,你会真实的想要在这个过程中,让你生活的一切一言一行,日常生活中都是能利益众生的。因为你拿杯子看起来没办法利益众生,可是它有回向心,它就有那个作意,你不一定要念出来,你慢慢就有这样的作意,这样的话,你的作意,就跟你的无相念佛的功夫,慢慢是一样的。你走路没有遇到人,你还是可以起一个利益众生的作意,这跟二乘人的作意是不一样的。二乘人就是最好你不要出现,出现你带给他的,他叫烦恼。因为呢,你如果跟他请法,他可能不得不跟你讲法,可是他没有兴趣跟你讲法,就是不一定。这种情况下,大乘人是有因缘说法就为他说法,看他的根器说法,他不高兴听这个法,你就讲别的法,他任何法都不想听的时候,你就合掌。然后呢,面貌欣怡,不要露出颦蹙相,颦蹙相就是皱眉头。这样,人家就会讲,这个叫大乘法,哼。。
菩萨呢,要在许多的场合,因为讲法的时候不太一样,但是你又是在接众的时候,做这种事情,那你一定要笑脸。在佛的时候呢,佛有一个相貌体性,就是他一定是容色曦怡,曦就是象阳光一样,就是阳光和煦,温暖的阳光照射;然后呢,他一定是还没有讲话,来问候你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微笑,一定是这样。其实是假的微笑都胜过你不笑,因为人有个模仿能力,模仿能力是天生的。这是众生的末那,末那必须这样的体性,才会生存哪,如果它没有教导这个,那这个孩子或这个众生是很难生存的。所以我们天生就会有个东西,就是会模仿。大自然动物也会模仿,那模仿是什么?它笑,你就跟着笑,心理认知学家,他们叫“镜像神经”。 镜像神经的话呢,它叫亦步亦趋,就是:前面是长者,你就跟着他,他这样右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右手伸出去;左手伸出去,你就跟他左手。。。我们的镜像神经跟他一样。所以,为什么说,有人教东西的时候,他如果跟你面对面,你就觉得转不过来,因为你是跟着他一起模仿。同样,你笑的时候,你面对人笑的时候,不管你想不想笑,他笑,你那个作意是在的,你会想要笑。但是呢,当然你可以靠其它作意,你就说我讨厌你,你正在跟我假笑,那这样末那知道,啊,他是在假笑,这样可能,你那个作意就慢慢消失了。
不过,我的意思说,这个东西就是,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个?因为呢,他五根可以清净,五根清净你的面貌才会和煦。那五根清净是什么?就是不于众生取。众生界中,就是不于五种境界中取、要、爱、贪、婪。那这五种境界,就是色声香味触。这样,你说,那众生只这五种境界吗?当然你可以有法尘境,等等相。但是呢,众生的境界,几乎都是在这五种境界里面。那你说,象漂亮的,比如欲界众生最重要的就是男女贪,男女贪第一个就是色,容貌;然后声音、香味,最后到男女的淫触。所以呢,这五种就代表你从众生去取的。不管你说是有情或是无情,你都是以这五种取来作为目标的,那现在就把它开始转变过来。
我们可以讲白一点,如来现在也有在注意你,但是我们不说是监视你,如来是很关心你,可是因为祂非常非常关心,所以呢,所有的全部的如来,那你知道全部的如来有多少,经典说是无量无边的,阿僧祁,就没办法算。这么多,那每一个位都很关心你,那每一位都会注意你,你要警惕自己的话,每一位都睁着大眼盯着你。那我们说,这么多人,祂都有办法盯吗?当然有办法,因为经典说,如来可以一刹那间知道三千大千世界。那为什么要这样讲,因为三千大千世界就是一个 佛的化土,就是祂摄受众生的一个土。所以他当然要这样讲啦,因为人所能够了解到,这样已经够大了,他不知道 佛的威力是更大的。每一个众生的念头,也就是说,这已经很了不起了,这个世界的话,人70亿啊。你知道一只车轮鱼,一只雌的车轮鱼就有10亿只卵子,它的受精卵可以达到10亿只,也就是说呢,人这么多,8只车轮鱼就够了,或是这车轮鱼生8次就超越人类的总数。何况呢,这世界又不仅是只有车轮鱼而已。这世界还有无量无边,你在不可见的不可见的,你必须要以现代科学看到的,数不清微尘数的细菌和病毒。细菌一颗如果这么大,病毒这么小,这么这么样小。所以呢,那是数不清的,而佛可以一念间知道所有一切众生的念头,那当然啦,我们从这个角度来看的话,那你的念头当然就象阳光普照,都是摊开来的。而且,佛还知道以后你的念头,所以说,你被无量无边的佛菩萨所监视,而且监视的很好,因此上,最好是不要乱想就好,我的感觉是不要乱想。所以呢,你如果是以这样来警惕自己的话,来监视看护你等等。
