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信箱
问一、《楞伽经详解》第二辑260页:【“自心自在,到无开发行”者,谓菩萨三地满心者,能得自在而未究竟;唯至佛地究竟:离于作意,任运而行,一切行皆于自身无有功用,所应断者皆已断尽、所应证者皆已证尽故。】请问:
1.离于作意指离五遍行的作意心所吗?那岂不是佛地只有四遍行心所了吗?是指第七识思心所的作意吗?
2.无功用行,不是从八地就开始了吗?
答:1. 作意心所有法既然摄属于遍行心所,所以乃是遍一切识、遍一切地;八识心王皆有遍行心所有法, 平实导师此处的开示乃是延续此段之前所开示的“随入如如”的法义。佛地无垢识不只和五遍行心所有法相应,还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所以无垢识可以独自运作,直接与有缘众生感应道交,直接相应利益众生;不必如等觉菩萨以下的第八识需要靠七转识和合运作,另起作意才能利益众生,这样究竟随缘任运的利益众生,就是佛地见分相大的无量无边功德,不同于因地七转识相大的功德;这段详解文句讲的是说,佛地的无垢识不必再藉六、七识的作意,就能直接运作。这个部分的法义, 平实导师在《起信论讲记》当中有非常详细的开示,这里因为篇幅有限,请提问者自行请阅《起信论讲记》。
2. 八地以上的无功用行,乃是指于自身解脱道无功用行;但是于佛菩提道的进修尚未完成,对于自己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尚有少分未完全净除,也需要断除所知障所摄无始无明随眠,还要熏修亲证上地的无生法忍,以及等觉菩萨百劫修相好的成佛福德;在净除二障随眠无余以后,才能说究竟清净、究竟无功用行、究竟圆满,所以此处说“唯至佛地究竟”。
问二、末学在阅读《狂密与真密》时,读到萧老师在破斥藏密之“迁识法”时指出:每个人的大种性自性不同,故自己的色身只有自己的如来藏方能执持,别的如来藏若欲执持自己的身体或器官移植,则必生排斥(大意如此,详见“狂密与真密”第三辑825与839页)。依此而言,是否民间所有乩童之“神明附身”及“鬼魂附身”均为虚假?若是,则所谓神明降坛也只是乩童伪装或其六、七识之不如理作意了,但何以有些事可说的很准?若神明附身乃真有其事,又该如何解释两如来藏可并存于一色身的现象?庙里在鬼神附身过程中,乩童总有一段抖动,此是否即两如来藏互相排斥的现象?可否烦请师兄就佛法的观点或证量开示释疑?谢谢!阿弥陀佛!
答:执持有根身乃是众生如来藏不可知执受的部分,每一个有情的有根身都由自己的如来藏执持;民间乩童的“神明附身”或者“鬼魂附身”,乃是乩童本身的末那同意鬼神末那的意志,将自己色身暂借予神明或鬼神,非真由神明或鬼神来执持;只是由乩童的末那来执行神明的指令,让自己的色身配合。
这种所谓的“附身现象”发生的原因,大多是乩童本身与神明间的约定,或如被鬼神附身者贪著有为的境界法,或者与此鬼神在过去世有结下某些因缘,也许是透过修行、修定或者业报等等的机会来发生,在这些远因近缘的条件下,就会有所谓的附身现象出现,但其实神明与鬼神都没有以他们自己的如来藏来持有被附身者的色身。
对于透过鬼神的帮忙而有时断事准确的事相来说,此乃是因为鬼神界的众生随著其异熟果报而拥有五通的不同而有差别,所以对于某些事情能够了解,但也非全部了知;并且其所了解的部分也多在已经发生的事情上面,对于未来的事情也会随著鬼神的神通境界不同而有局限,譬如鬼神附身时不能丝毫了知未来事,但天界神明来附身时则可以少分了知未来事,这是因为天眼与阴眼有差别的缘故。如同算命师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情有些论断准确,对于未发生的事情往往有很大的偏差,这是同样的道理。再者,有许多的乩童或者通灵者,多数是假乩,并无真正的降神或附身,所以对于事情的判断大多用模棱两可的回答,请问者多半会自动对号入座的认为准确,所以事后认为准确无比;因此学人当以智慧判断之,不可迷信盲从。
对于乩童“附身”时所发生的抖动的现象,也有许多是鬼神附身之初期都会使乩身发生作呕的现象,正是他们想要附身时被乩身意根的作意抵抗,以及被乩身如来藏的大种性自性功能所抵制的现象,但他们没有智能了知这个事实,所以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问三、正觉同修会诸位师兄好:能于此世得闻 平实导师弘扬之如来藏正法,甚是有幸!我学佛没多久,就因为网上一篇破斥藏密的文章而与 平实导师之书籍结了缘。从此只看 平实导师的书,不再旁求,这算得上我学佛路上没有走太多的弯路。但因为我的家人学佛的机缘还不成熟,所以对我学习佛法不太理解,因此我在家中很难有个清净的环境来修习无相拜佛。我想知道,有没有什么其它的办法来修习无相拜佛呢?或者是否可以直接修习忆佛念佛?我曾试过只想著忆佛的这一念,但容易丢失。而且心中老爱到处攀缘,不知道师兄们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祝导师与诸位亲教师、师兄色身健康,愿正法早日东传!阿弥陀佛!
