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归依
三 皈 依
目录
前言
一、什么是三宝?
1、自性三宝
2、出世三宝
3、住持三宝
二、如何皈依?
三、皈依三宝后当如何行持?
1、发菩提心
2、俱足众戒
3、不犯威仪
四、善于区分真实法师与僧宝才能使得学佛人究竟解脱
五、错误的皈依内涵
前 言
《庐山莲宗宝鉴》卷1云:“归依三宝;佛为三界大师。法是群生眼目。僧乃六和上士。并为真净福田。背之则邪。顺之则正。神功莫并。圣力难思。除苦如药鼓落镞脱难。若霜剑突围。变苦为乐而剎那。革凡成圣而顷刻。是以火车相现归依而便获清凉。地获将临称念而悉皆离苦。普明与诸王免难空定功焉。帝释却顶生之威般若力也。所以信心佛子归依三宝。真慈香花供养于佛僧。读诵流通于法宝。集兹善利回向菩提。普暨众生同生净土。不见道频伽鹦鹉称念而得生西方。诸天帝王钦敬而誓求圣道。皆能上成佛果。下脱苦轮。可谓禅是大沩诗是朴。大唐天子只三人。”
一、什么是三宝?
三皈依之前应先了解什么是三宝?三宝就是佛宝、法宝、僧宝。经上说三宝功德,有一首偈表达的很清楚,就是:“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这就是三宝功德。薄伽梵就是佛,不光这里有释迦世尊,也不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于十方无尽虚空的无量世界中有无量诸佛。修多罗是指佛法:佛所说的佛法、有修有证的菩萨或有修有证的缘觉声闻所说的佛法。所谓:“初中后善,甚深了义”。我们常提到四悉檀就是世界悉檀、为人悉檀、对治悉檀、和第一义悉檀,那就包含世间,和出世间的一切法,从世间法一直到出世间究竟解脱的法都圆满包括在内,所以说圆满修多罗。
所谓三宝,有三个层次,自性三宝、出世三宝、住持三宝。
1、自性三宝
第一层次叫同体三宝或叫自性三宝。同体三宝系指真如之理,就是说每一个有情众生的根本佛心,一切众生的本心,叫作真如。真如是一切有情众生之最初,也是最后的一个皈依处,最究竟的皈依处。成佛就是要到这个地步来,才是究竟。那真如本身呢,祂不可说、不可现、不可示、不可形容。但他能出现在众生的眼前,众生修学佛法而得开悟以后,就能眼见各种真如的性用,称之为自性开解。所以真如是自性三宝中的佛宝。
真如佛性显现之后,看见这个自性真正不虚,真实不误,而且能够显现各种的作用。佛性显现之后,我们自然就不造各种恶业,在这里面能生各种法则,示现各种世出世间法,我们称之为自性法宝。
接下来因自性清净的缘故,所以动无违诤,名为僧宝。真如佛性显现之后,这真如佛性不会起执着去跟一切有情众生起争执或诤论,这叫僧宝---自性僧宝。
2、出世三宝
第二层次称之为出世三宝。
1)出世三宝-出世佛宝
佛宝是什么?那就是在说报身佛、应身佛、化身佛。应化身随类示现,众生有需要,他就示现。地上菩萨有需求,他就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庄严相的报身佛。菩萨四果、声闻四果有需要他就示现应化身。(法身是自性佛宝,如如不动而不可见)。畜生道有需要,他就示现为畜生模样和他们见面。乃至恶鬼道、天道、地狱道都有可能。这不是以物质世间的形象出现,而是以化身、报身的形象出现,这叫出世佛宝。
2)出世三宝-出世法宝
出世法宝是指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就是佛门中经常讲的“四圣谛”,“十二因缘法”,“六度万行”等佛教法义了。
四谛是指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圣谛。谛即真实的义理。真理谓之「谛」。所以苦、苦集、苦灭、苦灭道,就是佛陀所说的四种真实之道理,谓之「四谛」。
缘生是指十二因缘以及因缘生、因缘灭。十二因缘是从无明开始,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因为有取,所以有「后有」种子;有了「后有」种子就有了出生;有生便有老病死忧悲苦恼。这十二因缘,环环相扣;形成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绵绵不断。十二个环扣在一起,亦形成过去的念,现在的念与未来的念。念念相续不断,因为念念不断的缘故,因此就有了有情众生的生死轮迥了。
