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98期>

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34)----游宗明老师(2)

[第098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3:3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不善心,而且本身都是虚妄不实,当然是非本净的心了;何况是见闻觉知,那更是虚妄不清净的。意识是意根与法尘为缘而
从如来藏出生,故说意识是虚妄的;而且这虚妄的意识,其觉性本来就是在六尘中分别取舍善、不善、非善非不善等等境
界,并非本净的觉性。
八、 释印顺说《胜鬘经》性净中有无边功德,名如来藏,这与《般若经》等心性本净不同
释印顺说:“心性本净,或自性清净心;当然约如来藏法性空说。然胜义空的般若宗风,法性空约一切法说;心性空虽约心以显法性,但心性净与法性净,是无二的。本经直约心性说,心性本净中,含摄得无边功德,所以说:‘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如来藏虽即法性,但约一一众生上说,不离蕴界处(有情自体),不离贪瞋痴等烦恼所染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唯能约众生说,与法性本净不同。性净中有无边功德,名如来藏,这与《般若经》等心性本净不同。本经的自性清净心,约心性与空性的合一说;此即寂即觉的心性中,摄得无漏功德法。这样的自性清净心,无始以来为烦恼所杂染。凡真常唯心论的自性清净心,是有空寂、觉了、净法功能三义的,与中观及唯识义不同。”12
注12 释印顺讲述,演培?续明记录,《胜鬘经讲记》,正闻(新竹),1998.1初版,页253。
心性本净,或自性清净心,即是如来藏法性,心性净与法性净是无二的,性净中有无边功德,为什么释印顺说:“这与《般若经》等心性本净不同?”为什么不同?不同在哪里?释印顺自己没有说明白,别人也不知道他心中的认知有何不同。其实没有不同,只是印顺创造矛盾搞分裂,以为不同。又如真常唯心论的自性清净心,与中观及唯识义也没有不同,同样是指称心性本净的第八识如来藏;但印顺把演说第八识的真常唯心论,及指说八识心王非一非异的中观和唯识,都稼接在第六意识心上,自己觉得不通,就诬赖而指称分裂为三种,自以为有所不同。同样的,他也不说明什么地方不同?有无对错?只是一味地加以分割分裂,制造矛盾,让读者旁徨,抓不到佛法的重心,自然就觉得他的说法深不可测,其实只是居心叵测。
释印顺既说:“心性本净,或自性清净心;当然约如来藏法性空说。”又说“心性净与法性净,是无二的。”“说到清净,一切性空的大乘经,在缘起无性的见地中,早已把法性本净与心性本净合一。”13 却又说“性净中有无边功德,名如来藏,这与《般若经》等心性本净不同。”既然心性本净就是自性清净心,就是如来藏,就是心性净与法性净,怎么会《胜鬘经》与《般若经》等的心性本净不同?
注13 释印顺著,《佛教史地考论》,正闻(台北),1992.4 修订一版,页280。
释印顺说:“对于‘心性本净’或‘心本性净’,奘传的唯识学,解说为:心的法性本净,并非说心本清净。因为心是有为的心识,或染或净,或有漏或无漏,怎可说本来清净呢?”14
注14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288。
不论心性本净或心本性净,都是在讲如来藏这个第八识心,只有如来藏的法性才是心性本净、心本性净;但释印顺扭曲佛菩萨所说的法义,用有为的第六心识套上去,再来破斥说:“心是有为的心识,或染或净,或有漏或无漏,怎可说本来清净呢?”意识本来就是或染或净,或有漏(有烦恼)或无漏(无烦恼),本来就不清净,释印顺何来多此一问?有谁说意识是清净的心性本净?是释印顺自己啊!释印顺是把张三当作别人所说的李四,自己乱讲,却反过来问大家:“是谁这样乱讲?”有为的意识心识不是第八识如来藏,当然或染或净,或有漏或无漏,怎可说本来清净呢?
