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实相之辨正(3)
无念灵知是妄心,永无可能变为真心:
复有佛子知见不足,读了义经时总是一知半解,误以为应向心中深观,向灵知心中找寻本心,便以为定境中的灵知心才是本心,误以为一切时中无觉无观远离能所分别的阿赖耶识不是本心,便不肯认阿赖耶识为其本心。于此心外欲另求本心,便错认定境中的寂照心、或无念灵知心为本心,欲将此妄心修成无分别无能所,以求解脱,此是舍本逐末。何以故?若将此妄心修至无能所无分别时,依旧不能解脱。若不弃舍此心,永远不离有爱住地,即使修得四禅八定,亦不能了生死。必须彻底了知祂的虚妄本质,方能识取阿赖耶识,将阿赖耶识中染污种子转化清净方能了生死。
佛子必须先识取阿赖耶本心,了知祂才是真正的主人,了知祂远离能所分别,了知祂毕竟空也毕竟有,了知祂能生七转识,故有五法三自性、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了知能藏能变及异熟真如体性,了知祂能生一切法,而一切法皆由祂的见分相分而来,了知吾人五蕴身心及六根所受一切六尘皆是自识所变,六七二识所成无念灵知因此而断我见我慢我贪我痴,转依无漏而得解脱,方能使阿赖耶发起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而成佛,凡此皆须从阿赖耶本心下手修行,方是大乘禅般若禅。若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欲藉定法转变六七二识所成之灵知妄心,使祂不攀缘执著者,此是定性声闻之修法,不是大乘禅法。乐修此法者即是定性声闻,不是乐修智慧菩萨,学人欲求智慧而非求禅定及声闻法,允宜明辨。
若欲将此灵知心努力修至无任何执著而得解脱者,应知灭七转识之理,则应弃舍无念灵知心方得解脱。然此是声闻阿罗汉,必取涅槃,从此永无明心见性之可能。此灵知心若能修至无任何执著的究竟佛或阿罗汉位时,祂依旧是妄心,依旧是六七二识,不可能转变为本心,取涅槃时尚须将祂弃舍,而安处于真如(异熟识)无所有境界中,方出三界。本心永远是本心,妄心永远是妄心。不论如何修行,无念灵知心永远是妄心,妄心永远不会变为阿赖耶本心。故不应由向心中深观的妄心中觅求本心,本心不在此妄心中,若向此能观所观的妄心中求觅本心,永不可得。
真觅得本心者,便知主客易位之道理。从无始劫以来,每一世之无念灵知妄心,总认为自己是主人。本心从无始劫以来,一向远离能所分别,不知自己是主人。妄心一向都在境界上有得有失,本心则一向无得无失,亦不知自己无得无失。开悟时明心亦是无念灵知之妄心作用,灵知妄心开悟了,才知道自己原来是客人;过去自以为是,处处作主,是愚痴无知,所以轮转生死六道。本心一向不作主,本来解脱,祂才是主人,祂一向无得无失。自己应依本心无住无求,亦不求解脱,方能了生死。灵知妄心一旦确认此一事实,便断我见我慢我贪我痴,从此转依而得解脱,此须依般若禅修行方能悟得。
若用向心中黑暗深坑直看之定法求悟本心,永不可得。除非善知识明讲指点或用般若禅之机锋方能得悟,但此是善知识之般若禅法,已非自己向心中深观之定法而悟。以此修定之法,自己无法证悟,虽因真善知识之助而悟,但无参究过程之体验,大多会怀疑不信,不敢承当真正本心。大多会转求定境,反而诽谤真善知识所悟不真,因此造地狱业。故学人慎莫以此修定之法当作般若禅来修,以免自误而又犯下诽谤正法之大恶业。
以上乃为辨正真妄而说明“灭七转识取涅槃”之道理,然末学一向反对学人取涅槃,一向主张应亲证涅槃而不取涅槃,回妄心之遍计所执性及依他起性而证圆成实性,证已远离圆成实性法执,方能成佛,方能广益佛子、住持正法,佛子勿以为末学鼓励学人取涅槃,并此声明。
**************************************
有所得法是妄心境界, 非证解阿赖耶真心:
近有佛门外道质云:“月溪法师云:‘悟后一切种子和盘托出’,故证解阿赖耶者应立刻有宿命通,若无宿命通,即非证解阿赖耶。”