另外,学佛必须了解:因果不离因缘,所谓「缘起缘灭」。学佛就像世上一般人所说:「如是因,如是果」相同者,称为佛门外道。「如是因,如是果」是对没有修行的一切众生而言。佛子们应当了解因果之中,不离一切的缘。因缘果报之中有善因、恶因,有善缘、恶缘及善果与恶果六种状况,每一种又因为其因和缘、善与恶之大小程度千差万别之不同,而引发了各种无法逆料的不同果报。所以说:因缘果报不可思、不可议,惟佛与佛乃能究竟了知。上面讲的就是因缘法。
所以一般人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佛门内却不如此说。因为过去生之因与缘有所不同,而果就不可思议。因缘有差别而产生不同的果报。《大宝积经》有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际会时,果报还自受。」在所造的业尚未消亡的状况下,因缘际会时,必定要受报。但假如其业原为恶因,就比如开车不慎撞死人而不逃避;赔偿其眷属外,并与其结法缘,为他助念与超渡,使他因而往生西方。亡者到了西方,满心欢喜而到达不退位之后,必心存感恩而欲报恩。结果是恶业净缘而成就了净果。所以说:因为缘的不同而造成果的变化,即是缘生之法,也说明的佛门中所说的因缘法真的不可思议。
一切世间之各种法、相、事、物都是因缘生灭。众生业力所感之因,加上众缘和合之缘而成就今天的世界。当缘散坏时,一切的现象随即变化。因此,因果不离因缘。缘起缘灭;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凡事皆不离缘起之法,故谓缘生。
六度诠旨:是指菩萨修行六度万行,这和四谛缘生有所不同;四谛是声闻法,而缘生为缘觉法。六度诠旨是菩萨法门。为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智慧。布施又有财布施、无畏布施与法布施的不同;财施是赈济贫穷以及助成一切的善业。无畏布施是施予众生安稳、没有恐怖。譬如刚下过雨,路上有一只蚯蚓爬到路边,我们发起侧隐之心,将其捉回草丛即是。又如帮助老人、残障者过马路等。而法施就是讲佛法的布施;把我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他们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慧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
布施之外,还要持戒。分别受持各种不同的戒,当然因个人的因缘可以受不同的戒。如环境不许可,可先持受五戒之少分戒或多分戒;待因缘成熟时,再持满分戒。五戒具足受后,可再受菩萨戒。但在受菩萨戒之前必须取得父母与配偶之同意,才能避免受戒后产生「重戒不犯,轻戒不断」的情况,具体可以参考《菩萨优婆塞戒经》中的相关经文。
菩萨戒在明心见道以前必须取相受戒。取相受者若想不犯戒比较困难,那就必须非常谨慎、非常清净,才勉强守得住戒。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
总之持戒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身心清净,不犯威仪,让我们勤学菩萨五明之学。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饶益众生。
持戒后须修忍辱行,忍辱有生忍与法忍的不同,生忍就是对于一切众生合理的要求能够接受;对不合理的要求也不生气,尽力去办到。一般人能够任劳但不能任怨,生忍学不来。念佛人既修大乘佛法,就应当学。所谓法忍:譬如一个人学会了一个好的法门而告诉众生,但不为众生接受。便知众生因缘未到,而不生气,能自得法乐。有缘者即详尽传授之。又如修习佛法,不畏惧深妙的法门,而能坚忍不辍的深入修习。所谓无生法忍,一切亲见佛性者皆已分证无生。因见性者最多不过一来,明心者最多不过七来,即究竟解脱。欲修无生法忍,那就先从事上修生忍。法忍即是不害怕一切深奥的法门,如实修证之后能安忍于无生之法的道理。已得无生忍之后,能忍受众生的怀疑与诽谤。能忍辱者才能精进修学无生法忍,否则没有多久的时间即会退失而不能忍受了。
