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09期>

般若中观(连载11)----游正光老师

[第109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4:0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五节 三乘不共道:菩萨明心见性、发起般若智慧(三)
第八点:三乘菩提禅定有差别,亦即菩萨的禅定非二乘人所能想象,有二项说明如下:
第一项:戒慧直往菩萨于初地前发起初禅,是为性障永伏如阿罗汉的三果人。虽然菩萨与二乘人同样发起初禅,但是菩萨发起初禅所用的方法,与二乘人所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为什么?因为菩萨明心后,以真心的实际理地为依据,用止(奢摩他)、观(毘鉢舍那)的方法来观察八个识的运作、观察蕴处界及诸法等法的虚妄,来修除自己性障,自然而然离欲而发起色界的初禅,与二乘人没有明心,仅观察蕴处界虚妄,离欲而发起初禅的方法有所不同。又菩萨三果有七种,如本章第一节所说,顶级的三果人舍寿后,如果想要般涅槃,也可以如同二乘最顶级三果人一样中般涅槃,乃至菩萨四果于十回向位满心前,已断思惑,可以入无余涅槃,可是菩萨为了修学地上菩萨无生法忍增上慧学的缘故,不取证无余涅槃,故意留一分思惑润未来生,继续修学无生法忍。
又菩萨于三地快满心时,才开始具足修证四禅八定,这也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为什么?因为住三地心的菩萨修四禅八定、四无量心、五神通,成就三地满心所须现观的谷响观后,不仅亲证色阴尽的境界,而且还发起意生身,名为无漏妙定意生身 1(亦名三昧乐意生身),有大威神力,能够到他方世界度化众生;这样具足定力、慧力、福德三者的三地满心菩萨,不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的微少定力、慧力、福德所能比拟。又菩萨成就三地满心后,次第转入四地、五地、六地;于六地满心证得灭尽定,虽然二乘俱解脱无学圣人同样也能证得灭尽定,然此菩萨所证的境界更不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所能想象及了知的,这是因为菩萨有二乘人所没有的无生法忍智慧与广大福德,以及将受阴的习气种子随眠灭尽,以此来庄严其身,二乘人难以望其项背。乃至七地满心菩萨完成如犍闼婆城现观,能够念念入灭尽定,以及想阴尽,更是已经远远超过二乘人所知、所证的境界,因为这样的境界,就算是已经证得灭尽定的俱解脱阿罗汉,也无法想象七地菩萨念念入灭尽定的境界为何,这个道理,正如第一章第四节所说,在此不重复说明。
注1“‘无漏妙定意生身’有种种神通,能动大地,变一身为多身等,能知前后各百千万亿那由他劫……乃至能化现十万菩萨,一一菩萨各示十万化菩萨以为眷属。”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市)。
第二项、菩萨的禅定中,还有超越三昧(又名修禅)功夫,这也不是二乘人所能比拟的境界,如论中开示:
复次,超越三昧中,从初禅起,入第三禅;第三禅中起,入虚空(无边)处;虚空处起,入无所有处;二乘唯能超一,不能超二。菩萨自在超,从初禅起,或入三禅如常法,或时入第四禅,或入空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或非有想非无想处,或入灭受想定。灭受想定起,或入无所有处,或识处、空处、四禅,乃至初禅;或时超一,或时超二,乃至超九,声闻不能超二,何以故?智慧、功德、禅定力薄故。2
注2《大智度论》卷17〈序品第 1〉,《大正藏》册25,页188,中27-下6。
所谓超越三昧,就是可以从初禅直接跳过二禅,而进入三禅,或者从三禅直接跳过四禅,而进入空无边处定,或者从空无边处定直接跳过识无边处定,而进入无所有处定。二乘人仅能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空无边处定、识无边处定、无所有处定依序进入,极少数的声闻人,最多也只能从这一个层次的禅定,跳过下一个层次的禅定,进入后一个层次的禅定;然而菩萨却可以自在超越,从这一个层次的禅定,直接跳过中间若干层次的禅定,而进入另一个层次的禅定,无有障碍。譬如菩萨可以从初禅,很稀松平常地进入三禅,或者菩萨有时从初禅,直接进入四禅,或者进入空无边处定,或者进入识无边处定,或者进入无所有处定,或者进入非想非非想处定,乃至直接进入灭尽定。也就是说,菩萨的超越三昧,可以从很低层次的禅定,不需要次第经历每一层次禅定,能够很自在地超越中间若干层次的禅定,而达到较高层次的禅定。