答:无相念佛的功夫乃是在修动中定,所以没有说一定要如同打坐修定的情形一般,没有要求必须在什么场所才能修习这个法门;这是一个适合现代人的修行法门,能够在动中训练定力,无相念佛的功夫乃是需要在动静当中都能够净念相继,并且不限时间的长短与场地的限制,若您有个十分钟、半小时,如坐车路途中、上班中午休息时间等等片段时间,都是可以拿来练习忆佛拜佛的。并且所需要的场地不大,只要不受打扰,并不限制一定要多么长的时间;当然长时间的拜佛能够更快速、更深入的增长定力,若环境不许可,多次短时间的礼佛也是可以慢慢成就此一功夫,这个部分 平实导师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当中有很详细的解说,请您再仔细的阅读 平实导师书中的开示,如实领纳加持在书中的功德。至于场所,您可以利用卧房来做功夫,只要房间收拾清洁而不杂乱,也可以用来礼佛做功夫;也可以利用公司的会议室,在无人时铺上大毛巾来礼佛做功夫,并不限定时间与地点,诸佛菩萨也都不会怪罪您做功夫的时间与地点是否庄严。
至于您无法把握忆佛的念有很多种原因,您所提的部分属于自己觉观攀缘的心太强烈,这个部分大多是因为行者对于世间五欲之法、善恶之法的贪著较重,所以应该思惟观察自己的习性为何?如实了知自己是什么样的障碍,从这个地方去调整,并且在《念佛三昧修学次第》第五章第二节 平实导师有施设了许多的善巧方便行门,读者可以如实的阅读思惟领纳其中的法要,针对自己的情形调整;以礼佛的方式来做无相念佛的功夫,妄念可以迅速减少而深入无相念佛境界中,您可以参考试行。若您是在台湾地区的学人,建议您参加本会所举办的禅净双修班课程,由亲教师针对您的情形来调整;若非台湾地区的学人,请您多多熏习书中知见,广植福德,并祈求诸佛菩萨的摄受加持,使自己得法的因缘早熟。
问四、请教这个大问题!十二因缘: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此十二支,今将其各用一代号表明如下:A无明,B行,C识,D名色,E六入,F触,G受,H爱,I取,J有,K生,L老死。第八识是本体,用X代表。如果“识缘名色”的“识”是第八识的话,则C=X。既是本体怎会到十二支里去插一脚呢?因为此12支都是本体所生故。能生12支之本体云何是12支的其中一支呢?设:X=A.B.C.D.E.F.G.H.I.J.K.L,也是X=A.B.“X”.D.E.F.G.H.I.J.K.L。故:X=X(布尔代数计算结果)。因之此种假设是有争议的,如果C=六识,就于逻辑而言是通的。
答:平实导师在《真实如来藏》第十三章有开示十因缘(或九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差别,并且在即将出版的《阿含正义》当中有更详细的演述,广泛详细的从流转门与还灭门的角度来说明十因缘与十二因缘的异同,这个殊胜的法义,请待《阿含正义》出版后,如实领纳 平实导师在书中的加持。
再者,如果佛法是可以用数学归纳法或演绎法等逻辑推论出来的话,应该古今许多数学大师、哲学大师都应已经证悟了;然而现见的事实情形并没有,所以不可以用此方法来看待佛法,那是缘木求鱼之法,不可能如实亲证的。佛法是需要亲证的,并且在亲证实相以后,因个人累劫修集的福德与定慧的多寡,所产生般若智慧的深广而有所不同,因此劝请有心实证法界实相的学子,能够从见修道福德的修集与定慧知见等的熏修下手,而不只是在意识心的推论上面著眼。
此外,就逻辑上言:以今生的“六识”为十二因缘中“识缘名色”的识,也是说不通的。因为名色中的“名”是指受、想、行、识这四无色蕴(参见《缘起经》),其中识蕴已是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参见《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八),那么以六识的“识”支为缘又生“名色”支中六识的名,当然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又契经上说:“名谓非色四蕴,色谓羯逻蓝等。”(参见《成唯识论》卷三,CBETA, T31, no. 1585, p. 17, a26)表示自羯逻蓝(受精卵)位开始已经有名色了,但在羯逻蓝位因五色根不具,六识尚未出生,所以此时的“名”就应该是指末那识;则识缘名色的识,非是第七识末那,同理可知。如是,十因缘法中名色所缘的识,自应系第八识如来藏;只有在十二因缘法中所说的名色所缘的识,才能说是前世的识阴六识,是以前世识阴六识的种种行的熏习,作为此世识阴六识生起的缘因,但不是生起的根本因。这部分法义,在将来 平实导师的《阿含正义》书中,将会很详细的解说,您读过以后就可以如实的理解了。