辨云:一、三藏十二部经,不曾有佛菩萨说过“悟后一切种子和盘托出”,乃是此师所创造。除最后身菩萨外,一切人开悟时皆不可能具足一切法。而且世尊在此世间的示现,是先修成四禅八定而得神通,以神通降魔后才见性成佛,非因开悟而有神通。一般人开悟只是见道、入道,犹须“修道”,《楞伽经、楞严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说之甚详。开悟见道乃是《大宝积经》所说“一念慧相应”;五通乃因修定而生,非由慧生,与开悟不相干。故古来开悟之祖师无宿命通者比比皆是,著名者如玄沙师备、长沙招贤、伪山灵佑、赵州从谂、云门文偃、南泉普愿、归宗智常、黄蘖希运、无门慧开、大慧宗杲……数之不尽。若主张以有无神通作为勘验标准者,此人不是悟者,乃是追求境界等有所得法之佛门外道。若因月溪法师说“悟后一切种子和盘托出”而主张证解阿耶赖时应立刻有神通者,则月溪法师应有五通,因何他“悟后”一通也无?
二、得天眼宿命通者,乃是有所得法,证解阿赖耶是无所得法。若论五通,鬼神、外道、中阴身、畜牲等得五通者亦不少,然此是三界有,不离生死。若认为得宿命通等即是开悟证得阿赖耶,则有宿命通之外道、鬼神、畜牲、中阴等应皆是悟者,云何佛说彼等不得无生智?乃是未悟凡夫?大阿罗汉得六通者亦极多,因何佛说他们没有悟明心性、没有证得阿赖耶?
三、神通及观想觉观所得法,皆不离见闻觉知,非是真心之无功用行,乃七转识妄心作用,皆是有所得法。《金刚三昧经》心王菩萨言:“菩提性中无得无失无觉无知无分别相。无分别中即清净性。性无间杂,无有言说,非有非无,非知非不知。”必须悟得真心后,证得无所有觉、非知非不知之境界,然后安住真心境界,日久功深方能发起阿赖耶三昧而得出世间上上神通,此非鬼神外道得五通者所知,亦非一般悟者之所能知,何况错悟之人?然此三昧并非一悟便得,须悟后渐修,长久方得。至于悟后如何安住真心“境界”而修阿赖耶三昧,非本书之叙述重点,亦不可公开说明。末法众生因缘不具故,此是地上菩萨深密境界故,不应使增上慢人闻故。
四、综而言之,神通境界是三界中之生死法,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生死,是虚妄法。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虽因修习三十七品,获得四禅神通安乐,亦不名实。若坏烦恼证解脱时,乃名为实。”经云:“智慧度学人,神通度俗人。”若以悟后有无宿命通来勘验他人是否证得阿赖耶识者,此人名为修慧求悟,其实不是修慧求悟之学人,乃是修定求有之俗人,此人学佛之基本知见犹未具足,不应有开悟之因缘,若有善知识为彼明白指出其身中之阿赖耶识真心,此人必不能信受,必因此诽谤正法,成就未来七十劫之地狱业。
五、有所得者即非觉悟。《父子合集经》卷20《尔时世尊语尊者舍利子:“我今说此见真实性妙三摩地,若诸菩萨闻是法已,速能觉悟,到于彼岸。何以故?此三摩地明一切法自性非有无。补特伽罗无少法可得,若有所得,彼非觉悟。”》证知有境界有所得法皆非真悟,不离灵知心之意识境界故。
是故不应以灵知心追求境界,而应将本性清净而有染污之阿赖耶识中染污种子,经由断除一念无明,使其净化为清净心而发起无功用行功德,并非追求有所得、有境界之灵知心所能发起。悟后修道应往无相无所得及修除贪瞋痴慢疑之道路前进,唯有契合无相无为无所得法者,方能发起地上菩萨之大功德。故《华手经》卷一,佛云:“若有众生不信诸法空如幻化、无相无缘;是诸众生,佛不为师,非佛弟子。”远离有境界有所得法,不落于一无所有之虚空而证得无所有境界之本心者方是真正开悟,故《楞伽经》一切佛语心品之四,佛云:“大慧,菩萨摩诃萨住如如者,得无所有境界故,得菩萨初欢喜地。”佛子应远离有境界法,远离有所得法,若不远离有所得心,即使千佛出世为汝明说,亦不敢承当也。
《大宝积经》卷77“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本做何罪障,于一劫中发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还退失?佛言:富楼那,随逐依止恶知识故,又不能广流布法故,汝于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而还退失。”凡教人修学有境界法有所得法以为修慧者,以证得有境界法有所得法为证悟者,即是恶知识,初悟菩萨应速远离此类恶知识,以免退失菩提真心。