既然直接转进到高层次的禅定如是,从高层次的禅定退回较低层次的禅定亦复如是,菩萨的超越三昧,能够从灭尽定直接退回无所有处定,或者直接退回识无边处定,或者直接退回空无边处定,或者直接退回四禅,乃至直接退回三禅、二禅、初禅。也就是说,菩萨可以从很高层次的禅定,跳过中间若干层次的禅定,直接退回到较低层次的禅定中,有时退回一个、二个,乃至一次退回九个层次。声闻人无法像菩萨一样,用随意跳跃式的方法直接退回较低层次的禅定,仅能依序一一退回(最多也只能超越一个层次,而不能超越两个、三个或多个),为什么?因为声闻人的智慧、功德、禅定都没有菩萨那么好、那么殊胜的缘故。从上面的论证可知,菩萨修禅的智慧很纯熟后,不管顺流或逆退,都可以用跳跃式的方法,从较低层次的禅定,跳过中间若干层次的禅定,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禅定中,或者从较高层次的禅定,跳过中间若干层次的禅定,直接退到低层次的禅定中,而声闻人不论顺流或逆退,都要依序而进、依序而退,无法像菩萨一样,顺流或逆退都可以用随意跳跃方式而无障碍。
由此可知:菩萨的禅定,远远超过二乘人所证的禅定境界,这是因为菩萨有无生法忍的智慧、广大的福德,以及大威德力来庄严其身。所以,菩萨的禅定很殊胜,可以用修禅随意自在地跳跃方式直接进入较高层次的禅定,或者直接退回较低层次的禅定,不是像小慧、小德的二乘人,需要依序而进而退。像这样的菩萨,其禅定殊胜且超越自在,并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及企及的境界,名为菩萨不可思议的地方。
第九点:三乘菩提六通有异,亦即三乘都有六通,但是菩萨六通境界非二乘无学所能及。所谓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其中前五通是三乘乃至外道所能共证者;漏尽通则不通外道,因为外道于三界有漏法未能尽故,即使在前五通,三乘所证也有差别,譬如宿命通,就是能知某人过去世所造种种业行的内涵,三地满心的菩萨有了神通以后,因为有大威德力的缘故,菩萨的神通力已经远远超过二乘人所知所见,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如论中开示:
云何识宿命通?本事常忆念:日月年岁至胎中,乃至过去世中,一世、十世、百世、千万亿世,乃至大阿罗汉、辟支佛知八万大劫;诸大菩萨及佛知无量劫,是名识宿命通。3
注3 《大智度论》卷 5〈序品第 1〉,《大正藏》册25,页98,中2-6。
二乘阿罗汉、辟支佛的宿命通,最多只能知道往昔八万大劫以内的种种事,超过八万大劫则无所能知;菩萨能够知道超过八万大劫以前的事,而诸佛究竟了知,这也是二乘人宿命通与佛菩萨宿命通的差异。论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来加以说明:
如有一人,即日应得阿罗汉,舍利弗日中时语言:“汝无得道因缘”,舍而不度。晡时,佛以宿命神通,见过去八万劫前得道因缘,今应成就。晡时说法,即得阿罗汉道。4
注4 《大智度论》卷88〈四摄品第 78〉,《大正藏》册25,页683,下14-18。
虽然舍利弗与 佛同样透过宿命通,来观察众生如来藏所含藏往昔所造业行相分种,然其结果高下立判;舍利弗仅能看见过去八万大劫以内的相分种,佛能看见过去超过八万大劫,乃至无量劫以前一切的相分种。舍利弗观察某甲八万大劫以内未种丝毫善根,今世不可能有任何证果的机会,所以跟某甲说:“你过去八万大劫以来未种善根,今世想要在解脱道有所实证,那是不可能的。”因此舍利弗不度某甲入僧团修行。后来某甲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佛,佛观察某甲过去超过八万大劫以前的因缘,发现他有证道的因缘,因此度他入僧团,而某甲于当天遇到佛陀的一个时辰之内就证得了阿罗汉果,所以二乘人与佛虽然同样观察某甲的因缘,其结果真的有极大的差异。二乘人的宿命通最多仅能看见往昔八万大劫以内的事,超过八万大劫即无所能为;佛菩萨则远远超过八万大劫,乃至无量不可思议阿僧只劫,所以佛菩萨的证境不是二乘人所能了知的境界。
此外,同一部论也提到阿罗汉能观察过去八万大劫以内的事,过此则无所能为的例子:
佛在只洹住,晡时经行,舍利弗从佛经行。是时有鹰逐鸽,鸽飞来佛边住,佛经行过之,影覆鸽上,鸽身安隐,怖畏即除,不复作声。后舍利弗影到,鸽便作声,战怖如初。
舍利弗白佛言:“佛及我身,俱无三毒,以何因缘佛影覆鸽,鸽便无声,不复恐怖?我影覆上,鸽便作声,战栗如故?”
佛言:“汝三毒习气未尽,以是故,汝影覆时恐怖不除。汝观此鸽宿世因缘,几世作鸽?”
舍利弗实时入宿命智三昧,观见此鸽从鸽中来,如是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常作鸽身;过是已往,不能复见。舍利弗从三昧起,白佛言:“是鸽八万大劫中,常作鸽身;过是已前,不能复知。”
佛言:“汝若不能尽知过去世,试观未来世,此鸽何时当脱?”