圣 玄奘菩萨并没有说过“心的法性本净,并非说心本清净”,释印顺的说法有栽赃之嫌。有为的心识,指的就是意识,意识当然或染或净,不可以说本来清净;但是圣 玄奘所弘扬的唯识,所说的心性本净乃是第八识如来藏,不是在讲意识,玄奘菩萨早就说过意识心是“三性三量通三境”,是说意识心永远都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不是“心性本净”;如来藏是心本清净,并没有错,因为如来藏就是本来自性清净心。印顺胡乱栽赃给 玄奘菩萨,但菩萨早就指斥释印顺这种人“愚者难分识与根”,已经预先把释印顺这种邪见破斥过了,不可能第六识、第八识还分不清。
九、 释印顺说心性本净论者与一心相续论者,大体一致。心,指能了能知能觉的觉性
释印顺说:
心性本净论者说:一切众生心中,虽有杂染,然心(觉性)还是本来清净的,与三乘圣者一样。从贯通染净、圣凡的意义说,心性本净论者与一心相续论者,大体一致。心,指能了能知能觉的觉性。有漏的、无漏的、凡夫的、圣者的,觉了性是一样的。这觉了的心性,就是生佛染净所共通的。15
注15 释印顺著,《大乘起信论讲记》,正闻(新竹),2000.10 新版1 刷,页48。
释印顺被宗喀巴的《菩提道次第广论》误导,相信宗喀巴在《广论》中说的意识常住、不生灭的邪见,认为意识是能生名色之心,相信宗喀巴将意识当作如来藏的说法;因此,释印顺始终以能了能知能觉六尘的意识来说祂即是心性本净,才能表面上符合经中的圣教。但这个能在六尘中觉了的心性,是意识心所显现的功能相,却不是意识心的自体,虽说是生佛染净都有意识心,是凡圣共通的,然而祂只是第六意识,不是第八识如来藏,永远都会有时起染、有时生善,不是心性本净的心。
十、心性本净是与修定有关的炼金等譬喻
释印顺著力探讨早期的心净说,主要的论述要点是:与修定有关的炼金等譬喻,有引发心性本净的可能。南传《增支部一集》记载了明确的心明净说,叙述大众部及分别说部的心性本净论,然后引用说一切有部系对他们的批评,并进一步论证有部的批评之正确性;肯定心性本净与炼金等譬喻,都是各各为人—启发人为善的意趣;不是第一义悉檀(如来藏真实义),当然是非了义说了。最后又补充指出:心性本净论者,并不是从义理的论述中得出心净的结论,也不是大乘那样以自己修持的体验为依据。而主要是应用世俗的譬喻,以譬喻来说明心性本净。然后指出譬喻量没有成立正理的力量,结论是心性本净说,始终以常识的譬喻为依据,是平易近人的,但决不是深彻的。16
注16 参见释印顺著,《如来藏之研究》〈声闻经论的心净说〉,正闻(新竹),2004.1 初版7 刷,页67-75。
在〈修定—修心与心性本净〉文中却把它们之间的关联全部明显的结合在一起了,从炼金、洗衣、磨镜等譬喻,说明修定而得心净,也就是称定为心。这种种修定的比喻,引出一项思想,对发展中的佛法,有极大而深远的影响,那就是心性本净说。接著引述‘增支部’(一集)的经文,并加以阐释解说,从而肯定的认为心性本净的思想是从修心—修定的定境中来。17
注17 参见释印顺著,《修定-修心与唯心?秘密乘》,正闻(台北),1989.2初版,页3-11。
但意识心不论有定相应或无定相应,同样都是具有善、恶、无记等三性的意识,不会在有定力时就变成无记性的第八识如来藏。释印顺试图证明心性本净论是不了义说,在《修定—修心与心性本净》中更将心性本净说成是混淆定境与般若证知的歧出思想,贬抑第三转法轮诸经说的第八识真常系思想的企图十分明显。18
注18 参见温金柯著,《生命方向之省思》〈印顺法师〈修定—修心与心性本净〉之商榷〉,现代禅出版社(台北),1994.12 初版。
结论
心性本净是说有一个心是本来清净的,释印顺亦说:“这里的心本清净,就是一切经所说的‘心性本净’,真谛的《中边分别论》也说:‘心本自性清净故’”。19 释印顺又说:“如依大乘经说,如来藏与自性清净心(prak?ti-vi?uddha-citta)同一意义,那自性清净心就是《阿含经》说的心性本净,也有古说的依据了。”20 释印顺若照著经典来解释则是正确的说法,他人根本无法驳斥,也不必驳斥,佛法义理本来如是故。可是释印顺去相信密宗《广论》应成派的六识论邪说,六识论者不承认有如来藏这个心性本净的自性清净心,因此释印顺处处扭曲经论所说,就是要把第八识扭掉而只剩下意识这个心,以便符合他所认同的《广论》六识论邪说。释印顺对于“心性本净”或“心本性净”,说“奘传的唯识学,解说为:心的法性本净,并非说心本清净。因为心是有为的心识,或染或净,或有漏或无漏,怎可说本来清净呢?”唯识学所说心性本净即是心本性净的如来藏之法性本净,可是释印顺偏偏要扭曲为“心性本净”不是“法性本净”,若非法性本净怎么可以说心性本净?