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中观(连载18)----游正光老师(2)
注5 出自于《圆觉经、楞严经、大智度论》等经论记载。
然而,在末法时代的佛门,有一些法师、居士们主张“宗门与教门不相干”,认为宗门是宗门、教门是教门,两者没有任何关联;譬如大陆的释传圣法师曾主张:“教下与宗门下,是两条不同的道路,大可各行其是,不可相互抵诽,亦不可合而为一。若把宗门下一法,归于三乘教,则是贬低宗门,深违了义之旨。若三乘教包含宗门一法,则世尊不应于灵山会上嘱令此法别传。只为世尊演宣一大藏教之后,犹觉未能直显此一心法。”6 又譬如释慧广法师曾提出:“为什么要‘教外别传’?禅宗心法既然是不立文字,它的传承也就不能依靠文字,所以他舍弃了佛法教说,不依经典修行,不修观、不修止亦不观心。”7 又说:“讲说禅宗,必须依止禅宗祖师的开示,如果依教下经典来说禅宗,会把禅宗说的三不像而不知。”8 又譬如有人提出:“禅宗的宗门不应该以教门道的次第、阶位名相来搭配。”像这些的说法真的是很荒唐!为什么呢?所谓的教门,乃是世尊证悟明心后,为显示证悟明心的内涵而宣说明心见性法门,让有缘的佛弟子透过佛所说的道次第相应法门去修行、去证悟。所谓宗门,乃是禅宗祖师透过经典闻熏正知见,最后得以证悟教门所说的明心见性法门。也就是说,教门所诠释的,正是宗门证悟的标的;宗门的修证,正是教门所说的道次第及内涵,所以教不离宗,宗不离教,两者的关系互相含摄,而且是非一非异的,不可偏废于任何一方。如果偏废于任何一方,譬如偏重于教门,而不行宗门之实修,那顶多是仅仅具有佛法知见而已,终究不可能会去参究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何况能发起疑情而证悟明心,成为佛所说的胜义僧、菩萨僧。如果偏重于宗门而没有教门的指引,终究只是狂禅,乃至走入与教门完全相反的常见、断见,乃至邪淫外道法中。所以,学人不应该对教门或宗门单执一边,导致所修所证都走偏了而不自知。
注6 是为大陆释传圣法师(无心禅和)所说,后由佛教正觉同修会孙正德老师写了一本《真假禅和》回应,于2005 年5 月出版,全文可到下列网
址下载:http://www.a202.idv.tw/a202-big5/Book1032/Book1032.htm
注7 慧广法师著,《禅宗说生命圆满》,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12初版1 刷,页47。
注8 同上注,页210。
因为这样的缘故,笔者特别再提出三个提问,有请彼等一一回答,于他们回答后,就会知道自己的所说真的是非常荒唐。第一,世尊拈起青莲花,只有迦叶菩萨微笑,因此世尊将明心见性法门传给迦叶菩萨。请问:世尊是不是教外别传给迦叶菩萨?如果彼等说没有教外别传这件事,显然违背世尊在经中开示,不是吗?由此可知:彼等一定会同意教外别传这件事,而且这也是一般佛弟子们的共识,不是吗?第二,既然世尊教外别传给迦叶菩萨,乃至达摩祖师东来中国,传法给二祖慧可,请问:始从迦叶菩萨,中如达摩祖师,后如这些禅宗历代证悟祖师们所悟的,是不是秉持世尊的教外别传而证悟明心?如果彼等是有智慧而且是心性敏捷的人,当问到这里时,回答必然是心虚的,因为彼等已经知道自己的主张错了!为什么?因为这些证悟祖师所证悟的心,都是世尊在教门中所教导一切有情真心的内涵,而且是一脉相连,不可能偏离世尊所说的教门内涵而能证悟;如果是偏离世尊所说的教门内涵而说证悟,那当然就是错悟者、未悟者,不是吗?第三,既然这些证悟祖师所悟的宗门就是教门所说的内涵,彼等主张“宗门与教门不相干”能不能成立?彼等所说“禅宗的宗门不应该以教门道的次第、阶位名相来搭配”能不能成立?如果彼等是没有智慧或是钝根的人,当问到第三个问题时,他必然窘在现场无法回答;如果有所回答,也必然是顾左右而言他,不能正答。由此可知:彼等提出“宗门与教门不相干”的这类说法真的是很荒唐也很离谱,真的是让人看笑话。
第三节禅宗祖师所证悟的心就是如来藏、阿赖耶识
上一节已说明禅宗祖师所悟的心是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也是禅宗的佛法大意、本来面目等等;但是这些与经典所说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有何关联,将是本节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为了方便说明,将分二个部分加以说明:一、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真心如来藏。二、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最后再总结说明: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真心如来藏、阿赖耶识。
第一个部分,禅宗祖师所证悟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就是真心如来藏,以下分三点来说明。
第一点:前一节已证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是一切有情的真心。现在再来证明:如来藏也是指这个一切有情的真心。佛在初转法轮的《央掘魔罗经》卷4 中曾开示如下:文殊师利!如知乳有酥故,方便钻求;而不钻水,以无酥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复次文殊师利!如知山有金故,凿山求金;而不凿树,以无金故。如是文殊师利!众生知有如来藏故,精勤持戒,净修梵行,言:“我必当得成佛道。”复次文殊师利!若无如来藏者,空修梵行;如穷劫钻水,终不得酥。9
注9《央掘魔罗经》卷4,《大正藏》册2,页540,上18-25。
解释如下:
文殊师利菩萨!譬如知道乳中有酥的缘故,就会运用种种的方便在乳中去钻求以得到酥;而不会在水中去钻求,因为水中无酥的缘故。就是这样文殊师利菩萨!众生知道有如来藏的缘故,所以才会精进努力持戒,并修清净梵行。文殊师利菩萨!又譬如知道山中有金子,所以会去凿山以求得黄金,而不会去凿树求取黄金,因为树中没有金子的缘故。就是这样文殊师利菩萨!众生因为知道有如来藏的缘故,所以才会愿意精进努力持戒,勤修清净梵行,并且心中笃定地说:“我未来一定可以成就佛道!”文殊师利菩萨!如果没有如来藏,纵使自己很努力精进修清净梵行最后仍是一场空,终究是一无所成;就好像有人穷尽未来劫在水中钻求,终究不可能得到酥。
经中已经很清楚开示:假如没有如来藏,尽管穷尽三世一切劫都很精进、都很努力地持戒、修清净梵行,也永远不可能成就佛道。这分明告诉大众:一者、众生要知道有一个如来藏,行者修种种清净梵行,未来才有可能成就佛道。如果没有如来藏,众生修清净梵行是不可能成就,最后都将成为一场空,更不用说未来能够成就佛道。二者、从反面的立场来证明:因为如来藏本性清净,可是心体内含藏染污的种子,所以行者才要持戒、修清净梵行,未来才有可能将染污种子转换清净,乃至究竟清净;如果如来藏心体内没有染污的种子,持戒者根本不需要修清净梵行乃至根本不需持戒。因为,既然没有染污,又何须修清净行?既然没有染污,永远也不会犯戒,又何须持戒?不是吗!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上面,分析,结果,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