**************************************
“一悟即至佛地、见性成佛”乃是方便说,非究竟说:
六祖坛经云:“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又云:“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又云:“若识自性,一悟即至佛地。”又云:“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今有一般迷人,妄想一悟成佛,乃引述上开坛经之方便说法,以证明月溪法师所说“悟后一切种子和盘托出”之邪说。殊不知坛经所说只到见性为止,见性后应如何修到究竟佛地?则不曾著墨。而上列所谓“成佛”亦只是方便说,乃是理上的佛,非是究竟佛。有经为证:
《父子合集经》卷20《佛云:“大王,何谓佛法?一切诸法皆是佛法。”时净饭王闻是说已,白言:“世尊,若一切法皆佛法者,一切众生皆应是佛。”佛言:“大王,众生不住颠倒见者即是佛也。大王,所言佛者,或名真如,或名实际,或名法界。但依俗谛推求诠表,非胜义谛作是说也。”》坛经所说“一悟即至佛地”亦复如是,但依俗谛推求诠表,方便说为佛,非依胜义谛所说究竟佛也。故六祖所谓“一悟即至佛地”乃是“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非是究竟佛也。
譬如坛经亦言:“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是否便可拨无东方琉璃光土?便可拨无西方极乐净土?坛经又云:“但见本源清净、觉观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极乐世界。”是否便可拨无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等?坛经又云:“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是否便可拨无观音势至释迦弥陀?便道世间没有观音菩萨势至菩萨及释迦佛阿弥陀佛?
今时迷人不明究里,妄想一悟成佛,乃将六祖之方便说,误作究竟说,用来证明月溪法师之邪说,以遂行否定正法之目的。若“悟后一切种子和盘托出,一悟即成究竟佛”者,吾今请问所有认同此说之“悟者”:汝今既悟,汝心中之一切种子功能现前否?汝大圆镜智及成所作智现前否?汝四神足、四无所畏、四无碍辩现前否?大迦叶尊者乃至六祖究竟已悟未悟?若已悟,因何不成佛?佛因何授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若大迦叶尊者等一脉相传诸祖未悟,因何递传衣钵?二祖慧可究竟已悟未悟?若道未悟,达摩因何传付衣钵及《楞伽经》印证?六祖惠能究竟已悟未悟?若未悟,因何得传衣钵?若未悟,汝因何引述六祖坛经作证?若已悟,因何未成佛?六祖若已成佛,则佛授记“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便成妄语。请问:佛是妄语人否?
上座既已证悟成佛,还能答吾上开诸问否?若道未悟故不能答,则未悟之人不应以凡夫意识擅自解释悟者所说法,非汝证量故。身未证法而妄说正法、否定正法者,必堕地狱故。末学为上座思虑及此,每每手脚捏冷汗,上座应为自身利害,切实深思方是智者。
**************************************
略述以定为禅之现象
古来多有大知识以证得定境为悟者。于今末法,似此流类更多于昔,每以悟道圣者自居,追求境界以为证悟,反多方非毁真悟者无所得、无境界之真解脱或无生忍为非悟。以定境之有所得法、有境界法而诽谤正法,违背了义经典之圣教量,成就地狱重罪。以现在学佛弘法之善因而得将来地狱恶报,令人悲悯。以悲心故,特为此类人概要说明今时人以定为禅之各种层次,用供诸方知识学人省察思惟。若能虚心比照圣教量,深入思惟整理,自解前非,亦教他人远离以定为禅,从头再参,方可远离地狱重罪。此生若有悟处,便可永离三恶道,最迟者七次人天往返,亦得究竟解脱,不亦乐乎?