除了如来藏法性之外还会有哪一个法性是本来自性清净的法性?释印顺既然知道那自性清净心就是《阿含经》说的心性本净,可是他又怀疑这不是 佛说的,但他不敢自己明白地这样说,就硬拉个替死鬼,推说是声闻法的一切有部说的,因此而说:“可见说一切有部,不承认‘心性本净’是佛说的。如不敢说他不是佛说,那就要说这是不了义教,不能依文解义的。《成实论》主也以为是不了义说。”21 像这种错误的见解本来应该拿出来辨正一番,厘清是非对错,以利益后人;释印顺不此之举,反而拿邪见来误导众生,害人法身慧命。邪见不破斥就会扩散,就会把佛法分裂,分成两派、三派乃至多部多派,犹如声闻法分裂成十八个部派一样;若是邪见的力量不断增大,则佛教势必将因分裂而灭亡,重蹈天竺部派佛教灭亡传统佛教的覆辙。
注19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288。
注20 释印顺著,《华雨集》第三册,正闻(台北),1993.4 初版,页139。
注21 释印顺著,《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正闻(台北),1994.7 七版,页363。
试举得到日本文学博士学位的圣严法师,连他都无力来分辨是非而追随释印顺说有两派:一派承认心性本净,一派不承认心性本净。他说:在部派佛教时代,对此心性问题,大别之有两个不同的思想倾向。第一是大众部及分别论者等的主张,是心性本净说,此在《异部宗轮论》、《随相论》、《舍利弗阿毘昙论》、《大毘婆沙论》、《成实论》、《顺正理论》等之中所传者,可以明白。第二是站在《大毘婆沙论》、《成实论》、《顺正理论》的立场,则否定心性本净说,主张心性具有染净之二面说。22
22 释圣严著,《大乘止观法门之研究》,益友(台北),1979.3 初版,页218-219。
纵使佛教里的各教派立宗时可以有不同派别,然而法义绝对无别,如果法义有别,那就是在另外建立一个宗教;也就是说唯有 佛陀说的八识论才可以称为佛教,六识论就别称为喇嘛教或某某教,就是依附佛教的各种“外道”;绝对不可以说佛教有两派不同的法义,而说一派是六识的,一派是八识的。圣严法师若说法亦有两派不同的思想倾向,则应指出谁对谁错,不可颟顸地说两个都对,因为两个不兼容的法义,竟说两个都对,也就等于说有可能两个都错,那正统佛教不是灭亡了吗?其实举释印顺的说法就可以判断是非对错,释印顺说:
自性清净心,是心性本净的异译。心性本清净而又为外铄的客尘所染,是难可了知的。《胜鬘经》说是“不思议如来境界”,那不是方便说,而是看作极高深的了!23
注23 释印顺著,《华雨集》第三册,正闻(台北),1993.4 初版,页165。
如来藏与自性清净心既然是同一意义,那自性清净心就是心性本净,因此释印顺又说:
他叫如来藏,如来界,如来性,佛性……;他与心性本净合流,所以也叫圆觉,本觉,常住真心。他是常住,非无常;他是具足恒沙净德的不空;他不从缘生,不如幻化。无常,空,这都是世间虚幻的缘起,他决不能如此。他有时也叫空性,这是因他不与妄染相应,因离妄而证。也可以叫无我,这是无即蕴我与离蕴我,他实在是真我。24
注24 释印顺著,《以佛法研究佛法》,正闻(台北),1992.2 修订一版,页193-194。
全部的佛法都从苦、空、无常、无我,一直讲到“离蕴我”—真我如来藏,三乘菩提全部佛法都没有离开心性本净的如来藏,如果有哪一部经不承认如来藏而说它是佛经,则可以断定它一定不是佛经;理由很简单,当你说一切法空而无如来藏的时候,阿罗汉所证解脱果的涅槃就会变成断灭空了。佛法绝非空无所有的断灭空,如果是断灭空,只要认同断见外道就行了,那还需要修学佛法吗?就是因为知道心性本净非空,修学以后才能实证,也才有真实利益;道理不但简单而且事实如此,无可否认,这才是佛法的真实义。
许多人终其一生读释印顺的书,最后还是不懂佛法的真实义,因此就会误以为佛教也不过是同其他宗教一样,就是劝人为善,只是追求生天与往生极乐世界的不同罢了,那就枉来学佛了。所谓真实义即是了义正法,也就是大乘佛菩提;从佛菩提中分析出来的一小部分即二乘菩提,大乘了义正法函盖世间法及出世间法,所谓五阴十八界等都含摄其中,从〈正觉总持咒〉可以了知我们的身心,以及器世间等所有一切万法的根源,莫非根源于这个心性本净的如来藏: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救护,正道,连载,----,游宗,老师,----,论释,印顺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