精进者,时时刻刻不离佛法,尤其须有长远心。有长远心者才是真精进的人;因其能忍,乃至一生精进学佛,都无所证,亦不退失。能够精进者,烦恼渐渐减少,定力开始显现。经过布施除贪,持戒而心不躁动,忍辱而能够精进,加上修学禅定的法门,而产生禅定的功夫。
禅定不外修止与修观、止观双运等。有了基本的禅定功夫,智能才得以显现,没有禅定的功夫而讲修学智慧,皆意识思惟枝节,非真实智慧根本。菩萨六度所说的智慧,是指真心本性,即中国禅宗所谓之「禅」,禅是智慧,是般若而非禅定,以上所说即是六度。
六度所显扬的,所解释的宗旨都能明白清楚,称为「六度诠旨」。前面所谓之「四谛缘生」是声闻法与缘觉法,「六度诠旨」是菩萨法,这些法若能实证,便得解脱,所以称为出世法宝。
3)出世三宝-出世僧宝
出世僧宝为四向五果之菩萨及十地菩萨,称为大乘菩萨僧。四向为初果向、二果向、三果向、四果向、五果是指初果须陀洹到四果阿罗汉和缘觉(即辟支佛),十地菩萨是指别教初地至十地的菩萨。四向四果之中有出家、有在家者。声闻初果到四果大多现出家相,菩萨初果到四果大多现在家相。缘觉、辟支佛祇有出家相而无在家相者,初地菩萨到十地菩萨多现在家相。此四向五果及十地菩萨不论是现出家或在家相,皆为出世僧宝,名为大乘菩萨僧。
3、住持三宝
世间住持三宝:所谓世间住持佛宝;凡是泥塑、木雕的佛像,以黄金珍宝璎珞等种种庄严,用做我们修行的工具,称为世间住持佛宝。黄卷赤轴,三藏十二部经典称为世间住持法宝。剃发着染衣,离世俗的家,住进佛寺者,即为世间住持僧宝。若有人于世间住持三宝起烦恼者,亦可将出世三宝与自性三宝做为究竟皈依。不可因为对世间住持三宝起烦恼而离开佛法。
其实以上三种三宝皆可由自性三宝所含摄,世间住持三宝乃至出世间三宝都由自性三宝(理体三宝)所含摄,所以自性三宝方是最究竟的皈依处。此外皈依自性三宝,非仅指自己之自性三宝,尚有普遍存在于宇宙之中无量无边自性三宝,应该等同皈依。宇宙中所有一切有情生命之本体皆相同,因此能生同体大悲。
以三宝为依归之后,才可能正确修学佛教中的无量法门;不依归于三宝,不可能学好佛教中的无量法门。对佛不了解、不信任,对于佛所讲的法不了解,不能生起解信,学佛就不会恳切。对于世间住持僧宝与出世僧宝不能够产生信仰、信赖,就不会接受这二种僧宝所弘传的念佛法门,就不会去学佛。所以要修学佛教中的法门,都必须先受持三皈五戒。受持三皈,须先了解何谓三宝,然后皈依三宝,最后才能俱足众戒。
二、如何皈依?
读了上面关于三宝的阐述,并且生起了正信后,那接下来就需要去实际求取皈依了;学佛人若尚非正式的佛弟子,应当就近选择正统的佛教寺院,接洽办理三皈依仪式。三皈依仪式很简单,要件是应在寺院中、佛像前,由佛教比丘或比丘尼见证,并传授三归依--即归依佛、归依佛所说法、归依贤圣僧及住持佛法之贤圣僧与凡夫僧团,并发四弘誓愿,即「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此为诸佛通愿。归依后即成为「佛、法、僧」三宝之弟子。
三、皈依三宝后当如何行持?
1、发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对一般人而言,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发菩提心。
第二个层次的发菩提心是:真正的发成佛的心,而成佛是从明心见性开始,所以发求悟的心,就是发菩提心。
第三个层次:是愿明心见性,并开始去修行、去体究念佛直到明了真心,见了佛性,这叫亲见自性弥陀,这才是真发菩提心。
发过第一个层次菩提心,就开始学念佛,念佛除了可以求生极乐世界外,也可求莲品高升;不要满足于下品往生,而要求上品往生。兹引述《华严经》卷十四记载:「无量无数劫,菩提心难得,若能一心求,究竟无上道。设于念念中,供养无数佛,不知是方便,彼犹非供养。若闻如是法,诸佛从此生,无量劫受苦,决定求菩提。」
这是说明欲求菩提心现前,非常之难。要经无数劫,无三心二意、不散乱心、真发一心去求,最后一定可以究竟无上道。所谓「无上道」即「菩提」。「菩提」---这个不是东西的东西,又称之为「真如」、「智慧」。从初发心到究竟成佛都是同一个「真如」,它不变异、不生灭、不来去,所以说它是究竟的。世出世间一切圣者之所求所证,无非是这个「自性弥陀」,所以之为「无上道」。
本文标签:三归依(39)
本文关键字:三归依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