兹略述以定为禅之十种层次于左:
1.散乱攀缘心:以日常生活中或课诵中能知能观之心为真心。
2.以法定心:以数息、念佛、忆佛、观心、内观,或其它方法摄心而定住之心为真心。
3.常寂常照:以一念不生时常寂常照之灵知心为真心。此境界犹有观照寂照,不离知也,犹是妄心。此中有十余种定境变化,皆幻而不实,执即着魔。
4.遍满虚空:于一念不生常寂常照之中,定心扩散,便以出现遍满虚空境界之心为真心,不离有所得有境界法,仍是妄心。
5.身心统一、内外统一、时空统一:在欲界定中舍弃觉知,便入此境界。皆在未到地定中,是定非悟。
6.初禅善根发:于未到地定中,忽发起身乐而入初禅,亦是定境非悟。此定有四种不同:进分、护分、达分、退分。从头部发起者,十有九人退失此定。
7.虚空粉碎:此亦初禅中之定境觉受,不久即失,非是证悟。修定者应舍身乐,续修二禅。
8.大地平沉:仍属初禅定境,已接近二禅前之未到地定。欲界定之末期亦可能出现此定境。若于初禅中证此境界,不久之后发起微细身乐。此乐微细常住,非如善根初发后粗乐之必须提心方有乐触。
9.无觉有观三昧:舍微细乐触,续深入定境及除性障。坐中对外境无觉,对心境有观,此是二禅前之未到地定。
10.无觉无观三昧:精进修习无觉有观三昧而能长时间安住者,舍观便入二惮。此定境虽离觉观,似无所有,仍非证悟般若,不离境界故。
以上乃个人修定之体验,皆属禅定有境界法、有所得法,非般若禅、祖师禅,不能发起智慧。若以证得上开一种或多种定境之心而自以为悟者,乃是错悟,是以定为禅。若因此而以证悟者或圣人自居,便成就大妄语地狱业。
尔来多有邪师以定为禅,不知禅——开悟是般若智慧,与禅定不同。智慧无境界,无所得,方是究竟了义之佛法。禅定则有境界,有所得,通外道法,须以般若慧为前导,方能了生死,兹略分述如下:
禅定之法皆有境界、有所依、有所住、有入出,境界分段故。前时入某境界、后时出某境界;前时依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前时住某境界、后时舍某境界;生时依某境界、死时舍某境界而别依业力所生另一境界。皆是境界分段之出入依住,佛云:“意识者,境界分段计著生。”凡有境界可入、可出、可依、可住者,必因心外之身根缘境变化而散坏。
所依境界是由六根及六识配合而生,意识于诸境界分段计著。然六识之产生,乃因阿赖耶所变内六根接触外六尘而生。众生若死,五根必坏,末那因此不触五尘,意识则消灭;意识若灭,则生前所依所住之一切定心定境及广大神通皆归幻灭。死后意识灵知心消失,只余末那及阿赖耶识,此时即由阿赖耶识中之一念无明烦恼感生后有,则必随业受生,不舍所依境界故。
五逆十恶、诽谤正法者,舍报时连后悔时间都没有,立刻入地狱。彼时无中阴,往生极速。行善而贪福德、念念不忘者,舍报便见宫殿天女、受生欲界六天。身口意不一致、阴险狡辩之人,则有中阴,业风所吹,思欲寻觅无人暗处藏匿,藏已安稳,待出生时方知身为毒蛇。持五戒、不妄语害人者,必有中阴,便见未来生父母和合,因欲起颠倒想,便入胎,重新生而为人。见道之人若已断尽贪瞋,则无中阴,或生色究竟天宫,因菩萨愿故不取涅槃,则经中阴,或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若未断尽贪瞋,而不欲生天或求生诸佛净土者,舍报必有所依,必有中阴,一念无明未断尽故,必受后有。
何故必受后有?一念无明未断尽故。中阴之身已无末那经由大脑接触法尘所生之灵知意识心,仅余末那识作主,然末那识不能思惟分别观照,须依末那附生之微细意识做简单之观察,非如生时能做详细之思惟分析,故中阴身之末那皆依生前之习气种子而行,由一念无明烦恼而引其受生。故一切灵媒乩童皆曰:“死人憨直。”意识非如生前具足,故不能思惟分析,秉其生前习性而为故。