舍利弗即入愿智三昧,观见此鸽,一、二、三世,乃至八万大劫,未脱鸽身;过是已往,亦不能知。从三昧起白佛言:“我见此鸽从一世、二世,乃至八万大劫,未免鸽身;过此已往,不复能知!我不知过去、未来齐限,不审此鸽何时当脱?”
佛告舍利弗:“此鸽除诸声闻、辟支佛所知齐限,复于恒河沙等大劫中常作鸽身,罪讫得出,轮转五道中,后得为人,经五百世中,乃得利根。是时有佛,度无量阿僧只众生,然后入无余涅槃。遗法在世,是人作五戒优婆塞,从比丘闻赞佛功德,于是初发心,愿欲作佛。然后于三阿僧只劫行六波罗蜜,十地具足,得作佛,度无量众生已而入无余涅槃。”5
注5《大智度论》卷11〈序品第 1〉,《大正藏》册25,页138 下18-页139 上17。
从这里可以告诉大众:二乘人的宿命明与佛菩萨的宿住随念智力真的有很大差异,二乘人仅能看到过去八万大劫以内的事,佛菩萨却能看到超过八万大劫以前,乃至过去无量无数不可计数阿僧只劫以前的事;这样的境界,就算二乘人穷尽定力与慧力也是无法达到的,除非他回小向大,进修佛菩提,未来才可以像佛菩萨一样,能了知过去八万大劫以外的事。所以说,二乘人的宿命明与佛菩萨的宿住随念智力真的有极大差异。
另外,还有一个现象特别提出来说明,那就是菩萨性障已除,心清净而发起初禅,并有十回向位满心时如梦观的观行,可以在定中,或者在梦中,看见过去无量世的事情,只是未如有宿命通的人,可以指定某一世来作详细观察,仅能在定中,或者在梦中,随机而不定的看见自己某一世的某些事,再将其相关内容思惟及连结后,才能了知那一世的种种行、种种事的内涵。这样的菩萨,虽然没有像三明六通大阿罗汉一样有宿命通,无法指定看某一世的果报,但是他可以看见过去无量世以前的事情,这也是三明六通大阿罗汉无法想象的境界,亦名为菩萨不可思议。
又譬如神足通,二乘人与佛菩萨还是有很大的差异,在《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7 中,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来加以说明。一日,大目犍连在王舍城鹫峯山大会中听闻释迦世尊开示:诸佛如来所有音声无其分量 6,欲度量释迦牟尼佛音声净轮分量可以传播到哪里,遂以神足通于大会座中隐而不现,往他方十方佛国观察。释迦世尊知道大目犍连心之所念,遂以神力加持大目犍连过九十九殑伽沙数 7 佛刹土,到一佛国世界,名为光明幢世界,有如来号光明王如来正在说法。大目犍连在光明幢佛国净土仍然可以听到释迦世尊音声净轮分量。当时光明王如来告诉大目犍连,如来清净音声无其分量,不可度量,就算是大目犍连运起神足通,穷极西方分,经于殑伽沙数等劫佛国净土,也无法度量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妙轮分量边际。后来大目犍连想回娑婆世界而无法回去,最后还是靠光明如来指示,面向东方,五轮著地(也就是五体投地),至诚礼敬释迦牟尼佛,由 释迦牟尼佛放光,让大目犍连于思念间,承释迦牟尼佛的大光明轮,还此娑婆世界。从这里可以了知:大目犍连是释迦牟尼佛座下神通第一的弟子,还是要藉著释迦牟尼如来的神力加持,才能到达光明王如来净土,以及从光明王如来净土回到娑婆世界,所以佛菩萨的神足通远远超过二乘阿罗汉、辟支佛的境界,已经不是二乘人所能想象的,这也是佛菩萨不可思议的地方。
注6 大目犍连想用神足通来度量释迦牟尼如来音声净轮分量到底是不是无边际?详见《大正藏》册11,《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7、卷8。
注7 殑伽又名恒河,一殑伽沙数就是一恒河沙数,有无量无量的沙,根本无法计算。九十九殑伽沙数就是九十九倍恒河沙数这么多,更是多到无法计算。
既然宿命通、神足通如是,诸佛菩萨的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亦复如是,当然不是二乘阿罗汉、辟支佛所能想象及了知的境界。至于漏尽通,是三界有漏的法已尽;虽然二乘无学阿罗汉、辟支佛有漏已尽,但仍然有烦恼习气随眠未尽,以及对三界法从如来藏出生之无始无明茫无所知,所以仍然未究竟清净,而大乘无学七地满心菩萨,不仅有漏已尽,而且还断了三界爱的习气种子随眠,其漏尽通当然更不是二乘无学所能了知的境界,故说菩萨六通境界,远远超过二乘的所知、所证,已不是二乘无学所能了知的境界。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般若,中观,连载,----,正光,老师,第五,三乘,不共,菩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