但是,有的菩萨是真的来监视你的。比如说,常跟随你的护法神,从你受皈依开始,就有36位;乃至受五戒,每一戒有5位护法神,这样总共36+25就61。除非你不是真的想学佛,不然这护法神就会跟着你,就61位。何况你今天受的是菩萨戒,这个是不共二乘戒,那这样的话,你已经没有办法数出有多少护法神在你旁边,在成就你皈依的功德的时候,他们就大家都知道了。如果今天你更证得明心的功德,那这样已经数不清了。但是还是可以懈怠,懈怠的话,你想想看,你这个护法神心里作何感想?因为呢,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做护法神或护法菩萨。那你以这样的角度来看的话,现在最好还是乖一点比较好,还是精进一点比较好。
那在转依的话呢,如果说,我们今天知道这个名相,还是可以转依。为什么?因为我们就可以这么想,法界中有这个真实性,祂的真实性不可能出现一个为祂自己,或是特别选择一个对象。那既然不是的话,祂一定是没有私心的,既然没有私心,那你可以根据无私的精神去做发挥。然后你会相信说,祂既然可以出生万法,那我也是祂出生的。既然我可以被祂出生,那同样我也可以出生利益众生的法,因为这个东西对我来说,我并不没有吃亏啊。因为呢,眼下这些众生,100年后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去哪里了,不是一定能够回到人道,不一定。可是,我知道去哪里啊,单是这一点,我就该庆幸。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他们享受一下乐趣,是他们唯一的,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那你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就是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的权力,你有因缘跟他们说法就说法,没有因缘不要勉强。也不要说指责人家,或者什么――你怎么那么坏?你怎么杀了两个人或者怎么样。有些事情能够用嗔的语气来讲,通常呢,要有效果才有用。就是说,你有福德庄严,或是呢,你所讲的他能够信受,等等。不然的话,就让这个世间的法律去制裁就好了,你不需要怎样。如果他觉得痛苦,你还是一样可以悲悯他摄受他,这个有功德的。比如说在以前,有一个人,他要被行刑,行刑的时候当然也会很痛苦啦,一大堆人都围着他。这样呢,要行刑的时候,有一个人起了悲悯心,就觉得这个人还是很可怜――还是很可怜哪,那这样的悲悯心,后来,未来未来未来世以后,他们再相逢,这个人呢――被行刑的A,就对他起悲悯心的B很好,就说不出来怎么很好。可是他有没有怎么样做?没有,只是那个念头,这样过去而已。
如来藏的真实果报历历不爽,祂的整个心行就会这样。所以呢,菩萨要学,因为一切的人里面,大家都是这样的心行,而你可以在这种作意的包围底下,你还可以持续你对众生的善念,持续你对众生的慈悲,觉得说这个人还是很可怜的,应该来摄受他或等等。他可能没想到那么多啦,可是这样的心行,就可以让他得到未来不同的果报。那你说,人家对他好,这样有什么好处?有啊!如果说将来你出来担任弘法的角色或等等,你就可以摄受他啦,因为他很信受你嘛,为什么他很信受你?因为你当初的那个心念是难能可贵的事情。你说,起一个悲悯心难能可贵吗?是啊,很可贵啊。尤其他作恶你还能够起悲悯心来怜悯他,所有的人不是这样的念头,只有你。这样还不难能可贵吗?菩萨是这样,也就是说,菩萨的所作所为,为什么众生来看,不能理解?因为众生都是用他这辈子的,这个目前的现前的事情来看,他要跳脱“他这辈子会死”这个事实,他都不愿意去真实地面对,比如说你会死,你会不存在,或者怎么样,他都是不肯面对的。那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对众生,要用这样的观点,你只去打造你自己,不是打造众生,众生不用你打造,因为众生,许多的众生,永远几乎是众生。因为呢,尽未来际,尽未来际,尽未来际,你成佛以后,再尽未来际,再尽未来际,你摄受的弟子无量无边,最后已经成佛,成佛到世界全部无量无边的世界都有你摄受的众生都成佛,乃至他们的佛土都已经成就,乃至他们所摄受的众生都成佛,还是有超越超越数不尽的众生,一样在三恶道中,在凡夫地中,不断地痛苦地轮回。所以,不要去跟众生计较。你计较的话呢,没有意义。你愿意这样呢,是违背菩萨道的道行,这个就叫坏戒行。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真正的菩萨行
- 下一篇:初学菩萨四种精进学佛上的障碍及修除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