近年每有佛门外道说言:“悟后应另有一个清净所依,否则死后要到哪里去?”此种人所悟不真,不明佛法,乃外道见也。一念无明若不断尽,死后必有所依,不须吾人另寻所依,所依者一念无明起烦恼所生境界也。一念无明未断尽之人,即使修得四禅八定,死后皆有所依,所依者三界中一切业果定法有为法境界,是有所得法,不能出离三界生死。故《大宝积经》卷85佛云:“亦无蕴界处,住于无所依,如是佛法身,非五眼能见。”
断尽一念无明者方能无所依,无所依方是究竟法。无所依、无所入、无所得,是证涅槃圣人阿罗汉及八地菩萨境界,此境界无境界,方便说为“涅槃境界”,此中空无所有、一无所依,方能不受生死。涅槃者断尽六七二识之执著,六七二识对祂们自己之执著断尽,则不受一切境界,弃舍灵知心,灭尽六七二识而入涅槃,出三界生死。
今有佛门外道,不明涅槃出生死之道理,乃大声疾呼,劝人悟后应觅所依。因其能言善道,竟能蛊惑多人跟随。彼等妄想以思惟灵知觉观之心而取涅槃,此即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凡夫外道邪见也。
若有境界或某一种心可依者,皆不离意识之依他起性及末那识之遍计执性,不离此二识二性而欲出离三界生死者,乃痴人说梦,具足外道见,不明佛法之人也。欲出离生死者,应舍弃自己(六七二识),余下阿赖耶识,不复出生六七二识,不再有中阴。阿赖耶识无能所分别,亦不攀缘,无知无觉无境无想无受,永不起念,即是涅槃。
然涅槃之证得实无所证,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涅槃境界实无境界可入,为凡夫方便说为入涅槃。涅槃是无境界、无所依、无所得空,为凡夫方便说为涅槃。欲证涅槃者须断尽一念无明,不断尽一念无明而欲以六七二识之灵知心入涅槃者,乃愚痴人。六七二识之灵知心不灭,则一切境界不灭、一切所依不灭,乃是有“我”。 “我”不能取证涅槃,将“我”舍弃,方能取涅槃,取涅槃即是无所取。若不肯将灵明觉知而能作主的心舍弃,而妄言“应觅所依、能了生死”之人,不离“我、我所”见,则具足人见、众生见、寿者见,乃具足凡夫,见一处住地犹未能断,而妄言已断爱、色爱、有爱住地,妄言能了生死,乃大妄语人也。
此等人不知定学慧学之不同,妄将定境所得置于慧学之上,便以定境修证,而推翻慧学无所得法,违背及诽谤世尊圣教,妄以有所得有境界法,误作慧学(禅)之更高修证,误入歧途犹不自知,更欲引导他人走向歧途,轮回生死。无智佛子,乐求有境界有所得法,便欣然信受随学。诸祖常云:“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即同魔说。”有智佛子,应深入经典,慎思明辨,勿随佛门外道执著我见而妄言证悟之人修学有所依法、有所得法、有境界法。
佛子求悟、或求了义之智慧者,切忌以定为禅,请依拙著《禅——悟前与悟后》及本书等知见及功夫而修。未证上开定境而暗示他人,谓己已证,亦是妄语,学人慎之!
西元 一九九六年五月十五日 萧平实 谨白
(初版十六刷:公元二〇一六年二月 二万册)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器官捐赠者不可不知的真相
- 下一篇:三魂七魄与灵魂不灭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