其次就教证上言: 佛在《杂阿含经》卷第十二中曾自述其现观因缘法的缘起说:【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惟: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惟: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这就是十因缘法(或说是九因缘法)中所说的根本识,不是指意识心或六识心。意思是说: 佛观察现象界的苦,发现世间众生不能免于老死之苦,因而逆观老死苦之缘起,推究至名色,再经正思惟,得一如实无间之见,谓:“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思惟至此,已是众生此生名色之最初,了知名色是由名色所缘的另一个识来出生的;若这个识不存在,就不会有名与色的出生;这个识是名与色的源头,万法都不超出这个识,于是确认“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就是藉由十因缘法的逆观而了知缘生之理。然后从源头这个“识”再作顺观来检查:【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杂阿含经》卷十二,CBETA, T02, no. 99, p. 80, c3-6)一者确定逆观的推论无误,二者也经由顺观而知流转门,了知大苦聚集之缘起。另外《中阿含因品大因经》及《长阿含第二分大缘方便经》中也各记载一段 佛与阿难尊者的对话,前者:【佛云:“阿难!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成此身耶?”答曰:“无也。”“阿难!若识入胎即出者,名色会精耶?”答曰:“不会。”“阿难!若幼童男、童女识,初断坏不有者,名色转增长耶?”答曰:“不也。”“阿难!是故当知:是名色因、名色习、名色本、名色缘者,谓此识也。所以者何?缘识故则有名色。”】(《中阿含经》卷二十四,CBETA, T01, no. 26, p. 579, c17-23)。后者:【佛云:“阿难!缘识有名色,此为何义?若识不入母胎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入胎不出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若识出胎,婴孩坏败,名色得增长不?”答曰:“无也。”“阿难!若无识者,有名色不?”答曰:“无也。”“阿难!我以是缘,知名色由识、缘识有名色。我所说者,义在于此。”】(《长阿含经》卷十,CBETA, T01, no. 1, p. 61, b8-14) 佛的意思很清楚:名色是由那个入胎不出不坏的“识”所生,以这个“入胎识”为因、为习(集)、为本、为缘,才出生今生的名色。那这个“入胎识”非是前六识,更可确认;盖现见无一众生带著前世六识来至今世,前世六识于正死位时已灭故,入胎时六识已经永灭而不可能再入住于母胎中故;否则,一切人住胎时都应该了了常知住胎时的生活与觉受,而 佛所说人间意识必须依五色根为缘才能生起、运作的开示,也会成为错误。又前已说明 佛是以众生一期生死的现象,来观察名色出生的源头及老死苦的缘起源头,终至“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则此识自非是前一世的六识。而第七末那识摄在名中,亦如前述,如是此名色所缘之识、齐识而还之识,当然是这个“入胎识”,应当为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这时意识还没有五色根为助缘而尚未生起,当然不可能是意识心或识阴六识。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信箱,问一,楞伽经详解,第二,260页,自心自在,开发
相关阅读
- 上一篇:依自业力活─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 佛典故事选辑
- 下一篇:布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